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利?什么是复利(compound interest)?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9 08:01   483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9 08:01:03 发帖IP地址来自
复利思维
世界第八大奇迹


说一人:吴晓波。
吴晓波作为新秀流行财经作家。1990年参加工作,做新华社的财经记者,那个时候的月薪是70元。
从1996年,吴晓波开始写他的第一本书《农民创世纪》开始,他说:
“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开始,我要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这个计划,坚持了很多年。”
就这样,吴晓波以非常惊人的毅力和魄力,每年写一本书,拿来的稿费,每年买一套房。
当然,那个时候中国房地产还未开始腾飞,买房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1999年的时候,他还买下了千岛湖上的一座小岛,租赁期50年,当初花了50万元,现在这座小岛的估值已达数千万元。


“我挺喜欢钱的。”吴晓波说。
如今吴晓波是中国稿酬最高的作家之一,在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办公,号称“一个亿也买不动”的独立经济作家。
为什么我要讲吴晓波的故事,因为他具有典型性:
在有限的时间(20年),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富,持续而反复地投入到某一领域(房地产),长期坚持(20年),最终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实现财务自由。


这是经济学中典型的复利思维。
爱因斯坦书说:“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我不想探讨如何进行房产投资,但我想讲讲复利思维,那什么是复利思维呢?为什么说吴晓波是普通人利用复利思维,实现财务自由的典型?


先问一个问题:
假设一张0.04m的普通纸张足够大,将其对折,再对折,如此重复对折64次,大概会有多高?


很多人想,一张纸才多厚呀?薄薄的一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折64次,撑死了也就几层楼那么高,10米?20米?这已经算是极限了。
而事实是,如果你算一下的话,一张薄薄的纸,对折64次,其高度166020696万公里,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才38.4万公里。


这就是复利思维的力量。
如果你还不能相信的话,再看一个问题:
一片池塘出现了一小块浮萍,它每天增长一倍,预计10天就能长满整个池塘,请问,多少天能长满一半水面?


答案是第九天。
也就是说,你第九天看的时候,才覆盖池塘的一半,但只需一天时间,就覆盖全部了,听起来魔幻,但事实如此。


当你有5000万美金时,你只是个千万富翁,可是只要翻一番,一天之内,你就会变成亿万富翁。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所谓复利思维,其本质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反过来加强A,不断循环。


正如一张纸的对折,每一次都是把之前的结果翻倍;
正如滚雪球,雪球粘上的雪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而越来越大的雪球又能够粘上越来越多的雪,如此不断重复,雪球会大到不可想象
正如财富的积累,当你有了盈余资金,即使不多,只要能产生盈余,哪怕很低的盈余(例如回报率5%),不断重复,利滚利,长时间下来,也会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经济学家用一个公式表达复利效应:(1+r)n
R代表你正在做的事,N代表时间。


当r为正时,例如你每天坚持看半个小时书,也许一天两天,你和别人的差别无法显现出来,但三四十年之后,差异是你想象不到的;
再例如你每天坚持跑步半小时,也许一天两天,你的身体并没有变得多么强壮,三四十年之后,和你同龄的人,有的人也许已经不在了,有的人疲弱不堪,但你还是能一餐吃三碗饭,一口气上六楼不用喘。


只要r为正,即你在做正确的事,时间就会为你带来奇迹。
2
财富复利

在财富积累领域理解复利思维,最好的例子是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曾经是世界首富,即使是现在,依然是全球富豪榜前十位的人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一生中99%的财富,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


也就是说,50岁之前,他也许就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50之后,进入财富爆炸期。
关于财富积累,巴菲特在其2006年《致股东信》中,举了一个例子:
从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琼斯指数从65.73 点涨到了11497.12 点,足足增长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观?
那它的年复合增长是多少?答案是并不让人钦佩,才仅仅只是5.3%。
这个增长率意味着,你有一万块钱,每年才新增530块钱。不用巴菲特,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这个增长,但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巴菲特,因为只有他能持续数十年地坚持
巴菲特太远了,讲个普通人的吧,毛顺生很多人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父亲。在毛顺生之前,毛泽东家是贫农,很穷,叮当响。
毛顺生带着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年把一定比例的收成积累起来,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去买地。
对,什么都不干,只买地。——在那个农业的年代,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黄金。


