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邓超导演新电影《银河补习班》?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de用户   2019-8-18 00:56   7369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8 00:56:3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队长升职记?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8 00:56:37 发帖IP地址来自
[h1]邓超这个大忽悠:所谓银河补习班,不过是个隐秘的“骗局”[/h1]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这个周末争议最大的作品——
《银河补习班》
豆瓣评分6.2,评论分两极。
有人赞。
因为展现了教育制度的弊病,感受到了父子亲情。










有人抨:
因为对主角以外人员的极度丑化。










对教育的狭隘理解。





以及电影剧情的各种bug和对市场的迎合。





看完电影夫人的评论是:
1、如果说这部电影有啥优点的话,大概也只剩诚意了(如果有的话)。
2、典型的才华撑不起野心系列,又要献给父亲,又要送给儿子,还要记录社会变迁,致敬中国航天,结果故事都讲不顺溜,部分情节根本连不起来,逻辑混乱,一通乱炖。
3、主题上又当又立,传销思维,用一堆段子熬了一锅毒鸡汤,如果有家长信了,孩子就悲哀了。
下面,咱们一点一点详细说。
[h1]01 剧情bug多[/h1]先介绍一下剧情:
桥梁设计师马皓文因为自己设计的桥梁出现坍塌替单位背了黑锅,在监狱里度过了7年时光。
出狱后,他的孩子已经是老师口中的坏学生,成绩垫底,多次违纪,将被开除学籍。
马皓文则认为自己的孩子不笨,而是学校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他与教导主任打赌,要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考到年级前十名。
在这个过程中,儿子不但变成了优等生,还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只看这样的介绍,就算不出彩,似乎也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细节的处理上,bug不断?
马皓文是为单位背锅进监狱的,可他为什么要为单位背黑锅?又是怎样背锅的?
不清不楚。
他的经济情况也成谜。
出监狱之后,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吃饭都成问题,可是,转眼间又带着儿子游山玩水,钱哪里来的?





在穷到卖血换钱的时候,拿到钱之后不为生活考虑,却为儿子买了台电脑,这个操作有点太诡异。
儿子马飞要被学校开除,他与教导主任打赌自己能把儿子教好。
教导主任要求马飞考到班级前十名,他却提出考到年级前十。
这到底是为了儿子好,还是想突出自己的光环?





马皓文不让孩子做习题,不复习学过的知识。
班主任告诉他,孩子要通过一遍一遍复习,才能加深印象。
而他的逻辑则是:一遍一遍复习旧知识,不就像把馒头一遍一遍加热?多次加热的馒头哪有新的馒头好吃?
就这样偷换概念的谬论竟然说服了班主任!
这老师莫不是智障吧!





马皓文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带着儿子逃课出去旅行了半个月,出去之前马飞还是班级倒数第五,回来后就变成了年级前十,他是如何做到的?
无解!
大洪水的时候,儿子在洪水中被困了三天,救援人员都认为水里没人了,他又是如何确信人就在那片水中的?
心灵感应?
在洪水来之前,明明有一个工作人员要帮着马飞离开,为什么最后变成马飞自己被剩下了?
毕竟这是一个小孩,就算他自己执着要留下,救援人员会允许?





马皓文后来发现,当初他给出的桥梁设计数据被自己的徒弟兼好友掉了包,徒弟掉包的动机是什么?
尤其是电影最后,在太空的马飞为了修宇宙飞船借助绳子出了船舱,因为意外,他把绳子扔了。
没有绳子的牵引,他是如何在一分钟内回到太空舱而不是变成太空垃圾的?
靠意念?





类似的bug电影里还有不少!
导演是如何处理这些bug的?要么通过段子,要么通过音乐连接,或者直接一刀剪了不交代。
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电影多处突兀的剪辑,本应连贯的故事戛然而止。
所以,从故事来看,这个电影无疑是失败的。
[h1]02 才华撑不起野心[/h1]看电影的时候,夫人真的很佩服邓超和俞白眉的野心。
片中不仅仅讲父子亲情、教育制度、个人命运,还要加上中国近30年的社会变迁,连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都拉进来了。
可结果呢?
哪个都没讲好。
讲父子亲情主要靠煽情。
诸如儿子跑开追儿子的时候被车撞;用卖血的钱为儿子买电脑;儿子被小混混打的时候让儿子离开,自己被打得鼻青脸肿外加熊猫眼;儿子在太空的时候,他不放心,半夜起床翻出一个手电筒试图为儿子引路。





