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率学习?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j6_kk   2022-6-24 00:54   2416   5
相关问题:怎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欢的工作/学习任务? - 时间管理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nv2fh  1级新秀 | 2022-6-24 00:54: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四川宜宾
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可以轻松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在工作中自然重复,抵抗遗忘曲线。

例如,你进入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助理,其中一个重要工作是将散落在多个 Excel 表中的客户信息和客户交易金额,合并统计到一张表中,要求一个客户对应一条记录。

假如这段时间,你在学习 Excel 公式的同时,也在背诵英语单词。你觉得你是更容易将 Excel 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呢?

显然,你会将 Excel 公式掌握得很熟练,包括 vlookup 这种之前一看就头疼的复杂函数,因为你必须用它来匹配和筛选记录。

然而,背诵英语单词就不同了。我相信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你将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最后实在不想坚持了,告诉自己这轮英语学习到此为止,下次再来吧。

让我们换个场景。

这次你是入职一家外贸公司做跟单员,主要工作是跟进公司的欧美客户,用邮件或电话跟他们反馈和解释订单的进展。

这时,如果你同时学习 Excel 公式与背诵英语单词,你是更容易将 Excel 公式弄熟,还是更容易记住英语单词呢?

答案是不是变成了后者。

为什么学习同样的东西,因为工作场景不同,效果就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这就需要从了解你的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开始。

第 1 节 大脑是一个有缺陷的学习器


■ 它是一个懒惰重复者和勤劳管理者的结合体


还记得我们初中就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吗?该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指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人的大脑也如此。它最喜欢的就是重复不变,并且会长期维持这种状态,抗拒任何大幅度的变化。这种保持不变的重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掌管这些习惯的就是大脑中的基底神经节。

但是学习需要打破原来的习惯,形成大幅度的改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依赖大脑中的另一个区域:前额皮层。

基底神经节与前额皮层的关系,就像「大象」与「骑象人」的关系。

基底神经节是「大象」,只管按照习惯重复前行。前额皮层是「骑象人」,可以对重复行为进行监控,并且控制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是前额皮层在决定我们想学英语、希望写一本书、每天锻炼身体等。

要想让任何学习技能形成习惯并运用自如,就要靠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接受新的变化,形成新的重复。

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的管理功能强大,但有个致命的缺点:对意志力的消耗很大。一旦意志力消耗完毕,却还没有让基底神经节这头「大象」彻底接受新变化的时候,「大象」就会恢复旧有的习惯,走回老路,于是学习产生的新变化就消失了。

因此,要想更轻松地学会一个新的技能,就一定要巧用方法,让前额皮层这位「骑象人」消耗更少的意志力,而不是发挥莽撞的武力——刻苦、坚持。

■ 它是一个很容易就被满足感欺骗的小孩


大脑的奖励机制分不清现实的成果和未来承诺的成果。

例如,你参加了一个时间管理的互助小组,当终于列出了周计划时,是不是一想到下周能做完这么多工作,就已经觉得自己很棒了?

虽然你什么都还没做,但大脑已经获得满足感了。因此,最可能的结果是,你放纵了一个周末「奖励」自己,然后周计划里的工作基本都没按时完成。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脑会对能完成目标的可能性感到兴奋,错把可能性当作真正完成了目标。

结果就是:自己以为会了,所以学习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下去。

例如,学习新技能的时候,将经典书籍买回来或将干货文章收藏后,看了几页、熟悉了几个流行的专业名词后就很兴奋,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但其实,一到要用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

■ 它是一个忘性超大的不靠谱存储体


你可能用过很多存储卡,如 U 盘、手机 Micro SD 卡、数码相机的 TF 卡等,这些存储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除非你复制后主动删除,否则内容肯定不会消失。

但大脑的记忆方式与存储卡大不相同,它就像用水在纸上写字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迹很快就干了、没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在《追寻记忆的痕迹》一书中,已经通过非常可靠的脑神经研究实验表明,在学习完成后的 1 小时内,记忆量就会极速下降。

要形成长时记忆,就必须让神经元长出新的突触,并且使突触强度得到长时强化。

这就意味着,必须重复足够多次,才能让突触强度发生持久的改变,从而形成长时记忆。

于是,问题就来了:有多少人有毅力坚持重复足够多次呢?不就是因为坚持不下来,所以英语才学了一轮又一轮后还是原地踏步吗!

