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有必要起英文名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40   4125   10
一直想拿自己姓名拼音做名字的,会不会不方便?起一个英文名有必要吗?
相关问题有出国留学被外国人念错名字的尴尬经历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35 发帖IP地址来自
真心赞同使用中文名。


我的本名在英文中很难正确发音,每次都要教别人很久这个名字怎么念。有一次在学校门口等taxi和保安大叔闲聊,吐槽自己的名字难发音,也曾想过要不要搞一个易发音的名字。然后大叔说no no don't change, go to teach them, ask them to call your own name correctly. That's basic respect.

另一次和学院里writing center的老师聊天,老师突然问no offense, but may I ask why so many Chinese tried to get an English name? Do you think this is due to western culture invasion?

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韩裔姑娘叫Inhye,从小在美国长大几乎不会讲韩语,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换掉她的韩文名字。经常会在名字旁边用铅笔标注上my name called "In-Hey"。

大家自行感受。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36 发帖IP地址来自
[h1]“铁柱”和“翠花”的英文名演化——美国人真实口述吐血整理(珍藏版)[/h1]我在美国做律师(第三季)
作者:刘晓笑
摄影:陶冶

在美国读法学院的时候,因为我的名字Xiaoxiao不好念,吃了很多亏。后来在美国律所工作了,很勉强地给自己去了一个英文名Sherry,平时同事同事都这么叫,但也总觉得不是我自己。而且工作中经常看到客户的邮件上有Ricky、Kathy、Lisa、Bob但是签合同的时候却是Richard、Catherine、Elizabeth、Robert,对美国人名产生了极大困惑,与很多美国人进行了深刻探讨,才看懂美国人的名字,也发现——美国姓名学是做美国律师的必修课。
一、从Charles(查尔斯)和Charlie(查理)讲起
在中学学英语的时候老师没有教过这个问题,直到来了美国,法学院同班同学叫“Charles”但别人叫他“Charlie”,不过也有另外几个同学们就叫他们“Charles”。他们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经过一番搜索,发现这些其实是legal name(正式名)和 nickname(小名)的区别。以下是几个常见的:
[h1]Boy names[/h1]
[h1]Girl[/h1][h1]names[/h1]
(以上只是一个不完全的总结,上面这些名字可能有更多不同的小名变种,除了上面这些名字,其他的很多名字也都有小名。)
原来你身边的那么多Chuck、Chad和Charlie都是Charles。

瞬间开始怀疑人生,然而,这还不是全部……
二、Tommy
Hilfiger与Jimmy Choo

但是,不能理解的是,如果是小名,随便叫叫也就算了,那咱们经常买的Tommy Hifiger还有Jimmy Choo,这里面的Tommy和Jimmy怎么都作为品牌出现还用小名,这美国品牌也太不正式了,或者说美国人的小名难道可以这么正式地用?而且我们这两个可爱的品牌难道事实上就是Thomas Hifiger和James Choo?!突然觉得美感全无。

我一开始完全不能理解,直到花了两年的时间,与很多美国人深刻讨论之后才能够初步理解。
因为我们常见的英文名都是基督教名字,基本上是从圣经里面出来的,那就是很有限的,常用的也就300多个,爸妈或者神父取名字的时候就从里面选,那重名的就很多,据说在十六世纪的时候,英国有1/5的人都叫John,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那叫“隔墙扔块砖头,砸出一堆约翰”。可能同一个班里就有10个约翰,所以他们为了避免重复,就有的叫Johny,有的叫Jonathan,有的叫 Jack,我还见到有人叫Jon。就像比如我同时代的中学同学,一个班里就有两个人叫“于洋”,两个人叫“杨帆”那大家就只好称呼“大于洋”“小于洋”“大杨帆”“小杨帆”。如果出来三个,可能还有“中于洋”“中杨帆”。不过,大家一定会知道他们的本名肯定是“于洋”“杨帆”。

三、“铁柱”与“翠花”
如果还不能理解,再举个例子:

假设:中国13亿人,一共只有130个first name大家分,但是last
name不限,于是每1千万人都叫“铁柱”,1千万人都叫“翠花”。(这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反,只是为了解释美国的first name和last name,因为美国就是first name有限,last name不限)
于是,“铁柱”衍生出很多nickname,比如“铁铁”“柱柱”“小铁”“小柱”“铁子”“柱子”“铁仔”“柱仔”“大铁”“大柱”,“ 铁铁”“小柱柱”“大铁铁”“大柱柱”。
而且,“翠花”衍生出很多nickname,比如“翠翠”“花花”“小翠”“小花”“翠子”“花子”“翠妞”“花妞”“大翠”“大花”“小翠翠”“小花花”“大翠翠”“大花花”。

然后,铁柱开了一个店叫“大柱子面馆”,那么大家一定知道这里的“大柱子”说的是“铁柱”。翠花开了一个店叫“翠妞中老年服饰”,那么大家一定知道这里的“翠妞”说的是“翠花”。
然而!别忘了!

这一切的前提就是:First Name总数有限,有“铁柱”但是没有“铁蛋”“铁锤”“铁棍”这些名字作为混淆,有“翠花”但是“桂花”“兰花”“梅花”这些名字作为混淆。
也就是说! 所有跟“铁”和“柱”相关的各种名字的变体都会归结到“铁柱”这一个first name。所有跟“翠”和“花”相关的各种名字变体都会归结到“翠花”这一个first name。再次强调,这是一个假设,与中国实际情况相反只是为了解释美国的first name和last name。
也就是说!
这一切的关键是英文名的first name有一个基本固定的名单让大家选,而不是自己用自己喜欢的字造出来的。有个数据统计说,美国是世界上last name最多的地方,有100多万种last name,但是first name只有几百种,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假设first name有限,last name不限了。
四、所有的Bill都是William么?
刚开始了解到美国人小名文化的时候,还不太理解,难道所有的Mike都是Michael,所有的Jim都是James,所有的Bill都是Wiliam?有没有可能Mike、Jim、WIliam就是某些人的大名,就是他们在护照上的名字呢?
在走访众多美国人,深入调研之后,发现结论是:
“Very seldom!”
我曾问过的一个年仅七旬的美国老前辈Elizabeth的说法,“我活了70多年,的确有人的证件上名字就是Lisa或者Beth,但是非常少,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谁的正式名字叫Liz或者Betty”所以,不能排除有一些小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已经可以作为正式的名字使用,还用我们前面的例子也可以理解,叫王铁柱、李铁柱、张铁柱、赵铁柱都是正式的在护照上的名字,虽然他们日常生活中被叫做“大柱子”“铁蛋”,但是如果某个人就是想搞特殊,他在的护照上写的名字就叫“李柱子”或者“赵铁蛋”,那也只能由他去了,不过绝大多数人的父母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都不会这么做。
所以,朋友们,觉醒吧!你身边的绝大多数Mike都是Michael, Jim都是James, 连比尔·盖茨的大名都是Williams Gates……
五、John=Jean=Hans=Juan=Ivan?


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英文名的全部了,不过后来发现事情并没有这儿简单。
就像是英国人美国人很多叫John,我发现身边的德国人很多叫Hans,法国人很多叫Jean,西班牙裔的很多叫Juan,还有大家一定经常听到的俄罗斯人叫Ivan。我就开始怀疑这些名字是不是都有关联。
经过多方调研,终于发现,其实这些名字都是同一个名字。
John的变体有以下几种:
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各语:Hans(汉斯),
法语:Jean(音“让”,因为法语里面J发R的音)
意大利语里是Giovanni(卓凡尼,吉奥瓦尼)
西班牙语:Juan(音“胡安”,因为西班牙语里面J读H)
葡萄牙语是Joo(音“若奥”,葡萄牙语中J读R)
东斯拉夫语支,包括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乌克兰语和俄语:Ivan(音“伊万”)
希伯来语:Yochanan(音“约哈南”)
拉丁化语:Ioannes/ Iohannes(音“乔安尼”)
爱尔兰语:Sean(音“尚”)
盖尔语里面:Ian(音“伊恩”)
所以我们见到的每个英文名,都有在其他西方国家语言中的变体,要全写出来估计是一本书,就不赘述了。不过比较有纪念意义的Catherine/Katherine(凯瑟琳)就是俄语:,女沙皇Yekaterina(Екатерина ,音“叶卡捷琳娜”)的名字。
我直到你们想说:

不过,事实如此。

五、英文名的进口与出口转内销
现在美国的外国移民也很多,很多常见的外国人名也就变成了美国人名,比如日本人名中的Yumi(由美)、Yuri(百合)这些常见女生名已经在美国文化圈中比较耳熟能详了,叫这些名字的日本人,可以不用特意取一个英文名,大家也很习惯。
另外上面说到的Sean、Ian、Juan等由John演变而来的名字也是出口转内销般地回来了,在美国文化圈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而不仅仅作为爱尔兰人的名字(虽然大部分还是爱尔兰人在用)。

六、到底要不要取个英文名?
说了这么多,我们大家到底取个什么英文名呢?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本来我用自己的中文名Xiaoxiao很习惯了,而且在韩国和日本的两次交换生经历中,他们读我的名字也毫无障碍,也就没太在意(那是因为日本和韩国都有x的发音)。不过真正来到美国之后,发现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根本不会读,造成很多不便。
即便美国人会很礼貌地“Don’t change your name. Just use your own name. You need to teach them how to pronounce your name. ”可是十九世纪美国刚开始接受移民的时候,在纽约爱丽丝岛(Ellis Island)下船的人都不得不接受移民官给他们设定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脱口秀大师黄西自嘲的段子中也说道刚来美国的时候老师发一个列表让大家从里面选一个英文名。入乡随俗,初来乍到的话不要因为一个名字成为跟别人社交中的障碍。

于是我才下狠心给自己去了一个英文名Sherry(雪莉),取自莎士比亚的话“雪莉酒是装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阳光”。但我一直很不喜欢别人叫我英文名,也总觉得Sherry不是我。
直到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走访了很多美国人之后,我渐渐能够接受“People knows that my proper name is Xiaoxiao, and I just go by Sherry”
七、取英文名最佳原则:本名优先,相似为主
给大家分三类,可以按照你的名字类型对号入座:
1、你的中文名发音在英文中毫无违和感,比如Lei,Bing,Tao,Mei,Ning这种简单的,不太很必要取英文名,尤其是工程届,身边很多硅谷工程师都还在用自己本名的拼音。这部分人数量比较少。
2、你的中文名但恰好有非常近似的英文名对应。那么就恭喜你,可以少费点力。比如我身边的例子(这里只给出名,不给出姓)
琳-Lynn
瑞巧-Rachel
开文-Kevin
文生-Vincent
瑞成-Richard
丽娜-Lina
一凡-Ivan
虹琳-Holly
3、你的中文名发音在英中文勉强也可以念,但是不那么顺,这个我就不举例子了,大部分中国人的名字应该都属于这种。对于这种就尽量找一个跟自己中文名相似的。比如周围有很多叫“婷”的女孩英文名就是“Tina”,叫“菲”的女孩英文名就是“Sophia”。
4、你的中文名在英文中没有对应发音,带X和Q的,什么“心悦(Xinyue)”、“紫萱(Zixuan)”“晨曦(Chenxi)”、“诗琪(Shiqi)”“泽鑫(Zexin)”“学强(Xueqiang)” “雪晴(Xueqing)”,还有我这种两个X的“晓笑(Xiaoxiao)”。那也只能说尽量找个近似的,像是我这个Xiaoxiao,因为美国人会把X读成Sh那我就找了一个Sh打头的。
对于落在第4种分类的人,我这个两个x(别人还以为是“超大号XX”)的跟你们一起抱团取暖。。。。


