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长篇科幻小说让你震惊,并且念念不忘?

论坛 期权论坛 study     
冬子   2018-11-18 18:45   52749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丁勾  3级会员 | 2018-11-18 18:45:22 发帖IP地址来自
等等让我掏出小黑本先——我不用豆瓣,看过的书都列在小黑本中。先简单说明一下。由于多年居无定所,除了《科幻世界 译文版》我很少买纸质书,换言之,长期以来《译文版》是我接触科幻长篇的唯一渠道。2014年有kindle后逐渐买了不少长篇电子书。不过很多经典作品要么没引进,要么没电子书,我也很苦恼。黄金三巨头的作品,阿西莫夫的长篇我不算喜欢,他如此喜爱用“结尾反转”,看多了不觉腻吗?阿瑟-克拉克深深影响刘慈欣,连两人优缺点都相似。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作品版权都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手里,没有电子版,就是没有,就是没有,恨得我牙痒。我只提我看过的小说。如果我没提哪部作品,原因要么没看过,要么不喜欢——所以别他妈再问我为什么没有某某作品了!!我购买的第一本《译文版》——那时还叫《科幻世界 增刊》——登载了两部长篇,令我印象极深,过了将近二十年还记忆犹新。一篇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一篇是罗伯特-西尔弗伯格的《荆棘》。
最新版《火星编年史》中文版封面我接触雷老爷子的第一部作品是中篇《霜与火》,非常震撼的作品。《火星编年史》是他围绕火星创作的一系列短中篇合集,内容涉及冷战、审查制度、种族制度等社会议题。当年我一女同学被其中一部短篇《二〇二六年八月 细雨将至》感动落泪。同志们,雷老爷子是黄金时代的瑰宝,国内已引进不少作品,他的短篇更出色,一定要去看啊!罗伯特-西尔弗伯格以题材范围广、作品丰富著称。由于采用通俗文学笔法,所以被调侃为“地摊文学”。他曾担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即星云奖主办方),也是雨果、星云奖项提名常客。《荆棘》获得1968年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提名。一名宇航员在探险中被外星人捕获,做了各种改造,容貌身体尽毁。一个女孩是代孕妈妈,有一百个子女,但无法见面。一个媒体大亨拥有一项超能力:通过吸收他人痛苦的感情获得快感。他的格言是“痛苦是启发”。媒体大亨将宇航员与女孩撮合到一起,希望两人互相折磨以吸收他们的痛苦。《荆棘》可以算是一部爱情小说,两个“非人类”的感情描写细腻动人,谁说科幻小说不能写成爱情小说?《荆棘》中文版已经绝版,等待哪家好心出版社洗版吧。飞浩隆,《废园天使》。
“日本十年科幻小说第二名”。2009年在《译文版》看过这部小说后被深深震撼,立刻看了第二遍,感想只有两个字:牛逼!如果列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科幻长篇,《废园天使》能排前三名。今年《科幻世界 译文版》登载了飞浩隆的一部短篇《海之指》,看完后我想:这家伙的确是个天才。飞浩隆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强设定。作品中采用大量专有名词,进行复杂设定。二是残酷变态的画面感。《废园天使》的部分视觉奇观描写会让人产生“太变态啦!”的感觉。《废园天使》的中文版也绝版了——但是!同志们一定要找来看啊!保罗-巴奇加卢皮,《发条女孩》。
2010年星云、雨果双奖长篇,轨迹奖科幻类最佳长篇。称它为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不过分。保罗-巴奇加卢皮的缺点是节奏拖沓,内心戏太足,三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得铺上两页纸的心理活动。他的那些短篇能把我活活烦死。《发条女孩》也有这毛病,但它的设定太强了:东南亚异域文化融合生化末日,科技和社会设定完美结合。故事是什么不重要,只要让读者浸入世界末日般的曼谷就行。斯特鲁伽茨基兄弟,《路边野餐》,《遥远的彩虹》。斯特鲁伽茨基兄弟是前苏联科幻作家,《科幻世界》引进了他们好几部长篇。由于引进原因,国内读者能够接触到的多为英美科幻小说,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小说别具特点。《路边野餐》的背景是外星人造访地球后离开,形成造访带。造访带辐射强烈,而且产生违反物理规律的奇异现象。造访带被封锁,但赏金猎人违反规定,偷偷进入造访带寻找外星人留下的物体。小说名“路边野餐”的含义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随意的路边野餐,留下一地垃圾后离去。你会留意野餐时地面上的蚂蚁吗?对于外星人来说,人类就是蚂蚁。《遥远的彩虹》讲述人类在外星的一座殖民地突然面临不明原因的毁灭,人类试图展开自救,但发现一切都是徒劳。末日面前的众生相描写非常精彩。菲利普-K-迪克的一大堆作品:译林出版社的《高堡奇人》、《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尤比克》、《流吧,我的眼泪》,短中篇合集《少数派报告》;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血钱博士》、《倒数第二个真相》、《死亡迷局》、《泰坦棋手》、《帕莫-艾德里奇的三道圣痕》,短中篇合集《记忆裂痕》。啊!我爱PKD!每一部作品我都喜欢!!真是精神病人和嗑药人士的最爱!!(不。他的作品犹如“骑着自行车以四十公里时速从山顶冲下来”,那股迷幻感太对我胃口了。更别提他对“痛苦”的描写非常引人共鸣。只要你喜欢PKD的作品,我们还能做盆宇(也不。
《死亡迷局》中文版封面。虽然知名度在国内不高,但这本写得非常好。“赌王若昂”三部曲,即《量子窃贼》、《分形王子》、《因果天使》。第一次看《量子窃贼》,我被深深的震惊了:看了三十页还没看懂小说在说什么?!因为小说中塞了一堆专有名词而不加解释,得靠读者自己摸索。不过搞明白设定后,看第二遍就能摸清故事脉络。——然后第二部《分形王子》完全采用新设定,又得从头摸索一遍...——第三部《因果天使》又是一套新设定...简单的说,“赌王若昂”的设定背景是太空后奇点时代融合赛博朋克,在此基础上的技术描写跟变魔法似的:命表、命时、隔弗罗、野精灵、“故事”、缠结....一堆名词轰炸。我强烈推荐“赌王若昂”系列,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这种小说一般人写不出来”。目前单行本出到第二卷。同志们赶紧来一套考验自己的想象力吧!
《分形王子》中文版封面“神经漫游者”三部曲,即《神经漫游者》、《零伯爵》、《重启蒙娜丽莎》,最好的是开天辟地的《神经漫游者》。最近威廉-吉布森嘲讽《赛博朋克2077》预告片是“GTA套了一张没特色的80年代皮”,但是——拜托,《神经漫游者》后你也很多年没拿出有分量的作品啦,同辈的尼尔-斯蒂芬森还在输出呐。
