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框架是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爱问     
apeak   2022-6-3 11:20   6810   20
开题汇报时被问询:你的理论框架是什么?到了交开题报告纸质版时,教学秘书叹了一口气看着我问:你怎么连框架都没有?说实话,我对理论框架这个称谓感到莫名其妙。我的大脑里认为,有研究问题、有研究方法,把问题回答了就算是一篇论文了。现实告诉我不是这个样子的。作为一个至今还在上学的人,搞不清理论框架很丢人,但是好在自己对待不懂的事情时脸皮非常厚——于是我开始问身边的师姐学长们——到底什么是理论框架?很遗憾,我对他们的回答连一个字都没有记住。三五太难了。但这次我若蒙混过关的话,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搞清楚什么是理论框架了。
南加州大学的图书馆网站上对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有着广受欢迎的解释:理论的形成是为了解释、预测和理解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在关键的边界假设的范围内挑战和扩展现有的知识。理论框架是指能够支撑或支持某一研究理论的结构。理论框架介绍和描述了解释所研究问题存在的理论。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用于您特定研究的概念(包括定义)、相关参考文献以及现有理论。理论框架必须表明你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与你的研究论文的主题相关,并且与涉及的更广泛的知识领域相关。(Research Guides: Organizing Your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Paper: Theoretical Framework)
请问你懂了吗?
我还是完全不懂。看完这些定义,依然没get到什么是理论框架。不但没get到理论框架,在搜来搜去的过程中,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分析框架(analysis framework)甚至模型框架(modeling framework)和研究框架(research framework)等一堆相关概念都冒出来了……我感到三五已经不是三五了,难是真的难。
于是我决定放弃从抽象的概念的入手,改从“理论框架长什么样子”入手,希望能看看别人家的葫芦长什么样。以下是从知网和其他地方搜集到的博士论文中的各种框架,并附上文献出处(侵立删)。先上11份博士论文的框架信息表:



表1 11份博士论文框架信息

其中有可视化框架(Visual Framework)的六个案例:
案例一:研究框架设计示意图(李魁.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D].武汉大学,2010.)



案例二:研究框架(悦中山.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与后果[D].西安交通大学,2011.)



案例三:研究内容框架(李成华. 城乡流动背景下婚姻挤压对中国农村婚姻暴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3.)



案例四:研究框架(刘茜.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政治融入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5.)



案例五:文章分析框架(朱斌.“革命”的延续?——当代中国大学中的不平等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6.)


案例六:Research Framework(Shi Chen.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in Transferring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in China: Government, Market, and Self-organization[D].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8.



