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场外期权报告 | 规范发展 成长可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要素观察   2019-5-26 05:41   2369   0


2017年是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跨越式发展之年,衍生品业务规模效应显著,头部券商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场外期权市场集中度CR5在85%以上,TOP2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市场份额约在60%以上。



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规范发展、风险可控、成长可期。
1)场外期权业务具有明显的风险管理、收益管理优势,与传统配资产品有本质区别。


2)国内券商目前使用的主流对冲策略是Delta中性对冲,即构建一个含有期权、现货头寸的组合并使之保持Delta中性,Delta中性对冲策略成败的核心因素在于对标的资产未来波动率的预测,这也是期权定价的核心影响因素,对于历史波动率较高的标的资产,券商将采用更高的波动率用于期权定价,收取更高的期权费作为风险补偿。Delta中性对冲策略能对冲掉绝大部分风险。


3)期权费是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全部收入,期权费扣除对冲成本的剩余部分即为利润,以平值的个股看涨期权为例,根据股票价格波动率不同,期权费率在5%-20%区间,当前市场以1-3个月短期限期权产品为主。


4)券商对场外期权业务的考核综合Delta组合总盈亏、占资收益率、名义本金等多项指标,根据调研,该业务的平均占资收益率为10%-12%,远高于券商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占资收益率。


5)敏感性分析下,相较于2017年,假设2018年券商场外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增长0/20%/50%/100%,在个股期权占资收益率(ROE)8%/10%/12%的假设下,2018年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将为行业贡献利润19.5-58.6亿元。


投资建议:乘政策东风,叠加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有望成为下一阶段证券公司用资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定调规范发展,成长空间可期;另一方面,场外衍生品特别是场外期权市场刚刚起步,规模尚幼,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此外,发展衍生品市场对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场外衍生品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专业团队、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且具有明显规模效应,这导致业务集中度不断攀升。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大券商在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将愈加增强。我们推荐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具备先发优势、市场份额领先的中信证券(600030),相关标的:中金公司(3908.HK)。


风险提示:A股发生系统性风险;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预期外加强;市场大幅下跌及交易活跃度下降带来券商经纪业务、两融业务、自营业务业绩下滑。




场外期权的基本概念


期权市场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个市场都是全球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外期权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场所进行的非标准化的金融期权合约,是根据场外双方的洽谈,或者中间商的撮合,按照双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


性质基本上与交易所内进行的期权交易差别不大,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期权合约是否标准化。


场内期权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通过清算机构进行集中清算。


场外期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是个性化的,更加灵活,虽然没有统一的挂牌和指令规则,但其在交易量和交易额上占据明显的优势。





场外期权的业务模式


1、交易模式
场外期权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撮合模式,一种是做市模式。



撮合模式是经过中间商的撮合,买方与卖方形成交易。


中间商从撮合交易中赚取价差,风险相对较低,但是由于场外期权产品是“私人订制”的,流动性差,容易出现因为买卖方的产品在行权价、到期日等合约设置上存在的差异而造成交易失败。


因为要找到相匹配的买卖方,需要分别和买方、卖方进行沟通,所以整个交易过程耗费的时间较长,谈判成本也较高。


做市模式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机构作为做市商,向投资者提供产品的买卖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用其自有资金或资产与投资者进行交易,风险较高,需要用自有资金在场内市场用现货或者期货来对冲风险。


因此要求做市商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但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破产风险。


对于中小型券商来说,如果刚刚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建议先采用撮合模式,风险相对较低,等到资金实力、专业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再开展做市模式。







2、清算模式
场外期权交易主要有三种清算模式:非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中央对手清算模式。



非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是早期的清算模式,由交易双方自主完成清算,主要是凭借各自的信用或者是第三方信用作为担保,但会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尤其是进行多笔交易时会承担多个对手的信用风险。