不过,一定要找近似的么?不一定,不过起码对于在美国的华人来说这是比较约定俗成的说法,也比较容易让人记住。
-------------------------------------------------
(补增)
在给出这个回答之后,很多朋友问了一些取英文名的问题,其中我发现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h1]八、唐嫣(Tiffany Tang)和杨颖(Angelababy)怎么办?[/h1]有一次一位国内客户的秘书给我们会邮件,落款的名字是Orange Zhang,我们律所的老美看到就说“Orange? That is really a bad name.”美国人一般不太会把负面的话说太重,可这个问题他们反应这么大,所以我就意识到,看来像是Orange这种名字一定是让老外听了很不舒服的。但原因是什么呢?
我再次多方打探,问了很多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个中缘由。原来,把中文名直接翻译成英文单词,很容易让老外感觉是色情工作者的名字。用其中一个美国朋友的说法,这种名字是not very classical(不太有格调的)。
在一个英文网站上找到了色情工作者最常用的名字排名前二十:
  • Destiny-命运(“我们相遇就是命运”什么的,充满性暗示)
  • Candy-蜜糖(“我就是蜜糖,一口把我吃掉吧”,赤裸裸的勾引,各种吃的东西作为名字都有这个问题,上面的Orange也是这个原因)
  • Angel-天使(中国人看起来天使很圣洁,英文名中也有很多跟天使相关的名字,比如Angela, Angie,这都是正常名字,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直接用Angel,那就让老外想到不好东西了)
  • Cherry-樱桃(跟上面的Candy, Orange是一样的,能吃的东西都不能作为名字)
  • Raven-头发乌黑发亮(这里不一定是说的亚洲人,黑人、墨西哥人也都是黑头发,这里就跟金发女郎什么的一样的道理,可能有的人就喜欢黑头发的女人)
  • Anastasia-真假公主(俄罗斯的性工作者,长的像芭比娃娃一样,常用的名字)
  • Roxy-罗克西(这是一个时尚品牌,主营泳装)
  • Houston-休斯顿(类似的大都市的名字New York, London之类的都是老外忌讳的,会让人想到大城市的浮华吧,欲望都市)
  • Porsche-保时捷(这真是纯粹的美女跑车金钱)
  • Crystal-水晶(跟保时捷差不都,赤裸裸的物欲)
  • Brandy-白兰地(跟吃的东西差不多,能喝的,也是不好的名字)
  • Tiffany-蒂凡尼(大家都喜欢的首饰,你可以戴,但是不能叫这个名字。下文详述唐嫣问题)
  • Lexus-雷克萨斯/凌志(又是豪华车,这次是日本车,跟上面的保时捷一样,豪华车、跑车什么的都不行,宝马、奔驰、凯迪拉克啊,都不行。可是如果你叫个什么奇瑞的,估计从事色情行业也没人理你)
  • Ginger-头发姜黄色(听美国人说这个可以用来表示头发颜色,跟前面的Raven一样,这种单纯注重外表的词,都是物欲)
  • Devon-香肠状的淡而无味的加工过的肉; 以冷片状食用(这也是我第一次学到这个单词,从字典上查到这个词,这么长的解释,我感觉其实就是午餐肉。同样道理,吃的东西不能作为名字,但是实在不知道什么人会对冷的午餐肉产生欲望。。。。。。)
  • Sunshine-阳光(咱们中国人觉得这种词挺积极向上的,不过这样对于老外来说也不行,下面有一段专门分析)
  • Chastity-贞洁(这。。。是不是正话反说的意思)
  • Cinnamon-肉桂(在西餐中很常用,卡布奇诺咖啡上面也会撒一层,还是同样道理,吃的东西不能用做名字)
  • Diamond-钻石(跟前面的Crystal一样,表示物欲)
  • Trinity-基督教里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实话我并不太理解这个名字不好的原因,可能跟前面的Chastity贞洁差不多,正话反说,用圣洁东西来反衬)


说了这么多名字,估计很多人都困了,下面就分析一下老外不喜欢这些名字的原因:
刚才的那些性工作者名字中,提到了很多跟“物”相关的,无论是珠宝、跑车、阳光,都是英文名中忌讳的。中国人讲究格物致知,从物里面感受出道理,然后再用物的道理反过来指导人,所以中国人的名字中往往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的名字,比如“玉”以及很多王字旁的字“琪”“琨”“璇”“玥”“琦”,还有跟太阳相关的“旭”“辉”“晔”“晧”。如果你把跟玉相关的名字翻译成Jade,把跟阳光相关的翻译成Sunny,Sunshine,老外就很不能接受。还有女生名字叫“梦”的,翻译成Dream。都不是好的选择。我想可能是因为老外不懂格物致知,觉得物就是物,就代表着物欲。
接下来回到重点,唐嫣(Tiffany Tang)和杨颖(Angelababy)怎么办?