《神经漫游者》中文版封面三部曲看下来的感觉是——作者药劲儿逐渐磕完了。《神经漫游者》感觉特别“飘”,超复杂的故事加设定轰炸,有些设定就跟变魔法似的,加上意识流文风,能把人看愣神。到第三部《重启蒙娜丽莎》,感觉就是一部...“正(平)常”的科幻小说。虽说威廉-吉布森已经很多年拿不出有分量的作品,但可以靠《神经漫游者》啃一辈子老本:1985年星云、雨果双奖长篇,“赛博朋克”绕不过去的坎儿,每个接触赛博朋克的人都要捧读的作品——“赌王若昂”系列肯定受到《神经漫游者》影响。CDPR也说了,“赛博朋克”不代表阴雨绵绵的黑夜,《赛博朋克2077》要更“朋克”——反正说来说去,游戏出了我还是得买...国内的“科幻读者”说到长篇,最常出现的必是《三体》和《海伯利安》,以至于我快要产生逆反心理。不过《海伯利安》的确不错,199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它最出色的地方是设定野心,将太空歌剧、赛博朋克、多种小说类型、文学指涉....等等等等统统塞进一个世界观。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设定,最后居然把坑填平了;还有各种宏大的视觉奇观描写。《海伯利安》是典型的非硬科幻强设定作品,所以颇能吸引非科幻迷读者。——然而后续作品越写越差。《海伯利安的陨落》节奏拖沓;《安迪密恩》和《安迪密恩的崛起》设定崩坏,往宗教方向一路下滑,最后“用爱发电的宇宙”真真惊掉我的下巴。反正,感兴趣的只用看前两部就行。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今年由于改编电影上映,中文版加印——最重要的是,第二三部终于有电子书了。将系列全看完后,我震惊的发现,“遗落的南境”有可能是今年我最喜爱的科幻小说系列。我知道我知道,“遗落的南境”在国内不受欢迎,很多人批评小说晦涩难懂、故弄玄虚。所以阅读前,我做好“难看”的心理准备。系列第二部《当权者》的确hard to read,故事原地转圈,大量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总管“走投无路”的心态。“遗落的南境”不是那种“看得爽”的类型化小说,它是深受克苏鲁神话影响的新怪谭小说。我喜欢小说的原因有几点:一,完整的故事结构。第一部除了设定基础不明,可以独立成章;主角生物学家有完整的情感成长弧。第二部是过渡章节,扩展世界设定,对于路人读者有些难熬。第三部是设定填坑,并揭示各角色的情感联系。如果你对系列没兴趣,可以只看第一部。而三部曲作为整体,入围了世界奇幻奖最佳长篇提名。二,每一部小说都有一个“WOW!”时刻——前提是你得熬过漫长的铺垫。第一部是发现爬行者的真面目;第二部是总管在阁楼发现奇怪的画和疯狂的员工,以及最后X区域侵入南境局;第三部是变成巨型海怪的生物学家从海洋中显露真身——这是全系列最高潮时刻——以及灯塔管理员被感染后产生的幻觉。就像爱手艺的克苏鲁系列,漫长的铺垫只为最后的高潮。三,系列小说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全书的情感联系,也是全书最重要的暗线,解释了人物行为动机。第一部主角生物学家性格内向孤僻,即使她的丈夫也无法进入其内心。丈夫进入X区域调查,后身患癌症去世。为了调查真相,生物学家也申请进入X区域。在调查中她发现丈夫留下的日记,理解了丈夫的爱,为了追寻丈夫前往另一个小岛。这段感情将在第三部给出结局。第二部的主角总管,接替在X区域失踪的心理学家成为南境局新任局长。总管本有心大展宏图,但处处受掣肘。总管从小父母离异,外公和母亲都是功勋卓著的特工。总管也成为特工,但能力平平,还惹出大麻烦,全靠母亲摆平。他成为南境局局长,也是母亲的“功劳”。全书中,总管的心态颇为苦闷,家庭关系是无法摆脱的负担。他进入X区域,有部分逃避负担的动机。第三部则是多视角,补完事件来龙去脉,也交代了各角色结局。心理学家——也就是南境局前任局长,小时候跟随母亲在海边生活,和灯塔管理员是忘年交。灯塔管理员被感染,造成X区域爆发。心理学家此前正好去父亲处生活,逃过一劫。两人告别时,灯塔管理员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忘记我!照顾好自己!”这句话成为心理学家的心结,她想尽办法进入南境局调查X区域,有部分动机是为了再见灯塔管理员一面。我不认为小说好看与否是质量的决定因素。“遗落的南境”系列在有限篇幅内做了那么多事:设定架构、人物关系、氛围描写、情感成长...明线暗线交织,既有明示也有留白,充分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一般作者还真写不来。我认为它可以作为幻想文学读者的进阶读物——让你体会科幻/奇幻小说创作的诸多可能。弗兰克-赫伯特,“沙丘”系列。
这封面太随意了,完全无法体现小说精髓啊!盼星星盼月亮,“沙丘”系列第四部《沙丘神帝》终于引进国内啦!看完第四部,我的感想是:“沙丘”系列的精髓不在第一部,而在后续作品。没错,《沙丘》第一部知名度最高,毕竟主角的成长和复仇能给读者爽快感。但真正赋予系列深度的,是后续作品。保罗成为银河帝国皇帝,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他的性格优柔寡断,处处受家人和部下掣肘。不愿意为神,却被捧上神坛。预知未来的能力使他陷入未来无数可能的幻象中无法自拔。最终,他向命运投降,失去视力,自愿步入沙漠不知所踪。他的儿子雷托则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与沙漠生物沙鲑融合,获得不老不死的能力。到《沙丘神帝》年代,雷托已生活三千五百年,进化成另一种生物:下肢和生殖器退化,仅保留前臂残肢。身体像一条虫子,长达七米,由于行动不便,靠御辇代步。在酷似虫子的身体上长着一张人脸。
《沙丘神帝》英文版封面即雷托在雷托的治理下,曾为沙漠的星球厄拉科斯绿意盎然,代价是沙虫几乎灭绝,香料绝产,只能依靠储备。雷托将香料牢牢控制在手中,使依赖香料发挥能力的宇航公会和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俯首称臣。曾经饶勇善战的弗雷曼人丢掉了祖先的荣光,沦为保留地居民。雷托恩威并施,建立女性敢死队言鱼士,用宗教手段控制之,并利用言鱼士进行生物配种。雷托的人性和虫性时时交战,令部下惊惧不已。弗兰克-赫伯特写“沙丘”系列的灵感,是“superheros were disastrous for humans”。雷托便展现出复杂性:他有一个崇高目标“金色道路”;心甘情愿跳下敌人设下的圈套;内心陷入孤独,又时时展现暴戾残忍的一面。最终他被暗杀而死,而死亡于他是解脱。很少能在科幻小说中见到如此复杂的人物塑造,一个黑暗的superhero。问题是——“沙丘”系列是个好故事,但写得太晦涩。大量的心理描写,高深莫测的对话,每个人物都在兜着圈子说话。作者时不时借人物之口发表关于宗教、政治、生物学等方面的长篇大论。剧情原地打转,很多读者嚷着“实在受不了啦,我要弃书!!”。连我都想揪住作者肩膀(如果能揪到的话)使劲摇晃:“为什么不说人话?!为什么??!!”...但“沙丘”系列自有吸引人之处,它是典型的非硬科幻强设定作品。有的读者会纠结于“未来中世纪”设定而斥之为“软科幻”,忽视了小说第一部围绕厄拉科斯的生态环境设定——香料越看越像石油——到后续作品有关社会学、政治学、宗教、心理方面的设定,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沙丘世界。更何况,小说对使用近战武器的原因也做了解释,世界设定是自洽的。正因如此,“沙丘”系列有一帮忠实粉丝,在作者去世后依然孜孜不倦创作沙丘世界作品。我发现——能令我震惊的科幻长篇少于奇幻长篇。大概因为科幻小说的“元设定”就那么几种,看到开头十页就知道要说啥。是的是的我正在补一些经典作品,买了厄休拉-勒古恩新版《黑暗的左手》和《一无所有》——感谢上帝终于有电子书啦——还有借美剧播映东风洗版的《使女的故事》中文版,但是没时间看,因为得先把特里-普拉切特洗版的“碟形世界”六部看完。我的意思是,大家要提高姿势水平,不要一提到科幻小说就是《三体》、阿西莫夫和《海伯利安》——谁看过乔-霍德尔曼的《永恒的战争》和《永恒的和平》?毕竟是星云、雨果双奖长篇,国内什么时候能出电子书?
3#
期权论坛用户  16级独孤 | 2018-11-18 18:45: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慢慢来,要说的作品不多,不过想好好写写。1)《实时放逐》  by  弗诺·文奇