正是因为大脑在学习上的这三个缺陷,你才会出现难以坚持、眼高手低、学了又忘的情况。

可是大脑再有缺陷,我们也抛弃不了它,毕竟没了头还能活着的人,谁也没见过。再说,它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功能。

那么,大脑要怎样用才能取长补短呢?

这时,功利性学习的价值就来了。

第 2 节 用功利性学习弥补大脑学习的缺陷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

采用功利性学习的做法,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大脑在学习中的三个缺陷。

■ 解决意志力消耗大、难以坚持的问题


因为功利性学习是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的,所以无论你想不想学,都必须启动。这种被动式的启动,与主动逼迫自己学习相比,消耗的意志力要少很多。

就好比早上起床,如果公司规定 9:00 上班,迟到要罚款,那么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其实是很少的,因为这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但如果今天是周末,又没啥必须早起处理的事情,这时你按时起床所需的意志力就远远大于平时上班的情况。

功利性学习不仅解决了启动学习的意志力消耗问题,在坚持学习方面也解决了同样的问题。

因为要在工作中使用,所以随着工作需要的变化,你自然会不断地学习新的内容,而无须消耗过多的意志力去逼着自己坚持学习。

就好比学习安卓编程,如果你本身的工作就是开发手机 App,那么你很自然地就会不断地学习安卓开发平台的新功能;

如果你现在是一名美工,想转型做安卓开发,那么对你而言,坚持学习安卓开发平台的新功能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远远大于前者。

而且,因为是工作所需,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立即就能见效,就更会激发你的兴趣让你去学习、重复更多的内容。

但如果你学习的内容不是工作急需的,就会存在看不到即时效果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学习,前额皮层所消耗的意志力就会大很多。

因此,如果能多多采取功利性学习的策略,就可以用更少的意志力,学会更多的技能和方法。

■ 避免浅层学习,更深入地掌握方法和技能


因为大脑很容易被满足感欺骗,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其实都停留在表层,看着都会,但一动手就都不行。

采用功利性学习,因为要在工作中应用,所以就无法只停留在表层,而必须往深层钻研,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就好比你要学习拟文章标题,看了别人一篇特别棒的干货文章,说标题做到「这最好(How)玩(Why)」,就更容易吸引人。你看完后很激动,赶紧收藏了,大脑也很满足,感觉一下子就已经是拟标题的高手了。

但如果真到了要拟标题的时候,有的人可能连「这最好玩」是啥都有点记不清了;有的人好一点,知道「这最好玩」是啥,但就是拟不出符合这个条件的标题。

这时,如果没有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收藏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知道其实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个策略,更谈不上去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了。

如果采用功利性学习的策略,你就不会只是将文章收藏起来,而是会拟一个符合「这最好玩」标准的标题出来。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3#
sipmbdi  1级新秀 | 2022-6-24 00:55: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作为一个记性不太好的人,一个收藏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我双鱼座非常颜控。推荐一个超实用又有颜值的收藏整理工具:pinbox(Pinbox - 我的收藏夹),一个简单的收藏工具,满足多种需求,只要脑洞大还可以玩出花来。


1 它可以收藏网址,比如你突然逛到某个知乎答案觉得很有用就可以收藏这个页面,答案里推荐了某大佬的博客或者摄影师的网站就可以很好的归类收藏了。




对我来说最赞的就是收藏图片(还可以收藏动图gif噢),文字啦。不用为了去看收藏的图片登录打开Pinterest,花瓣,flickr.....为了去看最近想看什么书,看笔记再登录打开豆瓣,Evernote。只需要打开pinbox,都不用再输入密码,每次可以自动登录。总之对我这个记性差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救星,因为老是忘记密码。用了这个收藏工具以后我用上这些收藏的网站的频率都高了,不然都不记得要去这些网站学习啥的。
收藏图片功能看起来特别舒服。
2 多看看摄影师的作品提高下审美。


