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VS上海同城都市圈,究竟目前哪个更胜一筹?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东方财富网   2019-2-20 08:21   2634   0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而在此前,浙江和上海也在积极筹划和布局构建江浙沪地区的“大湾区”,其有望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大湾区。目前来看,究竟哪个湾区更胜一筹呢?

大湾区经济:中国全新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
在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从此湾区经济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级别。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标志着大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正式落地。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浙江和上海也在积极筹划、协调和布局构建W型双湾区,上海杭州湾区有望成为第二个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大湾区。

中国粤港澳湾区、上海同城都市圈基本状况


来源:东北证券

由于上海同城都市圈和上海杭州湾属于同义,因目前没有国家官方的上海杭州湾划定区域表述,东北证券参考上海2017-2035年规划划定的江浙沪11市(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来考察。

粤港澳大湾区PK上海同城都市圈之经济对比

根据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发布的《2017-2018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上海同城化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各有8个城市在前200名。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过去十多年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实际经济增速快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也使得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经济总规模从2009年开始已超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规模,无论是从经济增速还是经济总量来看,上海同城化都市圈表现均更佳。

上海同城都市圈经济增速高于粤港澳大湾区


来源:东北证券

09年开始上海同城都市圈经济总量也占优


来源:东北证券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由优秀的企业来驱动的。通过从成熟到朝阳分三个层次考察不同区域的企业实力及创新力比较。

通过梳理比较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以及粤港澳湾区和上海环杭州湾各个指标情况,截至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中,粤港澳大湾区占15席,上海杭州湾占13席,差距不大。

从以上市公司代表的优秀企业来看,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上市公司市值,上海同城都市圈均高于粤港湾大湾区。若考虑港股的话,由于香港本地上市公司的原因,粤港湾大湾区表现则明显好于上海同城都市圈。截至2018年1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共有 510 家 A 股上市公司,市值9.81 万亿元;上海同城都市圈有841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11.78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有39家美股上市公司,市值2.20万亿元;上海同城都市圈有31家美股上市公司,市值3.54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有1476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18.71万亿元(其中香港企业1344家、市值13.7万亿);上海同城都市圈有109家港股上市公司,市值1.34万亿元。

从企业创新的能力来看,粤港湾大湾区以及上海同城都市圈近几年在专利上都有明显进步,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参考并梳理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发现,以代表新兴经济的独角兽企业为例,在上海同城都市圈中的上海和杭州有大量的独角兽企业,而粤港湾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其他城市分布较少。也即上海同城都市圈的企业创新能力并不弱于粤港澳大湾区。

上海同城都市圈近几年创新能力提升明显


来源:东北证券

粤港澳湾区创新底子厚


来源:东北证券

上海和杭州有大量独角兽企业


来源:《2018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

粤港澳大湾区PK上海同城都市圈之历史协同能力

如果不发生重要变革,历史可能是未来的镜子。

东北证券认为大湾区经济并不是湾区内的各个城市经济的简单相加,更重要的是各城市经济之间的协同、互补和溢出效应产生的正向拉动作用,实现1+1>2的效果。

从产业结构来看,上海同城都市圈产业分布更加全面,制造业占比最高(国情属性),但建筑、批发零售、商务服务和交运仓储也均占较大比重,彼此之间能形成较好的协同促进作用;而粤港湾大湾区中的深圳及其他7个大陆城市制造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彼此产业结构较为接近,产业间的协同配合较少,香港与澳门则因为地理位臵、历史缘由、制度差别等,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结构,与内陆割裂较为明显。

上海行业结构相对更加全面


来源:东北证券

上海同城都市圈其他城市行业分布


来源:东北证券

制造业在深圳占绝对主导地位


来源:东北证券

广州行业分布


来源:东北证券

广深外其他珠三角7市制造业也占据主导


来源:东北证券

从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来看,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是最小的,而且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以1991-2016人均GDP的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来测度区域内的城市间差距,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上海同城都市圈;从城市间差距的变化方向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同城都市圈城市差距在缩小,湾区内部城市发展趋于协同;而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差距20世纪末加速拉大,21世纪以来没有明显变化。