这部小说和《为和平而战》属于同一个世界观,不妨先把《为》看了再来看这本。Anyway,小说的情节设定基于一种叫做“圆球”的技术,当“圆球”启动后,球体内的时空完全静止,外部则不受影响。所以本书其实是一本……穿越小说。当然,这种技术只能往未来穿越,而不能回到过去。得益于这种技术的运用,人类个体活跃的时间跨度轻松扩展至亿万年尺度。所谓“放逐”,就是被剥夺使用圆球的权利,只能在实时里生活。书中的主要人物就是一群借助“圆球”穿越到未来的人,他们面临的是一个空旷无人的地球,是走出圆球重新繁衍以求恢复人类文明,还是借助圆球前往更遥远的未来,争论由此产生。此时,一桩谋杀案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桩谋杀案或许塑造了科幻作品中最令人心痛的爱情之一……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心上人刚从篝火晚会上回来,她说要在外面稍微停留下,你就先走进了房子,此刻圆球突然启动了……等你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十万年已经过去了……她已经成了一堆枯骨……只有科幻小说能给人带来这种爱的伤害吧。
2)《深渊上的火》 by 弗诺·文奇超级神作。
弗诺·文奇是“技术奇点”理论的提出者,也是最早通过科幻小说描写“赛博空间”的人之一(发表于1981年的《真名实姓》)。文奇在本书中描绘了一个豆荚型的银河系,位于银河系最核心位置的是“零意识深渊”,它被“爬行界”所包围,再往外是“飞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都在这个界区发生,最外围的是“超限界”。各个界区的物理规则是不一样的,在爬行界,光速是无法被超越的,而且智能设备在这个界区的运行效率会大大降低,很多功能甚至无法实现,地球就处于这个界区。到了飞跃界,超光速飞行就随处可见了,智能设备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银河系大多数文明都活跃在这个区域。位于飞跃界之上的是超限界,这是“天人”的地盘。“天人”按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来理解,就是超级人工智能,只不过在更宽松的物理规律下,它们的能力是难以想象的。飞跃界的文明如果贸然进入超限界,很可能会被天人一个不小心的动作搞得全灭,就好像虫子被人类不小心踩死那样。(好熟悉的说法。。。。)当然,如果是因为技术进步实现“天人飞升”而进入超限界,那就没事了。虽然超限界和飞跃界是有相互联系的,但飞跃界众生其实并不知晓天人们究竟是啥样子,有时候就是知道天人是哪个文明的人“飞升”的也不行。天人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年,之后就会从人们视野里消失,至于究竟怎么样了,当然是无人知晓的。这点甚至连天人们自己也众说纷纭。
本书描写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飞跃界的一支人类文明(毕竟是人类写的)在超限界底层发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资料巨库,可能已有几十亿年之久,觉得这是个实现飞升的机会,再不济开发下资料巨库,挖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也能赚上一笔。于是他们在那颗星球上建立了一个实验室,想要来重新启动这座资料巨库。但他们不知道巨库里沉睡着的是一个可怕的魔头,一旦按照巨库提供的配方将其唤醒,不仅自己将面临灭顶之灾,整个银河系都要因此而改变历史的进程……(真·无剧透简介)
刚刚诞生的天人手边没有武器,什么都没有,可用的只有一具发送通讯信号的激光发射器。战舰离得那么远,激光束甚至灼不坏它的外壳金属。没关系,激光发射器瞄准了,慢条斯理,校准在不断远去的飞船接收装置上。信号没有回复,飞船里的人知道想进来的是什么样的通讯。激光束在飞船外壳上晃来晃去,点亮一个个平嵌进船壳的被动传感器,沿着飞船的动力脊上下滑动,搜索着,探测着。虽说易如反掌,天人却根本没费心思破坏飞船外壳。这台机器的确粗陋不堪,但就算是这种落后飞船,表面也散布着数千个自动化传感器,随时分析情况,报告可能的危险,驱动实用程序。现在,它们大多数已经被关闭了,飞船近乎盲目逃亡。人类以为只要自己不看,危险就不存在,自己就是安全的。

