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 2020 年平均初婚年龄为 28.67 岁,中国人结婚为啥越 ...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ucfr5   2022-6-25 18:39   4221   5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9.38岁,女性为27.95岁。10年间,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突破了30岁,安徽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89岁,女30.73岁。专家表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结婚成本的上涨、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婚姻观念变化等,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h7tj  1级新秀 | 2022-6-25 18:40:1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凡事多讲正能量!
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正好是晚生晚育宣传最强大的时候,大家都忠实的践行了儿时的承诺!
那时候25岁以后再结婚会被认证为晚婚,各地都有相应的奖励手段,比如多放婚假之类的。
晚婚之后再生育属于晚育,也会有诸如多给产假之类的奖励。
到处都是晚婚才能获得幸福和晚育才能生出优秀孩子的宣传,每个孩子都对晚婚晚育心向往之,立下了绝不提前是誓言!
3#
bule601  1级新秀 | 2022-6-25 18:40:4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先来排除一个正确选项:肯定不是因为买不起房
4#
ir93za  1级新秀 | 2022-6-25 18:40: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西城
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迅速上升,仅10年时间就增加了近3.78岁。

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10年猛增3.78岁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

根据年鉴的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长、短两种普查表。普查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由全部住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普查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在全部住户中抽取10%的户(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填报。由于普查长表是按户抽样并进行登记,因此人口总数以及各种人口结构数据的抽样比会存在略微差异。

其中,长表数据资料的第五卷“婚姻”部分,公布了1980年以来历年初婚年龄的平均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猛增了3.78岁!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1980年一直到201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变化相对缓慢。数据显示,1980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1990年为22.87岁,2000年为24.21岁。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个十年,呈现缓慢抬升的趋势,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

而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平均初婚年龄呈现迅速抬升的态势。2011年平均初婚年龄首次突破25岁大关,到2014年突破26岁,2017年突破了27岁,2020年突破了28岁。这其中,2020年比2019年增加了0.99岁。

图:1980年-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



(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制作)



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龄1997年突破25岁,2012年首次突破26岁,2015年首次超过了27岁,2018年首次超过28岁,2020年超过29岁,达到了29.38岁,正在向30岁大关靠近。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在1995年首次超过23岁,2010年为首次达到24岁,2014年首次超过25岁,2017年首次超过了26岁,2020年达到了27.95岁。

从2010到2020年的10年间,中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了3.63岁,同期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了3.95岁。

90后结婚年龄为何大幅推迟?

为何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猛增?

按照近几年的平均初婚年龄推算,近几年结婚的主力是90后,但当前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群体,未婚比例很高。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 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这其中,受教育年限延长是一个原因。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大城市目前很多人受教育的年限比较长,尤其是读了硕士、博士,结婚也会比较晚。比如,硕士毕业一般都25、26岁,工作几年就接近30岁了。另外,现在大城市,买房子、工作压力也比较大,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种种因素之下,结婚年龄在不断推迟。

2016年硕士毕业于大连一所大学的李女士说,硕士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89、90年、91年的,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婚,即便是已婚的同学,也有相当一部分是32、33岁左右才结婚。

“初婚年龄推迟已经成为了最近一些年来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在客观上,一方面,人们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拉长。其次,住房等生活婚育成本越来越高,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较大。再次,现实社会对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人们就业和工作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在青春的岁月里,留给婚姻的空间和时间都越来越少,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婚姻问题。”

董玉整说,人们关于婚姻观念和态度的转变,是更为内在的原因。比如,在婚恋观念变化上,一个方面就是对婚姻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成家立业,将成家放在立业之前,先成家后立业。而现在更看重先立业,然后才考虑结婚成家。

初婚年龄的大幅推迟,对我国的生育率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近日撰文分析,婚育年龄推迟直接和间接地拉低时期生育水平。婚育年龄影响着低生育社会背景下总和生育率的稳步提升,而初婚年龄推迟直接导致生育年龄推迟。此外,初育年龄的推迟由于生育间隔期的影响还间接波及到生育二孩和三孩的概率,并影响到育龄人群的终身生育子女数。