蜷川实花的作品 ,绮丽


3 把喜欢的年代收藏



1950s年代



日本昭和时代,喜欢那时候的审美




4 提升自己 从精神 外貌开始,收藏穿搭。


再给大家推荐个穿搭的网站,wear,各种日常穿搭,并且会标注穿搭的品牌,价位。日本的网站,很符合亚洲人审美。
5 增加点生活的情趣,美食是一门艺术


很喜欢美食,吃美食,营养搭配,美食的摄影。之前偶然发现一个英国的美食家nigel slater,卫报的美食专栏作家。每次看到它美食都觉得很有质感,后来挖掘出原来是有专门的摄影师,推荐下这个摄影师 个人主页:jonathan lovekin。



点开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大图啦


6 收藏画家作品


兴趣爱好比较多,特别欣赏的以为水彩画家 Cathy Johnson,色彩构图都赏心悦目。以前闲的时候偶尔临摹下。
7 收藏 灵感, 醍醐灌顶的, 优美的文字







可以收藏的东西太多啦,就不一一举例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收藏工具十分注重细节/用户体验。
比如可以随便拖动重新分类,总之用起来很顺畅。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4394793379532800


现在移动端也有了,不过目前只有安卓版 这里下,ios版不久就会上线啦。
2018年10月13分割线
2019年啦 现在ios也可以用pinbox了

www.withpinbox.com
4#
gaobeibei  2级吧友 | 2022-6-24 00:55:43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先贴思维导图:



以下,有些是在知乎总结的答案,大多数亲身实践过感觉效果蛮不错的,保证干货!

  • 学习动机:
    对于正在苦逼备战考研的答主来说,考上成电的电气研究生和直接本科出去工作累计三年的薪水差异,再除以到考研剩下的日子,那么我现在每天的价值是4000软妹币!所以我必然会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啦,因为浪费一天就相当于撕掉40张红票啊啊!除此之外,考上研究生会有更多的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 生活习惯:
    2.1  睡眠:我是在校生,住宿舍。我们宿舍一般十一点半熄灯,而我是十一点休息,所以我以后会考虑买耳塞耳罩帮助入睡。早上七点必须起床,八小时的睡眠绝对不能少,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不能再多了,吃完晚饭我也会小憩二十分钟(知乎有不少人说小憩前喝一杯咖啡,等到醒来的时候正好经历充沛),否则晚上自习会困。在快速入睡有哪些妙招?里jingqi提到的快速入睡的办法不妨一试:
    那就是闭上眼睛排除杂念呼吸,感受吸进去的那一口气在体内涌动,深吸一口气,感受这口气到了自己的大脑,然后慢慢这口气向下沉,达到你的脚跟,你的手指,然后往回走,小腿,大腿,腹部,胸部,喉咙,同理,小臂,大臂,咽喉。这口气把所有的浊气都带走,慢慢吐出来。
    这个时候,身体也热起来了,人很自然的就有了倦意。很容易入睡,入睡快且质量高。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排除杂念,冥想这一口气的流动。一开始可能是你等到吐了这口气的时候才感觉到放松,到后来你会发现,这口气还没有来得及被你正式吐出的时候,你就睡着了。