  再有一秒钟,飞船便可以跃入星际,进入安全地带。

  激光束在一个闭合的传感器上轻轻一弹,打开了。这个传感器的作用是报告超能驱动器动力脊上出现的危险异动,飞船要实现跃迁,决不能对这个传感器报告的情况视而不见。飞船电脑核准了传感器发出的中断信号,中断校检程序开始运行,检查飞船外部情况,继而受控于遥远下方射来的激光束,接受了它的命令……根植在飞船内部密码中的一个后门程序启动,这是魔头新生时通过人类着陆场的附属设备暗中植入的。

  ……天人登上了飞船,只剩下几毫秒时间。它控制着一批程序为它效劳,都很原始,甚至不及人类的智力。这批走卒在飞船的自动化设备中四处奔突,关机、中断进程。再也不会有跃迁了。船舱里的摄像机照出恐怖中大睁的眼睛,开始传出尖叫声。这些人明白了,但他们的恐怖最多只能延续不到一秒钟。

  不会有跃迁了,但超能驱动器已经开始跃迁。一次跃迁的尝试。没有自动化控制设备,尝试的命运已经注定。离跃迁开始只有不到五毫秒,这是一套连续的机械动作,没有任何软件可以调校。新生天人的走卒四下奔忙,徒劳地试图中断跃迁过程。这时天人已经到了一光秒之外,它在超限实验室中静静地观看。没有问题,护卫舰将被摧毁。
本书真正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资料巨库里新生的天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毁灭了人类的护卫舰,而放过了同时逃出来的一艘平民运输船。几十亿年前曾击败过这个邪恶天人的反制武器就在这艘飞船上。资料巨库里不仅有复活邪恶天人的配方,还有反制武器,还有一些其他的人工智能,正是其他这些人工智能伪造了反制武器已被运送到护卫舰上的记录,误导了邪恶天人的操作。后来飞船一路狂奔,跑到了靠近爬行界的地方,因为只有这里才能远离天人的无情打击。但飞船遭遇了事故,降落在一颗只有原始文明的星球上,幸存者将在这里遇到一种叫做“爪族”的生物。
 爪族设定:这个种族被称为“共生体文明”。有智力的个体称为组合,又叫共生体,由几个成员组成:这种成员又叫组件。单个组件不能称为智慧生物,只有一些简单的功能。几个组件合在一起之后,这才形成智力相当于人的智慧个体、组合在一起才相当于人,拆散之后只能算动物。连他们的名字都是由各个组件的名字合在一起构成的。
之后在爪族星球上的故事将会有非常浓厚的奇幻风味。这是科技水平决定的!
另一方面,复活的天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就将那支人类文明变成了自己的爪牙。很快整个飞跃界都知道这支人类文明所在的星区发生了大灾变,一个恶意的天人被复活了,并且不断谋求扩张。这次灾变被称为瘟疫。瘟疫不断蔓延,连上界很多天人都开始关注起这件事来。“中转系统”是本书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概念,大致相当于银河系最大的通讯服务供应商,这是本书很“赛博”的地方。“寰宇文明网”就相当于地球上的互联网,任何文明如果要加入银河系大家庭,都会接入寰宇文明网,否则要么就是太原始了,要么就是遭遇了灭顶之灾,挂逼了。书中经常出现流传于寰宇文明网上的帖子,类似于下面这种:
       密级: 0

  当前接收方:中转一号收发站 收于中转系统

  语言路径:阿奎勒隆语—特里斯克韦兰语,斯坚德拉凯星系:中转信号覆盖区

  发自:德比利下载系统风之歌收发站网管

  主题:对中转系统的怨言;对客户的一点建议

  摘要:中转系统的情况越来越糟;试试我们的服务吧

  关健词:通讯故障,中转系统的不稳定性,超限界

  发往:

  通讯费用兴趣组

  杂项管理组

  中转系统中转一号收发站

  暂留系统即时转发收发站

  跟帖发往:风之歌业务扩张兴趣组

  日期:坞站时间 07:21:21,36/09,集团纪年 52059

  信息内文:

  过去五百小时里,在通讯费用兴趣组中,弗林尼米集团中转系统收发站层面的通讯堵塞表示不满的帖子多达9,834张之多。每张帖子所涉及的问题都关乎向数以万计星球提供的服务。弗林尼米集团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堵塞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天人的进程大大占用了网络资源。

  身为中转系统在这个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我们风之歌的业务因为中转系统的信息超载有所扩展。但是我们始终认定,对这一问题作出反应是不适当的,直到现在。

  最近七个小时里所发生的事件,迫使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方针。读到这条信息的人大多已经知道这一事件,你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该事件的栖牲品。从坞站时间00:00:27开始,弗林尼米集团开始断开各收发站,线路中断并非预有安排。弗林尼米声称,一位超限界的用户对带宽提出了紧急请求。(00收发站早已专供该天人使用。)这位用户同时要求上传与下行链接。集团自己承认,这一突发事件占用了他们全部资源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请注意:此前五百小时天人用户时中转系统的过度使用只占用了集团资源的百分之五,便已经引起大批用户的正当抗议。