发现一:有些论文有形式上的理论框架,有些论文没有形式上的理论框架。
这个发现非常有意思:原来形式上的框架不是每篇都有!有人会说:框架不一定是视图化(Visual Framework)的,可以是论述式,两者都是理论框架。这点我认同,如果我不认同的话,那么我就会强调上述11篇中没有Visual Framework的博士论文是5篇(有可视化理论框架的6篇论文已经悉数展出)。
我觉得上述发现揭示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是谁决定了博士论文一定要有(形式上的)理论框架?很明显,理论框架是一个舶来品,甚至就其发源地而言,理论框架也不过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的一个形式;然而在我国近十年的论文写作不断规范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盲目的模仿”的境地——模仿固然是落后者追赶进步者的快速通道,但是不能为了模仿而模仿。大家在谈论论文的写作规范时,似乎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写作是有固定模板和必须模块的,称之为“新八股”。“新八股”不但不会受到“旧八股”式的批判,反而还会受到追捧。这一现象倒不是需要批判,因为我们过去是、现在还是模仿者,我们需要借助“新八股”迅速达到所谓的“学术规范”。但是需要警惕这一现象,除非我们想要将来继续、永远做一个模仿者,不然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形式”和“本质”的关系。
发现二:理论框架的形式、称谓五花八门。
这个发现同样非常有趣:理论框架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可以是视图化的Visual Framework,也可以在Theoretical Framework的标题下进行纯文字的论述;理论框架和研究框架、分析框架等相关称谓有着千丝万缕、隐晦难言的关系,似乎有的人把研究框架当作理论框架,有的人又把理论框架当作分析框架,然而这些有意或无意的操作最终都通过了答辩委员会,并没有给作者们带来获得学位上的困难。
理论框架的形式各种各样,这就意味着“找一个理论框架标准生产流程”的破产,至少我是放弃了。但理论框架一定得有,这是模仿者的宿命,也是具体院校的具体要求,躲不过的还是要问:理论框架从哪里来?
猜想一:理论框架是从参考文献中来的。
看完别人家的葫芦,我开始临摹自己的瓢:理论框架不是现成的。一直在问理论框架是什么,却忘了问理论框架从哪里来。首先可以肯定,理论框架作为论文中的形式模块之一,它不是孤立的,与其最紧密的,我认为是参考文献。提到参考文献,就要涉及“看哪些文献”的问题。而看哪些文献,似乎又是围绕着你的论文选题来的。这样追本溯源,还是从你的研究议题开始讨论:写毕业论文,首先是内心有一个问题。在开展这个问题的研究之前,需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已经被研究成什么样子了?还值不值得研究?基于此,我们需要阅读相关文献。但是阅读文献绝不是为了检验你的问题还能不能做研究,除了基于文献回顾后通过Research Gap引出你的研究这个作用外,阅读文献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你的研究
阅读文献如何指导你的研究呢?你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新问题,那仅仅意味着你找到了Research Gap,你获得了一张可以开展这个问题研究的门票,但是你凭票入场后,好戏才真正开始:如何细化并执行你的研究,如何与已有的理论进行对话(理论贡献),使用何种研究方法,等等。这些操作,其实都离不开你研究问题相关文献的指导。注意,这与“写毕业论文时你需要读哪些参考文献?”是同一个问题,你读的每一篇文献,绝不应该是随便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的。每一篇真正有用的文献最终都会呈现在你的毕业论文当中,他们不是碰巧出现在这里,而是对你的研究起到了真正的帮助:为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背景,对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撑,给你选择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借鉴、帮助和依据,等等。说到这里,关于如何选择参考文献的问题,似乎撞上了一开始南加州大学图书馆对理论框架的定义:理论框架是指能够支撑或支持某一研究理论的结构。理论框架介绍和描述了解释所研究问题存在的理论。一个理论框架包括用于您特定研究的概念(包括定义)、相关参考文献以及现有理论。
所以,所谓的理论框架,会不会是指“自己所选问题的相关研究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及主题与上述之间的关系”?分开讲很简单:你把研究问题相关文献中所涉及的概念、理论和主题用一张关联图画出来,这就是可视化了的理论框架;如果能在这个图里面突出你研究问题涉及的核心变量及其关系、理论,那么这就更棒。上述工作,其实是在参考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同时完成的,所以才会有人发问“理论框架与参考文献有什么不同”。
猜想一ps:理论框架的另一种来源——依然是参考文献。
案例二与案例六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在别人的研究框架基础之上发展出或改造出的自己的框架。很多教你如何写理论框架的视频也会提到,搭建理论框架的最好的方式是找到相关文献的理论框架,在其中最好一个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理论框架。这种方式看起来似乎既保险又便于操作,但事实上我自己根本不懂该如何操作。
猜想二:理论框架是对研究问题的理论解释
这一点似乎与猜想一是矛盾的:理论框架不是对参考文献中涉及的概念、理论等所作的关联图么?怎么又是对研究问题的理论解释了?如果两者并不一致呢?
不得不承认,我对自己的猜想也并没有什么信心,推翻了更好。此处要说明的是,在文献综述中,你可能会涉及几十年前的理论,但那呈现的是一种理论发展的脉络,而并不会被你运用到自己问题的研究当中。所以,对理论框架的终极检验,是其是否有助于解释你的研究问题,这里提到的理论就特指那些你可能会用到的理论,而不是在文献综述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理论。
