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将词汇量提升到 2 万,甚至 3 万的?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的用户   2019-8-15 01:21   10991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我的本意是:我一天有大量的时间听说读写,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了很多陌生的词汇,这些词汇如何有效地记忆,让词汇量增长到2万,甚至3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5 01:21:23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我打算拿出写论文的诚意来好好写这篇回答。
先说方法:精读《经济学人》,配合大量原版书泛读,来达到快速提高词汇量的目的。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特地跑到Test Your Vocabulary上测了测词汇量,数据大约是:

前几天在扇贝单词上的测试结果是:

(在这里要吐槽一下扇贝单词,词汇量测试时给出的样本数太小,测试结果的上限也太低,我测试的时候所有单词全对,但结果只有20600。。。)
看了一圈答案,总结了一下,目前关于如何提高词汇量主要有两种方法:
1.背单词:背单词书,背词频表,使用各种各样的背单词应用辅助背单词(比如百词斩,扇贝,不背单词等)
2.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来记单词,在阅读中自然积累生词
先说背单词。这种方法有用吗?有。因为我也试过背单词,而且通过背单词的方法完成了第一批词汇的原始积累。但是在衡量一种方法靠不靠谱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看它是否有效果,还要综合考虑它的时间成本,执行效率,可行性等问题。通过背单词来提高词汇量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它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法。
为什么?
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单词只能算是消极词汇,你大概在阅读时能够认出它们,运气好一点时能够把它们听出来。当时距离会说,会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我知道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背单词软件,每种都在宣称自己的生词库语音库有多么完善丰富,复习算法有多么科学严谨。但你真的是在学单词吗?还是只是生硬地将单词的中文释义塞到脑子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举个例子,在背单词时,大部分的单词书或者背单词软件可能是这样的:






比如说对于"keen"这个单词,你看了一眼,知道了它差不多有"激烈的,热血的,渴望的,锋利敏捷的"这些意思,并且看了看例句。好了,好像记得七七八八了。但是对于"fervent,avid,enthusiastic,zealous"这些词,它们同样可以有“热心的”意思,你知道它们和"keen"之间的区别吗? 下次阅读时碰到一个句子"They sell reliable products at very keen prices",你能反应过来keen在句子中的意思吗?你能用这个单词造几个句子灵活应用到写作中吗?
通过背单词的方法其实是把单词和语境生生割裂开来了。换句话说,通过这种方式记住的只是消极词汇。单词来得快,走得也快。
所以我一直都不提倡通过背单词的方式来提高词汇量。
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
阅读。更加具体的回答是:精读与泛读结合,配合英英词典,结合语境进行记忆。
你大概听说过通过阅读来记单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能有个缺点:整理生词很不方便,积累单词的速度太慢。
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呢?
技术改变生活,同样也能改变英语学习。作为一名资深工具党,我一直在尝试寻找能够提高英文学习效率的工具。比如说下面要用到的mdict,kindle以及英英词典。
我采取的策略是:精读与泛读结合,配合英英词典,结合语境进行记忆。
先说一说精读
我们做精读最重要的原则是,吃透掌握在精读过程中碰到的每一个生词。因此,在做精读的过程中有下面两点需要注意:1.选择合适难度的阅读材料  2.利用英英词典,软件等工具对阅读中碰到的单词进行查询以及整理
解释一下这两个点。
1.选择合适难度的阅读材料:假设你的英文水平为i,则选取的阅读材料难度要满足i+1(或i+2)的原则,这样可以保证你在做精读的过程中能碰到足够数量的生词。最理想的精读材料选择为外刊,因为上面的文章往往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首推《经济学人》,如果你觉得经济学人的难度太高,《时代周刊》也可以。
2.对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使用Mdict,深蓝等软件加载多本英英词典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整理成笔记。
我平时的精读材料是《经济学人》,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精读的步骤:
这是经济学人2015年1月的一篇文章节选,出自经济学人总编John Micklethwait之手:
THIS newspaper churlishly deprives its editors of the egocentric adornments of our trade.Tragically, these pages include no weekly “editor’s letter” to readers, underneath a beaming, air-brushed picture. Online, there is a weekly e-mail, but that comes from your “desk”, not you. As editor, you spend your time in deplorable obscurity, consoled merely by the fact you have the nicest job in journalism. But there are two indulgent exceptions: a brief mention when you are appointed; and this valedictory leader, which attempts to sum up the world that has hurtled across your desk.
It starts on the first day, and never lets up. There are elections, coups, wars, bankruptcies and tsunamis. Science throws up discoveries and ideas. A pantomime of Putinesque villains and Berlusconi-style clowns force themselves onto the cover. But for the things this newspaper cares about, the past nine years have been a battle, one that has left me in a state of paranoid optimism. Paranoia because so much remains under threat; optimism because, for the most part, the creed this newspaper lives by is strong enough to survive.
是不是觉得生词巨多?
我把段落中可能需要注意的单词以及短语标记一下:
THIS newspaperchurlishlydeprives its editors of the egocentric adornments of our trade.Tragically, these pages include no weekly “editor’s letter” to readers, underneath a beaming, air-brushed picture. Online, there is a weekly e-mail, but that comes from your “desk”, not you. As editor, you spend your time in deplorable obscurity, consoled merely by the fact you have the nicest job in journalism. But there are two indulgent exceptions: a brief mention when you are appointed; and this valedictory leader, which attempts to sum up the world that has hurtled across your desk.
It starts on the first day, and never lets up. There are elections, coups, wars, bankruptcies and tsunamis. Science throws up discoveries and ideas. A pantomime of Putinesque villains and Berlusconi-style clowns force themselves onto the cover. But for the things this newspaper cares about, the past nine years have been a battle, one that has left me in a state of paranoid optimism. Paranoia because so much remains under threat; optimism because, for the most part, the creed this newspaper lives by is strong enough to survive.
整理一下:
生词:churlishly ,egocentric ,adornments,trade(一词多义),air-brushed,deplorable,consoled ,indulgent ,valedictory,tsunamis.,pantomime ,Putinesque,Berlusconi-style ,paranoid, creed
短语:hurtle across,let up
值得注意的句子:Science throws up discoveries and ideas.
节选的这两段文字只有187个词,结果我们却能整理出这么多东西。
接下来要动用我们的大杀器了:英英词典以及词典软件。我电脑上装的是Mdict,上面一共加载了朗文英英五,剑桥高阶,韦氏大学,柯林斯,麦克米伦,美国传统词典等十几本词典。(关于英英词典的详细介绍与选择可以参考我的另外一个回答:市面上的英语词典那么多,选择哪一本最适合自己? - 魏剑峰的回答



比如对于文中的paranoid,我们查询之后可以得到这些结果:








归纳一下,paranoid有这些含义:
1.extremely suspicious and afraid of other people
2.suffering from the mental illness paranoia
3.someone who suffers from paranoia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paranoid about 这个搭配
将原文,单词释义,以及词典上的精华例句整理到word文档上

最后一条是我现学现用随手造的一个句子。
将每个生词按这个流程操作,整理出自己的生词本。通过这样整理之后,我们才可以说自己真正吃透了原文。你可以把这个生词本放到手机上,或者同步到印象笔记上,或者打印出来,不断对其进行复习,直到掌握每一个单词为止。记住,这是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生词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住生词效果也非常好,因为在查询整理的过程中你已经把单词的语境,释义,用法,搭配等都过了一遍,这样是真正在学单词,而不是在背单词。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操作会不会很繁琐导致速度太慢? 并不会,以上所有操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单词的查询,例句的复制粘贴与整理的过程其实非常快。我测试了一下,两个小时可以整理40到50个单词,按一天两个小时,每个月积累1000个生词的速度来计算的话,半年就是6000个,一年就是12000个。You do the math.
这是我之前整理的生词本,你们感受一下:



再来说说泛读。
泛读是对精读的补充,在大量泛读过程中你将会不断重现精读过程中积累的词汇,对词汇的理解也会更上一层楼。泛读的材料可以适当选取小说类,比如Dan Brown 的Inferno,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同时又有一定的词汇量。泛读过程中碰到的生词就不需要像精读时那样每词必究了,可以采用透析法,只查询出现频率高的词。
我使用的方法是kindle+kindle mate 组合的方式。kindle Paperwhite 及之后的系列都有一个非常棒的功能,叫生词本。你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生词时可以一键查询,而且查询到的生词都会被自动添加到生词本里面,非常方便,这个功能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看书看到一半需要停下来翻词典的问题。(kindle Paperwhite内置的是正版的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非常棒的词典)







豆瓣上有个小组开发了一款叫 Kindle Mate的PC端软件,这款软件有多牛呢?连接kindle后它可以导出所有的生词本,笔记,注释,而且可以根据书籍、作者对标注笔记和生词本进行自动整理分类。这是我电脑上的kindle mate截图:







从截图中可以看到,我在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在kindle上标记了3243个生词,整理了2196条笔记。它还可以对每本书标记的生词进行统计,比如我当时花了三周左右的时间将Inferno读完,在这个过程中一共标记了318个生词。同样地,你可以将这些生词用使用mdict上的英英词典进行查询,整理成生词本。
通过以上精读加泛读的方法,可以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词汇量的大幅度上涨,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遣词造句的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口语听力水平也会实现一个不小飞跃。
------------------------------------------
补充说明:
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词汇量? 越大越好。是的,两三万算凑合,四五万也不嫌多。题主给出的统计图也说得很清楚了,以英语为母语的成年人词汇量普遍在2W以上,且词汇量会随着受教育水平的上升而不断提高。柯林斯词典曾经对基于2.5亿词的语料库做了一个统计,标记出了最常用的14600词,也就是著名的柯林斯五星词频:
柯林斯词典有一个高达2.5亿的语料库,从语料库中筛选出了最常用的14600词用五星标注。其中五级(最常用词,以下逐级次之)680词,四级1040词(累计1720词),三级1580词(累计3300词),二级3200词(累计6500词),一级8100词(累计14600词)。根据语料库的统计结果,掌握五级四级的前1720詞,就可以读通英語资料的75%,掌握五、四、三、二級的6500詞,就可以读通英語资料的90%,掌握这14600詞,就可以读懂任何英語资料的95%,即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篇100词的文章里大概只有5个词不认识。
如果你想要比较顺畅地读懂外刊以及大部分原版书的话,你的词汇量至少要达到14600以上。词汇量太低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阅读时大部分时间都会花在纠结生词的意思上,而不是用在理解文本意思乃至欣赏文章的语言美上。我个人感受是,词汇量超过20000后平时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生词会越来越少,对文章的理解也会越来越准确。 但是,作为非英语母语学习者,要完全消灭生词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碰到生词这种事情在这辈子是躲不掉的。上次碰到一个50多岁的美国大叔,谈到词汇量这个话题时他表示即使到了这个年龄,他每天仍然可以学到新的单词。母语人士尚且如此,作为英语学习者的我们更加不必说。词汇量提升是一件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情。


喜欢阅读外刊,致力于提高英文水平的同学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英文悦读,我会在上面分享对外刊文章的赏析,还有我个人的英文学习相关文章,欢迎加入!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5 01:21:24 发帖IP地址来自
http://weixin.qq.com/r/PjjXz2vEvzbArS_s920s (二维码自动识别)

0823更新 Part IV 常见问题、Part V 四步法示例、以及汇总目录贴

文章目录:
四步法单词计划 Part I:关于如何背单词的一点个人思考(上)
四步法单词计划 Part II:关于如何背单词的一点个人思考(下)
四步法单词计划 Part III :为什么不能“背单词”
四步法单词计划 Part IV - 关于学习单词的七个问题
四步法单词计划 Part V - 四步法单词学习示例


0809更新Part III(0820更新重绘图片):
Part III:为什么不能”背单词“
在扇贝精选中的前两篇文章:

Part I:关于如何背单词的一点个人思考(上)
Part II:关于如何背单词的一点个人思考(下)
距离上一次补充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两个月前。这个期间,繁重琐碎的工作完成之后,除了晚上熬夜复习专业资格考试之外,我一直在使用扇贝单词和韦氏大学词典App每天学习50个单词,花费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我一直在思考”背单词“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回头看非常简单基础的单词问题会成为很多人的拦路虎,为什么一个正确高效的单词学习法却很难得到推广应用,为什么认真诚恳地总结出背单词的方法实际上除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实际上别人点了赞之后可能并不在乎。
但是,凡事都有一个但是:我坚信,从单词着手,分析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尝试建立新的或接受已有的学习方法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这方面的思考不会停也不能停,后面很可能还有Part IV,V,VI等等。
===下面进入正文阶段=== 既然我们讨论的对象是英语词汇,而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的载体,那我们先看一下英语的历史:
Phase 0:Before AD 450 英格兰(England)还是凯尔特人的,所以,这片土地上还讲着凯尔特语(Celtic), 英语(English)尚未诞生
Phase I: Ancient English, AD 450 - AD 1150, AD 450年,盎格鲁-萨克逊人(Anglo - Saxon)占领了英格兰,带来了自己的盎格鲁-萨克逊语(作为日耳曼人分支,其本族语就是Germanic)。此为古英语阶段,词汇量大约5-6W,大部分为本族词(Germanic);
Phase II:Middle English, AD 1150 - AD 1500 由于使用法语和拉丁语的诺曼人(northman)统治英国,由于是引入数以千计的拉丁和法语词(绝大多数是拉丁语源)。
Phase III:Modern Enlish, AD 1500 至今 1500-1700:进入文艺复兴阶段,尊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大量引入拉丁、希腊词。这些词称为古典词(classical words),也属于外来词(borrowed words)。 期间,1611年,伟大的KJV Bible诞生。 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生活于1564-1616年,为英语语言做出了巨大贡献。 1775年:第一本英语词典诞生,即Samuel Johnson编撰的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到目前,2015年,英语词汇已经超过100万。
与任何一种知识体系一样,英语语言不是像上帝在创世纪时7天创造万物和人类那样突然出现,英语体现为今天的状态是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走过的每一步都对现在留下了影响。了解了上面英语的历史演进,再看英语词汇的语源构成就很好理解:



我们不是为了学术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和应用,为了读写英文材料和在需要的时候顺手使用。因此,为了保证cost-effective, 利用80/20原则,我们剔除很少见且不重要的celtic语源、混合语源、亚非美洲语源的小众词汇(合计占比11%);剩下的英语词汇分为本族词(Germanic)和古典词(Latin和Greek,法语词也起源于latin),共占据89%的比例。
但是!本族词都是简单词,我们在初高中的英语学习阶段早就掌握了,这些词汇用来:
表示基本事物(word, day, year, road, we, hand, women, lady)
基本概念(yes, many, this, a, the, do) 或
基本关系(over, to, for, on, of, and)。
所以,我们现在谈词汇学习,学习范围就是古典词,这些词汇数量多(站全部词汇的56%),应用广(常见的绝大多数复杂词汇都是古典词),所以,我们得出结论一:古典词就是词汇学习的拦路虎
插播两个基本概念:
词汇分为基本词(primitive word)和派生词(derivative words)。派生这个概念,说的就是这些词是通过词根和词缀的组合衍生出来的。
针对单个派生词,我们可以进行拆解,从构词法角度来分析学习;
对于派生词总体,存在大量单词来源于同一词根的情况,这样的系列就构成了同根词。



