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肤白会成为美女标准?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用户1024   2021-5-28 11:04   11193   5
目前所知道的美女标准,通常都隐含着更有利于生育的特征。比如大胸,意味着后代更充足的乳汁,肥臀则表明有可能有利于生产,但是皮肤白皙却不具备这样的暗示。 而且肤白并不是我们现在才认同的标准,从古代起,小说描写美女几乎都要加上一句“肤如凝脂”。 而肤白不仅不等同于健康或者生育力强,还有可能意味着贫血或营养不良。 那么我可以认为,肤白标准不是我们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所以,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标准呢? 请不要用碧昂斯这样的个例抬杠,我说的是普遍现象。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11:04:57 发帖IP地址来自
什么维生素D的答案也是醉了。
正解是:以富为美。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经历过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农业离不开阳光,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免不了露天劳作被晒黑。富人养尊处优,不用劳动,不用晒太阳,所以白。黑和白成了贫富阶层的标志。几千年下来,以富为美的标准就体现为以白为美。而且这一审美标准与该社会所处的纬度无关。大家都知道肤色黑白和纬度高低直接相关。但是即使是低纬度地区的人普遍都黑,也有相对较白和相对较黑的区别。只要这种相对区别与贫富相关,就会形成以白为美的审美。比如古埃及考古也发现了美白产品。
发达国家经过了工业化革命,进入工业社会。工业劳动就和阳光没有必然联系了。有的工人在室内劳动(如纺织工),有的工人是露天(如建筑工),黑白和阶级的联系变弱,但由于历史惯性,审美标准还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而最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露天劳动的服务业劳动者就更少了,除了极少数工种(如快递员)以外,绝大多数的低收入的服务业人员都是在室内劳动的(如超市收银员、酒店保洁员、餐厅侍应生等等)。低收入阶层反而白。有钱有闲的富人却去户外运动、旅游度假,反而变得黑。因此发达国家的审美就出现了黑白颠倒,转变为以晒黑为美。
有趣的是:即使是发达国家以晒黑为美,也不是怎么晒都美。屁股上的比基尼晒痕(bikini tan)是火辣性感,脸上的滑雪镜晒痕(goggle tan)更是时尚高端(记得王菲《唱游》的封面吗?)。而有的晒法儿却是标志性的穷人晒:红脖子(red neck)则是对乡下白人的贬称;肩上背心印,上臂T恤印被称为是农民晒(farmer's tan);左臂比右臂黑被称为司机晒(driver's tan),因为司机总是靠左边窗户。这些审美规则看似自相矛盾:凭啥红屁股就美?红脖子就不美?其实背后逻辑万变不离其宗:以富为美。
以富为美,既能够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人爱美白,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爱晒黑。
===
另外,题主举的几个例子也不尽然。都是想当然,把当今的审美标准当成了自古以来的普世标准,其实并非如此。
比如大胸,胸大胸小跟哺乳能力关系不大,大胸并非是有利于生育的特征。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的审美标准不是大胸,而是鸡头小乳。古文对美女的描写,极少描绘大胸。古代女性的穿着也没有突出胸部曲线的,反而是束胸抹胸肚兜,抹平胸部曲线。近代喜欢大胸是从20年代开始,上海学西方,全国学上海,清末的那套审美观全线崩溃,全中国的审美观在老上海滩的带领下全盘西化,并且延续至今。至于为什么会西化,还是那个原因:以富为美。
再比如肥臀,髋骨宽确实有利于生孩子。可是人们并不总是喜欢肥臀。研究人员对1960-2000年的花花公子兔女郎做了统计[Pettijohn, 2004],对比当年经济情况。结果发现:经济较好的时候,兔女郎的腰臀比就变小,细腰肥臀,女性化体型更夸张。而经济较差的时候,兔女郎的腰臀比就变大,(相对)粗腰窄臀,体型偏中性化。对此的解释是,经济差的时候人们更欣赏能够出力劳动挣钱养家的女汉子。所以,喜不喜欢肥臀还是要看穷富的。
===
人们的想当然太普遍了。很多人没有去思考为什么。看看评论区就知道了:
“亚洲人黑不好看”
(为什么肤白好看?是因为黑不好看!哇塞,逻辑完美、自圆其说。)
“扯淡!听说过一白遮三丑嘛?肤白就是好看。不是什么以富为美”
(为什么肤白好看?因为肤白就是好看!啧啧,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怎么会不喜欢大胸呢?大胸好看又好玩”
(为什么喜欢大胸?因为大胸好看又好玩!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
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大拨,这就是如今社区用户的平均水平?果然是你乎药丸。
===
再补充说说为什么维生素D的答案是无稽之谈。人体需要紫外线来刺激生产维生素D没错。但是生产维生素D所需的阳光非常少。专家建议维生素D每天要200单位。那么200单位到底需要多少阳光呢?南方夏天中午出去晒10分钟就能生产10000单位!生产200单位只需要晒12秒!要保证健康的维生素D含量,都不需要每天晒,一周两三次,每次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足够了(视纬度和季节而定)。一个人只要不是常年关在地下室,不是像有些文化中的妇女一样黑布从头盖到脚,不是居住在北欧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一般都不会因为缺阳光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阴天室外,室内靠窗的紫外线都足够保持健康了。人体对紫外线只需要那么一点点,超过了就是伤害。大家都知道紫外线会破坏DNA,造成病变。人会晒黑恰恰是为了抵御紫外线伤害,是千万年进化出来的自我保护机制。怎么会反而去标榜自己白,更容易接受紫外线呢?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11:04:58 发帖IP地址来自
肤白不仅是美女标准,还是帅哥标准呢。。。没见过哪个古代帅哥出场描写是“黑黢黢一条好汉”哈哈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面如傅粉)
评价卫玠。王济:“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刘惔:“杜乂肤清,叔宝神清。”
贾宝玉(出场)......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很多欧洲国家中世纪时其实也是以白色肤色为美的,甚至要白到看得清静脉血管的程度,贵族们自称“Blue Blood”(蓝血贵族,好装逼),以此显示自己跟需要在阳光下劳作人民的区别。所以当时肤白意味着有钱有闲身份高。姑娘们化妆的时候为了更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还会在皮肤上用颜料画点血管。。。这点上看来跟亚洲国家人喜欢肤白的原因差不多。