    2.2  运动:一般我晚上学习到九点回去运动,空气污染指数质量低于110就去跑步,否则就俯卧撑,卷腹。运动可以帮助我更好的入睡,同时也缓解了一天的疲劳,同时还强壮了身体,还延长了专注的时间,绝对值得花时间投资在运动上!
    2.3  休息:周天绝不学习,每周高效的学习六天已经很不错了,拿出这一天时间 好好放松,陪陪女友,或者爬山打球,在知乎写个答案,找一想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看看。这其实的奖励自己高效学习了六天。以前我曾经连续学习过11天,中间没休息(指的是上午,下午晚上都去自习),但是后期效率真的很低很低,有时候一个小时的任务我半天才完成!所以必须要学会休息呀。
  • 专注力:
    3.1 环境:选择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比如自习室和图书馆(远离腻歪的情侣和体院生,不是歧视体院,只是我在自习室遇到的体院生,要不抠脚要不嗑瓜子是在无法忍受啊)。最好不要挑同学很多的自习室,可能同学过来跟你打个招呼之类的就会打断你的思路,不要带Ipad,最好也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因为一般人还是会抵不住诱惑去玩的。
    3.2 清空大脑:开始学习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空大脑,把待做的事情用GTD记下,不要靠脑子记,因为他可能时不时就会蹦出来影响你。还有一个杀招,把社交网络关掉可以显著减少分心,因为社交网络上充斥着很多笑话和段子,尤其是你刚发表或者评论了一条状态等着他人回复,你就会有不断去刷新看回复的欲望,怎么能静得下心呢?
    3.3 中间休息:一般专注的学习一到一个半小时就很累了,应当停下来起身走走,深呼吸,喝点水,上个厕所。然后再投入进入。休息的时候不要上网,尤其是社交网络,更不 要在社交网络上与人发生互动,只要互动了过不了几分钟就会有刷新的欲望(我 就是这样o(╯□╰)o)。另外打开电话的防火墙(我只把家人和女友还有下铺添加 了白名单),因为突然的电话几乎完全会扰乱做题的思路。
    3.4 旁边准备一个小本子:如果在学习的时候突然想起要做什么事情,那么用小于三秒的时间迅速把这件事情记下,然后继续学习,等到休息的时间,或者在路上的时间再去处理啊,打电话啊,或者扔到GTD里。
    3.4 开始之前列计划。时间不要太长,几句话就OK了,任务完不成也没关系,因为他能对你起到督促作用就好啦。列计划有一个原则需要注意:大家头脑的活跃程度在一天内是不同的,所以把困难的任务放到脑力活跃的时间段,把简单的任务安排到脑力一般的时间段。
  • 学习方法:
    4.1:艾宾浩斯记忆,现在用这个背单词和复习数学效果真的太好了,花的时间少,但是记得牢靠!绝对值得拥有啊!
    4.2 :费恩曼学习法。这个方法可以迅速的找到对于刚刚学习过的知识生疏或者还没搞懂的地方,实在是太赞了!
PS:要想详细的了解专注力,强烈推荐读一读《自控力》这本书。
5#
nwulipinghui  1级新秀 | 2022-6-24 00:55:5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引言
依我之见,
高效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高效学习是一系列良好的习惯运转的过程。
高效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时间管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除了自我和时间以外一无所有)之上的。因为一个学习者通过自我时间管理可以获取高效学习必须的基础:健康的身体,专注的精神,平和的心态。
●高效学习的基础是良好的自我时间管理:
啰嗦几句,管理是个动词,自我时间管理是个动词,因为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时间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直在向前运行。
下面谈谈我所理解的自我时间管理
# 从内容上来说:
自我时间管理从内容目标上分为以下五块:健康管理,精力管理,关系管理,工作管理,兴趣管理。
## 对这五块内容的追问
管理是一个动词,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探索的目标是尽可能真实详尽地回答一些问题。
对于每块内容,我们需要回答不同的问题。
### 健康管理:什么是健康,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健康,一个人要养成什么样的健康习惯等等问题。
### 精力管理:什么是精力,一个人为什么需要精力,一个人要养成什么样的精力习惯等等问题。
### 关系管理(具体分为爱情管理,亲情管理,友情管理,工作关系管理等):关系是什么,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关系,一个人要养成什么样的关系习惯等等问题。
### 工作管理:什么是工作,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工作,一个人要养成什么样的工作习惯等等问题。
### 兴趣管理(尽管以上健康管理,精力管理等也是我的兴趣,但作为整理癖+强迫症,为了清晰明了,此处兴趣管理定义为除开以上四块内容之外的欲望的管理。为什么这么命名?因为我觉得每一点欲望都是一个兴趣点,而且我觉得人生的一个本质就是追求兴趣的快乐,当然你也可以把这块管理命名为诸如“其他欲望管理”等名字,名字可以根据你的价值观等观念等自行调整。然后,对于我来说这块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吉他学习管理,旅游管理,写作管理等等,这块管理弹性是所有管理中弹性最大的。):什么是兴趣,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兴趣,一个人要养成什么样的兴趣习惯等等问题。
以上是五块内容的追问过程。追问的结果就是你知道自己想要变化什么习惯。
## 当一个人知道其要变化什么习惯之后,他就开始了以上五块内容习惯的变化过程。
### 习惯以及习惯变化的定义:
这里习惯包括健康习惯,精力习惯,关系习惯,工作习惯,兴趣习惯,然后,习惯变化指的是养成习惯,优化习惯,去除习惯的过程。
总结一下:自我时间管理是以上五块内容的追问过程与习惯变化的过程。