古典词有什么特点?前人早总结好了,我们来看:1、有根可寻:所以,利用词根来学习词汇是可能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对词根及其体系有基本的了解;
2、词根数量有限:常用词根有400个左右,相比起100W+的英语词汇总量,掌握几百个词根简直不值一提。看到这里是不是你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拿单词总数除以词根数,我们就得出了下一个结论;
3、词根孳生能力强:因此,同根词学习事半功倍;一个词根,少则衍生出数十个单词,多的甚至可以衍生出上百个单词;
到这里,我们基本可以判断:科学的词汇学习应该针对古典词、词根、同根词做功。




作为二次复核,我们再从总体看一下词汇的特点:



少数族裔的外来词被忽略。
本族词太简单。
只剩下了古典词。
接下来,古典词分为基本词和派生词。基本词数量少,是词根的来源。词根(root),其实就是古典词中基本词的词干(stem),形态和含义比较简单,所以才孳生能力强(这个可以借助生物学中的干细胞概念来理解)。
派生词数量庞大,形式与含义复杂,我们怎么办?
首先,我们分析下以单个单词为单位进行各个击破的做法(不就是我们曾经拿起单词书从A往Z背诵的做法么?下面我们称之为”背单词“法)。背单词这种方法:
1、人为割裂了单词与其来源、历史的关系(背叛了过去,例如,背Martinet这个词时摇头晃脑背诵”要求严格服从纪律的人“而忽略这个词来自Jean Martinet,这位军官以严格遵守任何命令达到教条程度闻名;背Serendipity这个词忽略其来自有趣的阿拉伯故事,选择硬背单词书提供的那个佶屈聱牙狗屁不通的中文解释);
2、人为割裂了单词与其大量同胞兄弟的联系(背叛同根词家族,例如,背诵innocuous这个词,忽略noc这个词根下有十多个同胞兄弟,简单一数就包括obnoxious, innocence, nocuous, nocent, nociceptor等等,这些词都同源同族,放在一起记忆才是唯一合理的方法);
3、忽视了复杂词汇的词形词义都来源于简单词根词缀这个事实(只见单个的单词,将其视为僵化的无生命的字母串,而不是视作几个部分以灵活的方式组合而成,例如inocuous就是in(不能,相反)+noc(伤害)+uous(形容词词缀,表示倾向),而不是其他的任何拆分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背单词“这种学习法相当于用吃力不讨好的方式来强攻本来可以智取的威虎山。 一个字!这就是为什么你可以拿起红宝书每天背700词连背两个月然而必然又会在一个月后忘掉。

看着上面的表格,我想到可以利用搭桥的方法来抵达数量庞大形式含义复杂的派生古典词:我们在基本词(取其词根)和派生词之间搭桥,我们改变学习单词的目标,将原来掌握每一个派生古典词这个老目标,转变为培养架桥能力这个新目标,就是看到一个复杂古典词能迅速识别架桥地点(构词法)和原料(词根词缀),依靠练习培养出过硬的迅速架桥能力,到达识别理解派生古典词的目的。
现在,词汇学习已经从痛苦漫长看不到尽头的挨个背单词忘记又继续背这种悲剧的从初中一直延续到大学延续到现在的西西弗斯式任务,转变为带一点挑战但是极其高效想想还挺有趣的单词能力培养了。其实,这就是很不新鲜的Word Power这一概念。
针对Word Power的培养,其原理与绝大部分能力一样:重复练习,让量变带来质变,最后透过表象(知识)达到本质(能力)。
具体来讲,就是我在前两篇文章里谈到的四步法:
一、分析构词:拆,将复杂的派生古典词分解为词根与词缀;
二、了解词源:把玩,对部分词语,了解其历史,诞生的具体情境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举过的例子:martinet和serendipity;
三、理解词义:把玩、组合,不停拆装重组之间,你对单词慢慢就形成你从未注意到的新认识,你能从根本上理解其基本义;
四、了解相关词汇:把玩,主要是了解同根词和同反义词,全方位巩固你对这个单词的认识;
根据艾宾浩斯(H.Ebbinghaus)遗忘曲线,我们加上四步法这个维度,图形大概是这样的(竖线上的粗线代表花费的时间):



第1轮学习:严格按照四步法进行拆词组词,在韦氏大学词典中把origin(构词与词源)部分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几遍,把例句和解释都细细学习,利用扇贝单词App来学习单词,把韦氏词典中好的解释复制到扇贝单词每个单词下的notes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要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样,把这个单词透彻分析;这一轮假设每个单词花费5分钟,在拆、把玩和组这几个环节都要花费较多时间;
第2轮学习:已经开始熟练,第2轮学习时间能缩小一半。尤其要注意,在利用扇贝单词时,每一个单词学习,一定要忠于自己,如果不能通过架桥的方法,不能用词根词缀回忆其单词的基本义,那么一定要点”不认识“、”想不起来“。不能觉得”我好像认识“,”似乎是××意思“,然后就点击”认识“和”下一个“,这样属于欺骗自己,长此以往,word power神功是无法练成的;
第3轮学习:word power进一步提高,单词学习时间进一步缩短;
第4轮学习:迎来了遗忘,多花一点时间巩固;
第5轮学习:针对word power重复地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达到了Gladwell说的Blink阶段,似乎成为一种本能,只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看到复杂的派生古典词,在电光石火之间,思绪万千,关于这个单词的前世今生、家族往事和点滴往事全部涌上心头,不论是GRE词汇还是The Economist中的复杂单词,哪怕第一次见到,你都能迅速猜出大意,而且都八九不离十。
结论:
Part III的标题就是说为什么不能”背单词“,意思是不能采用刚学英语时常常采用的那种死记硬背法,”背单词“对于初学英语主要学习本族词和基本古典词是唯一方法,但是有了一定基础(连大学四级都用不着,高中基础足矣)之后,我们就应该从记忆一个一个单词的”背单词“法,转变为强调培养word power的“学单词”法,四步法只是我个人使用并归纳总结出来的名称而已,但是正确地学单词方法应该和四步法大差不离。
===============正文结束后的分割线===============
补充说明:
0、这个糟糕的配图是什么意思?我写文章之前先在legalpad上画了几个图整理了思路,出于效率考虑,在电脑上重新绘图也不会增加额外的价值,所以直接拍照贴图。缺点就是把糟糕的字给泄露了,但是我的字真实就是这么丑,也是我觉得不应该掩饰的事情。===>哈哈哈,我已经用电脑+ipad重新画图,更新于2015.8.20
1、关于词根词缀,可以利用专门的词根词缀书籍迅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单词过程中随手查阅。推荐李平武老师的《英语词根与单词的说文解字》《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
2、这篇文章中关于词根的理论知识均来自李平武的《说文解字》,荣耀归于李老师!
3、我剔除了很多很多没必要理解的概念,什么零级一级二级派生、自由粘附词素、音变形变等等,理论不能太沉重以至于阻碍行动。
4、这篇文章中只是介绍原理和方法。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你对学习本身有信仰,学好英语对你是有效激励,是你愿意为之每天少看半小时微博微信电视的一个努力目标。