根据走访许多美国人问到的结果:
"Tiffany and Angelababy are really not good names for girls(蒂凡尼和安吉拉北鼻的确不是很好的女生名字)。"
还有的老外说: "If they are actress, probably that is fine, but I would think they are not doing quite serious movies. (如果她们是演员,那么可能还好,不过也会让人觉得她们演的不是很严肃的电影)。"
我又问,有一个歌星李玟Coco li,《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估计这是美国人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电影之一)的主题曲就是她唱的。然后老外一脸茫然地说:“That name is fine for a singer. But I suppose that is not her real name. If that is her real name, probably her parents are not quite good at English.(歌星的话,取这个名字还好吧,不过我想那应该不是她的真名。如果她的真名就是coco,那应该是她爸妈英文不太好。)”

我又问了:“那么Ladygaga怎么办?”老外说因为ladygaga本来的风格就是反叛、非传统的,她的名字也是要传达这个意思。
如果以上说到的明星,其中有你的女神,我想你已经是这个样子:

现在国内很多公司也要求员工有英文名,但是因为不了解老外的习俗,经常取了很不好的名字。今天写这段估计得罪不少人,那么就:

-------------------------------------------------------------------------------
增补
在文章发出来以后,很多人在文章下面留言,要我帮忙想想怎么取英文名,知友们的互动让我很有收获。我也甚至很荣幸地给很多刚出生的小宝宝,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在海外出生的,取了名字。估计以后律师做不下去了,开个起名公司也能养活自己。

当然一些知友也提了一些问题,有一些与我上面提到的不同的观点,在此汇总讨论。
  • 争议最多的就是Tiffany。有一些名字中文含义听起来高贵,但放到英文文化中却不尽然。首先,上面那20个是我在美国网站上查了几个“脱衣舞女郎常用名”的排行榜,汇总出来的,并不是我的一己之见。其次,特朗普的第二个女儿叫Tiffany,那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特朗普买下了蒂凡尼公司,为此纪念,除此之外,我在美国生活几年从来没有见到别的白人女孩叫Tiffany,反而在美国见过的两个叫Tiffany的人都是中国人。再次,问了三个美国人,他们都说Tiffany作为名字很不好,当然因为我在律师界,问的三个人都是律师,可能律师更喜欢中规中矩的名字。即便如此,这起码反映了Tiffany这个名字在西方人的思想中起码是不够正统的。其他在上面提到的20个不建议女生取的名字也是同样的道理,做网名还行, 如果上学或者上班用,可能会给老师或者上司不好的印象。
  • 能不能自己拿字母拼一个名字?首先,中文以字为单位,英文以词为单位,如果用字母造单词,那么就相当于中文的用笔画造字。如果你的中文名里面有一个你自己造出来的字,是不是让其他人觉得很奇怪。其次,英文名取名跟中文原则完全不同。中国人取名不喜欢跟别人重复,满大街的王刚、李强、张磊的,太没创意,要与众不同。这是因为,像上面说的,因为中文的last name比较少,大家互相之间用first name区分。但是英文first name比较少,大家互相之间用last name区分。比如同一个单位里两个Michael,同事们聊天的时候就说“Which Michael?”,另一个人答"Michael Gonzalez"或者“Michael Stringer”,这是常见的对话方式。可能他们就觉得Michael这个名字特别好,恨不得所有人都叫Michael。既然我们取英文名,就按照英文名的习惯,入乡随俗,而不要用中文取名的原则去改造英文名,显得不伦不类。-END-

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有任何想和律师交流的问题,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
转载请联系作者xiaoxiao.liu@uchastings.edu:)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更多精彩文章,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LLM一年的真实炼狱生活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弃医从法,斯坦福美女博士后危难中撑起整个家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我的前半生:从文革时上海第一百货到钱伯斯全球并购最顶级律师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带俩娃的斯坦福生物学博士后如何闯进美国顶尖律所

【我在美国做律师系列专访】LLM川妹子如何从联合国走到美国精品律所?