## 自我时间管理是以上五块内容的综合动态平衡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也许你的健康管理处于追问阶段(而且追问阶段根据一个人的认知程度也分为很多阶段),你的工作管理处于习惯变化阶段(而且习惯变化阶段具体到某个习惯来说也分为很多阶段,比如准备养成一个习惯,刚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习惯巩固阶段等等),那么从当下的自我时间状态来说,这两个(甚至也许以上五个内容部分都处于不尽相同阶段呢)不同的过程是在同一时空同一当下行进的,而一个人有且只有一个当下,于是从整体上来说,这是一个综合的动态平衡。
一句话:自我时间管理是以上五块内容的综合动态平衡。
### 自我时间管理本质上各个内容习惯的变化过程,而其成果是习惯的变化
如果没有习惯变化的发生,那么自我时间管理其实就处于第一阶段即追问阶段,就没有真正的对自我改变有实质性的作用,因此习惯变化是自我时间管理的一个刚性指标。
### 自我时间管理(追问过程与习惯变化过程)是耗费心智与精力的过程,而习惯是自动的,是不需要耗费心智与精力的。
# 从自我时间管理需要的工具背景支撑来说,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管理:
## 知识管理
## 学习管理:
学习路径、学习方法等等。
## 习惯管理:
1.习惯管理是自我时间管理的工具背景支撑,需要回答如何养成习惯,如何优化习惯,如何去除习惯等等问题。也包括对已存在习惯与过往习惯的文本化的关系梳理与思考,通过梳理可能得到进一步习惯变化的靠谱指南。
2.需要特别补充一点的是,五块内容的习惯变化属于实践内容,不属于工具背景支撑。
# 从自我时间管理的解决方案来说:
自我时间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的终极目标是得出一套符合个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可操作的阶段性的解决方案。(之所以是阶段性的,是因为随着一个人经历的多少,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会有些微妙的变化,而建立在这些观念上的解决方案也会随之发生些变化。)
这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是自我时间管理中内容与工具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综合展现与解决方案,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习惯的集合(无论个人是否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通过文本上的习惯管理可以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
如果没有习惯变化过程的发生,那么自我时间管理其实就处于第一阶段即追问阶段,就没有真正的对自我改变有实质性的作用,再次重申,习惯变化是自我时间管理的一个刚性指标。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习惯变化的集合。习惯变化是自我时间管理的一个刚性指标。
# 你不妨记忆以下6句话即结论(可以作为座右铭来提醒自我鞭策自我):
## 自我时间管理是以上五块内容的综合动态平衡。
## 习惯变化是自我时间管理的一个刚性指标。
## 自我时间管理(追问过程与习惯变化过程)是耗费心智与精力的过程,而习惯是自动的,是不需要耗费心智与精力的。
## 这个阶段性的解决方案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习惯变化的集合。
## 做个行动者。(这个理念出自warfalcon,本文的一些知识来自我阅读他微信公众号的过程,非常感谢warfalcon)
## 每年培养三个习惯是我近些年的最大收获。(原话记不清了,大意如此。PS:这个观点同样来自warfalcon)
# 另外你不妨记忆以下4个词以及其背后的定义:
## 自我时间管理:一个人在时间中为了很好地生活而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的管理。这是一个综合动态平衡的过程。
## 综合动态平衡:自我时间管理的五块内容达到的一种“成功”状态。即是动态的也是平衡的。
这里的平衡是指的内容平衡与心理平衡(类似inner peace),内容平衡指的是五块内容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行进,心理平衡来自内容平衡,因为心理是内容的投影,心理平衡是指一个人内心自信与平和。
## 习惯变化:具体分为三类,习惯养成,习惯优化与习惯去除。
## 刚性指标:刚很硬,就是指的是必须达到这个指标。具体到本文,指的是必须有习惯变化的过程发生与存在。
●进阶指南:
# 如何进行自我时间管理五块内容的追问?
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知乎上的一些问题的本质也是对自我时间管理内容的追问,比如知乎上的问题: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有哪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等等。
ps:我认为人生就是自我时间管理的过程。
# 如何进行工具背景支撑的建立?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根据我浅薄的经验,我稍微说下:
## 在知识管理方面,我阅读了一本叫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的书,学习了一个在线课程: 罗昭锋老师主讲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并根据以上理论进行了一些练习。基本养成了使用为知笔记,思维导图的习惯。
## 在学习管理方面,我阅读了《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如何高效学习》两本书,学习了一个在线课程:罗昭锋老师主讲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并根据以上理论进行了一些练习。基本养成了使用为知笔记,思维导图的习惯。
## 在习惯管理方面,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习惯的力量》,推荐给大家。
# 再分享一点我在阶段性的解决方案(一系列环环相扣的习惯变化的集合)的一点点小进步小成果:
## 当前(2014.6)的阶段性的日程(结构性稳定性的):
上午:读书