===============Part III与Part II之间的分割线===============
0602更新PART II:
这两天我又系统思考了背单词问题,看了社区上优秀的知友回答,对思路进行了一些完善。
主要是我在对文章评论中知友提出问题解答过程中,发现这个四步法的很多细节没有解释清楚,可能实操性还不够强(虽然我认为我提出的方法是这些回答中尽可能明确可执行的了,我为了避免大家对通过阅读还是读字典的方法之争,我的任何观点都是以假设的形式提出的!用心良苦啊),所以单独写了一篇文章进行补充。为了避免文章混乱,我直接整体更新到Part I的上面:
如何背单词 Part II——对四步法的补充说明:不求甚解,细水长流,提高单词理解力


说明:本文章只谈背单词,不等于英语学习。英语能力中,听说读写,分别针对不同的能力等级,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单词学习,我觉得单单是针对阅读能力的。单词不认识自然就无法阅读,读不懂自然就听不懂,听不懂说什么呢,读不懂自然也写不出来。写和说是两种输出方式,读和听是输入,但是,所有这些能力中,单词能力都是基础能力。
所以,这篇文章单单是在探讨高效有效地提高单词能力的方法。目标很简单:提高学习单词的能力。

我这两天系统学习了这个问题下的高评分回答,自己每天花了半小时以上实践并进一步思考我自己提出的方法,有了一些补充和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完善这个回答。

Frank_huang对词根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我自叹不如,实际上,我大学时在地摊上花5块买过一本词根书之外,就没有在字典以外学习过词根。我全是靠感觉,靠兴趣引导的大量阅读,然后大量查字典。Frank对词汇学习的很多论述我很赞同,特别是下面这条:“分析清楚英语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然后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觉得对词汇学习尤其适用。

扇贝论坛里,好多人一天背1000词,背了一年,结果还考不好一个考试。也有人反映,添加了各种单词书,背了好几遍,发现又忘了,需要重新来背。单词背完忘记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高强度集中记忆时),每一次遗忘都有助于下一次更好的记忆。当然,这也表明了死记硬背或其他不完善的单词记忆方法造成记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记得和记不得,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的,但是,利用好单词记忆的内在机理,然后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能大大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和效果。这里,我们提出一个假设:背单词这个活动有内在机理/规律,找到并利用这个规律,则事半功倍

单词学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呢,我们假设,是对词汇本身的理解,即将单词分拆为词根词缀,根据词根猜测出单词本义,然后服务于英语阅读的能力。就是说,从构词角度,对单词进行有效的主动学习,以词根而非单个单词为学习单位,一次则击破一整套同根词。
我们单词的构成:音、形、义、用。
在学习单词过程中,词根有利于你准确把握单词发音;
从词根来记忆单词拼写也更容易(因此单词已经变成词根和词缀的组合,已经模块化了);
根据词根的本义来推断组合词的词义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能力,
所以说,词根作为学习单词核心能力的切入口,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姑且将单词单词核心能力命名为(以词根构词法为基础的)单词理解力。所以,我们提出假设二:单词学习的内在机理/规律在于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习得单词理解力。换种说法,单词理解力是单词学习的核心。

上面两个假设之后,我们就顺利过渡到前一篇文章的内容了,那就是利用四步法来提高单词理解力。

这篇文章作为前一篇四步法的补充,除了上面介绍对于单词学习的原理和重点所进行的思考外,还需要补充一些关于四步法使用的注意点:

1、不要重数量,要重质:不要急于今天多背10个单词,再多背10个单词,而要重视对构词的理解,对词根、词源的把握,重视以眼下正学习的单词为基础,来培养和提高单词理解力。

2、slow down:中国人说,细水长流,欲速则不达。外国人说,patience is the only virtue。学单词是一门耗时耗精力的项目,过去花了10年没有搞定的事情,也不急这三个月。关键在于把握学习单词的方法,理解其中窍门,然后坚持下来,发现并领会其中乐趣,后面自然而然就能乐在其中。有了兴趣之后,一切就好办。把每天学习半小时单词培养成一种习惯,然后单词必然就不成问题。

3、不求甚解。学习单词过程中,不要死扣词根和词义。语言是流动的,非常灵活,那么,试着以一种混沌的、不精确的方式来学习估计也是可以的。看似和第2条slow down,深入理解单词构成是矛盾的。实际不是这样,在文章最后单独解释吧。

所以,为了形成这个良性循环,重点是方法、兴趣、坚持。所以,学单词初期,数量太高是不好的,压力太大,耗时太多,效果不好,必然会打击你的学习热情。

在以四步法系统学习词根的初期,建议将学习单词数量放得低低的,50个或者更少(针对已工作人群,如果学生则随便),将期望值设低,不要报迅速搞定词根/单词的过于乐观的期望。

举个例子,对我个人来讲,我的词汇量大约在15000吧,基础算不错的。但是我目前用扇贝单词来学单词时,50个词我都要30分钟以上,甚至会用1小时。因为针对每一次生词,我都是先分拆,然后分析词根词缀,猜测词义,然后查韦氏词典来验证我的分析,然后阅读词典中的几种词义和例句,然后读读同反义词。整个四步法的过程是很消费时间和精力的,但是每一个单词的学习都是对单词理解力的一次训练。在整个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心理都要记住,这是一次拆词组词的练习,不是要记住这个单词,而是要理解这个单词。

再补充两个例子,说明理解的重要性,也顺带说明词源是很重要的。
serendipity:
第一步:从构词法角度拆词。serendip+ity(名词词缀),这个serendip我们很容易误解为是serene和serenity相同词根词源,但是查字典之后就
第二步:查词源。立刻发现这个词来自阿拉伯通话故事《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通过网络搜索把这个故事简单一读(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知道了这个故事是讲serendip这个地方的三个王子在一系列极其巧合的事件中展示了智慧与知识,总是以似乎巧合的方式化险为夷,得到宝藏。我们对这个词的意思(意外发现珍奇事物的本领;有意外发现珍宝的运气)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很难再忘记。
这个词比较特殊,第三和第四步都不需要了。如果死记硬背,我估计就算通过诵读和抄写一百遍的方式暂时记住,总是会很快忘记的。从词根词源上理解,则让记忆不那么枯燥,记忆的过程也更自然,更合乎逻辑。

charlatan:直接查字典,解释往往就是“吹牛者,骗子”。但是莫名其妙啊,如果查一下词源,立刻就知道原来这个单词的本意是habitat of Cerreto, 而Cerreto是意大利的一个地方。我们在会心一笑之后,记住这个单词就很自然了。

最后,对 “不求甚解” 进行一点专门讨论(特别说明,下面关于不求甚解的说法,其语境是基于词根构词理解的单词学习,其目的是快速认识更多单词,更快理解更多单词,不是准确拼写,不是细致区分单词的多个词义):


对“不求甚解”的定义:
1、阅读时不求甚解:背单词过程中的阅读,一大目的是累积生词,扩大阅读量,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不是为了精读,学习语法和文章思想;所以,为了把握重点,重要的就是:把每个生词都记下来,汇到生词库中。然后将这些生词,按照词根,一次性将该词根与同根词一网打尽;
2、学习单词时不求甚解:拼写可以不求完全准确,词根词缀的形变音变可以先不细扣(能猜出来是什么词根词缀就可以了,管它dict、dic还是dit,反正你知道就是dict这个词根变化来的就可以),词义退居二线(管它一词多少意思,反正词根有一个本义,作用于人、物、有形事物、无形思想时就算有差异,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都能理解。人本来就有从模糊、混沌中把握、提炼秩序的能力),直接看例句,读两遍就完事,不要太担心;

词义问题,一个英文单词对应很多中文意思,其实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拼命理解每一种意思,其实这个词义理解过程就是我们学英语以来一直在做的完形填空(Cloze,“克漏字”,不过是中文的完形填空而已)

就像Indicate,我们不需要明白他用在人身上,分别有指示、暗示、开车时打转向灯指示转弯和建议的意思;用在事情上,有说明、预示、显示的意思。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词根的本意,dict就是说,indicate就是不用说就明白的意思,然后,在具体句子中,我们只需要根据句子本身的意思,来做中文的完形填空就可以了(这也是学习翻译时最基础、最重要的练习之一)!

