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期权的“魔爪”:私募、代理商因其刀口舐血 监管已盯上"灰色地带"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和讯期货   2019-5-24 02:01   2078   0


本文由和讯期货综合。


随着场外个股期权的升温,大批私募成为其拥趸,其中不乏游走在监管模糊地带者:部分私募借券商通道成为期权卖方,铤而走险;部分机构则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场外个股期权违规兜售至不具风险承受能力的普通投资者,门槛甚至低至500元……

业内人士称,大力发展期权等衍生品是大势所趋,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但市场火热的背后,行业规范发展任重道远。针对场外期权业务的监管日趋严格。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已对投资范围涵盖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暂停备案。

火热的场外个股期权

2017年下半年以来,场外个股期权发展迅猛。广发证券非银金融陈福团队援引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表示,2017年以来,场外期权的当月新增初始交易笔数和名义本金一直处于加速增加中。2017年10月场外期权新增交易笔数1923笔,同比上升370.17%;新增初始名义本金318.24亿元,同比上升64.81%。

不过随着期权市场升温,记者了解到从业者越过藩篱,将场外期权门槛降低,使得原本仅限于机构的金融衍生品,普通投资者也触手可及。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少私募借互联网平台将场外期权推广至普通投资者,部分互联网平台更是将投资门槛降低至极低。

借通道做卖方

3月上旬,一则关于场外个股期权的消息在私募圈发酵:据圈内人士透露,某中型宏观策略私募操作场外个股期权,遭遇1月底市场意外调整,净值亏损近一半。

一位熟悉场外期权操作的公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出现净值大幅下跌的极端情况,较大的可能性是该私募与券商有协议,做了期权的卖方。也就是说,券商将期权卖方的收益包装成为资管产品,私募通过投资该资管产品间接成为期权的卖方。1月底市场大跌,购买看跌期权的投资者到期行权,以远高于行权时市价的价格卖出标的股票。而作为期权的卖方,该私募以远高于标的股票市价的约定价从期权买方处买进标的股票,带来严重亏损。

该公募基金经理同时表示,借券商通道做卖方的私募基金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例如在上述私募亏损案例中,做卖方的私募基金判断标的股票大概率上涨,而如果市场果真如该私募判断,则买进看跌期权的投资者放弃行权,该私募赚得权利金。而权利金又是由期权的卖方定价的,倘若私募对市场风向判断自信,做卖方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期货资管投资场外期权遭暂停备案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已对投资范围涵盖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暂停备案。 据了解,券商在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时,对合格投资者认定也更加严格,尤其是一些私募产品的准入条件。

华南地区一家大型券商上海分公司机构经纪部人士介绍,目前个人无法直接参与场外期权,如果要参加的话,可通过机构或者以购买产品的方式参与。通过机构的话,个人需要找一家符合条件的机构,但这也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券商是和机构签署协议,券商认同的对手方是机构,最终收益也会打入机构的账户;通过产品参与的话,就可以通过认购期货资管产品或者私募产品份额,然后通过产品来购买期权。

去年9月起,监管部门明令禁止个人投资者参与场外期权市场,场外期权业务监管逐步趋严。近期,一些券商也开始提高合作私募产品的把关,要求私募管理人加强相关产品委托人的尽职调查。


暂停相关期货资管产品备案会对场外期权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注意些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和讯期货采访了两位业内人士,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天琪投资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任毅:


我觉得现在场外期权还处于一个逐渐让人们认知和使用过程的初步阶段,在金融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过去喜欢使用杠杆的投资者需求得不到满足后,会想办法变相去加杠杆,再加上对未来较长时间市场的预判,可能会使用此类工具来增强投资收益。
  
目前监管层方面对场外期权并没有过多的评述,可能监管层也在观察,就场外期权本身来看,当然其“保险”的作用是具备其先天优势和存在意义的;但是其存在的风险其实也是不小的。
  
对于大多数参与买方来说,"收益无限,亏损有限"其实只是理想状态,这里面涉及太多概率学的东西。大概率上来讲,参与者二八效应还是免不了的,随着参与者渐多,不可能就和买彩票一样很容易的博到收益,这也和主要从事这方面的业务的机构宣传有一定原因,他们太理想化了。平时做股票都挺难盈利的投资者,难道降低他们的投资成本做了场外期权就能把盈利能力提高么,显然不是的。虽然投资者投入少了,但撬了杠杆,亏的速度也加快了。
  
所以,监管可能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风险,去年叫停个人投资者参与场外期权,和前段时间广传的私募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要求可能会更加严格,可能也和此事件有些许联系,即要阻断投资者过多的参与到这些高风险的事情中来。
  
期货资管现在大多还是给机构或投资者做类似的通道业务,去年不让个人参与场外期权,个人只能投到产品中去变相参与,私募有了抬高投资门槛的风声,现在又不让期货资管参与了。逐渐扩大且夹杂着风险的蛋糕,给谁分、怎么分,可能就成了未来发展讨论的焦点。


上海歆享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易巍:
  
对于中国基金业协会对投资范围涵盖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暂停备案,我觉得是有所征兆的。因为这一块主要打击的还是目前一些个人变相参与场外期权的行为,即通过成立资管产品绕过个人不能和机构做场外期权这样的一个限制。
  
为什么监管会主要针对这一块的业务呢,因为其实期权属于衍生品,个股期权的买方其实是变相放了一个杠杆。因为期权它本身是有杠杆的,例如,一百万名义市值的东西,如果按照一个月期限,可能我只要付出五万到十万,就可以持有名义金额一百万的东西,等于是变相放了一个杠杆。那这种变相放杠杆的行为呢,您可以理解为其实它有点场外变相配资的性质,其实和目前市场监管的大形势是相违背的。
  
所以说其实就目前来看,监管的行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据我所知,场外个股期权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慢慢活跃起来的,而且当中参与的个人散户也比较多。其实在前一段时间,监管可能已经有给期货公司下指示,就是要提高机构和金融产品与专业做场外期权的一些券商的门槛。
  
其实在前两个星期,监管层已经给主要交易场外期权的券商做出指示,要求他们提高交易对手方的一些门槛,比如净资产的要求、产品的最低规模限制,以及投资经验等。
  
目前,具体的规定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因为当中可能牵扯到一些具体的数值和门槛的界定,但是这个其实已经指出了一个大的监管方向,监管层已经注意到了所谓的通过场外期权来加杠杆的这样一种行为。而这一次出台相关的规定,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作为我们专业的投资者,我们对这样的一种监管态度非常赞成,因为之前已经规定个人不能参与场外期权,而个人投资者变相参与进来其实已经违背了监管层的意愿。那么,这次出台停止备案的规定,是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能够让市场得到更有效的规范管理,我们是相当欢迎的。



版权声明:和讯期货除发布期货市场行情评述、行业要点解读等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若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661
帖子:57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