标准化双边清算模式:通过主协议对场外期权合约的内容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增加抵押金的方式降低违约风险,方便交易双方结算。主要是对应于做市商的交易模式,做市商一般是大型的商业银行等信用良好的机构,以自身的良好信用作为担保,提供合理的报价。





中央对手清算模式:本质是场外交易,场内清算。最早是在2002年由纽约商品交易所和洲际交易所推出,核心是合约替换和担保交收,由清算所作为交易双方的对手方,使原来的场外期权合约转化为两张与中央对手方的清算合约,中央对手方一般是各个交易所旗下的清算所,实力雄厚,风险管理能力也比一般的做市商强。


近几年为了减少场外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全球已经逐渐提高了中央对手清算的比例。


定调规范管理成长可期


1、与配资产品存在本质区别
场外期权具有明显的风险管理、收益管理优势,与传统配资产品有本质区别。








由于个股看涨期权是当前主流品种,我们以买入看涨期权(long call)举例。客户期初支付10%期权费认购1个月期限平值期权(执行价格=市场价),产品挂钩100%名义本金的标的表现。若到期后股价上涨,客户执行期权、获得比标的涨幅相当的投资收益,若到期后股价下跌,客户以期权费为限承担损失。





2、Delta策略能对冲掉绝大部分风险
期权卖方在期权合约中风险和收益是不匹配的,券商作为期权卖方,如何对冲风险?以客户买入看涨需求为例,作为期权卖方的证券公司,最大收益是全部期权费,若标的股票价格上涨并大幅高于行权价,期权卖方的亏损可能相当大(股票价格理论上可无限上涨)。

  
国内券商当前使用的主流对冲策略是Delta中性对冲。Delta中性对冲是构建一个含有期权、现货头寸的组合,在标的价格变动时、根据模型对现货头寸进行调仓,使组合不受标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始终保持Delta为0或接近为0。Delta度量的是当标的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时,期权价格变化多少,反映期权价格对其标的资产价格的敏感性。
  
Delta中性对冲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  构建一个Delta组合。假设投资者买入1个月期限、名义本金100万的平值期权,券商作为期权卖方,需要在现货端建立多头仓位,根据Delta值买入一定数量标的股票进行对冲。由于平值期权Delta=0.5,券商需要买入50万股票现货建立对冲仓位。


第二,  当标的股票价格发生变化使得组合Delta偏离0时,交易员根据模型进行股票现货头寸的调仓。


第三,  当期权到期之后,交易员平掉现货头寸。





Delta中性对冲策略成败的核心影响因素在于对标的资产未来波动率的预测,这也是期权定价的核心因素。期权价值有5个影响因素(标的资产价格、行权价格、标的资产价格未来波动率、到期时间和无风险收益率),其中3个因素(标的资产价格、行权价格、到期时间)是已知因素、1个因素(无风险收益率)理论上假设不变,另外1个因素(标的资产价格未来波动率)是未知变量。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变动风险,目前市场通过构建1-3个月短期限期权产品来规避,未来有望通过利率对冲构建长期期权产品。因此,期权定价的核心因素是标的资产价格未来波动率,这也是为什么期权交易被称为“波动率”交易的原因。







在以上我们构建的Delta组合中,若我们对标的资产未来波动率的预测值(用于期权定价)大于标的资产价格实际波动率,那么Delta组合总盈亏为正。若未来标的资产波动率出现超预期,如出现股票停牌、涨跌停等流动性问题,Delta组合或出现亏损。为应对这种情况,对于历史波动率较高的标的,券商将采用更高的波动率用于定价,对应更高的期权费作为风险补偿。   


用期权公式推演,可以清晰看出,Delta组合总盈亏取决于预测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差价。





3、盈利模式究竟如何
期权费是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全部收入,期权费扣除对冲成本的剩余部分即为利润。以平值看涨个股期权为例,根据股票价格波动率、合约期限,期权费率大致在5%-20%区间。目前市场以1-3个月短期限期权产品为主。