以上面的indicate造句为例,某某某走过去××着墙上的挂图,某某××自己可能会辞职,驾驶教练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打转向灯××转弯;医生××进行化疗。由于indicate的词根本意就是“不用说而明白”,那么,上面的XX分别就是“指着、暗示、示意、建议”。对于后面三个例句,他的言语XX出他没受过多少教育,早期结果XX这个政府将重新执政,温度计XX水烧开了。根据词根本意,我们很容易就填上“暗示/说明,预示,指示”。

举这个例子,就是说,词义这个东西,在学单词是不需要纠结。一个词条下出现多个意思,大多数都是对词根本义的引申,或者在语言漫长使用过程中的语义演变。一个单词有十个意思,你企图全都背下来,就会显著加大学习时的工作量,与学习词根构词、拆词组词(培训单词理解力)抢占你稀缺的注意力资源。

注意,复习单词时千万不能不求甚解。不能觉得自己好像认识这个单词,用app时就去点认识按钮。在复习过程中,要完全重复四步法的步骤。每一个单词都要重新拆一遍,装一遍。扇贝单词把复习节奏上做的特别好,完全按照扇贝的提示来,不认识就是不认识,不要觉得好像认识就点了认识按钮。自我欺骗会大大影响效果,后果就是觉得自己背了很多遍,结果还是记不得。进而怀疑人生与自我。

不求甚解的目的,是为了节约你的精力与时间,把功夫花在提高单词理解力上,也就是拆词组词的能力。如果不停把生词拆开再组装起来,遗忘5次后重复5次,理解肯定不成问题。最后,要把拆词能力练到本能反应一样。


学习一个单词,
学第1遍,完整的四步法可能要花5分钟;
第2遍,只花3分钟
第3遍,只花1分钟;
第4和第5遍,可能3秒钟就能完成拆词和猜测词义的过程。

学习一个词根下的整套单词,则带来规模效应,而且对单个单词的理解更有帮助。有网友在上一篇文章评论中指出,如果学习一堆同根词的时候,不但没学会反而弄混了咋办。例如,obnoxious, innocence, nocuous, nocent, nociceptor等一系列同根词,例如frank在词根学习文章中提到的:proclaim, declaim, acclaim, reclaim, disclaim, exclaim等。 其实非同根的同义词也存在容易弄混的问题,同义词的语义差别往往非常微妙(这也是高考英语的一大考点),这也是为何韦氏词典的很多词条下会对同义词进行细致分析对比。
我的看法是,弄混是为了最终不弄混。学单词不是一下子搞定的,这么多同根词/同义词一起出现,不弄混才不正常。但是,经过对同根词的多次复习,每一次都拆开再重组,几次之后,你培养了快速推断单词构成、分析单词词义的能力,你对单词的理解力就能帮你快速区分差异。这时,你就能准确区分一堆同根词中每个词的意思了,最终就不会弄混了。

当然,鼓吹不求甚解总有误人子弟的嫌疑,总得有一些补救应对之法:
1、阅读时:好文章虽然不求甚解,但是加入阅读库,以后多次复习,读3遍以上;
2、单词方面,更不用担心:有扇贝单词,5次重复学习,不求甚解也能保证下次最起码认识;
3、词义方面:既然懂得构词的原理,能快速拆词组词,能很快回忆起词义。那么,就不怕说单词都认识,句子读不懂。那个只是需要阅读量的积累而已。

最后,补充说明下,对词义不求甚解这一条,我是基于我个人经验总结的,不一定普遍适用。不同词义我都是通过Cloze(“克漏字”,中文完形填空)的方法来区分,或许是因为我读了很长时间字典的缘故,我对词义不太有障碍。对一词多义的情况,frank有很深入的研究,目前也正在系统地整理词根和一词多义,这件事情功德无量,非常有价值,在此表示钦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背单词PART I——四步法介绍
写在前面的话:我不是学英语,工科生,干的是财务专业。初一才接触ABC,英语老师兼职杀猪卖肉,但是目前家里书房里英文原著没有一千也有五百,词汇量不知道具体多少,但是雅思裸考听力阅读8.5,平均8分吧。GRE太高级了没考过。前几年靠做翻译混过一阵,一天出活1.5万字以上,印在彭博商业周刊上的。作为业余英语爱好者,单词一直是背了忘,忘了背,自己也总结下背单词的教训。所以,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背单词问题。
————————————————————————————————————
英语是很难绕开的,背单词是没有捷径的。把自己跟单词有关的想法简单总结了一下,分享如下:

用什么方法来“背单词”
我们从学英语开始就一直要背单词,其方法不外乎几种:死记硬背法(朗读、抄写)、联想法(根据读音、单词形象等进行联想记忆,一般都是脑洞大开,莫名其妙)、词根记忆法等。其中,根据个人经验,利用词根记忆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关于这一类方法的资料也有很多,例如有所谓“探源法”,或者新东方的“词根+词缀+联想记忆法”,其实就是根据对词根、词缀和词源的把握,将单词分拆,了解其形成和演变的来龙去脉,从构词原理上理解这个单词。对于这一类方法,我们姑且根据其原理称其为“构词学习法”。
假设一:“构词学习法”是最科学有效的单词学习法。

确定了方法之后,一切都看执行。理念上大家很容易达成一致,高下之分就看个人在执行上的表现。而各色人等在同一事件上的行为差异,实质上是一个认知行为学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问题,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对于背单词这个任务,我们陆陆续续在很多年中都要做这件事,总是需要的时候背一下,转身忘掉,下次重新捡起来,效率低,效果也不好。实际上,我们可以合理假设,以科学的背单词方法为基础,关键在于养成一个每天背几个单词的好习惯,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一次性解决这个大问题。因此,我们提出另一个假设:
假设二:背单词是一个“习惯养成”问题。

关于习惯养成,考虑到目前我们处于智能手机时代,我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方式,正在被新科技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行为习惯都在被科技所引导,所塑造。IT厂商们为了金钱在不遗余力地引诱大家养成各种不那么好的习惯,好在还有个别商家良心未泯,做了一些帮助大家传递正能量的软件。我们假设有几个App我们能加以利用,搭建有效的背单词系统,帮助我们养成每天花几分钟背几个单词的习惯。这样的系统应当包括背单词app、英语词典app以及个人知识库类app。根据个人经验,我们假设扇贝单词和韦氏大学词典(Merriam-Webster Collegiate dictionary with thesaurus)就是这样的软件。个人知识库类app主要和阅读有关,暂时不考虑。因此,提出假设三:扇贝单词App+韦氏词典App是高效的背单词系统。