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初婚初育年龄越来越推迟,会影响总体生育水平,影响代际传承的速度和效率。在相对确定的时间里,以上这些因素再加上育龄妇女总数每年都在减少等原因,出生人口会越来越少,呈现出继续下滑的态势,对未来社会发展会产生具有全方位意义和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10年猛增3.78岁,90后结婚年龄大幅推迟
5#
q2fa60  1级新秀 | 2022-6-25 18:4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因为结婚早的发现,做孩子比做父母爽得多。
我朋友毕业之后就留在老家,和所有留在老家的女生一样,很早就结了婚 。
现在俩人都被家里安排了单位上的工作,没孩子,没积蓄。
房子是父母的自建房,车子是贷款买的,回家不做饭,今天你爸妈家吃一顿,明天我爸妈家吃一顿,下班要么抖音要么麻将。
每个礼拜开车去市区消费,专柜逛一圈买个包回来,网红餐厅打卡,信用卡还不上,家里兜着,偶尔因为家里不给钱,还要闹点小脾气。
没什么生活压力,总觉得父母的都会留给自己。
过着这种神仙日子,你问她结婚前和结婚后有什么区别
她说:我老公婚前的信用卡是不是得我一起还啊?
她觉得自己还在谈恋爱,唯一的不同是夫妻的经济被强行绑定在了一起,有了孩子也是家里老人帮着带,甚至万一哪天要离婚,也只是比分手多一道领证的流程,身边结婚几年又离婚的例子屡见不鲜,被人背后议论,也只是云淡风轻一笔带过,失去了戳人脊梁骨的力度。
结婚对于这种人来说,才是自然而然顺水推舟,不结婚他们也没别的事可干了,结了婚也可以依然做个孩子,有一个受了气就可以回得去的家,不用在婚姻里看谁的脸色,不会被当成泼出去的水撒手不管,也不必成为顶梁柱去支撑起一个家。
我们大部分人都等不到顺水推舟、水到渠成那天,水都被榨干得一滴不剩了,怎么成?
今年毕业的人要和1076万人挤在同一条赛道上,加上研究生的扩招,高学历的价值被庞大的人数稀释了,硕士毕业25岁,却发现只不过是招聘的准入门槛,称不上竞争优势,不读更没有竞争优势。
好不容易工作了几年,用996和居家办公的随叫随到,换来一点积蓄,一看当地房价,还要不吃不喝到30岁,才有可能付得起首付。
每个月上万的房贷,需要你保持稳定的收入30年,结果到了35岁就要面临被优化的风险,疫情加重直接被迫成为2亿灵活就业的一员,下个月的房贷还不知道在哪,交了这么多钱最后钱和房子都成了银行的。
男的背着经济压力,女的背着职业压力,一结婚就在求职上被贬值,结婚了担心你生孩子,生了一胎担心你生二胎,30岁又正好是上升期,一旦有备孕计划升职的好事就别想轮到你了,万一有了孩子没了工作,想再找个工作都没人要。
要是结婚了还跟在家当孩子一样,这婚不愁没人结,更多的人做不成孩子,特别是从城镇到城市,从三线到一线的年轻人,从教育把我们变为燃料的那天,就没把人当人了。
6#
zf2vbo  1级新秀 | 2022-6-25 18:42: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已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该统计年鉴备注信息显示,包括婚姻登记情况在内的社会服务统计资料由民政部和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2020年814.33万对的结婚登记人数,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在2020年结婚登记的814.33万对人中,内地居民登记结婚共计812.6万对,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数共计1.74万对。其中,涉外及港澳台居民登记结婚人数也创下了多年来的新低。
而在离婚数据方面,2020年共有433.9万对人离婚,较2019年减少了36.16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一、

我记得上世纪有一张“计划生育”的主题海报,如果把它放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眼下年轻人晚婚、不愿结婚、不敢结婚,已是整个社会的老大难问题。
日前,官方公布的一份数据引发热议,并迅速登上热搜。
国家统计局官网近期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已披露了2020年的婚姻登记情况。
数据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
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7年下降。
同时也创下了自2003年(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811.4万对)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晚婚或不婚,直接影响的就是人口的正向增长。
数据很清晰,近四年我国新生儿:
2017年,1725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003.5万。
连续四年,出生率大幅下降,最扎眼的是:2020年,一下子减少了460万。
曾经,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
“你放羊干什么?”
“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儿!”
“娶媳妇儿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放羊!”
…………
但是现在,这个故事似乎讲不下去了,因为即便你想娶妻生娃,貌似却很难讨到老婆了。



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 因为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害怕自己承担不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果你问身边单身的人你为什么不结婚?
答案大概是这样:

  • 暂时没有遇到合适的,不想凑合。
  • 为什么要结婚?你先告诉我。
  • 房子都买不起,拿什么结婚?
  • 我一个连恋爱都懒得谈的人,你跟我说结婚?
  • 结婚太麻烦了,还是只谈恋爱吧。
  • 不婚主义者,了解一下。
  • 跟三观不合的人怎么能有未来?
  • 害怕,发小结婚不到一年刚领了离婚证。
  • 担心给不了爱的人想要的生活。
  • 婚姻是枷锁,没有自由。
  • 一想到婚后要做家务生孩子带孩子还有婆媳关系,头疼。
  • 在自己没有条件创造家庭的情况下不轻易许下承诺。
  • 不结婚是因为在中国这个社会三十多的女性已经被婚姻市场边缘化了,拗不过中国社会主流的婚姻观爱情观。
如果你再问刚结婚的年轻人,你为什么不生孩子?
他们会说:

  • 我自己都还是个孩子。
  • 不喜欢孩子,还是养狗好一些。
  • 丁克一族,了解一下。
  • 养儿防老不存在的,我只想挣钱给自己花。
  • 不生孩子是因为没钱,也没信心成为好的父母。
  • 没钱怎么生,房贷车贷都快还不起了。
  • 不想让他们重复我们的老路。
  • 父母离异,已经早就让我知道人性凉薄,婚姻残局。
  • 还没准备好为人父母。
  • 不为生孩子的婚姻才是真爱。
  • 养孩子成本太高,自己能养活自己都不错了。
  • 买不起学区房,也上不起贵族学校。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环境。
  • 不生育是因为,给不了孩子强大的后盾,完整的家庭,不想孩子受到流言蜚语的中伤,不想一出生就已经是人下人,面对已经固化的社会阶层。
以上的回答有没有跟你一样的。
为什么女孩子被告知“只有结婚生子你才能算人生圆满,干得再好不如嫁得好”,同时男孩子被告知“你必须先有好的生活才有条件结婚"
结婚的首要条件不应该是两个人相爱吗?
接下来才是三观,性格,经济条件等。结婚也不是女孩的万能药,能解决你的一切问题,因为,结婚也仅仅是意味着婚姻生活的开始。
两个人在一起,准备结婚度过一生,是因为他们相爱,并且彼此无可替代,他们足够信任对方,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在对方最需要你的时候,不离不弃直到永远。而不是,为了组建家庭,为了生孩子,更不是为了去过旁人眼中的无比正确的人生。
即便你好不容易结了婚,那边一群催生的已经排好了队。这个社会最擅长的是制造焦虑,动不动就说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你的同龄结婚了,你是单声狗,你的同龄人的大宝都会打酱油了你还是单身狗,你的同龄人升职加薪年入百万,你的同龄女性叱咤职场还生养二胎,反正就是各种你的同龄人比你牛掰比你厉害,然后给你扣上一个大写的失败。
在教育上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什么买不起学区房不适合养孩子,阶层固化下如何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熊孩子都是熊家长造成的,这个社会正在惩罚玩手机的父母,月薪两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寒门再难出贵子,贫穷会遗传,一圈看下来人已经吓蒙,养个孩子太恐怖了!
你是男性,如果妻子回家生孩子,你自己一个人要承担照顾全家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如果有能力还得请保姆,请不起保姆还得麻烦自己的父母,孩子出生奶粉尿不湿这都是小事,早教课得上,兴趣班不能少,辅导课也得一对一补。你赚钱的速度完全赶不上全家人花钱的速度。
你是女性,不管选择回家生孩子还是继续留在职场,都不会尽如人意,照顾孩子的基本上还是母亲,你专心在家带娃,会被人说,除了带孩子啥也不会,你去上班挣钱,会被人说,生完孩子连管都不管。你是一个母亲,孩子哭了闹了生病了全家人都说是你造成的,都怪你,还说你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见的多了,听得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更愿意把钱用在投资自己和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上。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莫名的恐慌,他们宁愿专注的活在当下。与其困在婚姻生活的一地鸡毛不如放手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愿望是美好的但也架不住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适合的年纪做适合的事,可惜全天下都没有适合结婚的年纪,存在的只有适合结婚的对象。擅长道德审判的人,总乐于对你的生活指指点点,不结婚说你不孝,不生孩子说你不孝,不生二胎说你自私,一个孩子太孤独。你说养孩子成本太高了,他们不管,他们说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你得生,国家鼓励你生,你说钱呢?他们说,自己想办法!简直就是耍流氓。