于是,他们家进入了这样一个循环:
攒钱——买地——扩大生产——攒更多钱——买更多地——产出更大。
到了毛泽东这一代,他们家已经有大片土地了。


有什么财富秘诀吗?
没有,就是很简单的复利思维的运用,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如此而已。
既然按照复利思维的效应,挣钱很容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挣不到钱?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复利的核心在于回报率,但其实复利真正的核心在于时间。
即使年5%的回报率,100年后,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持续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报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没有这个耐心。


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不屑去做;要么觉得回报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动的疯狂举动。
这就是富人和穷人最根本的区别。


大多数人总想着一夜暴富,用最短的时间追求最快速的财富积累,追求过高的回报率。
高回报率意味着高风险率,被骗、亏空、债台高垒,压死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真正的智者追求财富稳步增长,平衡好回报率和时间。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
90年代的股票,10年的房地产,17年的比特币和消费升级,这个时代不缺机遇。只要你用心,有耐心,未必会成为首富 ,但实现普通人的资产增值保值还是不难的。
一夜暴富总是很难的,但慢慢挣钱相对容易很多。只可惜,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喜欢做难的事情,而不做容易做的事情。


3
知识复利

复利思维可以用来思考人生,而不仅仅是财富积累。
李笑来当了7年的新东方英语老师,坚持每天雷打不动看2个小时书。2016年12月份,他在得到上线了一个专栏,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你知道这个专栏最后卖了多少份?105866份,营业额2000多万,不到5个月的时间。


电视剧《欢乐颂2》大火,安迪作为职业精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每天都要看2小时书,不管再晚,必须至少看2个小时。
欢乐颂5个女主角里面,也就安迪有看书的镜头。
日积月累几十年,同样的年龄,无论是在气质、认知格局和收入方面,安迪都都比樊胜美高出太多。
也许你会觉得,安迪是虚拟的,李笑来离自己太远。
那来说说雷海为吧,一个外卖小哥,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成为年度冠军。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某种程度上算成功了吧。
人们一定会认为,他们背后付出的辛酸,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但记者问雷海为:“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啊?哪有时间看诗词呢?”


雷海为说:
“不管工作和生活多么忙碌,时间挤一挤还是有的。送外卖其实有很多碎片化的时间,这些时间用来背诗词是比较合适的。
比如在商家等餐的时候、在路上等红灯的时候。这些时间都可以拿来背诗,下午两点半到四点半这段时间,我回到住处换过电瓶,吃过午饭,有那么一个多钟头的时间。这个时间相对充足,就可以坐下来好好读几首诗词。”
你看,等餐、等红灯、回到住处换电瓶休息的时候,背个把小时诗词。
辛苦吗?好像也没有到挑灯夜战的地步。辛酸吗?和你等红灯、坐地铁看手机,其实是一样的。


正是这日积月累的一个小时阅读,一个外卖小哥击败了一名北大硕士。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时刻给你回报。”
所谓知识复利,就是:
新知识不断成为下一次思考素材的积累,从而让知识能够不断以“复利”速度快速迭代。


4
健康复利

连续40年没有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做到这样,难吗?我一开始以为,难。
如果让我做到连续1年不生病,可能还可以。但连续40年不生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难,真的很难。
后来,我看到了张全通的故事:
一个76岁的老人,和其它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一样,首先看起来就不像70多岁的。一身肌肉,虽然不是浑身大块头,但皮肤没有松弛,身体赘肉很少。
更重要的是,张全通说:
“我从30岁之后,就从来没生过病,连基本的感冒都没有。”
怎么做到的呢?每天坚持慢跑2公里,游泳半个小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只要海水没有结冰,再冷我都不怕,别人穿着棉袄,我只穿一条泳裤,到海里就跳下去。”
从31岁开始,整整坚持了46年。这样的坚持带来的回报就是:
他的身体素质和样貌,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年轻20岁。