不是说不可以煽情,而是不能为了煽情而煽情。
讲教育制度难以自圆其说,这个稍后我们专门说。
至于马皓文的个人命运,几乎完全靠苦难堆砌。
桥塌了,他背了黑锅进了监狱,老婆也跑了,在监狱里还要被各种欺负。
出狱找工作,被以前面试过的人羞辱一番。





天天为钱发愁,生活捉襟见肘。
想要为自己翻案,被当个皮球踢来踢去,最后发现自己是被朋友背叛才那么惨。
陪儿子在野外感受一下大自然,还能碰到一帮小混混被揍一顿。
住在被当成杂物间的房子里,还要被一群邻居骂。





总而言之就是好不悲催。
不过,电影最大的野心还是想要反映中国三十年的社会变迁。
为此,几乎所有的大事件都往里面塞,什么亚运会、香港回归、98年抗洪救灾、载人航空火箭升天等等。





可是这些大事件大多是简单罗列,除了98年的大洪水,有几件事是与人物的命运真正相关的?
为了表现如此宏大的主题,电影叙述上,要在太空与地球,过去与现在相互切换,导致叙事的割裂,也加大了观众进入情景的难度。
不仅主题上野心大,市场野心也不小。
要踩中观众亲情的敏感点,对教育制度的抵触,甚至连政治正确都不放过,还要迎合观众的娱乐心理,除了段子,跑男的梗也是能用就用。
电影里马皓文一直在教马飞要有独立意识,可用一部迎合之作讲独立,不觉得讽刺吗?





[h1]03 对教育制度的污名化[/h1]电影中,最难让人容忍的就是对教育的污名化和误导。
儿子学习不好,就说是学校教育的问题。
为了凸显学校教育的问题,塑造了一个不但唯成绩论,还要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各种侮辱、甚至逼疯自己养子的教导主任,并让这个极度脸谱化的教导主任代表教育制度。





可仔细想想,你认识几个这样的教导主任?
这种极度脸谱化,一棒子打死一群的做法,就像生活里有人因为一个特例就告诉你,考上清华北大的都是生活难以自理的书呆子一样。
电影里,马皓文一直在对抗应试教育,提倡自己“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可是,他是怎么教孩子的?
首先灌一碗鸡汤,告诉马飞:“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的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然后扔掉马飞书包里的各种习题集,允许孩子不做作业。
带着孩子往郊外撒欢儿,闻闻草香,感受自然。





可是努力了那么久,马飞的成绩也就是进步到全班倒数第五。
然而,距离期末考试的最后两周,奇迹发生了:在马皓文带着马飞强行逃课,游山玩水之后,他真的考到了年级前十。
可是,我们却完全看不到他是怎么短时间内把知识交给孩子的。
为什么看不到?
因为这本来就做不到。





马皓文的教育在做什么:在培养马飞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寻找他的兴趣,发现他的梦想,让他明白生活的意义。
这些事情重要吗?
很重要,而且对一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
但是,这与考试无关,与习题集无关。
按照马皓文的教育,难道他不应该教出一个韩寒,反出应试教育,独闯一片天地吗?
可是,并没有。
最后的结果是既要反对应试教育,又要在应试教育中取得成功,这不是明显的又当又立吗?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有梦想,与应试教育冲突吗?
你能说那些认真学习,想要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就没有梦想,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纵然当前的教育制度有问题,但不能什么锅都让它背,更不能偷梁换柱地让它背:
学习成绩不好怪它,个人能力不足怪他,搞不明白人生的意义还怪它。