从区域内城市差距缩减速度来看,上海同城都市圈>粤港澳>京津冀。从1991-2016城市间差距的变化幅度来看,两大湾区内城市间差距降幅均超过45%。2014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差距降幅仅为35.8%,此后两年的降幅主要是源自澳门经济负增长(2016年GDP较2014缩水15.9%),而非广东各市加速追赶。因此整体来看,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差距大于上海同城都市圈,但发展趋同速度仍然相对较慢。

上海同城都市圈域内差距较小且仍在缩小


来源:东北证券

上海同城都市圈域内城市差距缩减速度快


来源:东北证券

从空间集聚带来的经济协同性来看,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够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经济协同;而环首都城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集聚更多带来的是经济竞争与资源争夺。

具体来看空间分析结果:我们以 1992-2016 人均 GDP 名义增速的相关系数来代表经济协同性,发现上海同城都市圈内城市间距离每缩减 100 公里, 经济协同性提高 5个百分点,并且统计显著; 若两城同省(江苏或浙江),则可额外获得 10.2 个百分点的经济协同性; 环首都城市圈内城市间距离每缩减 100 公里, 经济协同性降低 0.3个百分点统计不显著), 若两城同省(河北),则经济协同性降低 10.7 个百分点(统计不显著); 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间距离每缩减 100 公里, 经济协同性降低 1.2 个百分点(统计不显著), 若两城同省(广东),则可额外获得 3.7 个百分点的经济协同性(统计不显著)。 环首都圈与粤港澳虽然统计不显著,但可以看出系数方向与上海同城都市圈相反。

基于1991-2016年人均GDP的分析表明,上海同城都市圈协同性更强,城市收入水平对区域内经济差距较大地区收入的弹性更大,区域内差距较大城市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加明显,比粤港澳地区高出26.5%。

就同省但差距较大城市间的正向影响而言,江浙同省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收入差距而形成的互补效应,而广东同省城市之间尽管差距很大,但互补效应并不显著,这说明苏南及浙东北区域内部协同性强于珠三角经济区。

就跨省且差距较大城市间的正向影响而言,上海同城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相近。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差异较大,逻辑上港澳地区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互补效应应该强于苏南、上海、浙北之间,但制度差异、市场分割限制了粤港澳的互补协同。

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互补效应更明显


来源:东北证券

基于人均GDP的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经济辐射随空间距离拉长而衰减的速度更慢,城市收入水平对空间距离较近地区收入的弹性更大。上海同城都市圈跨省经济辐射能力较粤港澳大湾区高出57.7%。前者同城化关系多跨省发生,体现为苏南地区(苏锡常通)、浙东北地区(杭嘉湖绍甬舟)对接上海;后者同城化关系多在省内发生,如广州与佛山、肇庆,深圳与东莞、惠州,珠海与中山、江门。

由于港澳经济能级高,与广东珠三角地区发展阶段差异较大,粤港澳大湾区的跨省经济协同理论上应该强于上海同城都市圈。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省级行政边界也是要素市场边界、司法规则边界,人口、资金、商品等难以自由流动,上海同城都市圈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这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内,大陆与香港、澳门之间明显的制度差异、市场分割限制了粤港澳的协同性。

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辐射效应更强


来源:东北证券

总结:为什么更看好上海同城都市圈?

东北证券认为,从粤港澳和上海杭州湾两大湾区的经济政治现状以及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上海杭州湾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占优,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综合来看,上海同城都市圈更加占优。

湾区经济最重要的是其空间协同能力,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来实证研究上海同城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内协同能力,实证结果表明:
1)上海同城都市圈产业分布更加全面,粤港湾大湾区中大陆城市制造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产业间的协同配合较少,香港与澳门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结构,割裂较为明显;

2)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区域内城市间差距是最小的,而且这种差距仍在进一步缩小,其缩减速度也是最快的;

3)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够通过空间集聚实现经济协同;而环首都城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集聚更多带来的是经济竞争与资源争夺;

4)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城市之间互补效应更加明显,苏南及浙东北区域内部协同性强于珠三角经济区,制度差异、市场分割限制了粤港澳的互补协同;

5)上海同城都市圈区域内,经济辐射随空间距离拉长而衰减的速度更慢,城市收入水平对空间距离较近地区收入的弹性更大。
END
点击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知识共享,财富共赢!
本文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长按二维码

解锁财富路

赶快星标我

精彩早知道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530
帖子:70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