健康也是有复利的,你今天多锻炼20分钟,身体就能得到一分的锻炼,反过来就能促进你明天的工作和锻炼。
其实要身体健康真的不难,一日三餐正常吃,别熬夜,作息规律,每天坚持慢跑和锻炼半小时,难吗?不难,用点心都能做到。
一直坚持,身体就会给你回报。


5
人脉复利

人脉也是一个复利模型。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
职场上有一个说法,叫做“情感银行”。
今天,你损害了一个朋友的利益,就是从“情感银行”中取了钱;今天,你和朋友合作共赢,即是往“情感银行”中存了钱。
“情感银行”其实就是你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情感银行”中的存储越多,意味着人脉资源越丰富。
简单来说,一个天天需要麻烦同事的人,和一个天天能给同事带来帮助的人,在公司同事群中留下的形象一定是不一样的。
人际关系大师斯蒂芬·杰姆提出“微笑原则”
每天早上上班,对每一个同事微笑,一年后,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的微笑所传递之人,又会把对你的好印象扩散出去,并在行为上反馈给你。
例如,在与你共事时更加积极,对你的工作更加包容等等。这些反馈会促使你更喜欢微笑待人。
人脉复利的最终回报是,你将会在人群中拥有自己的形象,以至于每当有人提起你,立刻会有人附和说:“他可真不错啊!


6
复利思维背后的4种优秀品质


很多人非常看重回报率,甚至要求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要求看到回报。在财富投资方面,别说年回报率5%,10%都未必接受得了。
于是为了追求高回报率,借钱,贷款,挪用治病基金,但高回报率同时意味着高风险率,一朝亏空,满盘皆输。
真正的智者,追求稳健增长,更看重长期性的时间,而不是短时间的回报率。
所以,那些能真正利用复利思维规划自己人生的人,都有着简单但常人却难以做到的品质:


1)坚持
很多事情,都是坚持到后面有了临界点,才会爆发出效果:
胡炜炜做了10年的汽车记者,才创办了摩拜;
papi酱在网上发布了几千条视频,才开始火起来。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的第一策略,要求你具有的第一品质就是:耐心,坚持。
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焦虑和不安,多给自己一些时间。


2)不要透支
熬夜加班挣钱,牺牲健康去获取财富,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是不可取的。
背叛自己的朋友获得利益,同样不明智,透支自己的人脉,你失去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朋友。
复利思维作为人生策略的另一个要求是:不要透支,无论健康、人脉、财富、智力,都不要去透支。
你需要有大局观,能沉得住气,对自己能把控,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废了。


3)目标感
犹如吴晓波一般坚定而强烈的目标感,一年一本书,一年买一套房,大家都唱衰房地产的时候,他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近市中心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值钱。
目标感,决定你能否在一个方向持续走下去,做任何决策时都务必要知道,变更方向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当你已经在一个方向努力很长时间,此时变换方向,成本非常大。
很多人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瞎选,4年之后找工作和专业毫无关系,是不是同样意味着荒废了好几年时间呢?
所以,目标感愈强烈,复利思维对你人生的影响会越大。


4)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勤奋使人进步”、“劳动光荣。”
这让中国人对勤奋有种莫名的依赖感。无论什么问题,只要努力、勤奋,就一定可以成功。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很多人用勤奋在麻痹自己,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在战略上的懒惰。”
为什么需要掩盖?
因为绝大部分人没有思考战略的能力,那些天天泡在图书馆自习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那些天天加班熬夜的同学,你真的知道这份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吗?你们到底是在工作,还是想借勤奋之名给自己营造一种充实感?
财经作家欧盛说:“别盲目相信勤奋的力量,熬夜加班和你躺在床上睡大觉,很多时候没有多大区别。”
你始终要记得,复利的人生,更看重有生活质量的人生,因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能走得长远。
作家马里奥·普佐说:“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
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阅读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锻炼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出门精装打扮的人,那些数十年如一坚持每天认识一个陌生人的人……
所有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伟大,都很平凡,都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但因其坚持,时间让他们变得伟大。