  朋友们,我们风之歌长期从事通讯业务,我们也知道经营如同行星般巨大的天线阵列的难度,我们也深知,有的时候,完成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是多么艰难。但即使如此,弗林尼米集团的做法也是无法容忍的。的确,最近三小时内,集团已将中转一至三号收发站逐一上线,供广大用户使用了。同时表示,“引起不便”的用户的费用全部由那位天人的超额使用费支付。只有中转系统自己才知道,他们赚了多少“超额使用费”。没有人清楚(包括弗林尼米集团自己),通讯中断的情况还要持续多久。

  对弗林尼米来说,这一次是钱财滚滚,时你们来说,则是无法估量的灾难。

  因此,德比利下载系统风之歌收发站决定,永久性、大规模地扩展业务——新建五个主干收发站。这一行动显然耗资巨大。收发站从来不会便宜,德比利下载系统又没有中转系统所享有的地段优势。我们希望,多年良好经营之后,我们能够分期清偿这一债务。这一壮举,没有顾客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为了方便顾客表达对畅通通讯的需求,使我们确信自己所建造的正是顾客所需要的,我们创立了一个临时性的兴趣组:风之歌业务扩张兴趣组,由风之歌维护储存。在这一组中,收发站层面的通讯费用仅相当于我们正常费用的百分之十。我们敦促各位,收发站层面的广大用户,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与他人交流、弄清自己今后还能从弗林尼米集团那里得到什么、以及你时我们的倡议有何感想。

  敬请回应。
一位天人对此次瘟疫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因此征用了“中转系统”相当大一部分的通讯资源来对此次事件进行追踪,由此引发了很多抱怨。本书另一条线的主要人物,离家两万光年来到中转系统工作的人类姑娘——拉芙娜,正是因为这位天人对此次瘟疫蔓延事件的关注,才经历了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一系列冒险。她认识了天人特使——伟大的范·纽文,还有两个可爱而忠诚的车行树——蓝荚和绿茎。后面两位恰好是瘟疫蔓延事件的亲历者,给她带来了一条重要信息,让她能够联系上前面提到的那艘民用飞船。
随着瘟疫的蔓延,中转系统也未能幸免于难。那位复活的邪恶天人对中转系统展开了攻击,之前提到的那位天人,也就是范·纽文的boss,也在这次战役中被邪恶天人杀害了。拉芙娜,范·纽文,还有两位车行树,将驾驶他们的“纵横二号”飞船,展开一场横跨大半个银河系的绝地大逃亡,去爪族人的星球,与携带着反制武器的的民用飞船汇合。(剧情简介部分完结)
本书令人大开眼界的地方:界区设定:不同界区物理规律不同。爬行界和飞跃界的文明,可能单体智慧水平差异并不大,比如人类,但自动化设备的能力差异就很大了。这就像古代与现代的区别。爪族设定:群体智慧寰宇文明网:又称百万谎言网。这部分的构思其实很像我们的互联网啊,本书发表于1992年,不得不说文奇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当然,他还不够大胆:即使是单一星球上的网络,也不止“百万”谎言了。“亿万”可能都不够形容。天人:天人究竟是什么形态,书中还是没有说,但很像是超级人工智能。从书中的只言片语推断,天人们的生物技术是很牛逼的。当天人征服了一个飞跃界的文明,就很容易利用自己的生物技术把这个文明的所有居民改造成自己的傀儡。当然,天人对自动化设备有着天然的控制技能。瘟疫诞生之初,就是利用这个天赋轻而易举地搞掉了一艘人类的护卫舰。带宽:星际互联网太值钱了!
中转系统的主干收发站其实是散布在几光年范围内的一群群集束天线组成的阵列,每群相距一万公里。
这是中转系统的硬件设施。
在斯坚德拉凯,中转系统可谓大名鼎鼎,声誉极佳。经过两年实习,拉芙娜认识到中转系统的名声其实还远远比不上它的实力。该系统位于飞跃中界,其真正的出口项目只有两个:信息转发功能、本地资料巨库的信息输出。他们从超限界进口的却是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信息处理设备。中转坞站之奢华,只有富裕到极点才敢这么一掷万金。这些坞站延伸开去足有上千公里,分隔区、修理舱、航运中心、公园、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当然,连斯坚德拉凯也有太空生活区,比这里的大得多,但这里的坞站并不是沿轨道运行,它们飘浮在距地面一千公里处,完全依赖反重力垫支撑——拉芙娜平生所见最大的反重力垫。斯坚德拉凯的一位学者一年的平均收入只够支付一平方米的反重力材料,还是撑不过一年的劣等货色。而在这里,反重力材料多达数百万公顷,足以支撑数十亿吨的重量。为了替换坏死的材料,每年从飞跃上界购买新材料的费用就超过了很多星团贸易金额的总和。
这是中转系统的配套坞站。注意加粗字体,天人们也是会做生意的,卖生物科技和高端智能设备。
“过去二十天,我们的收入超过了过去两年。这么多收入,我们根本无法校验吸收。你看,成功已经危及我们的生存。”他做了一个表情——相当于嘲讽的苦笑。”
这是天人紧急提出带宽占用请求后付出的报酬。
寰宇文明网络是一个庞然大物,无所不包,分成无数层次,将数以亿计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但它的带宽并不大,甚至主干链接的带宽也只相当于地球文明破晓期的水平,如果查询本地网,连一只手腕式数据机都比它强。正因为如此,对巨库的大宗查询大多仅限于本地,信息运载飞船必须到港载货,通过本地网直接访问。但是现在……过去一百小时内,对巨库的远程查询,无论在数量还是查询额上,都已经高于本地访问!这些访问中,百分之九十来自同一个账户——老头子的户头。
信息运载飞船——想起了“一辆载满硬盘的汽车仍然是带宽最大的信息传输方式”这种说法。。以及:天人碾压飞跃界文明的方式……
太空作战:这是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里看不到的作战方式,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令人倍感惊奇:
自控舱离舰。”霍根的声音道。与此同时,他们收到了从数米外拍摄的莱森纳尔的实时影像。自控舱上安有摄像头,这些图像就是首批脱离母舰的一艘自控舱传来的。莱森纳尔的轮廓看不清楚,只有黑乎乎的一团,挡住上方的星空,像一条大鱼,潜伏在浩瀚大洋的深处。这条大鱼正在产卵。图像不断闪烁,又重归稳定,莱森纳尔随之时隐时现。这是自控舱间歇性与母舰失掉同步造成的。战舰船舱中不断飘出一束束蓝光。全是自控舱——战斗舱,群集在莱森纳尔周围,校准,锁定敌人。
莱森纳尔周围的蓝光骤然消失,战斗舱跃出母舰所在的时空,异步差仅仅一毫秒。台罗勒打开一个视窗,显示出以莱森纳尔为圆心、直径一亿公里的球形立体空间。一个红色光点标出敌方目标飞船,像一只小飞虫,发疯也似在球体四周乱转。莱森纳尔的利爪正以八千倍于光速的速度从四面八方兜捕这只猎物。目标时而消失一秒钟,几乎脱离同步,逃出生天。还有几次,莱森纳尔与对方融成一个光斑,表明在这十分之一秒内,两艘战舰相距不到一百万公里。战斗舱的位置无法准确标出,这一大批鱼卵散开一大片,无数道轨迹交错,它们的传感器死死咬住敌方飞船不放。
“目标战舰有什么反应,放出战斗舱反击了吗?需不需要增援?”斯文森多问。台罗勒做了个相当于耸肩的迪洛基动作。战斗发生在三光年以外,舰长的问题他无法回答。