照上面的理解,似乎你的理论框架将会非常简单,特别是当你的问题研究的是X对Y的影响,你所用的理论是A理论,可能寥寥数笔你的框架就绘制完成了。显然不是。你要在图中把理论解释清楚,而不是仅仅列出了一个理论的名字“A”,何况你极可能用到不止一个理论;理论如何解释X对Y的影响,恐怕也不是一个箭头就画清楚了——你得把影响机制展现出来,甚至有不同的机制。另外,一篇大论文回应的是一个大问题,而里面的数个章节回应的是数个子问题,每一个子问题都涉及到不同的变量,甚至不同的理论,这时你的理论框架将会更加复杂——也许你需要每个章节都呈现一个不同的理论框架,而这些不同的框架都应该在你总的理论框架中得到体现。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理论框架图一定会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好葫芦;如果你做不到,那也没关系——你就做一个包含各种称谓、箭头和框框的图、并在图的下面附上“理论框架”或者“研究框架”几个字——别人看了会跟你自己一样一头雾水,但是没有人敢说你没有理论框架了——他们只得或明或暗地批评你的框架不好,但最终还是得给你一个六十分。到了回应猜想一结尾的那句话了:这就是理论框架与参考文献的不同——理论框架来源于参考文献但“高”于参考文献,理论框架最终投入到了研究问题的怀抱
One more thing。
本文虽然题目是“理论框架是什么”,实际上讨论的是“理论框架的形式是什么”。最终的结论也并不能提供一种所谓的标准答案,我必须要强调,对于理论框架的理解和运用,是存在主观性的。这也是为什么你能见到形形色色的理论框架。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理论框架服务于你的研究问题。当我们展示出自己的研究问题时,比如X对Y的影响,其实是想说服别人相信“A对B有影响”。但一定会有人发问:为什么你研究的是X对Y而不是Y对X?为什么X与Y之间所谓的相关不是巧合、虚假的?要让别人相信你的研究,首先就是通过理论(框架)来说服别人。这就是说,理论的运用是为了生产说服力,而像定性或是定量都只是方法,起到的作用是加强说服力但不是生产说服力。一个研究,就是通过问题、理论、方法来从某一方面说服别人。在上述所有的环节中,理论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2022年4月20日更新:
鉴于不断有同学在评论中提问,在写下这篇文章二年半后,我补充三言两语。正如我在文章末尾所言,这篇文章更多在讨论“理论框架的形式”,而没有讨论“理论框架怎么写”,所以很多怀有对理论框架写作之困惑的同学读了这篇文章,仍然是一头雾水。而即便是讨论“理论框架的形式”,本文也重在探索,并非给出定论。
值得高兴的是,这篇文章达成了它抛砖引玉的使命,如果读者有仔细翻读评论区,可以看到里面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价值远在这篇文章之上。
我个人在做研究的态度上,信奉“渐悟”,而非“顿悟”。很多同学是被要求写理论框架的,而非在规整的学术训练中按部就班地学习理论框架,所以刚接触理论框架这一概念会感到唐突、陌生和难以捉摸(这当然要归咎于良好课程设置、教材与教师的缺位)。
写下这篇文章之后的几年里,“什么是理论框架、怎么写理论框架”一类的问题不时从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思考。我相信现在的自己已对理论框架有了较清晰的把握,但是如果三言两语说出来,对于新手而言,依然是陌生和困惑的——是不断的思考让你逐渐清晰,而不是某个人的三言两语。这里,我推荐《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细心的读者可能早已在评论中发现这本书)一书。一个研究应当从一个好奇心发问开始,经过研究设计,搭建理论框架与收集、分析资料,最终以论文的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完成这个研究。读了研究设计,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就在我们的内心有了一个位置,我们便不会再感到陌生与困惑。接下来我要感谢Mi Manchi,在讨论过程中,我被分享了一个关于理论框架的视频:
博士论文的理论框架如何设计?-Educational Hub
如果你跟我一样,读过研究设计的书,并且对理论框架有过较长的思考,那么这个简短的视频可以让你感受到对理论框架这一概念的“人间清醒”。
最后,我还是写下“三言两语”,权作交流。
如果你写了一篇论文来给我读,我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 这篇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可以区分problem跟question,例如水土流失是problem,如何治理水土流失或水土流失的成因为何是question,前者类似于问题现象,后者类似于研究问题)
  • 研究问题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例如从problem中可以获得“水土流失”关键词,从question“水土流失的运动式治理研究”还可以获得运动式治理这一关键词)
  • 核心概念之间有无相关理论?(例如有没有关于水土流失和运动式治理相关研究的文献?相关文献有哪些结论?)
  • 这些相关研究如何?(解释、评价相关研究,后者包括指出已有研究不足)
  • 你的研究问题跟这些相关研究有什么关系?(例如“我想用这些理论来解释我的研究问题”或者“我认为相关研究存在不足,我的研究可以补足或优化相关研究”)
如果你能回答上述问题,并且用一段话来表述,那么在这段话的前面就可以加上一个标题,即“理论框架”。因为里面涉及了不同的概念以及概念间关系的不同解释,所以如果你能用一张图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这就是Visual Framework(即本文在一开始举例的各种图形化的理论框架)。
如果你看了上面分享的视频,并且做了笔记,就会发现我所问的几个问题是搭建理论框架的三个步骤。理论框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而是“以一种定义更清楚的方式阐明内隐理论”。