三、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说,生个孩子真的没那么容易。
身边好多女性,从怀孕期间开始就天天吐,身体不舒服,胃也难受。
基本上吃不了什么东西,有时候闻着味道都会吐。
很多父母在身边的,基本上就是父母给做好,带饭上班。
外地务工人员基本就快绝食了。
好多人真的是为了孩子强忍着吃了几口,再去厕所吐。
幸运一点的,反应没有这么大。
但是也要看每周检查结果控制饮食,什么指数高了不能吃什么,什么指数低了赶快吃点啥。
每次去医院检查就像对你进行审判,生怕查出点什么毛病影响孩子。
从怀孕开始就各种保健品不离手。
什么叶黄素、DHA、复合维生素,补铁补血补钙。
身体不像自己的,更像是孩子的。
赶上这年双十一双十二还要准备囤奶粉、尿不湿这些东西。
然后是各种类型的宝妈群,各种置换东西。
因为奶粉、尿不湿就很贵了,衣服什么的大部分都要捡别人剩下的。
经济压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压力是家里的老人不理解。
很多老人觉得都是这么过来的,嫌弃现在的孕妇“娇气”。
“怎么就你事情多,怎么就你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都给孩子饿坏了?”
甚至还有一些保守的,不让用尿不湿。
好不容易生完孩子了,还要开始复健。
为了恢复身体锻炼,防止漏尿,子宫脱垂。
可大部分妈妈身体还没有恢复好就要开始奶孩子了。
奶孩子期间问题就更多了,什么堵奶涨奶,温奶喂奶。
然后是坐月子,面对的除了孩子就是老人,消息闭塞没人理解,非常容易得产后抑郁。
坐完月子去上班,中午去厕所隔间吸奶,下班赶紧回家看孩子,后半夜天天睡不好哄孩子睡觉。
之后开始操心孩子的奶粉,还不会有问题?会不会营养不够?会不会吃了闹肚子?
孩子大一点又要开始研究绘本、幼儿园、早教班。
再大一点又要研究学区房、课外班、学校。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那些妈妈们,经济压力,精神压力,难以被人理解和肯定,加上产后抑郁。
有些人还会借机讽刺别人一孕傻三年。
这么看下来,好像很多事情可以用钱解决,但是很多事情又没有办法完全用钱解决。
从就业角度来说,社会上还有一定的性别歧视,女性不生孩子之前就已经很难就业了。
加上结婚生子以后社会默认女性对家庭的付出,职场上就更加偏爱男性。
什么时候社会能够真正的分担女性压力,正视女性的付出,也许才会有人愿意生孩子吧。


四、

其实说了那么多,大家对于自已婚姻的总结或者是评价里面,仿佛包含着特别多的失望和痛苦。
也有很多人这样去调侃婚姻:


但婚姻真的这么糟糕吗?
婚姻美满的那些人,才没有资格来发表言论。
所以不如一起看看这个视频:离婚人士对婚姻的建议》。
那些真正摔过跤、吃过苦、又回头审视思考过的人,可能更能看清婚姻真实的面目:
然后你会发现,即便遭遇过各种挫折,但这里没一个人劝你远离婚姻。
他们非常经验之谈的告诉你:
你必须本来就很快乐,而不是指望别人给予你
要有婚前商议,因为你们会谈到金钱
要谈到信仰,谈到如何养育小孩
两个人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一定要找到些共通点
如果有问题有摩擦,想办法去解决
一旦恶语伤人,真的覆水难收,尊重是底线
夫妻生活还是要尽量多点,如果你记得清,那表示太少了
上厕所请关门
…….
这种姿态,很像一个玩过这个游戏的人,告诉后面的人:某个关卡你要注意一下,你要用到这样的防身技才能躲过一劫,到时候这么玩才会拿到高分。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意见,看起来真是有趣——
结了婚的人告诉你:结婚没想象中那么好;而离了婚的人却在说:婚姻本也可以没那么坏。
于是“见鬼!婚后才知道…….”就变成了“哎,如果当初…..也许会……”
其实婚姻本就是这样,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结婚之前,我们想象中的爱情,是洁白的婚纱、被祝福的喜宴,是山盟海誓、永结同心。
结婚之后,老一辈总是催你快一点拉进人生的进度条:“结婚生子,人生才会圆满啊。”
但婚姻和爱情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未来对长大后的孩子们,关于婚姻,会告诉他们什么呢?
难道只能像我们上一辈那样,喋喋不休讲出“钱很重要、人品很重要”、“你结婚才会真的幸福”这种话?
不是的。
在文章《好婚姻过命,坏婚姻要命》,里面写道:
婚姻并不仅仅是快乐,是节日,是两情相悦,是生死与共。
它还是考验,是煎熬。
是一种对熟悉生活的破坏和一种崭新模式的建立,是包含了智慧勇气人格意志的双方重新组合。
婚姻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年少的时候觉得婚姻是避风港,殊不知是另一种修炼的开始。
两个人原先毫不相干的人,成为了一家人,不仅仅是领一本证,住一间房,这么简单。这当中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磨合和数不胜数的包容。
结婚,需要深思熟虑;离婚,也别太草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