这些假设只是为了引出方法,避免在这些问题上太过纠结。任何方法,最后都要看疗效。有效果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当初不纠结假设是可以的。
额外说明,关于词典,很多人都贪多贪全。我本人就是这样。我认真使用过市面上基本上所有英文词典,最后大浪淘沙,觉得趁手的英英词典只有韦氏词典、牛津搭配词典(Oxford Collocation Dictionary,单词搭配用法介绍上绝对最好)。当然,OALD(牛津高阶)也不错。

另外,为什么推荐背单词软件?其实,这就是APP与传统纸质书籍的优劣对比问题。二者的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APP中可以自己选择添加单词书,这些单词书,很多是纸质书的内容添加进来的。区别在于:
1、内容与形式的优势:App的内容更丰富,随时扩充;更方便,随时随地学习;
2、APP内建学习系统:除内容本身,APP的内容是根据设计者的理念以系统化的结构搭建起来的,其中贯穿了有效的学习模式。
3、适应性学习:App与用户行为是互动的,根据用户行为提供相应的反馈,不像书本只能被动接受,没有反馈;例如,App能根据你的单词进度调整学习内容,检查并巩固成果。
4、认知行为模式的养成:App可以整合社交模块,提供鼓励与动力激励,
使用背单词App一段时间,就深刻理解为什么不能用实体的单词书了。



背单词的具体方法

传统的背单词方法,不外乎对着生词表,念、抄写,查纸质字典,手写生词本。
大部分人,就是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把生词表拿过来看背背;我身边一位美丽可爱的女青年,在大学时就靠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法来背单词:1600多页的牛津高阶词典,买两本。一本正常用,一本拆成二十多份,每一份按字母编号,按顺序一个个单词轮着背,从A到Z,背新单词,复习老单词。靠这个死方法,背了一年多,将单词问题毕其功于一役。
当然,巨大的阅读量作为单词记忆的补充和验证,也起到很大作用。这种方法,过去可以,现在就显得很笨了,很花时间,要求也太多,所以不太推荐。

为了证明我没有骗人,特地拍了张照片。



传统方法已经落伍,我简单总结一下我目前使用的方法。

根据上文的三个假设,我大致把自己正在用的方法总结为全方位背单词法,由于大致四步,所以就叫“四步法”吧。
这种方法,其理念基础是构词学习法。区别于传统背单词的方法,本方法认为传统词汇表将单词缩减为拼写和对应的一两个中文词汇是有很大局限的。每个单词都是具体生动的存在,都是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都起源于过去的实际使用,都有生动的用法,都有相近的兄弟词汇和相反的敌对词汇。记忆一个单词时,得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全方位理解和学习,从本质上把握,才能实现有效和高效的学习。
四步法大致分为:
1、分析构词:通过词根词缀来拆词,通过同根词的规模效应来提高背单词的效率和效果;
2、了解词源:了解单词的历史演变和来龙去脉,辅助记忆和理解;
3、理解词义:关注英英解释,词义最少一种,多则好几种相近的意思,不会局限于中英文词汇一一对应的情况。了解各种词义下的用法和例句(也可以用搜索引擎搜几个例句或用有道网页版看看双语例句);
4、了解相关词汇:通过同义词和反义词来理解词义,辅助记忆和理解;
四步法的目标就是,当我们背单词时,我们不是要记住某一个单词(像以前那样只记忆拼写和对应的中文意思),而是要把这个词相关的好几个、甚至十多个词一网打尽,把它所代表的那个词根从原理上掌握。英语词汇中常用词根一共只有不到三百个,一个一个消灭,单词根本经不住学

下面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四步法:
举例一:Invective
1、构词:invective,词根是vect, 你了解单词中出现veh, vect或vex等类似的结果,含义往往就是“运输、传达”。根据构词原理拆词,in(无法、不能)+vect(传达)+ive(形容词),得出单词大意“无法传达的”。然后,通过扇贝单词中collins词根,你了解到同根词有vehicle, convection, vehement, advection, convexity。你可以选择将这些同根词加入你记忆队列中,一系列同根词一起记忆时,效果要好很多,更有规模效应,也更有利于你从构词原理上理解这个单词,真正形成学习单词的能力;而且,根据扇贝单词App的系统设置,这些词会在你每天单词量中随机多次出现,记忆效果更好。
2、词源:利用韦氏大学词典,你能看到这个单词是演变自中古英语演变自中古法语演变自拉丁语,最初使用时是15世纪。
3、词义:里面的英英解释表达简洁而准确,例句一般都是大家名篇中的选句,就算不是,也比一般见到的用法更好,语言质量上很高。例如invective在韦氏词典的例句就是“an overbearing, bullying boss who is fond of sending invective e-mails to long-suffering assistants”,一个例句能帮你回顾若干词汇及句式,学习到很有用的表达法,对比之下,读者可以看看其他词典的例句,包括网络上的一般用法,质量不一定高。
4、同反义词:这个词典里面还有thesaurus,里面包括了同义词和反义词。背单词的时候看一遍,加深对这个单词的词义理解。



举例二:Innocuous
1、构词:背到innocuous, 立刻根据构词法来分解,in(不能,相反)+noc(伤害)+uous(形容词词缀,表示倾向),所以它的中文词义“无毒的,无害的”就非常好记忆,单词拼写也是水到渠成。而且,noc,nox的同根词就有近10个,以前老师常说的“举一反三”在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这么容易过!一下子,我们就同时认识了:obnoxious, innocence, nocuous, nocent, nociceptor等一系列同根词。
2、词源:韦氏词典的词源是:Latin innocuus, from in- + nocere (see innocent),所以我们知道对应拉丁词为innocuus, 由词根in和nocere组成。关键是我们都认识innocent这个单词,从老单词引导到新单词,立刻就非常容易了。
3、词义:韦氏词典的解释是 1: not likely to bother or offend anyone, 2: causing no injury. 例句是:those innocuous lies we must tell everyday if society is to remain civil. 再次验证了韦氏词典的优越性!
4、同反义词:同义词包括benign, hurtless, harmless等,反义词包括menacing,ominous等。



记忆vivacious时也是一样的道理,背单词立刻变得有趣而高效了!



关于词源
根据词根词缀来理解构词很重要,但是词源也不可忽视。任何语言,都是工具,本质上都是要为人的交流服务。而人在漫长的交流过程中,创造出的很多词语都是和特定语境、事件相联系的,不理解这个词的来源,记忆就变得费力,效率低而且没意思。例如,martinet一词,很多英中词典会直接给出中文意思:规律严肃的人、要求严格服从记录的人;好点的英英词典会解释:disciplinarian, moralist;但是韦氏大学词典里的解释如下图。我们再简单谷歌一下Jean Martinet其人,估计这个单词一辈子也忘不掉了。



背单词的节奏
其实就是学习的节奏。可能你会听说有人一天背一千单词,有人一天背一百单词,十个八个的也有。
但是,四步法,由于是从词根词源上来学习单词,重点强调理解和对单词进行分析和思考的过程,因此,一定要享受这个过程,要重视质而不是量。
把握节奏,细水长流。
有毅力,更有要耐心。
每天背五十个单词坚持一年,要好过每天一千单词坚持三天。


背完单词之后
背单词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的读英文著作,更好地把英文用起来,为自己服务。为什么要读英语原著,可以参见李笑来的文章。
所以,一定要加大阅读量。这方面,特别推荐The Economist。它形式上是周刊杂志,本质上是新闻评论。
关于这份刊物的溢美之词就不多说了,一个字,检验单词学习情况,把学习单词的能力用起来,最好的材料就是The Economist。:)

