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后市还能继续做多吗?关注政策调整和态度

论坛 期权论坛 转发     
az33   2018-7-27 15:40   10336   2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顾崴)
  美豆后市下跌空间不大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美国出口大豆的60%以上,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市场忧虑在增加关税后,出口中国的大豆受到影响,美大豆大幅度调整。美豆主力合约从5月29日最高1060.5美分/蒲式耳下跌至7月16日最低826.25美分/蒲式耳,跌幅达22%,经过连续快速的大幅下跌后,市场已经消化了贸易冲突对大豆的影响,7月16日后展开了持续的反弹,美豆反弹后在870美分/蒲式耳附近波动。除了市场通过下跌消化利空外,7至8月份这个时间段也是支撑美豆价格的因素,美国是大豆主产国,每年生产的大大豆半以上用于出口,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大豆产量为11580.2万吨,出口5851.3万吨,出口占总产量为50.53%,2017年美国进口大豆68万吨,占比可忽略不计。美大豆在每年9月份开始收割,因此在每年收割季来临之前的7至8月份是大豆库存最少的时段,利于美豆价格企稳。其次是美豆的种植成本约在850美分/蒲式耳,因此当美豆价格低于850美分/蒲式耳时,是较好的点价时机,近期美豆调整至826美分/蒲式耳后,反弹站上850美分/蒲式耳,也印证了种植成本对美豆价格的支撑。
  近期天气因素的炒作对美豆也构成支撑。北美大豆处于种植期,天气对单产的影响是现在市场最关心的话题,尤其是不利的天气更容易受到关注。比如近期再次关注厄尔尼诺现象,虽然大概率在冬季才会加强,对美豆种植几乎无影响,仍然会有相关报道,因为这是个可能的变化因素,需要投资者了解,也反映了市场近期的心态,主要原因是美豆从播种到收割的这段时间会面临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市场对今年大豆产量的预判,自然这段时间内不良天气或其它因素容易被市场捕捉,被过分关注甚至放大,对大豆影响整体上是偏多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只做卖方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az33  超级版主  Optionseller | 2018-7-27 15:40:5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期权名人堂积分:NO. 62 名发帖:NO. 35 名在线:NO. 18 名
  关税及汇率抬高大豆进口成本
  美豆的调整并未波及国内大豆价格,主因是关税和汇率阻隔了价格传导,中美贸易战后,对美豆征收25%关税,加上近期人民币从4月份6.24贬值至6.8,进一步抬高了美豆的进口成本。中国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2017年数据显示,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从巴西进口大豆5092万吨,巴西大豆进口量已经远超美国,从美国的进口仍然是不可缺的。大豆从美国出口到中国,主要是通过美国西海岸和墨西哥湾的港口运输的,美西出口的大豆先从主产区通过陆路的火车运至西海岸港口,再通过海运至中国。由于路上运输速度快,也缩短了海运距离,从美西运至中国的大豆运输成本是最低的,时间也最短。另外一部分大豆是从主产区通过密西西比河船运至墨西哥湾,再通过巴拿马运河经太平洋(601099,股吧)海运至中国,这个路线距离更长,成本也会高一些。巴西港口都在面向大西洋(600558,股吧)的海岸上,因此海运距离比美国长,加上巴西国内没有发达的铁路运输,主要靠卡车将大豆运送至港口,不仅效率低,成本还高,所以总体看,巴西大豆运输成本比美国高,数据显示巴西大豆运费比美湾高约45美元/吨,美湾比美西高约30美元/吨。从时间看,美西海运时间约15天,美湾约35-40天,巴西大豆海运可以走巴拿马运河,经太平洋至中国,也可走好望角经印度洋至中国,时间也是35至40天,但关税增加后美大豆运输成本上的优势荡然无存。

3#
az33  超级版主  Optionseller | 2018-7-27 15:41:1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期权名人堂积分:NO. 62 名发帖:NO. 35 名在线:NO. 18 名
  豆粕后市取决于两国政府的博弈
  首先,美豆进口高额关税的存废就大幅影响了进口大豆的成本,现在美国大豆种植情况良好,巴西受益于中美贸易冲突,种植大豆收益高,农业咨询机构Safras&Mercado日前发布报告称,2018/2019年度巴西农户大豆播种面积预计将会扩大到创纪录的3600万公顷,比上年提高2.3%,全球并不缺大豆,若消除关税,豆粕会有一定幅度的调整空间。由于国内上半年增加了巴西大豆进口,国内仍有较高库存,加上市场仍在逐步消化加税带来的影响,加税后的效果仍未显现出来,但政府仍然有很多的调控手段,总体来讲就是开源节流。对外增加其他国家的大豆进口,对内在饲料中降低豆粕的配比,2017年中国人均每年肉类消费为59公斤,接近欧盟69.6公斤,达到世界平均数的2倍。亚洲人由于体质和饮食习惯的关系,较欧美肉类消费少,肉类消费有下降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猪肉在中国的消费总量已经连续下滑了三年,从 2014 年顶峰时期的 5719 万吨下降至2017年5487 万吨,降幅达到 4%,猪肉消费量下滑与肉类消费多样化有关,也与中国人口老龄化相关。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量的肉类消费会导致高血脂等疾病,适当降低肉类消费,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若整体肉类消费降低15%,就会减少1500万吨豆粕需求。豆粕的用途无非是通过饲养行业,将植物蛋白转化为肉类,国家也可以适当增加肉类进口,减少国内禽类和生猪饲养量,豆粕的需求自然会下降。当然中间会涉及就业和行业保护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去权衡利弊,2017年美豆进口量约占进口总量30%,通过政策调节,减少或弥补美豆的缺口,政府手里仍然有很多牌可以打。
  综上所述,豆粕短期利多因素偏多,走势也维持上升趋势,操作仍以顺势做多为主。近期豆粕市场走势较为温和,涨幅也有限,后市若继续上涨需关注政府在种植、养殖、进口等行业的政策调整及态度,也要关注中美贸易战的进展情况,这些都是未来影响豆粕走势的重要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5373
帖子:5718
精华:14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