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的用户   2019-5-25 20:06   4291   5
最近听到学校里的高三学长被美国TOP10名校录取的消息。
有了这样的疑问:
国内读完本科再去美国学习是否是最佳选择?
在美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会有怎样的改变?

提前感谢帮助回答的大家。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6:34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









和我的体验最相似的是:“出国就像去新东方,你以为你是来学英语的,实际上你是来学做饭的。”












有没有戳中你的点,评论告诉我哪句话最能概括你的体验?
3#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6:35
There is no easy answer. I see a lot of other people have responded with very long lists of every sort of food, location, event, and custom you can possibly expect to encounter while studying in America. While I’m sure some of this advice is helpful, it’s too scattered and overwhelming. Instead, I’ll offer my observation on the biggest single change Chinese students experience when moving to America.
Based on my experiences helping Chinese students get into American colleges and knowing Chinese students when I went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he biggest adjustment Chinese students go through is gaining personal freedom, and I don’t mean that in a political sense (though America does have far more free speech than China).
What I mean is that as a college student living far away from your home and parents, you will have vastly more control over your life than ever before. You (mostly) control your class schedule, you control when you do homework, you control when you go to bed, when you play video games, when and what you eat, who you spend time with, where you travel, and pretty much everything else in your life. Any success or failure you experience will be entirely due to your own actions.
This can be kind of scary, but it can also be greatly rewarding. A lot of students have difficulty with the adjustment process. Many Chinese students especially are used to highly structured lives where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ir actions every day are controlled by their schools or parents, but suddenly that control has diminished to almost nothing. Learning basic scheduling can be a challenge, but most people ultimately find it more rewarding.
So don’t worry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food, or the language barrier, or any of that stuff. Instead focus on how you are going to control your own life.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experience of having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is adjustment will be far more significant than learning to eat hamburgers or watching American tv shows.
4#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6:36
5#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6:37
高兴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拥有全世界,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享受着顶尖的教育,觉得自己好像无所不能。
难过的时候,一切在你看来都抵不过,真的离家太远了,真的努力了太久了,真的有点累。
6#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6:38
朋友圈掩盖了留学生的真实一面,留学像一场旅行一样,看过长安花也经历过之前未曾想象的风雨。

前些日子看了最近上映的电视《小别离》,感触颇深的是每个人物都能找到身边的对应。被中介欺骗的富家子弟,为了省学费就读公立大学的普通学生,和遭遇身份和就业问题的“留学黑工”。还记得三年前有人建议我花钱买进一所当时无法高攀的大学。虽然比不上捐赠入学的天价,但却是一笔不小的钱了。当时和家里商量的是等待南加州大学的offer先,如果被拒绝会考虑尝试。现在回忆起来颇为感慨,幸亏录取了USC否则也许是一次大出血了。

《小别离》中的小宇和我当时的情况相似,可叹的是他的父亲选择了相信中介。事实上,捐赠图书馆往往不以“录用”为目的而是一种校友或社会名流的回馈。北美名校的内部录用一直是比较灰色的存在,相对可靠的途径是在职教授和Dean的推荐,或是和学员对口的项目等等:能够证明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潜力并找到合适的refer可以提高录取率。

但国内所谓的“中介”往往歪曲了名校人才推荐机制的初衷和执行流程。留学生家长常步入文化上的误区,中国找关系人情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多时候是难以套用到西方文化中的。归根结底,考一个体面的分数,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深耕才是最值得信赖的途径。

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申请费用。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考试,几乎每申请一个学校都要交一笔申请费。区别在与中介往往会加上其服务成本,把溢价明码标价给你。通常美国的学校在申请费上平均在人民币500至5000元人民币不等,而各项考试的成绩邮件费用平均在300元人民币,申请材料邮寄费用在140元至300元。至于《小别离》中提到的需要预付的5000美金定金,确实存在,是指如果你确定要接受一个学校的offer,入学前要支付的一笔留位费。

如果一个学生申请了很多学校,而录取时间又撞车的话,会发生这种B学校offer没有来,但是A学校留位费支付时间到了deadline的情况。不过,事实上,近年在美国,这种情况已经不算常见,因为通常offer一般在三月份前全部发完,在收到offer的两个月后,也就是五月份才涉及到预付定金,这也算是极大程度地保证了留学生的最大权益。不过,《小别离》的例子也告诉留学生,申请学校还是不能贪多,分清主次,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枉费留位费,以及错过自己最心仪的学校。