【独家专访】 钱伯斯中国最顶级律师,君合律所(硅谷)合伙人李骐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搬运一则。

“What are some of the best English names Chinese people give themselves but are not generally found outside China(中国人起过哪些在中国以外很少有人用的英文名字)”,吸引了许多曾经在大陆香港台湾生活工作过的老外的猛烈吐槽。看了这些答案,我大致总结出以下规律:

1、很多中国人用自己喜欢的某种事物、或者和中文名字意思或读音相近的单词给自己命名,但这些词在英文里并不是名字,这一点给许多老外造成了很大困扰。比如Apple, Phoenix, Dragon, Happy, Sunny等,其实换位思考下就很好理解,如果一个老外给自己起中文名字叫苹果或凤凰,中国人大概也接受不了。我有个在北京十几年的老外朋友叫“金玉米”,因为他的英文原名叫Jeremy Goldkorn,初次认识时就让人感到很滑稽。

2、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而误用了一些俚语里有很不好意思的英文单词。比如中国女孩子很喜欢用的Cherry,这个词除了樱桃之外还有处女膜的意思。再比如中国人的姓Wang和Dong,在美国南方俚语里有丁日的意思。

3、还有人喜欢用神话传说或者小说人物给自己命名,比如希腊神话里的蛇发女妖美杜莎Medousa,给人的心理观感就和中国人看到一个老外叫梅超风差不多。同样,如果你不能接受一个叫“葫芦娃”的老外,那最好也别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叫Harry Potter.

4、香港人有自己一套非常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命名体系,已经成为一个亚文化现象,《大西洋月刊》就曾经登过一篇文章"Hong Kong Loves Weird English Names",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一看。香港人或者自己生创出根本不存在的单词,或者用奇怪的单词(比如有人叫Chlorophyll Wong,叶绿素·王),或者根据自己名字的粤语发音挑选单词(比如周润发叫Chow Yun-fat,相比之下成龙叫Jacky Chan真是业界良心;我的微博评论里还有人说自己认识一个香港人叫李明诗,她的英文名字叫Let Me See——这么天衣无缝的音译多么让人羡慕)。

5、还有一类名字就是纯属装逼被雷劈的典型了。比如北京有个杂志编辑Olivia Wang, 后来转投奢侈品行业,就改名叫Olivia de la Wang了,类似的观感就是一个老外叫自己“王翠花格格”。

说句题外话,中国人其实真没必要起英文名字。说两件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事。第一件事是刚到美国上学的时候,曾经问老师是不是要起一个英文名,因为怕美国人念中文名不方便。老师困惑又认真地说:你的名字是很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去学习怎么念,而不是你去改名字。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动过起英文名字的念头。在美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用的也都是自己的中文名。

第二件事是毕业的时候,院长特地群发邮件请求上百个外国学生有空一定去找他,教他怎么正确地念自己的名字,他要确保在典礼上宣读名单时发音纯正,这是他每年这个时候都必须要做的一个功课。

这两件事,至今让我感慨,既体现了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对异国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美国人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