  答话的是约·霍根。“我认为我的靶子没有批量投放自控武器。我有五艘战斗舱已经引爆,都是接近弹。你也知道,接近弹对敌人的打击不大。一会儿才能知道结果——”她的话中断了。但莱森纳尔的轨迹图和信号仍然十分清晰。基耶特瞧了瞧其他显示窗。阿丽亚娜舰队中已有五艘战舰与敌接火,其中三艘已经完成了战斗舱的批量投射。纵横二号上,纽文一声不吭,默默地看着。天人裂体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基耶特和他的人已经按照它的计划打响了。

  消息来得很快,有喜讯,也有噩耗。

  “打中了!”这是约·霍根的声音。莱森纳尔的战斗舱猬集处,那个红点消失了。目标敌舰近距离掠过一艘战斗舱,相距只有数千公里。舰载计算机计算并实施下一次跃迁只需几微秒,但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那艘战斗舱发现了自己的目标,当即引爆。如果敌舰抢在爆炸冲击波抵达之前跃迁脱离这一空间,这一击仍不足以致命,只能算接近弹。这种事几秒钟内已经发生好几次了。但这一次,战舰没来得及实施跃迁。一颗微型超新星诞生了,数年之后,它的星光才能到达战场的其他部分。
范·纽文:拉芙娜怀疑范·纽文只是天人制造出来的一个机器人,即使他自称是来自爬行界一个叫做“青河”的贸易文明的船员。在故事的最后,
他想向她伸出手,告诉她。哦,拉芙娜,我是真实的
接着坠入无尽的深渊,他什么都不知道了。
文奇偶尔写一下爱情也是很感人的。纽文这个人物差不多是所有科幻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了。
3)《天渊》  by 弗诺·文奇

《深渊上的火》前传,范·纽文的传奇故事。本书的开篇仍然气势十足,
搜索那个人。搜索范围远达一百光年之外,时间持续了八个世纪。始终是秘密搜索,连有些参加者都不知道实情。早期只是隐蔽在无线电通讯数据流中的加密查询。几十年过去了,然后是几个世纪。线索还是有的。查问了那个人的旅途同伴,得出的线索却指向几个互相矛盾的方向:那个人现在孤身一人,正前往远方;那个人早就死了,搜索还没展开就死了;那个人现在拥有了一支舰队,正掉头向他们扑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后连贯的迹象开始在一些最难以置信的故事中浮现出来。出现了某些证据,其可靠程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某些飞船改变了原定计划,耗费了数十年光阴,追根溯源,以找出更多线索。有弯路,也有耽搁,由此消耗了巨额金钱。但这些损失由最大的一批贸易家族承担下来,没有一个家族抱怨—这些家族太富有了,这次搜索又太重要了。所以,金钱的损失无关紧要。搜索范围逐步缩小:那个人在不断周游,孤身一人,使用了一连串无法确定的身份,多次在小型贸易船只上从事一次性的临时工作。但是,一次又一次,他总是重又回到人类活动空间的这一端。搜索范围在缩小,从一百光年到五十光年,到二十光年—到几个星系。

  终于,搜索范围缩小到一个世界,地处人类空间一端。船员们不知道这次任务的真正目的,连大多数船主都不知道。但是这很有可能一劳永逸地结束这次搜索。
随后以两条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讲述范·纽文的起源故事,还有青河舰队探索开关星的故事。(另外蜘蛛人也有自己的一条叙事线)本书的设定其实没有《深渊》那么吸引人,由于故事发生在爬行界,超光速飞行和通讯都是不存在的,散落各处的人类文明缺乏整体性,只能通过星际贸易这种松散的方式相互联结。然而,范·纽文的最大梦想却是建立一个帝国。毫无疑问,他失败了。几百年后,当他被青河舰队找到,隐姓埋名踏上开关星之旅的时候,易莫金人的聚能技术似乎给他提供了一种途径。但这种途径却是不符合他的理念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知道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后,被天人复活的他,恍惚之间是否又回想起自己的帝国梦想了。
4)《遥远地球之歌》 by 阿瑟·克拉克

最有美感的科幻小说之一。据说本书是克老作品中他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本书没有什么惊天阴谋,只是地球毁灭后两拨不同来历的人群的一次相遇。科幻故事乐衷于描述剧烈的变动,相比之下,这本书的故事就显得非常平淡。(当然前提是地球毁灭,这个也很剧烈了emmmmm.....)驱动情节的主要因素是....取水造冰,绑在飞船前面挡流星....其实这是一种很硬核的平淡了。克氏地球毁灭法应该影响过很多《科幻世界》上的短篇小说,乃至于读到“太阳爆发人类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宇宙深处逃亡”这种设定时倍感亲切。
4#
张小北  1级新秀 | 2018-11-18 18:45:24 发帖IP地址来自
“科瓦奇三部曲”副本坠落天使怒火重燃
其中《副本》已被拍成美剧,第一季已经播出,国内译名《碳变》。