下午:读书
晚上:跳舞
## 我去年(2013年)养成了一些思维习惯:
我相信:坚持是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
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 我去年(2013年)养成了一些肢体习惯:
管住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迈开腿:每天一万步,每天跳半小时左右的广场舞,运动后喝水,看1小时书起来活动一下筋骨
● 最后这一部分是为了点题,谈谈建立在自我时间管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除了自我和时间以外一无所有)之上的高效学习
# 其实你做到了自我时间管理(需要大量练习),你就做到了高效学习,因为自我时间管理的工具背景支撑部分有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管理(关于学习方法什么的),这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自我时间管理的五块内容就是你要学习的内容(即培养一些习惯),这解决了学什么,为什么学这些的问题。
进一步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效学习时似乎暗示了学习目标:比如工作技能,兴趣习惯等等。不过我觉得高效学习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平衡的,如前所述,应该包含健康、精力、关系、工作、兴趣等多方面的内容。
# 通过自我时间管理可以获取高效学习必须的基础:健康的身体,专注的精神,平和的心态。这是一个人可以学习或者可以长期深度学习的物质基础(目前看来,所有地球人都不得不接受和受制于这个自然基础)。
# 高效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我时间管理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我时间管理也是一个高效学习的过程。
因此,高效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各种各样生活方式的一种,当你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的同时意味着你已经放弃或者暂时搁置了其他所有生活方式,这是对舍弃力的一次挑战)。
我突然发现我唠叨了这么多,其实是在说一个老观点:活到老,学到老。
# 学习管理(学习方法的探索)
其实也许题主并不是在问一个人要学什么,而是在问,确定了一个学习目标后,该如何高效学习?(在我来看,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如何进行学习管理,或者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那么关于学习管理(学习方法等)我有一些浅见:
## 首先,学习分为闻思修。
具体解释如下:
闻: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
思:有效复习(包括有效的思考与记忆),具体方法:自问自答(费曼技巧),写学习笔记,做思维导图,做PPT。
修: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在做中学,练习,用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问题等等。
## 闻思修是多线性的:
这个观点来自《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我摘抄原文如下:
>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1)获取
(2)理解
(3)拓展
(4)纠错
(5)应用
>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理解之后可以再去获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经过纠错,而直接跳到应用,记住它是多线性的而不是单线性的。(总之一句话,不要迷信五个步骤,认为必须如此,要相信现实世界,而不要迷信理论,现实世界中,有几个学习者会一定要纠错好了,再去应用?可笑的是就有人本末倒置,将理论奉为圣经,不可违背,于是这世间就有了教条主义。──译者注)
PS:本书作者的整体性学习法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闻思修。
## 特别补充:
学习的导向是练习。
练习的时间是具体学习的一个刚性指标。
无练习,不学习。
## 特别补充二:
“坚持是最笨也最有效的办法。”
这个观点来自鬼脚七。另外,这个观点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能适用不同的事情。同样对于高效学习,尤其是系统性的高效学习来说同样适用。
## 更系统更实用的学习建议可以参考知乎上学习相关的精华问答,比如这个:在上在线课程的时候,精神难以集中一整堂课,有什么好办法么?
# 如果你没有学会自我时间管理,那么我建议你学习下自我时间管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开始自我时间管理的学习,那么请从头看这篇文章:这不是无谓的重复,这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复习是一个思考与记忆的过程,而复习是学习管理的一个必备技能。最后补充一点:这个回答也是我高效学习的一环(总结思考的过程),也许是看到这个回答的知友高效学习的一环(获取知识的过程)。
●最后再补充一句:我相信每个人在以上自我时间管理架构的基础之上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与大家不尽相同的良好的自我时间管理的内容体系、工具体系与习惯体系。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浅见,欢迎同好交流指导。
6#
kybti  1级新秀 | 2022-6-24 00:56:4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这不是我写的。是我们学校一个成绩非常好经常甩第二名几十分一个学姐写的。她是07年四川省理科状元,现在在清华大学。