若有侵权请告知。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外国人看拼音有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有啥不好?除非拼音是个意思不太好的单词是吧,譬如说Shiting Long。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39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下面有翻译 :)
My simple personal answer is no.
Here are some of my thoughts:
Original names are often the most meaningful.
Lots of Canadians (hopefully people from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o) are like me and are curious about people's birth names, especially when they know Chinese names often have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significance. I was fascinated when a Chinese friend told me that part of his name is a character in his family tree poem, from which people can tell his generation.
May help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If you travel abroad with an English name, people may assume you were born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It's not a bad thing, but sometimes, it could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if they have a higher expectation of your English skills.
Help your friends pronounce your name.
Most English speakers struggle with reading Chinese characters. Even when they are written in PinYin, they can still be difficult to pronounc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 rules. For example, "r"  and "x" are pronounced differentl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especially "x". Chinese tones also present a big challenge.
This applies to names from other cultures as well, like the Hispanic name "Javier", is actually pronounced "havier".
So, please be patient and persistent to help your friends pronounce your name correctly.
In English class.
I know some teachers like to give students names in English class. I understand they do this partially to help students immerse themselves in a purely English environment. However, I personally don't do that unless students ask me to find them English names, because I feel it can be disrespectful.
About My Chinese Name.
You may wonder why I gave myself a Chinese name if I think it's unnecessary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have English names.  “栗子” is actually the phonetic translation of my English name, just like Chinese names written in PinYin :)
I hope I expressed my opinion clearly. However, if you really need an English name, I would be happy to help you in 值乎.
**************************************
栗子的小社区答案索引:栗子树
栗子的微信公众号:E-Speller 或者 栗子英文 (只有精彩的原创)
**************************************
谢谢 @姓纪的荡魁 的翻译:
简单的说,我个人觉得没必要。
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你的原名往往是最有意义的
很多像我一样加拿大人(希望其他英语国家的人也是这样XD)都很好奇一个人的名字,尤其是当他们知道中文名字往往饱含深意。我就曾经陶醉于此。之前有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他的名字中的一个字是族谱中[他们这代人的]的,其他人一看就能分出他的辈分。
也许能避免一些误解
如果你在国外用英文名字,人们也许会假定你是在一个英语国家出生的。这不是什么坏事,但他们也会因此对你的英语水平抱有更高的期望。
教你的朋友们读你的名字
读汉字对大多数英语母语者都很难。即便用拼音写出来,由于不同的发音规则,他们仍然很难读出来。例如,“r”和“x”在中英文中的发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x”。此外,中文的声调也是个大挑战。
这一点也适用于来自其他文化的名字,像西班牙语中名字“Javier”就应该被读成“Havier”。
因此,请耐心并且持之以恒的帮助你的朋友们正确的读你的名字。
在英语课堂
我知道一些老师在英语课堂上喜欢给学生们取英文名字。他们这样做一部分目的是想让学生们沉浸于一个纯英文环境。然而,我个人并不会这样做,除非我的学生让我给他们取一个英文名字。因为我觉得这样有点不尊重人。
关于我的中文名字
你也许好奇,为什么我说中国学生没必要起英文名而我自己却起了一个中文名。“栗子”实际上是我名字的音译。就像中文写成拼音一样哈哈。
我希望我的表述足够清晰,但是如果你真的很需要一个英文名字,我很乐意在“值乎”为你解答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40 发帖IP地址来自
You don't have to have an American (Anglo-Saxon/Greco-Roman/Christian) name. But if you use your Chinese name's pinyin as your English name, then just be prepared to have most strangers mispronounce and misspell it all the time. Some people may take the time to learn it, but most people will say something sort of like your name, or just give you a nickname.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当然不一定,用中文名有个性又不容易被老师点名,岂不是美滋滋。不过有些汉字的拼音会让老外一头雾水,如果你不想被叫成“丑”或者“low”,最好留意一下中文名的拼法。
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行的26个拉丁字母为现代汉语注音,但发音规律与英语不完全一样。比如字母i在汉语拼音体系里发[i:],在英语里可能发[ai](tired)或[](family);e作为拼音发[],在英语里可能发[i:][e][ei]甚至[u:];x、q、j的拼音发音在英语中压根没有严格对应。老外按照英语发音规律拼读汉字,一不小心就跑偏了,比如下面这些:
蔡(cai):“赛”或“开”
何(he):“黑”
侯(hou):“薅”
夏(xia):“z啊”
刚(gang):“干”
娟(juan):“胡安”
蝶(die):……
园(yuan):??
蒋(jiang):???
还有一些字读起来还行,拼出来比较尴尬。比如“诗婷”,多婉约一名字,写成英文是“shiting”。


如果你的中文名不幸属于这种类型,可以试试韦氏拼音。韦氏拼音又称威妥玛拼音(Wade-Giles system),是英国人威妥玛于19世纪发明的。威妥玛曾任英国驻华大使,回国后在剑桥教汉语,为了方便学生掌握中文发音编写了一套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的系统。韦氏拼音和汉语拼音相比更符合英语拼写习惯,直到1979年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功夫”写作“Kung fu”就是根据韦氏拼音拼写的。
下图是部分汉语拼音与韦氏拼音的转换表:


按照韦氏系统,“蔡”应写作Tsai,“何”写作Ho,“徐”写作Hsu,是不是好看多了?
完整版看这里:Wade-Giles/Pinyin Conversion Tables 可以试试拼写你的中文名。如果不介意被误认作港台人士,这套方案不失为一个选择。
不管你用哪种拼音,指望老外完美地叫出你的名字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譬如我司老板的名字是Jie,外国人喊他就喊“鸡”,他也习惯了。
如果你特别在意这类问题就干脆取个英文名,大部分时候与人与己方便,不用纠结。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要留意,就是在学术和职场中的用名要保持一致,不能一会儿中文名一会儿英文名,这样不利于个人声望的积累。
哦,对了,取个好英文名还是蛮重要的,很多人知道我英文名是Paul后,就再也不肯约我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扇贝shanbay17),内置小程序可以用你的中文名给你取一个完美英文名】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42 发帖IP地址来自
个人认为起个好念的英文名还是有必要的,主要用于以下场合:
1星巴克点单
2打街球报名字
3叫外卖留联系方式
嗯除此以外好像没什么地方需要英文名了……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强答一个。
我在美国待了6年,一直坚持用中文名。
有次学校一个秘书问我名字怎么念,我说你就叫我shinfong好了,她挺起胸骄傲的说,no, no, no,your full name, in Chinese, I like to be challenged.于是我欢快的说,我叫xinfeng quan.
然后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所谓"哑口无言"的样子。她似乎在努力搅动舌头跟上我的节奏,但却只是无声的张了张口。开什么玩笑,西和期这两个音,英语里并没有。童年期错过了这两个发音的训练,如今50岁的你,只能继续当做challeng了。
她像吞下后悔药一样的说的,ok,  i give up. 然后我特高调来一句 that's alright,然后走开了。
那一刻我有点儿自豪感爆表,优越感爆棚。你看我一口英语标准流利,结果您连我名字都不会说,整天宽先生长宽先生短(Mr. Quan)。
呵呵。
呵呵。
结果现在呢?
我在中国工作,同事和朋友中有很多外国人,每次介绍自己中文名后,都会加一句,or you can call me Kevin,  kevin is perfectly fine for me.很多场合,我干脆就叫Kevin。
怎么回国后我不需要自豪和优越了?
因为我突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人起名究竟为啥?
我们为啥要给Shakespeare起个莎士比亚的名字,还要肉麻叫人家莎翁?如果莎翁来了中国,不仅不喜欢莎士比亚这个发音(毕竟和啥是逼呀同音),还会时刻提醒你不要忘记william后面m的发音不能落,shakespeare 后面不能卷舌否则太美国化,你会不会觉得身体某个器官疼的紧?
没错,名字起来就是给别人叫的。只有别人需要用你的名字时,你的名字才有意义。而名字容易被记忆,是有很多现实的好处的。
一个我尊敬的杰出华人教授曾说,自己当年申请基金时遇到一些困难,因为那帮美国委员会成员记不住自己的名字,每次都说就是那个和Tom搭档的chinese guy.
你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或许已经通过某种方式转嫁到了你身上。
再换个角度,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真实价值,和你的名字关系并不大。莎士比亚的伟大,毕竟和他的名字无关。
----更新一个美国2016年新生儿常用名。这个链接不用VPN也打得开。
Most popular baby names of 2016 | BabyCenter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40:44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一直出现在我的timeline上,索性今天来插一脚。
我的名字里有两个Z,而且Ze对于大部分英语母语者都是巨大的伤害。。。
1. 星巴克等快餐店,被叫英文名的作用相当于“诶那边那个谁过来吧”的语境,随便起个容易叫且不容易重且自己能听出来的英文名就好。这种语境下我一般自称‘Joy’或者看心情一天换一个。
2. Outlets, 餐馆结账,各种银行机场类的办事人员,特别在拿了你的信用卡之后,可能会问你的名字,核对是否是你的卡,不回答真名就很尴尬了。这种语境下我叫‘Ze Zhang, Z-E-Z-H-A-N-G’。
3. 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那种,感觉至少我接触的一群人,名字总叫不对是极大地不礼貌,特别是别人教过你一次你还叫不对。(比如我现在流畅的叫出Subhajit,Dagim,Seonhye...) 所以我还是试着教几次,有西语法语经验的同学一般就上手了,也有一脸做不到的同学,适时提议:‘要不叫我Zellie?多可爱的名字啊。’他们也就欣然接受,说到底他们只是想(至少表面上)尊重别人而已,名字什么的就是符号嘛。
4. 学术会议同行,教授,实验室boss等,等同于发paper给talk的严肃场合,用真名。当然变通一下也行,比如我会叫自己Zoe,表示这及其接近我的真名的发音,(至于是不是真接近他们也不知道嘛。)防止别人怕叫错名字不带我玩耍。
总结一下就是既要方便识记,又要满足大家‘我居然能读对一个超难的歪果名字’的装逼心理666
5. 永远不要小看他们的中文水平,比如我第一次找实验室manager要数据库权限,比划半天说不清楚,人家自动切换台湾软妹子音的时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