5#
李明明  4级常客 | 2018-11-18 18:45: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强烈推荐波兰作家的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
百度百科是这么介绍的



我开始的时候也被一般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套路迷惑了,以为主角凯尔文会被卷进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外星事件。但是一部经典为什么叫做经典就是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和深邃思想。斯坦尼斯拉夫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阐释,什么叫做科幻小说,他将书名,也就是这个星球——索拉里斯星作为这本书的核心主人公。在我曾经看过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异类和外星人之间或是和平交流或是战争毁灭都在围绕着两个文明之间的碰撞,科技的碰撞,哲学观念的相遇,这就是沟通。但是当我们所以为的外星人是一个巨大的星球?我们该做什么。书中的科学家一个世纪以来力求破解索拉里斯的秘密,想要和他创造联系,然而最终不得不放弃。我们没办法破解索拉里斯星上的古怪现象,也无法和他建立沟通,就算是和蚂蚁我们也可以有表层面的交流,但是索拉里斯星呢?
就像是书里说的





当人类遇到完全不可以解释的东西时,我们能做什么?是平静和等待等待什么呢?能够沟通的希望吗?我们不得不面对终极,我们也将会看清自己。这也就是我对这本传奇之作,一些浅薄的理解了吧。希望对你有益。以上
6#
宋若辰  3级会员 | 2018-11-18 18:45:26 发帖IP地址来自