  
目前,券商对场外期权业务的考核综合Delta组合总盈亏、名义本金规模、占资收益率等多项指标。Trading Desk(交易台)主要考核Delta组合总盈亏(PnL)、占资收益率(ROE)。根据调研,这一业务的平均占资收益率为10%-12%,远高于券商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占资收益率。
  
在敏感性分析下我们测算2018年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利润贡献。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主要分为个股期权和股指期权,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最近3个月新增期权合约个股期权与股指期权的期权费收入比例约为20:1。我们先预测个股期权利润贡献,然后通过以上比例,测算出场外期权业务利润贡献。
  
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利润  ≈  个股期权利润+股指期权利润


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最新3个月新增期权合约:


个股期权期权费:  股指期权期权费≈20:1


我们首先预测个股期权利润部分,做出如下假设:
  
相较于2017年,2018年券商场外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增长0%/20%/50%/100%(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券商权益类场外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2970亿元,假设2017年底这一数据为3100亿);


未了结名义本金中,个股期权占比15%(根据证券业协会数据,2017年10月,股指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2401亿元,占比80%,根据1.3节分析,我们认为18年股指期权占比有望进一步扩大);


个股期权Delta值为0.5,“个股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与“Delta值”之积,即为个股期权为完成对冲建立的现货头寸,即该业务资本金占用规模(根据上文3.2节,目前个股期权以平值期权为主,平值期权Delta=0.5);


假设个股期权资本金收益率(ROE)为8%/10%/12%  ;


券商个股期权利润=资本金占用规模×占资收益率(ROE)=个股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Delta值×占资收益率(ROE)=场外期权未了结名义本金×个股期权占比×Delta值×占资收益率(ROE)


综上,在敏感性分析下,基于上述假设和预测过程,我们预测2018年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将为行业贡献利润19.5-58.6亿元。





4、定调鼓励,成长可期
证券公司场外衍生业务刚刚起步,规模不大。未来,中国证券业协会将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支持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为大宗商品的风险与财富管理,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做出应有贡献。

  
  ——证券业协会创新部主任王晓国2017年11月18日在大商所2017年大宗商品衍生品论坛的的讲话
  
十九大再次强调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场外业务迎来发展重要契机。场外业务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有句老话,衍生品是资本市场的皇冠,期权市场是皇冠上的这颗明珠。
  
成熟的的衍生品市场有助于推动机构资金入市,对A股市场的长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金融衍生品为资本市场注入风险管理的重要理念,风险管理正在成为机构化投资的核心。以金融衍生品为基本要素的风险对冲有利于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改善投机交易文化、减少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
  
合理运用衍生品工具能够较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实体企业,合理利用衍生品,可以帮助其规避不熟悉的风险。近年做的比较多的“保险+期货”模式,能够帮助保障农户利益不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受到影响。通过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相应保险、保险公司再和金融机构做风险对冲、金融机构通过衍生品工具对冲的方式,能够形成整个风险转移的闭环,实现多方共赢的最终效果。




投资建议
乘政策东风,叠加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规范发展,有望成为下一阶段证券公司用资业务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定调规范发展,规范发展可期;另一方面,场外衍生品特别是场外期权市场刚刚起步,规模尚幼,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此外,发展衍生品市场对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场外衍生品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专业团队、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且具有明显规模效应,这导致业务集中度不断攀升。我们认为未来这一趋势将会持续,大券商在衍生品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将愈加增强。我们推荐在场外衍生品业务具备先发优势、市场份额领先的中信证券(600030),相关标的:中金公司(3908.HK)。




风险提示
A股发生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预期外加强;


市场大幅下跌及交易活跃度下降带来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两融业务、自营业务业绩下滑








关于“行业聚光灯”

关注行业最新、最热资讯,时刻把握行业巅峰信息,为金融人士的前进扫平阻碍,为成功人士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前瞻。如聚光灯般指引着行业之路,带领走上财富人生。



要素观察
我们以专业的视角
发布最新行业信息内容
一个真正让你值得分享的平台












读完后记得要分享哟~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