Nature指数全国高校第9、Cell年度论文入选……南开就是这么有料!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南开大学   2019-6-29 16:57   1112   0




在南开读书是件幸福的事
在南开科研也是
近期南开捷报频传
我们已经等不及与你分享啦——



  
Nature指数全国高校第九

Nature指数南开大学页面


       6月20日,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最新公布了2019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9Tables)。统计数据显示,南开大学位列全球科研学术机构第51,位列全球高校第46,位列中国科研机构第10,位列中国高校第9,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12(全球高校第9)
   
名称
科研机构排名
高校排名
南开大学
51
(全球科研学术机构)

46
(全球高校)
南开大学
10
(中国科研机构)
9
(中国高校)
南开大学化学学科
12
(全球科研机构)
9
(全球高校)
      
此次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是基于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全球82种顶尖自然科学类期刊的文章,以论文计数及分值计数(AC,article count/FC,fractional count)排名,南开大学共发表论文528篇,分值计数196.63。

     此外,Nature出版集团还同时发布了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4个学科的自然指数排名。南开大学化学学科榜上有名,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12(全球高校第9)。从Nature&Science指数排名看,南开大学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5,共发表论文6篇,分值计数0.85。

  自然指数数据还显示,美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国家排行前3位。根据调整后的2018年分数计量值(FC),排名前10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和澳大利亚实现了科研产出的正增长。在过去3年FC值增幅最大的50家机构中,有43家中国机构并且前10位均为中国机构。而化学依然是中国实力最强的学科。                  




曹雪涛院士团队成果入选Cell 年度论文



图片来源:Cell 出版社(左四为曹雪涛院士)

      今年6月,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评选了 2018 中国年度论文。5 篇以中国内地研究机构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入选。其中生命科学领域 3 篇,物质科学领域 2 篇。

     其中,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团队成果Tumor-Induced Generation of Splenic Erythroblast-like Ter-Cells Promotes Tumor Progression(促进晚期癌症恶性进展的新型红细胞样亚群 Ter 细胞的发现)也在这5篇年度论文之中。

      该论文证实人类肝细胞癌患者中存在脾 artemin 阳性的 Ter 细胞,并显示血清 artemin 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表明 Ter 细胞和分泌的 artemin 在癌症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预后和治疗意义。

是不是感觉意犹未尽
小编整理了
今年在南开大学官方微信
上发布的科研信息
原来南开这么“有料”

南开大学陈永胜教授团队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实验人员展示有机太阳能电池柔性特质
(摄影吴军辉)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领衔完成的“面向能源转化与存储的有机和碳纳米材料研究”项目(主要完成人:陈永胜、万相见、黄毅、田建国、王成扬)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南开大学团队为治疗血管损伤提供新策略

新型NO靶向递送系统作用机理示意图
      
经过4年科研攻关,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强教授与药学院沈杰副教授、程剑松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利用化学生物学“凸凹互补”的原理设计制备了新型NO靶向递送系统,可以将NO精准递送至病灶部位,为治疗血管损伤提供新策略。
      



QS亚洲大学论文引用排名 南开大学亚洲第五

今年2月,QS发布2019年亚洲大学排名(数据日期为2018年10月)。作为反映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引用排名中,共有6所中国大学跻身前十,南开大学位列亚洲第五。




南开研究团队把蚕丝做成“肌肉”

蚕丝“人工肌肉”纤维制备流程示意图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队研获了一种绿色环保的纯蚕丝“人工肌肉”,可通过感知湿度实现自动伸缩。这种新型“人造肌肉”,不仅可以用于智能织物,在柔软机器人研发领域也将大有可为。



纳米尺度纪念Logo献礼百年校庆

左右图分别为LOGO的电子束显微成像照片与彩色光学照片;左图中插图为纳米结构截面的电子束显微成像照片


       经过五年持续攻关,南开大学弱光非线性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许京军教授、任梦昕副教授团队成功实现了铌酸锂纳米结构的加工。这一结果标志着人们已经具备了基于铌酸锂实现纳米尺度下对光行为进行精细操控的能力,该加工技术为铌酸锂这一独特的光电材料在微纳光子学、集成光子学等领域的应用开启了大门。



南开大学在声学人工微结构前沿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声子晶体中的第二类外尔点与费米孤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陈树琪教授、田建国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物理学顶级期刊发表了重要原创性论文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声学第二类外尔点的实验结果,为三维拓扑物理提供了新的实验结果。




[/url][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gwNDg0MQ==&mid=2650686619&idx=1&sn=3fabba9bc23c91942f1b65b3ef66c257&chksm=bede8add89a903cb1b1300ce77367ecd6c1e5aeb8462b515b2c81f3df5ca397aabdba5c13749&scene=21#wechat_redirect]耐高温抗极寒!南开大学团队研获石墨烯“太空海绵”

三维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微观结构
      
       经过多年持续攻关,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研获了一种新型三维石墨烯材料,可在4K(约-269℃)深低温到1273K(约1000℃)高温区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高弹性。这种新型“太空海绵”在极端条件下的生产与实验、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南开科研团队合成超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军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超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环己六酮,该材料包含地球丰富的碳、氢、氧元素,且此类有机正极材料展现了锂离子电池目前所报道的最高容量值,刷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容量的世界纪录。




南开团队首次高效合成抗癌天然产物防风草内酯骨架

      “抗癌干细胞药物化学”研究取得最新突破。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陈悦教授团队首次实现了抗癌天然产物防风草内酯(Ovatodiolide)骨架的高效化学合成,并实验确证了该类化合物可选择性杀灭肝癌干细胞,具有药物开发潜力。


这两天,
2019年高考成绩正在各省份陆续公布
这么有料的南开
来了,不亏!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中心新媒体中心综合
部分资料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生物学霸”
记者:吴军辉 马超 乔仁铭
整理:聂际慈
编辑:窦若婧
审校:聂际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5
帖子: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