三言两语说完了,你是更清晰了,还是更糊涂了呢?欢迎大家继续在评论区讨论,我相信,是思考赋予了问题的生命力,问题的答案始终孕育在思考的过程中。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js9f3  1级新秀 | 2022-6-3 11:20:2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教授让我们抄别人的理论框架,但是说实话有些图是真的不理解。。。
3#
21sf  2级吧友 | 2022-6-3 11:21:0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抄不可取,借鉴可取。理解不易,反复咀嚼,总会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看法的。祝你写作顺利!
4#
ggm78  3级会员 | 2022-6-3 11:2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有一种扎心叫怎么写都说你不清晰
5#
39bsr  1级新秀 | 2022-6-3 11:21: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哈哈哈
6#
oh6vd  1级新秀 | 2022-6-3 11:22:3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真的嘴一搭就说你不清晰 我都做框架图了
7#
woshengton  5级知名 | 2022-6-3 11:23:0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刚好困在了理论框架和参考文献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你的回答很有帮助,谢谢!
8#
dmavo  1级新秀 | 2022-6-3 11:23:17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客气,很高兴能对您有一点儿帮助!
9#
午夜收音机  1级新秀 | 2022-6-3 11:24:0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如果举个例子就好了,现在的表述比较抽象。谢谢!
10#
xhsne  2级吧友 | 2022-6-3 11:24:2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非常感谢你的分析,着急了好几天答案无处可循,在你这里让我有了方向。
11#
mosalen  1级新秀 | 2022-6-3 11:24: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其实我还是不理解,我很困惑啊。我的论文题目叫金融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然后任务书写的是要探究金融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在实践中的应用趋向,这是什么意思嘛,研究理论还是实务嘛,至今写不出来
12#
5vsi0  1级新秀 | 2022-6-3 11:25:2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您好,可以先从您研究议题的相关文献阅读入手。清晰的思路还是要建立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
13#
w7p2r  1级新秀 | 2022-6-3 11:26:12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客气,祝研究顺利!
14#
jrustone  1级新秀 | 2022-6-3 11:26:56 发帖IP地址来自 广东
您好,文中的案例即是举例。
15#
zzj2779560  4级常客 | 2022-6-3 11:27:2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其实理论框架理解为你研究问题所涉及到的理论研究的范畴、范围,就更好理解一些了。感觉最初让我们一头雾水的,还是翻译存在一定问题。
16#
学徒  3级会员 | 2022-6-3 11:27:52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7#
mmma1  1级新秀 | 2022-6-3 11:27:5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您好,范畴、范围在日常语义方面更侧重“边界”,若在此处用以指涉framework则因多重语义的运用易产生混淆。相比而言,框架一词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后,可以更准确地表达theoretical framework中包含的理论间关系的意涵。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8#
8wai  1级新秀 | 2022-6-3 11:28: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哥,您写的我真的一点都看不懂
19#
fanliandashi  1级新秀 | 2022-6-3 11:29:36 发帖IP地址来自 中国
感谢您的分享!我想请问如果要写要用到的theory 部分的话,是写和我题目相关的理论大家是怎么用的吗?还是说从广义上来说怎么用的呀~比如我的题目是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我找到了供求理论,那我是要说,其他人在房价这一方面对于供求理论是怎么用的,还是说供求理论具体怎么发展,在哪方面用的呀~感谢[大哭]
20#
zhangzy817  1级新秀 | 2022-6-3 11:30:23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论文的框架信息是怎么搜索到的啊?
21#
wayne1261  1级新秀 | 2022-6-3 11:31: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您好,可不可以帮我理解一下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大一学生,不大理解老师的话,谢谢,“选题要以一个理论框架为基础,将研究的问题提出来,挂在这个框架上。解决这个问题后,理论框架也会因问题解决而完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