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秋战国相持几百年才得以统一,而楚汉之争只有几年就结束了?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张润栋   2018-10-20 23:03   11925   9
即使在战国后期,秦对韩魏具备压倒性优势,也是在逐步蚕食而未有决定性战役发生。而秦末分封的诸侯国及彼此的复杂关系并不比战国时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Wilson chen  3级会员 | 2018-10-20 23:03:27
楚汉战争虽然四年就结束了,但汉朝达到秦始皇一统的局面,却要再过差不多一百年。

其中包括:

高祖和异姓王们的斗争。

文景和同姓王们的斗争。

汉武和世家豪族们的斗争。

不然,晁错是怎么死的?
3#
匿名用户   | 2018-10-20 23:03: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背嵬  2级吧友 | 2018-10-20 23:03: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经济不断发展和华夏版图不断扩大的时代。
早期周能灭商,战争集中在今天陕西西安到河南安阳一带,尤其是在伐纣前,周国的势力已经东进到洛阳一带,相距不过300公里,又有沿河东进之便。当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商朝是中国中央政权由半游牧进入定居时代,筑城不多,军队行进很少受阻碍。
周灭商后,并不能有效占领和控制周边大量土地,采取分封制,形成周室分封国家和大量古国并存的状态。
春秋时,兼并战争很难大规模开展,因为各国都有城池坚守,国际干涉又随时到来,一旦招惹众怒,很容易陷入被动。扩张主要是向四方蛮夷和古国为主,他们缺少坚固的城池,也没有道义上的援助,后来的四大强国齐秦晋楚正好处在四边。其中最强大的是楚国,多次向黄河进军,受到中原盟军的夹击,难有斩获。
春秋军事的特点是贵族车战,大规模步兵出击是很困难的, 战争以车战为主,因为战车威力巨大,人员又少,对后勤的压力反而不如大规模的步兵,战车集群野战争霸是当时的主要形式。
到了战国,经济发展,由魏国开始,可以支撑大规模步兵的长期作战,战争规模趋向于激烈。
这时大国已经城池众多,城池数量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基本规模,争夺也主要围绕城池展开,所以,战国的战争就像一种城池的并购和交易。
到了后期,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超越地域限制,秦国吞并巴蜀是一个重要标志,因为这取决于几个条件:1、秦国的进攻能力超过巴蜀任何一国的防守能力,这使得秦国占领川中,而且反叛的力量也能够被继续镇压;2、秦国有能力把巴蜀的财富和资源送到关中,增加秦国战斗力。
秦国吞并巴蜀后,控制了汉水、长江的上游,利用水运优势,大大威胁了楚国,随后的数次战争,楚国无力反击,不得不把首都迁到远离汉水和长江的陈地,并失去了大量土地。秦国进一步强大。
随后,长平之战开展,长平之战处在一个离秦国较远而离赵国核心区较近的地方,这使得赵国几乎动员了除代地以外所有的人力来防御,秦国则动员了全部野战部队和就近县的劳动力,打赢了这场战争。这表明如果六国如果不能集中兵力,秦国已经具备攻灭他们任意一国的实力。
秦国在不可一世中,也埋下了灭亡的可能。一是赵国胡服骑射后,骑兵的出现,大大增强了一个国家的远程投送能力,赵武灵王就谋划过袭击咸阳;二是五国攻秦的尝试中,能够绕过函谷关进入关中,这意味着过去坚不可摧的秦关已经不能完全阻挡关外的攻击。
此后,中国战争进入了一个攻远大于防,蚕食被鲸吞代替的时代。
秦灭六国很快,秦被灭也很快,随后楚汉相争也很快,春秋时仅拥有一两座大城的国家,尚且能生存,到了这时,一个拥有几十座城池的大国,只要军队主力被灭,就能迅速被吞,中国的统一就势不可挡了,看点就在于谁能稳固统治。
当然,这时距离后来真正的大一统还很远,秦彻底的废国立县失败,项羽恢复分封也失败,刘邦搞出一个兼顾封国和郡县的妥协体制来,勉强稳住局势。
淮南王刘安被灭时,还引发了朝廷的讨论,是废除国家还是另立国王,因为按照当时制度,老百姓徭役还是到所在国的首都去服,一旦废除国家,当地老百姓去长安服徭役,是非常吃亏的,可见当时在离朝廷远的地方设立封国很有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汉朝不断集中的力量,又使得扩张的能力不断增强,到了汉武帝时,几乎把华夏文明实际控制地扩大了两倍,直到当时以汉族农业经济形式占领却无法收益的土地边缘,奠定现在汉族的主要分布版图,此时随着推恩令封国也陆续消失。
此后中国再也没有重现春秋战国那种在中原地区小国林立的局面,后来的分裂和割据多依托山河之险。
5#
熊猫家装预算员  2级吧友 | 2018-10-20 23:03:31
首先所谓统一,当时的统一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统一,在周王朝时期,实行的是诸侯制统一,也就是一个天子,多个诸侯做为天子下面的地方政权,其中每个政权又有各个贵族势力盘根错节。