不过现在他们就以小麦色肤色为美了,因为现代有钱人有钱有闲度度假,喜欢锻炼、日光浴,就能晒成小麦色;而没钱的人反而整天在室内工作,再加上人种的原因显得非常苍白。大家审美就变为更偏向于喜好小麦色肤色啦~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11:04:59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白净代表这个人更可能是脑力劳动者,乃至千金小姐,不太可能是重体力劳动者……
而且,也表明这个人,可能更健康、年轻……


根据评论区 @huyy 补充,现代欧美对肤色审美改变,可能和现代生活方式改变造成的……
现在蹲办公室的普通白领都可以养得白白嫩嫩的;
既有钱又有闲的上流社会,反而可能会因为经常出去玩,晒太阳而变成小麦色肤色……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11:05:00 发帖IP地址来自

印度女演员很白印度也是以白为美。我还和实验室的印度同事交流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印度人普遍黑的和非洲人一样,但是女演员白的像白人。原因有两个,第一、和中国一样,皮肤白的说明不需要劳作,是高等人,比如婆罗门。第二、印度屡被征服。侵略者是北方过来的白人雅利安人种。被征服的印度人是本地原住民,皮肤比较黑,沦为奴隶。审美都是统治者带来的。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28 11:05:01 发帖IP地址来自
追求肤白,从时间和地域上看,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广泛审美标准。
中国是比较突出以白为美,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美国女子要晒,多晒,太阳自然光不够,花钱躺机器里做日光浴也要晒,晒出一身古铜色的肌肤,才叫美。
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都是东亚黄种人,但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也曾掀起过持续好几年的GAL“黑辣妹”、“日烧妆”的流行风气。
任何流行审美,都是从当红艺人带起来的潮流。日韩的这股黑辣妹风气,以安室奈美惠最为突出——



黑皮肤+一头染出来的黄毛红毛+眼影,流行了很多年,如此——




受此影响,港台艺人也开始跟风,当年很火的李玟、张惠妹,在包装形象上都走过这个路线
这股风气在东亚地区只是刮了一阵,中国的女性审美,尤其是大陆地区,受黑辣妹的影响就很有限,目前娱乐业女星依然是以白为美
美国基本不变,白人女子依然追求偏深的肤色,很多亚裔也是。96年小姑娘,爹妈是98年、2000过来的,在这边长起来,明显受美国风气影响,晒成黑丫头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