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明白:
当你付出时,回报率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你要怎么做能坚持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时间是一位伟大的作者,它带来的回报一定超过你的想象。
文章来源:国馆文化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9 08:01:04 发帖IP地址来自
举例子好了:

复利:小明到银行存1000元,打算存4年,年利息是4%,每年复利4次,那么4年后,小明最后得到钱就是:1000×(1+4%/4)^4*4=1172.578元


单利:同样的例子,只是复利变成了单利,那么小明最后得到的钱就是:1000*(4%/4)*4*4+1000=1160元


区别就是,复利每次得到的利息金额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多。因为每次得到的钱,都是在上一次计算得到的利息加上本金的基础上计算而来的。
而单利,每次得到的利息都是相同的,是按最初存入的钱计算出的利息。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9 08:01:05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你投入10000元去做投资,每年的收益为

例如:每年的收益为5%,则
;第一年的收益就是500元。
如果你每年都将利息取出来,剩下的继续投资,这就是单利
如果你每年不取利息,而是将利息和本金合并,继续投资,这就是复利


以第二年为例子:
如果是单利,那么第二年的收益还是500元:
如果是复利,那么第二年的收益就是525元:
和单利相比,多出来的这25元,就是500元的原本利息,在第二年产生的收益。


单利的终值计算公式为:(PR为本金,r为每年的收益率,n为年份)

复利的终值计算公式为:



如果投资期小于一年,采用单利的话,会以360天计算;采用复利的话,会以365天计算。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9 08:01: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单利是指你把一笔钱存在银行,无论存多久,都只有原来的本金计取利息。


而复利,就是“蛋生鸡,鸡生蛋”、“钱生钱,利滚利”。


假设有个富人,他走在路上看到一个乞丐,心生怜悯,想要资助这个乞丐。
于是他给了乞丐两种选择:
第一种:每天给你1万元。
第二种:第一天给你1分钱,后一天是前一天的两倍。
两个选择的期限都为一个月,你会选择哪种呢?
很多小伙伴会觉得一万元比一分钱多那么多,我肯定选第一种呀。
但是奶爸会选择第二种。
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第一种选择,最终能得到30万元。
第二种选择,最终能得到1千多万元。
1千多万!!!远远超过了第一种选择!!!
这就是“复利”的威力。是不是非常惊人?
难怪爱因斯坦都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可以从这张图中更直观地感受复利的力量。
单利与复利,一开始区别并不是很大。即便到了第20年,也只是相差30多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明显可见。
到了第50年,已经天差地别,两者的差额已经达到了1114万。
复利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刚开始时效果并不显著,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呈爆发式增长。
像我们熟知的巴菲特,实际上在50岁之前,他只挣到了一生中1%的钱,他99%的财富是在50岁后赚到的。
巴菲特的个人财富积累是“复利”的完美诠释。


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复利的知识,可以查阅奶爸关于复利的文章:复利的魅力,生钱的魔力


[h1]更多关于理财的知识,可以关注公众号【奶爸财(ID:naibacai)】[/h1]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9 08:01:07 发帖IP地址来自
先来看一个问题:
有100元本金,拿去做理财,每天利率是10%。请问30天后,这笔钱会变成多少?
A、400 元
B、1745元
别看两个答案差这么多,将近 4倍,但其实都对。
因为题目并没有说收益率是单利还是复利呀(手动狗头)。
这道题,10%的日利率如果是单利,选A;如果是复利,选B。计算方式如下图:
A:100 *(1+10%*30)=400B:100 *(1+10%)^30=1745
不懂?那就往下看吧。
[h1]一、单利和复利有啥区别?[/h1]假设张三有一个养鸡场,养了100只母鸡,每天有10%的母鸡能下蛋。
100只老母鸡就是【本金】,【收益率】就是10%,每天的【利息】是10个蛋。
【本金】*【利率】=【利息】