一、时间安排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所有有伟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在时间有限而课业负担重、任务多的情况下,利用时间的能力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要高效地利用时间,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安排计划。每个人都需要准备一个专门的计划本,把安排计划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最终养成一种习惯。安排计划最好是分成两层:以天为单位和以周为单位。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确定任务,也就是我必须做什么。确定任务不能等到每天自习的时候再来想,而必须是每节课或每个阶段的课程结束之后在产生了新的任务的同时就把它记录下来。例如,上完一节历史课之后,立刻就记下做本课练习题和复习本课内容的任务。确定了任务之后,在执行之前应排定优先序,也就是确定哪些应该先做,哪些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延后1~2天再做。安排计划还应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做好取舍和分散的工作。如果任务很多,时间有限,哪怕你觉得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去做,也必须要取舍,把最次优先的事情取消或者延后,同时要对同一科的任务进行分散,绝对不能一个晚自习只做一两科的事情。把发下来的三四张数学卷子一口气做完等做法是最不明智的。学科间的转换可以避免大脑疲劳,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效。  
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一点就是合理高效地利用课堂的时间。很多同学觉得课堂的时间不重要,但是仔细想一想,每天的自习时间不过两个小时,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课堂上,如果课堂的时间不能很好地利用,那就相当于用别人五分之一的时间去和别人竞争,能够比别人做得好才是怪事。上课走神、上这科的课做那科的事、思维不活跃地被老师拖着走,都是不可取的。如果重难点的讲解被错过,就需要用课外时间去补救;如果课堂上不能够现学现记,课外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这等于是剜肉补疮,有百害而无一利。  
合理利用时间不等于过度地“开发”时间。我向来是反对熬夜和不吃饭的,也绝对不赞成利用锻炼、休息的时间进行学习。课间就应该出去走走,和同学聊聊天,做做眼保健操和远眺;体育课和体锻课就应该到运动场上去花力气而不是把自己绑在书本上。走路还要看书、上厕所还要复习、边吃方便面边做题这些夸张的做法是根本没有必要的,而且非常损害健康。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劳逸结合,懂得健康积极地生活。
二、学习自主性  
是否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是成为一个普通的好学生与做一个佼佼者之间关键的区别。  
学习自主性的一个基础性的部分是参考书的使用。现在很多同学在用参考书的问题上走向两种极端:买很多参考书却根本不用;或者见到好的参考书就买,唯恐自己做得题不够多。使用参考书所取得的积极效果不是靠数字换来的,有只用一本参考书甚至不用参考书也可以笑傲群雄的人,也有每科四五本参考书仍然苦苦挣扎的人。我主张,包括老师规定使用的参考书在内,初中每科不超过两本,高中每科不超过三本,否则结果只能是浪费或者搞得自己疲惫不堪。也有的同学使用参考书完全靠心血来潮或者跟风,没有一个固定的计划,每一科参考书的使用,从做题到订正到总结,到回归课本并对知识进行提炼,都应该形成固定的循环。例如,我在历史学科上使用参考书的循环是:学完一课→做导与练选择题→做王后雄选择题→做导与练主观题→做王后雄主观题→看王后雄上的知识总结并向课本上补充笔记→向老师问有疑问的选择题→把重要典型的选择题进行总结。这样,每学完一课我就完成这样一个循环,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使用参考书还要注意知识的转化,参考书上面的重点难点或者是由题中总结出的知识点应该予以消化理解,并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转移到笔记本上。有的同学有惰性,只是把知识点勾画出来,觉得自己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再看,实际上到最后很难找到知识点在哪里,而且到了毕业年级,也根本不可能把以前用过的参考书都找出来看,提炼并转移成笔记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很花时间,但其长远功效十分惊人。  
自主性学习还要求具有积极思考和怀疑的精神。现在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考试已经越来越趋近水平考试,单靠课内知识很难达到高标准。这样,课堂学习就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成为能力培养的过程。而要做到这点,课堂上的积极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举例来说,有的同学觉得课内的现代文不会再考试中考到,不加以重视,实际上课内现代文的学习就是一个提高水平的过程,自己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多想想作者这样写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久而久之,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提高,考试答主观题的水平也能够得到提高。