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对财务自由做出定义。
按照胡润的标准,财务自由的标准在一线城市是2.9亿,二三线城市的标准是1.7亿
我们以中登公司在2015年5月的数据为例,自然人资金账户在一亿以上的账户为4765人,占自然人投资人0.01%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想在二级市场中持有1亿以上现金,那么你必须要做到市场中万分之一的水平,实际上资产达到2.9亿以上的人数只会更少,很可能是十万分之一的水平。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是持仓数据,并不代表持仓的金额都是通过二级市场挣取的利润,这些钱有可能是贷款资金(在15年很常见),有可能是一些人为了打新股做的底仓,有些人可能本身就是与管理层有密切关系的自然人股东,而且这个数据是大牛市最顶峰时期的数据,现在的数据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公布了,很可能现在的数据(2018)比15年的时候更少。
从这里我们可以粗略推断出,在2018年,能通过二级市场获得2.9亿以上累积利润的人可能是二级市场参与者百万分之一的水平,全国能达到这个水准的人,大概不超过五百个,甚至更少。
但是这种人确实是存在的,比如说一位非常知名的前私募基金经理徐某,就凭借二级市场交易从几万变成几亿,当然有些知乎用户对他的成就嗤之以鼻,然而在行内人看来,他职业生涯的前半段真的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注意,一级市场实现这个目标非常简单,因为制度设置的问题,新股溢价现象非常严重,一家上市鸡犬升天,但这个问题不能细聊,何况我还不熟。
如果将财务自由的标准降低,通过二级市场实现财务自由还是有可能的。
实际上一个自然人他的消费是有限的,最大额的支出可能就是购买住宅,在剔除住宅消费的情况下,一个家庭的支出其实是不高的,假如我们以一对上海夫妇估算,上海平均月薪约为1万元,假设夫妻两人无房贷压力,一年家庭收入为24万元,以目前一年存款利率2.75%来算,资金总额为872万的二级市场交易者的消费能力就与一个上海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相当。当然我们还是要考虑住宅消费的一次性资本支出,以上海6万元一平方的住宅价格算,一百平米的房子就是600万以上,三四线一百平方米的二手房可能也就是200万以内。二级市场资金量在1500万以上的投资者,在北上广深能过上不低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二级市场资金量在1000万以上的投资者,能在三四线城市过上略高于中产阶级的生活,实现了初步的财务自由。如果要达到知乎用户的平均水平就有点难度了,不过依然比胡润的标准要低,资金量达到4600万左右即可。
在二级市场实现千万以上资产相对来说就简单一些了,按照中登2015年5月的数据有87498户,占自然人投资者的总额的0.19%,作为参考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在广东的录取率约为0.03%。作为高考时报考过北京大学,现在又从事二级市场交易的人来说,我真心觉得通过中国二级市场交易实现低层次财务自由的可能性比一个普通高中生上北大清华更大一些
----------------------------------更新分割线---------------------------------------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一个寒门子弟,想要达到低标准的财务自由的难度。
做一个假设,这个寒门子弟的本金为10万元(实际上毕业生有10万的可支配资金可不能算是什么寒门子弟了),用十年的时间将本金从10万变成1000万,那需要多高的收益率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开方问题,平均十年内年化收益率达到58.49%以上即可。
实际上大部分人对年化收益58.49%是没有概念的,我举个例子,一个指数投资者,在2012年12月4日开盘买入创业板指(具体指数而非对应基金),2015年6月5日收盘清空创业板指,之后空仓,直至2016年3月1日购入上证50指数,2018年1月24日清空上证50,收益是多少呢?资金在5年多点的时间内增长了9.73倍,年化收益率是60.73%,这是什么概念呢?在中国股市5年期间,你恰好抓住了创业板指(15年牛市最强指数)与上证50(国家队行情表现很强的一个主流指数)的几乎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下,在空仓完美规避股灾的情况下,年化收益率也就是略高于58.49%而已,这基本是中国a股近5年以来最高的贝塔利润了,也可以算是非常高水平的择时策略了。另外,十年比五年难很多。
也许你说除了贝塔利润,还有选股能力的阿尔法利润,比如基金经理,雪球大神都是以选股能力著称的,如果按照某些雪球大神那种集中持股并且持有终身的风格的话,以2018年7月16为基点,十年百倍的股票只有一个伊利股份,五年十倍的股票总共有19个。a股总共有多少个股票?目前有3534个。当然把基准点变更为2015年6月5日 ,那么五年十倍股的数量会多点,有56个之多,十年百倍的有29个,当时的股票有2780个,单纯靠选股策略屌丝逆袭依旧很难,别看那些大神老拿巴菲特当挡箭牌。
如果一个人择时与选股都做得很好,比方说12年底购入东方财富,15年6月清仓,然后16年3月购入茅台甚至寒锐钴业,别说十年从10万到千万,10万到10亿都有可能,只是概率会小到一个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在适当的时候增加杠杆也是个不得已为之方法,实际上我就是用这种方法曲线救国,这种方法其实概率比前面的方法都要大,然而杠杆最后倾家荡产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而我用这种方法成功也仅仅是因为我运气好遇到了18年一遇的高利率与30年一遇的商品期货大熊市而已
另外,这10年10万到千万的假设中,还没包括必备的日常开支,对于十万元的新手来说,一万的年固定支出都是致命的,现在回头想想,在10-12年三年期间我父母及女朋友无私的包养我还真的是我成为职业交易者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