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深度报告:上海药品带量采购回顾和启示

匿名人员   2018-9-25 00:36   2694   0
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的带量采购走在了全国前列,具有代表性。 14 年 12 月启动第一批,三批采购品种分别为 3、 9 和 20 个。第三批慢病药物和大金额品种占比明显增加。 三批带量采购评标分为第一轮的质量评审和第二轮的价格竞争, 质量评审利于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中标。

带量采购以价换量,对于企业而言,减少了销售费用。 第一批和第二批中标品种中,降价幅度普遍在 50%以上。 三批由于大金额品种较多,各企业降价的意愿明显减弱, 但降幅 20%和 10%以上的品种占比仍然有 60%和 80%,价格降幅明显。

从中标品种的销售上看,上海带量采购具有其特殊性。 1、 三批带量采购大部分中标品规都是希望借助独占效应快速获取市场(原来品种在上海没有市场份额) ,结果证明确实做到了,而且是独占; 2、 我们估计个别带量采购品种由于受没有降价的类似药物的替代,造成带量采购品种被“挤出”,导致医院采购量不达预期( 上海带量采购文件中,实际采购量没有硬性保障) 。

上海带量采购的一些启示。 普遍意义上: 1、 整体来看,带量采购的药品,必须是生产厂家较多(至少 3~4 家)而且用量较大的仿制药; 2、过去靠首仿或优质优价来实现较高份额的仿制药药品, 可能受带量采购负面影响最大; 3、批文多(特别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多)但销售弱的仿制药药企,如华海药业等,带量采购是一个快速切入市场的途径,短期最为受益; 4、长期来看,带量采购会加快药企淘汰,但剩余的仿制药龙头可能也只能赚取微利。这意味着创新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的估值差距会越来越大。 对于近期医保局组织的针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在 11 市的带量采购的借鉴意义: 相较上海一个品种独占的局面,我们认为,国家局组织的带量采购更希望看到 3 仿制+1 原研分享市场的局面, 由于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超过 3 家企业的品种不多, 因此,降价幅度将远远小于上海,这也可以鼓励企业加快一致性评价进度。但是, 3+1 的模式也就意味着入选后企业的销售推广能力仍然不容忽视。

风险提示: 招标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
查看PDF原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88507
帖子:1775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