而怀疑精神则是要求不迷信,不迷信答案、不迷信参考书、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参考书并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事实证明,参考书答案错误或者不严谨的概率相当高。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并非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科学的,老师讲课出错的概率也并不小。一旦有了疑问,一定不要将信将疑地就这么不了了之,或者完全按照老师所讲、书本所讲去理解记忆,一定要向老师、向工具书进行求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自主性学习的精髓就在于制订独立学习计划。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可能针对各个不同的个体,而是具有一定广泛性。为了适应自身的特殊情况,需要有自己的独立学习计划。尤其是在高中阶段,想要成为优秀的学生,就要努力完成从被老师牵着走到牵着老师走的转化。老师没有强制性要求做的东西,如果是你所需要的,你应该主动选择“做”。这一点大家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更优秀的学生来说,还要有智慧和魄力选择“不做”。因为老师布置的任务可能不适合你的能力水平,或者会影响你自己更重要的计划,这个时候你应该仔细权衡,如果确定你自己的安排更重要,就勇敢选择不做老师的任务。但是再做之前,一定要与你的科任老师进行协商,请他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授予你不做这项任务的权利。如果擅自不做只能不看成是逃避作业的做法。  
三、课外积累  
这是现在的中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容易认识到课外积累的重要性,因为那个时候还可以只凭借课内的知识和水平取得好成绩。但是相信我,到了高中,那些经常进行课外积累的学生和只知道做参考书看课本、只拘泥于课内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答题能力、学科把握能力以及思想境界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质的区别!!我所经历的两个试验班,那些能够常常名列前茅的人绝对都是很注重课外积累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人,而那些只把自己局限于狭隘的课内学习的人再刻苦也顶多只能徘徊中上游之间。而很多人长久地陷于这种境地,自己还并不明白,反而变本加厉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内,导致无法从泥潭中脱身。而从长远来讲,考大学不过是人生很小的一个阶段,当今的中国处在结构性人才稀缺的状况下,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那些视野狭窄、知识缺乏、境界肤浅、只会做题和考试的人,只能无情地被淘汰掉!!!所以那些能够得高分的人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如果你为了分数和名次放弃课外积累,那在几年、十几年后等待你的只能是没有工作、远离成功的痛苦!!我绝对没有危言耸听,难道我们这几年所见的高分低能的人,所见的找不到工作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不够多吗!  
课外积累的方式有几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课外书籍的阅读。以前我从来是不开夜车的,但是在高二课内任务的挤压下,看课外书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也成为“夜生活一族”,以此来保证每天有四十分钟以上看课外书籍的时间。在我所在的班级里,虽然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还是有相当多的同学积极地选择、阅读课外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我所说的课外书,不是什么消遣漫画、情节性的侦探悬疑小说之类的东西,而是真正有价值、有深度,让人能够获得精神上升华、知识上充实的书籍。再有就是阅读报纸和杂志,生活在一个封闭空间里的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新闻时事,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只能落伍于时代,自取灭亡。我和我的同学们,每天都会花相当的时间来阅读《参考消息》《成都商报》等报纸,让我们随时保持在信息的前沿;而《南风窗》《凤凰周刊》等具有深度的杂志也在我们中间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欢迎。这反映出优秀的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加强。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节目。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浪费时间、荼毒心灵的。知识性的节目可以让人们拓宽视野,时事性的节目可以让人们了解当今世界,纪录片节目可以让人们观察社会,评论性节目可以让人们提升认识能力。只要开动脑筋、培养足够的自治能力,我们身边有相当多的东西可以被利用起来进行课外积累。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话了,那些很有耐心、看过第一段还不嫌枯燥而读完全文的人,我衷心希望你们能从中发掘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祝愿你们能够在未来取得进步。至于那些对于学习经验介绍向来不屑的人,我想你们大概也不会有耐心看到这一段,但我仍然祝愿你们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