另一个建议:建立一个知识库/阅读库而不是泛读完就算(最简便的建立知识库的方式:使用Evernote/印象笔记、微软Onenote或网易有道云笔记等基于云端的在线笔记服务。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端同步,可以建立完善的树形层次结构,可以加tag,可以搜索)。读过的文章要存储,以后随时调出,随处查阅,巩固学习成果。建立个人的英语学习知识库,这是你的外脑。

原则:
1、多读书,不求甚解;
2、建立阅读库,多读几遍,不能读完就算;
3、同主题阅读,不能漫无方向;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5 01:21:2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的办法跟 @Noah 一样的,但我的强度比Noah大一倍,当时是二个半月就学完了词频的前二万个单词,每天加上复习,实际上每天要背600-700个单词左右,非常痛苦的一个时间段, 但过了这个时间就太好了,阅读什么的都没有问题。  现在我已经到了硅谷了。特别提醒的是,二万个看起来多,实际上远远不够,我身边的每一个印度同事,我都让他们测了一下 Test Your Vocabulary 都在三万多个左右,但中国同事,测试结果基本上在21000-24000之间,神奇的一致,跟印度同事差距是一万个单词量。(他们猜原因是几乎每个中国同事都有考过GRE,这个就是新东方GRE学完后的词汇量), 我觉得这就是硅谷中上层经理基本上是印度人的原因。并不是最高层的白人创业者老板有种族歧视,而是中国人语言能力确实有差距,而且是: 大面积的差距。

对于大学生,二个月相当于一个暑假,我建议上大学前的二个月,或者大一的暑假的二个月,最迟不要超过大二的暑假,集中精力完成这一个任务,虽然这二个月的时间,这样子过来,都不象人过的日子,但是你以后一定会欣慰的。  工作中的人就比较难了,很少有人能抽出单独的二个月时间,必须延长。

背完单词后,不能休息,马上要加强性地大量的英语有效输入,英语输入的意思,就是听英语看英语,或者看着听英语,就这三个。 个人的建议,不要古老的文学书,不要跟中国关系太密切的,要听和看现在的美国人最喜欢的,活生生的。 那么他们喜欢什么,从美国种族排行来看,白人、黑人、拉丁人占绝大多数,我推荐三本书《Stuff White People like》,《how to be black》,《hunger of Memory》。第一本书里面已经讲了白人喜欢的电视剧和电影,看它的目录你都会觉得很不错 Full List of Stuff White People Like,第二本讲了一些黑人的文化,另外推荐大家看《the wire》反映底层黑人的情况。第三本是讲拉丁裔美国人的,介绍拉丁裔美国人没有很好的书,此书用于替代一下。前二本有电子版,第三本没有。还有一本书,《Dataclysm》几乎是必看。

    口语听纽约时报bestselling novel :《white girl problems》.大量的对话,美国人特别是女生就象书中那样说话,最好配合OMG白洁最喜欢的电视剧《new girl》看,还有HBO的电视剧《girls》,和《Jessie》。为什么都是girls没有boys,不是故意的,原因是因为练口语和听力,我们要的资料是说话很多、说个不停的视听资料,girls相关的资料,绝壁是说个不停。  不但练到听力和口语,还熟悉文化。  有Netflix账号的人,推荐看一看《Dream School》。

背完单词后------看不下书的人,就打开看着书,边听英文有声书,这会强迫你以一定速率看完整本书,大部分英文有声书都在6小时到12小时之间,超过12小时的书不要选,没有成就感,尽量选择6小时到8小时的。一本一本完成很有成就感。一本7小时左右的书,绝对可以在三天内完成,最长不会超过一周。反馈给你一个成就感。  有声书听完约50本后,基本上你自己就会嫌听有声书的看书速度太慢,只看不听了。  还有一个看美剧时,无论任何时侯一定要遮挡住中文字幕,一定要!看美剧可以跟背单词和刷单词量同步进行,  词汇量少于13000的人,刚开始前面约500-1500集一定要同时看英文字幕,看到一定程度,你自己都能感觉永远不用再加字幕了。那时就可以不看字幕。语言是时间积累,需要大量的输入,一定要保证足够的输入,足够的时间。可以取巧背单词,但绝对不能在输入量上面来取巧。

   去美国从事技术工作的,建议看《the new new thing》和《things a little bird told me》还有Paul Graham所有的写作。

  杂志推荐《New Yorker》,除了《Stuff White People like》大力推荐,刚考上硅谷的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学生曹起曈有话说:初中生要去斯坦福现在要做什么准备? - 留学美国。 这个学生初二就读了大量的全英文版《New Yorker》,你那时在看什么?《故事会》还是《读者》? 所以我说中学阶段,上大学前就要背完单词,上大学后都有点晚了。

     不推荐英国的杂志比如《Economist》,更永远不要搞翻译,搞翻译绝对是破坏你英语思维的养成。所谓英语思维就是平时想问题时能用英语想问题,晚上做梦时能做英文梦。 @魏剑峰 英语水平达到了(超过22000个单词量)就尽快出国,马上去用英语,而不是去搞翻译。去增加国际经验,以后创业或者帮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中国和世界都最需要这一点。别浪费时间,马上行动。英语单词量都达到了出国工作的人的水平了,能力和大量时间只用于翻译就是一种浪费,全世界都需要你们这帮最聪明的人,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就是创新和创业。@魏剑峰 轮子哥的校友。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学生创办的企业,加起来相当于全球第十大国家。纽约市长在斯坦福大学2013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轮子哥们努力,争取二十年后相当于第九大。学英语是手段,不是目的!

再解释一下: 《Economist》非常严肃和正式,对正在上升期的学英语的人来说(假设是从5000到20000个单词量的上升期),对正在学口语和听力的人来说,基本上没有性价比。达到二万多单词后再来看,倒是一个好主意。对比一下《Economist》和《things a little bird told me》、《New Yorker》、《white girl problems》的用语,太明显的对比了,大约相当于《人民日报》和《小时代》的对比。如果你有一个外国朋友想学中文,目的是熟悉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和生活现状,和跟当代中国人顺利交流,你会叫他学什么内容,看什么内容?是《人民日报》还是《小时代》(小说)?        还有一点就是教科书式的杂志,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词汇,负面词汇又极其重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机率极其高,词频中也很容易显示出来这一点。

千万记得背单词是过程不是目的,过程越快越好,背完后就要大量的听和读的输入,没有大量的输入是不可能永远保持这个单词量的。我属于“背完,再看书和听书派” @mei shao , 上传一张我最近看完的英文书列表:

最上面一本书是不远万里地从国内带出来的,向 @vczh 致敬,如果没有这本书,作为水平很次的成绩很差从来没有造过任何轮子的一个人,很难找到现在这11万美元的工作(属低薪但够我用了),在国内更不可能。轮子哥好象也过来硅谷了,有机会一定要当面说一声谢谢!  希望轮子哥也向大家说一说你学英文的过程。  轮子哥这本书是一本神奇的书,有这么一个大学生,基础非常差,只是读完了轮子哥参与翻译的这本书,就拿了Facebook的实习, @刘大块头软件专业成绩很好但是实际能力很差怎么办? - 刘大块头的回答  ,不过他这个系是使用全英文教学的。所以我说要求在读高中或者上大学前就背完单词,上大学后都有点晚了,都开始全英文教学了你才来开始学英语?