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所谓变法,简单来说就是改变原有的诸侯制往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发展,所以实行变法,等于要剥夺各个地方政权的权利,君王往往要受到来自于各个诸侯的压力。


以楚国为例,楚国国土面积虽大,但是在这个大国下又有各个“小国”,所以在吴起实行变法后,一旦楚悼王去世,新君如果不够强势力保变法,吴起则马上死于旧贵族势力,变法也毁于一旦。诸侯制的好处在于,秦国在实现统一时灭楚也是在消灭了所有后方势力后,在经历第一败仗后,由王翦率领60万大军在持久战的情况下方能实现最终胜利。


七雄中只有秦国从秦孝公开始一路坚决实行变法,期间同样受到复辟势力的各种阻挠,但是历代君王都坚决拥护变法,直到最后统一中国后,彻底将原来的诸侯制改为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建立了雏形。可能在现在看来,这是时代的必然,但是在当时的时期,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所以其困难程度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再看后来的楚汉相争,楚国项羽崇尚的是回到过去,恢复各个诸侯国的时代,所以他将秦国咸阳宫殿付之一炬并分封各个诸侯,自己则作为西楚霸王立于各个诸侯之上。反之刘邦则是看到了秦国郡县制雏形的未来,虽然在楚汉之争胜利的初期也封了韩信,英布等各个开国功臣为异姓王,但是后期从各个异姓王全部被刘邦一一血洗,之后立下白马之盟可以看出,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中央集权的统一。


所以我们回到题目,从春秋战国到秦国统一,是一个新时代,新制度的建立。楚汉之争则是两种观念的斗争,或许在楚汉战争之初,时代发展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了刘邦,也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http://weixin.qq.com/r/0Ez744bEJdtarcKA9xnC (二维码自动识别)

6#
曹子优  3级会员 | 2018-10-20 23:03:32
战国七雄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算是独立的国家了,为了不亡国当然上下一心奋力抗争,而秦末的各路诸侯是趁乱而起,没有什么牢固的根基,有点像土匪头子
7#
源哲若风  1级新秀 | 2018-10-20 23:03:33
春秋不以国与国兼并为主要目的,只是各国谋求霸主地位。。。而战国虽然是兼并战争,但国家太多,相互牵制制衡。就像今天,中国打个越南菲律宾都容易,但美国日本俄国肯定跳出来。。。楚汉就不一样了,就俩大国,又没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肯定往死里掐。。。
8#
罗云  2级吧友 | 2018-10-20 23:03:34
楚汉争霸结束并不意味着全国统一。
楚汉代表的也就是刘邦和项羽集团战争结束,大规模战争结束,与统一与否并没有太大关系。就好像三国其实并不是三国时期一样。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刘邦代替了项羽成为霸主位置,自称为帝,实际上这个帝和霸主并没有太大区别。各地仍然是军阀林立,不过是慑于刘邦的力量,臣服于汉。
后续刘邦经过多年战争,才平定了如英布等人叛乱,最后与众将杀白马为誓,非刘姓不封王。但是各地武装仍然存在,从刘邦到汉武帝,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打压地方豪强。
毛主席说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汉武帝之所以能成为和秦始皇一样的千古一帝,不仅仅是对匈奴战争。汉武帝消灭了分封制,确定了郡县制,打压了地方豪强,确定了国家政府的威信。
汉朝之所以延续,而没有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文帝,景帝,武帝功不可没。从周朝开始的分封制,一直到武帝时才算真正结束。
然而这时期形成的世族门阀,仍然能够影响国家,一直到宋以后才消除。
9#
BWwwwwwwww  4级常客 | 2018-10-20 23:03:35
战国统一是开发实践统一框架,楚汉之争是在之前的大框架下的调整
10#
滕浩  3级会员 | 2018-10-20 23:03:36
优势不等于胜势,秦得胜势后灭六国摧枯拉朽,分分钟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