留学人数近年来经历了指数增长,几乎成为了大部分中产以上家庭的选择。然而海外的生活和学习花销,却对大部分70后是一笔不小的预算。出国前SAT和托福培训费用的是成因之一:感触良多的是,现在托福资深讲师的一对一已经提价到800了。小别离中的朵朵为留学选择了托福的一对一课程,一小时800元;一天八节课,一天下来就要6400元。而这种班级要求必须课程必须十天起,也就64000元。

并且托福要跟SSAT的冲刺课程一起上,总花费超过10万元。高昂的申请费用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有名气的中介机构往往报价20万甚至更多,平均水平也要8万左右。加上录取之后的定金,留学申请中学生需要在半年左右投入数十万之多,不得不说对中产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然而现实总是比戏剧更沉重,事实上,新东方一般的私教课是在800~1000元,在上海,名气大的老师一节课的报价已经高达2000元/小时。而关于这种冲刺教育,我深有体会。


我曾经经历过一天十二小时的魔鬼训练期,最终拿到了体面的2200多SAT总分,我想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国内家长受到大型培训机构广告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认为一对一更能产生效果。事实上成绩出分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而这正是VIP所欠缺的。自觉性固然重要,身边有能督促或反向激励学生的学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时的同学都是在为750甚至满分冲刺的大神:那段时间不断鞭策自己,丝毫没有因为之前考到的650分而感到满足。背单词的时候要求正确率95%,同样的题反复解析三遍以上,语法真题熟知每个知识点,严苛标准和同龄人给予的压力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相比于小班课,VIP则适合具体知识点的辅导和临考准备,比起连续几周更能起到效果。大部分留学生都想过毕业后在国外发展,但现实却逐年变得不尽人意。身份问题从一下飞机就摆在新生们面前了,Citizen Ship可以省去近两小时的排队。

不得不承认的是美国对公民福利的重视程度,在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得到优先保障。小别离中的小宇就曾尝试打过“黑工”,最后受到调查后被遣送回国。特意请教了HR行业的前辈,留学生在读期间因为没有工作签证是无法进入Payroll的。也就是说,即便与企业签订了合同,在法律上仍旧无法得到保障。身份问题,一直是处于弱势的留学生们挥之不去的心头患。

获得绿卡有很多可能性,相对主流的是投资移民和亲属关系。小别离中的琴琴则是属于后者,身处美利坚多年的小姨建议用过继的方式为她争取身份。美国绿卡可以争取到的公立大学录用,诸如UCLA的高校教学质量也不输给私校。对于家境普通受到高昂学费压力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读于政府出资的州立大学或社区大学。

国内对北美大学常执着于各类排名,因此往往低估了一些“大校”在不同领域的潜力和声望。事实上美国社会更看重的是毕业院校的专业:不那么知名的高校中常有早已声名显赫的学院。如果琴琴能顺利获得身份,找到合适自己的领域和Major,留学不论从个人发展还是投资回报上都会让其获益良多。

几个月前和搜狐教育频道确定了合作出版的意向,邀请三个海外自媒体人共同撰写。对剧情黄磊协助女儿出书印象深刻,透过屏幕都能感受到获得招生官赏识破格录取的欣喜。比起国内正走下坡路的纸媒,北美文化对出版业的尊重是受到作者们认可的。出一本自己的书是企业家和社会公众人物成名后沉淀自己的必经之路,能够出版自己的作品会给作者带来尊重。

朵朵出版小说被录取在招生官的术语中被作“Extracurricular”,也就是社会实践项目:是一项重要的考量标准。拿我身边的同伴举例,匹配申请专业的学生项目,公益活动甚至创业都可以成为打动招生官的闪光点。不走寻常路的个性表现,是从千万份申请中脱颖而出的良策:每个留学生都可以成为自己所深耕领域的“大神”。

前几天刚落地 Move in,眼见着就大三快毕业了,在这个节点看了这部触景生情的电视 剧。想写一部短篇小说把这三年经历的故事都保存在纸墨中,却又犹豫着不知如何下笔。新闻中一个月挥霍数万美金的学子固然存在,但大部分留学生都过着平静的生活,月生活费平均在 1000 刀左右,尽力节省,也只是默默的为自 己的目标努力。因此,也请不要再妖魔留学生的生活费,各种身份各种领域的人都存在 两极化,何况“留学生”这样一个本就容易产生误解的群体呢。


现实是真实有趣的,也可以是无趣平淡的,一切都看主人公如何品味罢。留学苦旅,终究要别离啊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80
帖子:644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