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exit与_exit之前,先来讨论文件内存缓存区的问题。
在linux中,标准输入输出(I/O)函数都是作为文件来处理。对应于打开的每个文件,在内存中都有对应的缓存,每次读取文件时,会多读一些记录到缓存中,这样在下次读文件时,就在缓存中读取;同样,在写文件时也是写在文件对应的缓存中,并不是直接写入硬盘的文件中,等满足了一定条件(如达到一定数量,遇到换行符/n或文件结束标志EOF)才将数据真正的写入文件。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加快了文件读写的速度!但这样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数据,我们认为已经写入了文件,但实际上没有满足一定条件而任然驻留在内存的缓存中,这样,如果我们直接用_exit()函数直接终止进程,将导致数据丢失!!
也许细心地读者已经发现前面使用的是_exit而不是exit,如果改成exit,就不会有数据丢失的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我要说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了!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它们的工作步骤了。 exit():在执行该函数时,进程会检查文件打开情况,清理I/O缓存,如果缓存中有数据,就会将它们写入相应的文件,这样就防止了文件数据的丢失!然后终止进程。
_exit():在执行该函数时,并不清理标准输入输出缓存,而是直接清除内存空间,当然也就把文件缓存中尚未写入文件的数据给销毁了。由此可见,使用exit()函数更加安全。
此外,对于它们两者的区别还有各自的头文件不同:exit()--stdlib.h _exit()--unistd.h
最后提一下,一般情况下exit(0)表示正常退出,exit(1),exit(-1)为异常退出,0、1、-1是返回值,具体含义可以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