所以,如果你没有邓超那样的财力,将来可以让孩子进入国际学校从而绕过高考的话,还是尽量让孩子好好学习吧。
毕竟,所有的梦想,都需要一个脚步一个脚步地走出来。
最后,借用一则网友的评论结束文章:这部电影,不坏,但是蠢极了。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8 00:56:38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片子,看得我真是一言难尽。一个字假,两个字太假,三个字真是假。
其实电影这种东西拍些假的东西也无所谓,但要假的讲逻辑啊。从这个电影里面可以明显看出,主创团队刻奇式地搞出了一个父子形象。为了所谓的素质教育强行素质教育,始终用力过度。
以我个人和各类学霸的交往来看,学习这个东西,真要到学霸这个地步,是一看天分,二看运气,三看自我努力,其他影响不大。能成为学霸的,基本上家庭各有不同,成长环境各异,我见过家庭关系糟糕控制要死的,见过根本不管完全放羊的,见过家庭和睦美满幸福的,甚至见过家长边打麻将孩子在一旁边写作业考上清华的。
这个东西就是,要么你真基因变异理解能力超群,要么你稍微弱一点点,但习惯很好刻苦自律。第二种还不能弱太多,否则刻苦也补不回来。在分数这个东西面前,就只有这两个路子,因为学习或者说考试,本身确实就是那么回事,不断加深熟练度增强理解的过程,没太多捷径。
但我从未见过一直没显示出什么天分,然后老爹一来,带着玩了一学期,就成绩突飞猛进冲进重点学校年级前十的故事。灌顶都没有这么有效啊,根本不科学,深刻侮辱了其他学生的智商。
除非你开篇就说,这是个玄幻世界,那我就接受了。可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那事情就必须科学。要么一开始暗示你就暗示马天是个天才,只是故意不学习,要么你就说马天是个人才,老爹来了给他制定了更有效更刻苦的刷题方式,否则只要是考试分数判定的东西,就不太可能发生马天式的奇迹。
最不科学的就是那个每天零点一厘米的鸡汤,可把我给逗笑了。大家都是经历过上学的人,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不会有那么多拼命都学不好的学生了。
尤其让我觉得无语的是,马皓文在电影里面鸡汤段子张口就来,所有的道理都被他一张嘴说尽了,可整个电影故事推进和视听语言一直雪崩,我现在真的回想不起来,电影里有什么特别能记得住的镜头。
而且空间站线和回忆故事线之间的联系完全失衡,给人一种特别生搬硬凑的感觉,真的不如老老实实拍两部电影,兴许节奏不会这么混乱。
所以,这个电影啊,确实太惨了。剧本失控,导演雪崩,节奏要命,也就演员演技都在线,拼命煽情凑热点还是能搬回一点,个人感官很糟。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8 00:56:39 发帖IP地址来自
观影前朋友已告知,身边有人看《银河补习班》而中途愤然离场。但我想好歹是教育主题电影,忍着也要看完。孰料影片竟如此失败,只能用片中反派教导主任的八字真言回应 ——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电影时长近两个半小时,内容设计堪称包罗万有,真是用大数据挖兴奋点的编剧好手。但且不说这锅让人作呕的大杂烩,只论作为电影核心的教育主题,展现的都令人发指。
一个工程师父亲(邓超)因做局入狱,错失儿子的小学成长。其母繁忙而暴躁,后父粗鄙而少文,只能把孩子送入严格应试加工的寄宿学校,却因孩子反感屡屡产生冲突,进而成绩也差。生父出狱后,为争一口气,打赌如今倒数的儿子期末能进年级前十,且改寄宿为走读,亲自全方位教育(生母后父在外地工作)。这份大纲看似有模有样,结果填充起来,却一滩稀烂。
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生母是失职家长,孩子也无好榜样好引路人,产生问题非常正常。教导主任为人古板教条,学校也难以关注个体,正好给生父一个亲自教育的机会。生父是高级知识分子,为人正派温和,功底扎实,恰是言行举止皆能影响孩子的好大人。
然而邓超这个生父,却什么都没教上。
孩子厌学有很多种原因,缺乏关爱,没有信心,不懂方法,都有可能。作为父亲,邓超天然关爱孩子,基本解决了生母当甩手掌柜的问题。但就算孩子不能一下有所成就,确立信心,起码你也要逐步引导让他感受吸取知识的快乐。传道授业解惑,固然是传道最重。但没有基本的解惑,根本没资格谈其余两者。
邓超是怎么做的呢?什么都没做。若说「一直想就一定能行」是灌鸡汤,一种善意的谎言的话,那他必须辅以相应指导。结果把匹配练习全丢掉,就把课本垒起来,告诉孩子每天解决0.1厘米就行。请问,学习是可以光看课本解决的么?课本的内容重点分布跟单词表一样均衡么?一个倒数的孩子没有任何辅导就能马上看懂课本么?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同是教育电影,印度的《嗝嗝老师》里发现贫民窟的孩子厌学,女主马上换了一种教育方式,寓教于乐,或实践出真知。这才是教学法,越是低龄学生越要注重教学法。邓超毫无展现,只能理解为一种教育领域的「民科」。
