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一篇如何建立高中生的金钱观和理财观念的回答→怎么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
那其实不同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培养方式,今天就让我用一些真实例子来归纳分享下,从小学到大学,培养孩子健康金钱观和理财能力的方法。
1.小学 & 初中阶段这是一个美国朋友教给我这样的方式: 他一个礼拜给孩子三块美金零用钱,而且规定了一块钱存起来,一块钱花掉,一块钱做善事。 这个方法真让我激赏不已。
大家肯定都知道,初中、小学的孩子,他们对数字的观念和价值并没有很强的印象。但一个礼拜三块钱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属于非常容易了解,一点都不复杂的范围内,所以连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有办法理解并明白运用这个零用钱规则。
*提醒:当教育孩子金钱观时,各位父母注意循序渐进,将范围设在孩子能驾驭的范围里,勿揠苗助长,一下子超越他们的认知概念,那会让孩子们困惑的。
这个朋友指导孩子将三块钱分成三份来处理,我们来看下每份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份存起来,储蓄是美德,从小培养孩子储蓄的好习惯;
第二份要用掉——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这么小怎么可以自己花钱呢?小孩子怎么知道钱得要花在刀口上?这是不是从小养成了爱乱花钱的坏习惯?应该全部存起来才对!
但,孩子只懂存钱,不懂如何花钱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没有好好建立健康的消费观,等到成人后,他可能拿到一大笔钱就傻住了,不是一下子把它花光就是当个守财奴,让钱失去了它的价值。 其实吧,孩子也有自己花钱的需要,比如小朋友过生日,总要表示表示一下,这个钱就不用再向爸爸妈妈要;再比如,吃零食的时候也可以自己做打算,这一块钱买了糖果就不能买饼干,孩子无形之中也有了理财的观念。
各位父母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很想要什么吗? 是小浣熊水浒卡?还是一枚漂亮的髪卡?我知道长大之后要回首小时候的心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育小孩的话,肯定要将心比心从他们的心理去出发,试图理解并引导他们的思考方式。
第三份钱拿去做善事。对告诉我这个故事的美国朋友来说,社会上捐献的观念是非常盛行的,可能是受基督教的影响吧? 圣经上说了,你的收入10%就是要捐献出来,救济穷人的。 让孩子从小学会爱这个世界,也不错。
建议国内父母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调整要给多少零花钱,但这种三分法的关键理念是:1/3存起来,1/3花掉,1/3做捐献。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学及初中的孩子,可以安全又健康地让孩子从小了解金钱/理财/储蓄/消费的观念。
2.高中阶段这是我在女儿高中时尝试过的方法,看过我之前回答的人都知道我是个非常非常懒的妈妈,而众多琐事中最让我厌烦的就是管理家里的预算。 那一次我真的就是突发奇想,既然我真的想懒就懒到底吧! 于是我把家里的一个月的家用拿给女儿。 平常一个月祇有一点点零用钱的她眼睛发亮,口水直流,问我:「这是要给我的?」(想多了吧)
我说:「不是的,这个是一个月的家用,由你来当家。」 「如果到月底还有剩的话,剩下的钱都是你的,不够的话你自己从积蓄中补回来。」
女儿吞了一口口水,不晓得要不要跟我这个魔鬼交换条件。 不答应也不行,反正这件事情我已经决定啦,就由她来当家,我轻松一个月多好。我就是想要懒一个月多好啊,什么都不用管。
从那天开始,女儿到哪里都随手关灯,饭吃得一乾二净,虽然女儿平常就很节省了,现在更不得了了,买东西一定要货比五家仔细考虑再考虑才敢下手。 真的,有时候我们周末吃个小馆子,她都很担心,跟我说:「不用不用了,还是在家里吃就可以了。还有,其实把剩菜吃吃,或者吃泡面也可以呀。」 其实我们家平常过得非常简单,也很少有什么特殊的开销。那天跟女儿出门,我买了一个硬硬的纽约贝果。是美金一块钱吧。我请店员帮我再加涂上奶油,贝果烤了之后涂厚厚的奶油是蛮好吃的,也就不会那么干涩了,话还没说完,女儿立刻说:「不用!不用!不用奶油了!这样就可以了!」 然后瞪了我一眼,跟我说:「奶油还要加50分的美金耶」。我那天只好就啃着硬硬的贝果,我跟女儿说你也不要那么抠吧,抠到妈妈身上来了。 女儿说:「everything counts!!!!!」
在这段期间,我真是乐得轻松,乐得开心(虽然没有奶油吃有点哀伤),要拿钱也不用问我,大小事情都不用再问我了,完全符合我懒人的个性和哲学。
就这样子,女儿把家里用的钱细心的记录下来,我们要花钱之前也要得到她的许可。到了第三个星期的时候,她就发觉不对了。钱不够用了。当时讲好的一个月的预算已经见底了。其实这个方法在去年的时候我已经让我家老大试过了。老大今年已经上大学,不住在家里了,所以这个事情就由老二来实习。老大去年也是到了第三个礼拜就发觉钱不够用了,偷偷跟大家说,我是故意把钱算少的,这样更能让孩子了解钱真的不是好赚的。 老大还比较有良心地说:「我要去找工作了。」 老二比较赖皮,直接宣布破产,还要我挹注资金,追加预算。
其实我们家里过得非常简单。但即使这样子,基本的食衣住行这些费用加起来,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来说,也真的是让他大开眼界了。事实上,我都还手下留情了,也就是说保险费,房贷,医疗费,车子的费用,旅行的费用一些比较庞大的费用完全都没有算在她头上。 最后女儿若有所悟的对我说:「妈妈,我学到了一件事情。」
3.大学阶段讲完小学、初中跟高中的方法,再来讲讲大学的方法。 (大家是不是觉得教育学的套路很多呢?哈哈哈哈!) 大学正是孩子们开始远离家人,学习独立,慢慢进入社会的成长阶段。
在人开始学习独立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务独立。 我对大儿子的教育方式是:做预算表,把所有必须的开销算出来。 除去家里已经支付过的学费、三餐费,他还需要的可能有交通费、跟朋友出去玩的餐饮娱乐费,当然,还有交女朋友的钱,也是要算进去的。
预算给了儿子后,花费剩下的余额款项留起来算他的,若是不够花的,他必须自己想办法补足。 所以我儿子在上大学前就在想找工作了,一方面,通过高中时期掌管家用的方式,他已经了解钱不好赚(哈哈!);另一方面他觉得靠自己赚钱非常有成就感。
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可以刻意培养他的理财观。 儿子在入大学时,家里长辈给了他一小笔钱当作奖励,我跟他说“把这个钱加上你过去每年的储蓄,当作理财基金,你才十八岁,不要怕输,全部输掉也没关系,我要你现在开始去投资。”
只要学过理财观念的朋友们都知道:十八岁开始投资,复利之下,不管投资什么东西,三十年后都是非常惊人的,这跟你28岁、38岁才开始投资,报酬率完全不一样。
儿子自己又去找了理财方面的书,也参加了学校的理财社团、金融社团,研究怎么把一笔小小的资金钱滚钱,我还开他玩笑说“将来你娶媳妇还要靠这笔钱呢!”。
以上就是我自己在任教时学到的,在家育儿时使用的,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出来的,给孩子们学习理财的方法,同时集合了一些朋友的经验,国外一些有趣的做法,其实这些做法背后都有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在支撑理念。希望各位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让家里每个亲爱的小朋友都能有个健康的金钱观与理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