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剧,唐朝人的官帽为什么后面有两个“尾巴”,对比宋朝官帽也有类似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13 00:53   6984   5
古代历史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13 00:53:37
题主说的是唐人将“幞头”系裹在头部后所下垂的两角。早期的“幞头”通俗说可以理解成一种包头布,北朝晚期以来为求收束牢固,其有裁出来的四个角,系裹时先在发髻上加一硬质“巾子”,再将幞头系裹,其中位于后脑的两个角在系结后剩余部分下垂,也就是题主所说的那两个“尾巴”。


这种包头布式的“幞头”在后来演变成了可以直接戴上取下的冠帽,但旧有特征仍存遗象,宋元明幞头、乌纱帽后的硬框展角、帽翅,其渊源就是早期系裹式幞头后打结下垂的那两个角(唐代已出现在后两角内加硬衬骨架的做法),从最早实用性结构变成了装饰性构件。

曲阜孔府旧藏明代官员公服用幞头
曲阜孔府旧藏明代官员常服用乌纱帽
如有兴趣可阅读孙机先生的《从幞头到头巾》,《中国古舆服论丛》有收录,这是迄今讨论幞头最为重要的一篇学术论文,第一图即出自此文。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13 00:53:38
由来已久,影响广泛。

民间低配国际版



民间俏皮版




皇家低配版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13 00:53:39
那种帽子叫长翅帽,我在网上看了一下,这个答案应该能解答你的疑惑,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老头子说:“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13 00:53:40
今天敲腰鼓那种打扮也差不多吧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13 00:53: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