7#
期权论坛用户  16级独孤 | 2018-11-18 18:45:27 发帖IP地址来自

《永恒的终结》,都知道他的《基地》,却没多少人推这部。私心认为《基地》太长了,开头的博弈论和结尾的伏笔填坑完美收官很精彩,中间拖沓。
而这部《永结》长度刚好,张弛有度,毫无尿点。
没看过《永结》但看过丹布朗畅销小说的人可能会发现风格很类似,我认为,比如丹布朗的《数字城堡》在创意上有借鉴这部小说。
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有科幻元素的悬疑推理小说,所以,也很对我这个古龙作品爱好者的胃口。
因为是这样一本小说,所以必须避免被剧透,影响阅读快感————但其实不难猜,小说中的解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角度,问题没解决的原因不在于解决方式,而在于问题到底是什么”,里面那个逻辑环挺惊艳。
而且,它还很有爱,很甜。
8#
期权论坛用户  16级独孤 | 2018-11-18 18:45:28 发帖IP地址来自
让我震惊并且念念不忘的长篇科幻小说首推勒古恩的《一无所有》。四年前,在看完刘慈欣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为代表的硬科幻之后,第一次读勒古恩的《一无所有》简直惊为天人。虽然之后陆陆续续地补了她的其他作品,例如《黑暗的左手》《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地海传奇》,但是总得来说,还是《一无所有》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也让我从此念念不忘,这么多年里试图卖安利。
1.小说原名The Dispossessed,中文翻译为一无所有。虽然我也很喜欢一无所有的这个意象,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翻译其实和原意有些轻微的偏差。Possess是及物动词,表达拥有。而拥有,则必定要拥有某些存在的事物,例如我拥有一支笔,一本书,一套衣服,一双鞋子,一个房间。而possessed的意思是,当我在拥有这些事物的时候,这些事物也在拥有我。I am possessed by the things that I possess. 不可避免地,如同《搏击俱乐部》里所说,我们被我们所拥有的事物所定义,被一个人所赚的金钱,所取得的学位,所购买的家具和衣饰,诸如此类。书名The Dispossessed,所表达的正是恰恰相反:当我们不被这些事物所拥有,所定义时,那我们究竟是谁?2.小说从一堵围墙开始讲起。这面墙做工粗糙,甚至连孩童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攀爬过去。因此,这面墙的真实模样并不重要,它既不需要高度也不需要电网,它所代表的概念才最为重要:它划分了两个世界,里面和外面。
"Like all walls it was ambiguous, two faced. What was inside it and what was outside depended upon which side of it you were on."
究竟是墙的这一边意味着自由,还是另一边,取决于视角。墙的概念很重要,不仅仅是阿纳瑞斯星球上的这一堵看得到摸得到的墙,还有人们思想中看不见的墙。小说的太阳系中,两颗行星互为彼此的月亮,富饶的乌拉斯和贫瘠的阿纳瑞斯。乌拉斯和阿纳瑞斯似乎同样互为对立体,一个资本主义,一个共产主义,一个基于现实,一个基于乌托邦的理想。全书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来自阿纳瑞斯的科学家谢维克来到另一个世界乌拉斯。少年时的谢维克曾和同伴坐在山丘上,看着夜空中的月亮,有人说,我从来没有想到,在那一边,也有人坐在山丘上,看着夜空中的月亮,看着阿纳瑞斯,看着我们,说月亮在那里。我很喜欢后一句话:Our Earth is their Moon; our Moon is their Earth. 我们的地球是他们的月亮,而我们的月亮是他们的地球。这句话虽然从语法上来看简单不过,但所表达的意象却如此动人,而这也是科幻独特的美。因地球和月亮,也不过是墙的两面,里面与外面,取决于你所站着的这块土地。3.勒古恩绝非试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乌拉斯不是乌托邦,无政府主义的阿纳瑞斯也不是。从乌托邦的语义来说,utopia意味着nowhere,因此乌托邦是一个永远不存在的地方,是人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而科幻也绝非试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最好的科幻,永远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通过看到镜子那头的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凡是用确切的,肯定的,毋庸置疑的事物来定义自己,但凡如此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站在墙的外面,宣称自己站在地球世界的中心,宣称自己的对否认对方的错,那么这个人就被固定了,也被拥有了。他在给自己建立起一堵墙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自己和世界分开,他必须站在一个地方,必须站在里面,而永远无法从中逃脱。4.The Dispossessed是指通过不拥有而达到不被拥有,除了物质上的不拥有,思想上同样也需要。
”You can go home again, so long as you understand that home is a place where you have never been."
小说当中有这么一段话,中文大意是你可以再次回家,只要你意识到到你从未真正在家过。安纳瑞斯建立在奥多的无政府主义之上,但是奥多却从未真正到达过阿纳瑞斯。她的一生都在乌拉斯上度过,最后死在乌拉斯的土地上。那个建立在她理想之上的国度寸草不生,她的尸体却埋葬在鸟语花香的树林之下。因此,奥多的墓碑铭是这样写道:整体即部分,远游即归途。谢维克离开了阿纳瑞斯,只身一人来到乌拉斯,却再也回不到自己的故乡。故乡在你还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不是故乡,只有离开之后,它才成为了故乡。对于谢维克来说,阿纳瑞斯的模样在乌拉斯当中慢慢清晰,慢慢完整,慢慢,慢慢变成了故乡。因此远游便是归途。
1.此文献给我最爱的勒古恩,祝她在远游中一切都好。2.因为手边是英文版本,所以直接引用原文,并附上自己粗略的翻译。此书亦有中文翻译,欢迎查阅。
9#
波粒联邦  2级吧友 | 2018-11-18 18:45:29 发帖IP地址来自
王晋康的《十字》。说来也有意思,这书我很久之前看过一次,里头提到过当时很冷门的埃博拉,结果14年埃博拉在西非爆发了,于是我又看了两遍。我个人认为,这故事里面对病毒与恐怖主义的探讨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梅茵平静地说:“说不上历史性的时刻吧,即将喷撒的其实就是鼠疫活疫苗,现代社会中早已有之。我们只不过强化了它们在野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把‘向人体注射’改为‘撒播到野环境’,让它们自我繁衍,排斥原生的烈性菌株,并诱发宿主的特异免疫力,从而消灭鼠疫。对青藏鼠疫区的改造只是第一步,如果大规模野外试验成功,中国和国际社会将把它扩展到炭疽、埃博拉、拉沙热等疫病上。”
“梅博士,近几十年来,自然疫源有加速扩散的趋向。很多科学家大声唿吁,要努力隔断这种扩散。”
梅茵很干脆地说:“恐怕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
“随着现代社会的触角向蛮荒之地延伸,从长远看,疫源的扩散是必然的。过去由于地理的隔绝,地球生物圈实际上被分割成许多相对独立的生物进化圈。在人类文明打破地理隔绝后,各个进化圈势必产生碰撞。历史上大的灾疫,像天花、鼠疫、西班牙流感、埃博拉、黄热病、拉沙热、梅毒、艾滋病,等等,其实都是这种碰撞的结果。碰撞并不全是坏事,小生物圈最终会融合为大一统的地球生物圈,人类和病原体也将在新的高度上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无法逆转。科学家能做的是顺势而为,尽量减轻碰撞的烈度,让各种生物在同一个生物圈中和谐相处。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干的事情。”
“你说在大一统的地球生物圈中,人类和病原体将在新的高度上达到平衡,是不是说,人类再不会爆发灾疫了?”
“不,自然界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只是相对的。人类永远不会根绝灾疫,但至少说,当病原体和人类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频繁接触、共同进化时,灾疫的爆发会类似于频繁发作的低烈度的林火,虽然会造成损失,但它也同时烧掉了积累的可燃物,不会造成世纪大火。”
“但人们更希望,科学的进步终将完全消灭病原体,就像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那样。”
梅茵和小雪笑着互相看了一眼。梅茵没想到科技日报专门派来采访“低烈度纵火行动”的记者,竟然还死抱着这个僵化的反面观点,三句话之后就露馅了。她不想多解释,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服的。小雪简单地说:
“小肖,你的观点已经落后20年啦!那种胜利代价太大,我们已经放弃了。”
10#
瓦拉几亚国王  2级吧友 | 2018-11-18 18:45:30 发帖IP地址来自
《银河系漫游指南》 《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谢谢你们的鱼》《基本无害》
11#
低熵流浪者  4级常客 | 2018-11-18 18:45:3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种问题下不说三体是常识(笑)。说两本其他的。
《美丽新世界》
我仍记得看完美丽新世界最后一页的那个深夜,无法言说的震撼,绝望与悲哀深深攫住了我,整个人如同书中的野蛮人约翰的最终结局,被一根绳子勒紧脖子,挂在房梁上荡向东边,西边,南边,北边...如果说1984是令人窒息的压抑,却又暗含着一丝丝希望,那么美丽新世界则是“彻彻底底的绝望”。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里科幻色彩最为浓重的一部,赫胥黎用他超越时代的视野道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困境,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同类作品。1984使我认识到极权的恐怖,而美丽新世界却开始促使我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人类社会本身是否就是某种永远无法突破的桎梏与魔咒?我们存在与发展的最终意义又究竟是什么?比较可惜的一件事是,在国内,1984的知名度远远高于美丽新世界,更不用说同为反乌三部曲的《我们》了。而我认为,只看过1984并因此沾沾自喜的那些人,根本无法领会到反乌托邦这个科幻门类的精髓所在。
《盲视》
一本在核心科幻迷的小圈子里口口相传的“神作”,也是一本注定无法进入大众视野的科幻小说。这本小说诡异,高冷,极其硬核,硬到甚至不像是一本小说,而更像是一本披着小说外衣的学术论文。作者彼得沃茨本身也是一个生物学家。小说的剧情是俗套的人类与外星人接触,而所探讨的问题则是晦涩但精彩的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以及它们是否“有用”。作者对外星人的设定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他们绝不是那种披着人类外衣的“外星人”,而是一群真正的异类。很多人都看不惯三体的黑暗森林理论,但在盲视这里,直接就变成了“差异巨大的不同种族之间,交流这个行为本身就意味着宣战”。与这种基于科学事实的阴暗推测相比,三体简直乐观得像童话。不多说了。盲视不是一本能让大部分人喜欢的书,但绝对是一本特立独行含金量十足的书。如果你只是吃瓜群众,感觉看不下去完全可以理解。而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钟爱硬科幻的科幻迷,那就赶紧去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