同样在教理解诗句和写作时,也是胡说八道(作为语文老师,真是被气得七窍生烟)。且不论上学途中莫名其妙去感受自然,做事随意任性不分轻重缓急,也不谈为何忽然要抓迷藏,强行让孩子落入险境。「草色遥看近却无」这种句子,需要亲身去看才明白么?「写作贵真」不假,也可以呼吁不要模仿套作,但怎么写出真情实感说了么(从最后稀烂的考试作文来看,生父是真的不懂也不会教)?你可以批评现行教育,也可以避开探讨制度根源,但最起码你要给点实质方案,从而把人物故事立住吧。
这只能说明一点,邓超对教育根本毫无反思与探讨。既然如此,你写一个关于教育的剧本干什么呢?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干什么呢?人家抨击医药火了,你也想找一个对准了,好让你也拿个影帝?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更好笑的是,长大的宇航员儿子(白宇饰)为了入选升空,竟然要求有机会沉冤得雪的父亲放弃申诉,要注意影响。且不说生父有刑事犯罪记录,为何还能获选为宇航员,对现实中的政审视而不见么?生父含辛茹苦,声誉重昭,结果你在卖父求荣?「没有赔偿」「除了恢复名誉还能有什么」这样的话都能说出口,简直践踏公理正义。不忠不孝不说了,最起码是不仁不义,这就是一个正面形象么?
幸好邓超总算感慨了一句「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正当我以为他认识到自己既耽误学习又没教做人时,却又没了下文了。白宇在外太空修好了飞船,还敢说「爸爸你的教育没有失败」,落地后俩父子又跟没事人一样了。虽然最后用字幕交代了,儿子成了英雄,父亲也沉冤得雪。但实则儿子根本还是卖父求荣,就如这部电影一样让人恶心。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系列稀烂的逻辑,和主创的自大与无能之上。
我说累了,但还是要说 —— 莫名其妙,荒谬绝伦!
就连片中的反派,这两句金句的贡献者,教导主任阎老师,也被塑造得七零八落。他可以观念陈腐,但在一部现实主义电影里完全应该遵循现实主义的逻辑,人物不能太过夸张。亲手逼疯养子这种桥段已经很狗血了,还要把他变得如此绝情,只因养子一次考试不顺利就不理不睬。《三傻大闹宝莱坞》好歹是喜剧片,人设可以夸张,而那位「病毒院长」在此前行为滑稽,又有什么定时定点休息剃须等介绍,做足铺垫。即便如此,他逼死儿子也是因为极其重要的毕业设计,过度高要求一时不慎,他此后也多悔恨。如今的教导主任,多样针对邓超之子及理念与其不合的年轻班主任就算了,还要安排他逼疯养子,实乃画蛇添足。
同样,最后能展现邓超「教学成果」的考场作文,更是说明编剧的差劲。不谈教育理念之争,教导主任划线这个作文题目一定要写珍惜学习时间,当然也不对。然而,文章先谈父亲错失了我的成长时光,然后又忽然谈慈禧太后错失了科技发展的时光,最后还幻想自己是皇帝能在故宫造火箭上火星。文体杂糅,离题万里,零分不至于,但妥妥的低分作文。一帮所谓的教育专家,为了这篇作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打高分,真是让我再次感到电影主创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嘲笑。说白了,你们的专业都是狗屁,你们一看我们露一手,马上就趴下了。
不好意思,这种心态真是太小人得志了,与仇富仇女的阴暗分子别无二致。总之就是现行教育很有问题,我也说不清有什么问题。反正我先跟你说几句(其实你们都懂的)道理,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对吧,诶,我就说你们这些人不行。教育啊,还是得这么来,知道不?
—— 不好意思,不知道。如果你做不到一针见血,那是才华问题(或许也有审查问题)。你做不到言辞达意,那是能力问题。但你只会自以为是,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一天到晚只会嚷嚷「要独立思考」,说「反复练习没意义」,讲「要有创造力要自己解决问题」。请问,你做到了么?
所以,电影失败,邓超失败,教育更是失败。我真切为主创的基础教育老师们感到悲哀,他们培养出一群要么眼高手低,要么一心图利的怪胎。当英国近二十年前就有《历史系男生》时,我们如今却要忍受这种王八蛋电影。我看,还是我们所有人的悲哀好了。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8 00:56:40 发帖IP地址来自
邓导再度证明了中国娱乐圈的主流人群没有一个读过书的现实。


我理解邓导和俞编想表达热爱生活以生活为师的老套主题,可他表现的太反智。我们就拿这二位“致敬”的两部印度电影来说吧——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说的是主角上电视答题节目,恰好每道题的答案都与他历经的苦难生活有交集,所以才答对了。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角成绩也没有吊车尾,只是比较有批判精神。电影还有个伏笔说太空笔的经典谣言,其实主角才是错的。
人家一没有说贫民小子逃学旷课旷成了学霸,二没有说发明家批判体制批判成了体制内航天员。
说来说去,还是杨绛的那句话——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55334
帖子:2742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