假设这10个蛋被吃掉或者卖掉,之后下蛋的还是这100只老母鸡,相当于【本金】没有变化,那么第2天、第3天的【利息】还是10个蛋。
——这种,就叫做 单利:【本金】不变,每天或者每年的【利息】都一样。【利息】不产生新的利息。
假设这10个蛋用来孵小鸡,小鸡长大了变成老母鸡,又能下蛋(极端一点,孵出来的全是母鸡,并且第二天就能下蛋)。
那么,第2天【本金】变成了110只老母鸡,【利息】也变成11只蛋;第3天【本金】会变成121只老母鸡,【利息】是12.1只蛋。
以此类推。
——这种,就叫做 复利:【利息】会进入本金,产生更多的利息,【本金】越来越多,利息也越来越多。


利率同样的情况下,时间越长,单利和复利带来的区别就越来越大。
把「老母鸡下蛋模型」数据图像化,蓝色线是单利,绿色线是复利,是不是刚开始看不出什么,越往后差别越大?

具体能差多少呢?
咱们看看,在这个「老母鸡下蛋模型」中,如果按单利下蛋,想达到复利下蛋的效果,需要多少利息。
假设这个单利是X:
那么100 *(1+X*30)=1745
得出 X=54.8%
Oh My God!54.8%的单利,才能达到10%复利的效果。差别是不是有点大!
就问你怕不怕?
[h1]二、常见的单利和复利[/h1]1、大家熟悉的银行定期存款,是单利。




看到 这个「收益1375元」了吗?怎么来的?
-本金 10000 元,年利率 2.75%-每年的利息是10000 * 2.75 = 275 元-5 年存款,本金一直是 10000 元,每年利息都是 275 元-5年的利息 275 * 5 = 1375 元
相当于什么呢?
第一年的 275 元利息,在后面的 4 年中 1 分钱利息也没产生,白白放了 4 年。第二年的275元利息,则白放了3年.....


2、信用卡欠款利息,很可能是复利。
————————————————
如果信用卡欠款逾期未还,银行要收取利息。通常银行的利率是万分之五/天,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8%。
找了某银行的信用卡条款举例,注意,有写明「按月复利」。

所以,如果逾期时间长,那么还款年利率实际上是超过18%的,接近20%。
信用卡尽量别逾期,利息高不说,还影响信用。
民间的高利贷,俗称驴打滚,也是这样的方式,只不过更狠,搞出很多家破人亡的故事。
经典电影《白毛女》,说的就是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设计佃户杨白劳欠下高利贷,杨白劳无力偿还,将女喜儿顶租,回家后饮卤自尽,喜儿被抢侮辱,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

扮演白毛女的是著名歌唱家雷佳老师巧了,万能险账户也是【日计息、月复利】,不过给我们展示的结算利率,是已经算了复利效果的年化收益率了。
3、IRR算的是复利(超纲题)
——————————————
IRR是啥?干啥用?怎么算?都在这篇文章里了。
学会它,三步搞定年金收益率
大家愿意弄明白就尝试自己操作下,弄不明白也没有关系。但有一点一定要清楚:
很多人接触IRR这个概念,都来自于年金险的比较。它的作用就是体现一个长期的现金流入流出的总效果。
只有复利,才能体现真正的理财效果;只有复利,才能体现每一分钱都没有「闲置」的状态。
周期越长的理财计划,单利和复利的差别就越大。算单利只能让数字漂亮点,不但不准确,也体现不出来真正的收益率是多少。
举例:
之前写福佑金生,趸交十年期,按单利算是4.27%,按复利算IRR是4.04%。——还算差的不太多哈?
但如果是终身年金呢?
比如30岁趸交一个年金,80岁的时候,反推单利能达到6%。看起来6%不错是不是?
但实际上,如果按复利算,这个年金的IRR就只有2.81%。

基本概念都不懂,基本的运算都不会,这么好的韭菜,不割你割谁?
[h1]三、一点不讨喜的大实话[/h1]我虽然不是什么理财大咖,自己也不算有钱,但毕竟在金融行业里呆了这么多年,算是见过钱的人,亿万富豪也认识一把,多多少少有点心得。

相关阅读:我见过的亿万富翁
是个人就想赚钱,而且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特别急躁,巴不得一夜暴富。
但,赚钱亏钱见得多了,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
投资 ≠ 投机,如果没有学习和付出的前提,你期望的,不过是一场不劳而获的镜花水月。
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