   下面这段贴上来,是为了让这个大二的大学生 @刘大块头,  拿到了Facebook实习也不要太骄傲的,有这么一个Coding高手现在才初二,已经拿到了Google的实习,也正在考虑申请斯坦福大学中。其它人不要点击: Flyinet武鸿博  我不会告诉你的,这个初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这个答案下,所有人中排名 top1% .......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5 01:21:26 发帖IP地址来自
词汇三部曲:认识;精确理解;掌握运用环境(建立英语网络)

一、认识
只记住核心词义,要求迅速反应

每天复习单词。第二天背的时候遇到不熟的在A栏+1,第二天复习时排序,以此类推。要求非常快速地按键盘向下键(平均每秒一个单词),不认识时按右键出现中文

我备考GRE的时候,6400个单词的08版红宝书能稳定在2小时20分钟背完一遍。每天六点半起床,七点到教室,背到九点半趴桌子上打个盹,这是个体力活。想想还挺怀念晨光打在脸上,对着前面的美女流了一桌子口水。。。这是四六级,托福GRE的excel词表    链接:百度云 请输入提取密码 密码:48de

二、精确理解含义
勤查字典,甚至单词切成txt每天在欧路里读100个单词。
要你命三千txt   链接:百度云 请输入提取密码 密码:15ze

常见双解字典   只要你是备考,就用这些字典,无论任何考试。
链接:百度云 请输入提取密码 密码:ueo2



三、掌握其运用环境
多读:原著和杂志,可以关注@魏剑峰老师。

多总结: @Frank Huang读读更健康
http://weixin.qq.com/r/Wkzn-5zEr8HQrdic9xlI (二维码自动识别)

从想写到写完,十分钟。这条路却已经走了五年,还会走好多年。

祝学习进步。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5 01:21:27 发帖IP地址来自

透析英语学习法


2h看书,不要5年,最多两年甚至一年就达到两万了


无痛苦,无需复习,只要找对你喜欢的阅读材料即可




---------------------------------11.29更新-----------------------------
看了下题主 @Yumeng Guo 还是觉得死记硬背生词表很重要,问题目前所有的生词表都是针对考试,GRE等考试和日常生活接触的单词根本无法一一对上,指望靠背生词表解决英文水平问题,绝对是扯淡


我来补充个办法,和透析法互为补充


如果只是打算提高读写能力,除了大量阅读,积累被动词汇外,还必须积累主动此表与表达法,这方面透析法没多大用,很局限,必须靠精读,但是国内很少有人知道怎么精读


精读需要有基本的语法和惯用法基础,首先阅读一本语法书和惯用法书籍,有了一定基础再读一本同义词书籍,起码得搞清楚词性和搭配种类,语法书选择最简单的就可以,我推荐赖世雄的,惯用法用葛传槼或者别的大牌出版社的都可以,同义词的话,Use the right word=choose the right word,网上到处都有,推荐购买一本慢慢看


接下来要精读


精读的核心关键是模仿,模仿首先要满足的是有文本,有深度,有视频或者音频


所以最好的材料是演讲跟访谈类节目,访谈类节目文本不好找,我们这里就找下演讲材料举例子


大家都很佩服马云的演讲,我们就以他为例子,告诉大家怎么从马云身上学东西


马云的英文确实很好,如果看过他被BBC CNN等媒体的演讲,会发现他即时的应答能力也很强,真正的谈笑风生,水平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是摆脱too young too simple的绝佳榜样


文本有两段,我来简单演示下,如果通过文本,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搭配,注意,绝对不要只盯着生词,更要盯着你认识,但是却无法使用的词,思考下为什么不会用


Hello,I'am Jack Ma, founder and chairman of Alibaba Group.


15 years ago, 18 founders in my apartment had a dream that someday we can build up a company that can serve millions of small businesses.


Today, this remains our mission (Our vision is the same now as it was when we began) to make it easy to do business anywhere. At Alibaba, we fight for the little guy. The small businessmen and women and their customers. Our role is simple: Through our ecosystem, we help merchants and customers find each other and conduct business on their terms and in ways that best serve their unique needs. We help merchants to grow, create jobs and open new markets in ways that were never before possible.


第一步,精读并做笔记
注意,我这里是指带着自己的疑问看这段文字。在阅读时候,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介词搭配
动词和名词搭配
形容词是否到位,如果你用这个形容词会不会用
你觉得有亮点的表达或者句式


其中介词搭配等等,只要稍微注意下就行,慢慢你就会越来越熟悉,使用英文时候也越来越准确,需要做笔记的,就是你觉得有亮点的表达,我个人就列出一些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有用的表达


1,apartment之前用的是in,而不是at和on,所以记得in the apartment是固定的介词搭配
2,build up a company而不是build a company
3,serve millions of small businesses记住就是serve+n的搭配模式
4,to make it easy to do things,记得这个固定表达
5,At Alibaba,注意在XX公司前的介词要用at
6,fight for somebody
7,we help merchants and customers find each 注意看下是help sb. do sth的结构
8,unique needs 注意unique,很多人会想说独特的,但是一时半会找不到unique这个词


第二步,查字典(不熟悉的表达)并造句运用


笔记之后,是运用,也就是造句,拿出你觉得有亮点的表达,进行模仿造句


我们看这三个表达
build up,serve+n,make it easy


随便造三个句子,或者直接改造原文:
Jack Ma built up a company 15 years ago and now he's trying to build up more companies everywhere.
I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rve people, not people serving the government.
This pen just makes it easier to write→This pen just makes writing so easier.


这是我造的三个渣句,略过


第三步,复习,所谓的gap repetition


每一页的笔记都记录下时间,然后根据这个表格来复习



如上图,可以随便改


注释:1,居最上的横行可以随便写,只要标明你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即可
2,左侧栏为复习时间


如何使用:
比如你今天学习了笔记是10-11页
那么就在第一行空白地方填10-11页
今天刚好是2.15日


你2.15号记录一次,那么立刻把复习日期统统写上,然后再2.16复习一次,2.17复习一次2.21复习一次,2.29复习一次,3.15复习一次


复习方法:
两眼扫描或者造句,想办法造不同的句子


第四步,大量看演讲或者访谈,挑选出特别喜欢的反复模仿


问题:
1,造的句子有错误怎么办?
所以这个是高级期的办法,不适合所有人
首先你得保证自己有良好的语法听力跟词汇基础
然后你得保持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慢慢会纠正你的错误


2,怎么安排时间,选择什么材料比较好
每天10分的演讲或者访谈和文本,我推荐最好是商业演讲和访谈,因为这些东西一般都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然后就是Ted,几乎无所不包,最难的是奥巴马类的政治演讲跟什么20世纪伟大演讲啥的,都具有特殊意义,咬文嚼字也挺强的,可能不太适合


普通人多看商业类访谈和演讲,就足够达到对大部分话题都对答如流,跟老外谈笑风生的程度了


每天10分钟看看视频,然后看文本做笔记,半个小时就能搞定,每天积累10个表达,造10个句子,一个月就是300个,一年就是3000多个,坚持两年你的主动词汇了就过6000,而且是口头表达,这将会远远超过绝大部分英文使用者,而且也不是特别费力,每天稍微坚持一点就好


如果一个视频不只10分钟,比如乔布斯的,半个小时,那么就只看10分钟,剩下的明儿接着看


另外如果有时间,最好能同时坚持大量阅读和听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就好


大致操作方法就是这个了,精泛结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265
帖子:85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