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马云 4 月 11 日在内外直播中将 996 称为「修来的福报」?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的用户   2019-8-16 02:07   8631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4月11日内外直播中,在被问及如何看待996.icu事件时,马云主要提出了一下三个观点:
马云谈9961. 能996是你们的幸福
2. 我本人从很久开始就不止996,简直007
3. 不要扯法律什么的,法律也没规定公司要给你们提供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这么高的工资,法律也没规定公司要给你们股票,但是我不也给你们了吗(阿里巴巴对外发布的演讲稿中未提及该条,真实性存疑)
关于信息来源的说明:目前暂无录制视频源。而且直播没有字幕,所以截屏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天在杭州西溪园区参加了这场谈话的以及在线收看直播的所有阿里人都可以证实内容的真实性。
微软日本公司宣布今年8月每周休三天 并发放补助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6 02:07:06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来大佬们普遍都有健忘症啊。
2017年,马云在韩国接受采访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我后悔终日忙工作,根本没时间陪陪家人,要是能再活一次,我绝对不会再这样了。

马云:后悔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家人,如果能再来,一定不会这样了#马云 你们有后悔的2019年, 员工抗议996的时候画风就变成这样了——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6 02:07:07 发帖IP地址来自
整篇发言,全是毫无逻辑的诡辩。核心思想一言蔽之:用失业和饥饿来对劳动者进行恐吓
这种做法和恐怖分子一样坏。只不过恐怖分子用死亡来威胁人民。而资本家却用失业和饥饿来威胁劳动者。制造恐慌,从中渔利。
但是,今非昔比了,民智已经开启,你们的表演已经被人彻底识破了。
Jack Ma的表演:
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
大强子的表演:
1.不能拼搏的人。
2.绩效差的人。
3.性价比低的人。
这三类人都要淘汰掉或协商解决掉。
小川子的表演:
不认同公司制度的人,要么适应,要么反馈建议努力帮助公司提升改进。跑出来嚼舌头,算啥?有种就赶快滚
看了你们这些表演,我就想知道,你们这些“肉食者”是不是都集体失智了?难道你们就想不明白:
世上的财富,到底是由千千万万劳动者辛劳创造的?还是由你们这些“财务自由”的精英用嘴吹出来的?
社会的工作机会,到底是劳动者的天赋权力?还是资本家的施舍?
在中国,没了阿里,没了京东,没有了搜狗,没了…,社会就不往前发展了?劳动者就要忍饥挨饿了?
放眼全世界,你们拍着胸膛问自己,去哪里能找到中国人这么勤奋,这么善良、这么温和的员工?
但是,我们的勤奋、善良和温和,如今看起来,到底换回了什么?
是感谢?是妥协?还是变本加厉的恐吓?
你们有家庭,有父母、妻子和儿女。她们需要你的陪伴。难道我们就没有家庭,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是说在你们眼里,我们卑贱如尘土,根本不配享有这世间的温情!
我就想问:哪有这么瞧不起人的?
996早就成为了事实,你们也心知肚明,但是你们欲壑难填,永不知足。
过去,你们购买了我们的时间和身体。而现在,连我们的灵魂你们都想要购买。
我就想问:哪有这么侮辱人的?
过去,面对996这种残酷的制度,虽然我们眼含泪水,但依然选择默默忍受。但现在,你们不仅不心生怜悯,还敲锣打鼓的站出来,摁着我们的头,强迫我们跪下来,昧着良心去和你一起去歌颂这种残酷和不公。
我就想问:哪有这么欺负人的?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6 02:07:08 发帖IP地址来自
那天我去大保健,姑娘盘靓条顺,惹人喜爱,正颠龙倒凤之时,门外有人敲门,“308到钟了!”姑娘刚要走,我一把拉住她,“这位同志,能不能加个班?”
“可以啊,哥”,姑娘很爽快,“那您加个钟呗,给您打八折。”
我一听就不高兴了,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么吃不得苦,不愿奋斗,坐享其成!?还得我亲自来教育她——
“不是加钟,是加班!我个人认为,加班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加班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加班,你什么时候可以加班?你一辈子没有加班,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你,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姑娘眨眨眼睛说,“那您说的加班不就是加钟吗?”
我说,“不一样,加班呢,是一种自愿的拼搏,是一种自我的肯定,是对社会和集体的一种崇高奉献,是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的有机结合,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性夺目的闪光……”
“那加钟和加班到底有啥区别?”姑娘问。
“加班没有钱。”
……
现在,我正在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的床上打字,大家不用担心我。
话说回来,加班是要给钱的,对吧,这么简单的道理,大保健的姑娘都懂,怎么突然间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们都不懂了呢?
麻烦问一下,咱们国家法定货币难道不是人民币吗?什么时候变成“上班时长”了?没人通知我啊。
我去4s店买辆奔驰,不漏油的那种,问店员,“这辆C63怎么卖?”店员说,“1800个加班!”我直接掏出我们公司考勤表,“2000个加班,不用找了!”
如果是这样,我自愿加班到吐血。
可惜啊!美好的生活还得靠人民币啊!就四号线挤成那个奶奶样不花三块钱他们还不让我上呢!
所以,无论多么无私多么努力多么忘我地工作,说白了,您得换算成金钱才有意义啊,否则广大社畜怎么生存呢?对不对?
可是,为什么在讨论996时,各位大佬们满腔热血如早上起床憋了一晚上的尿一样喷薄而出,各种“理想”、“奋斗”、“信念”、“成功”等辉煌的单词一股脑地往大家脸上拍,但是怎么就没人提“加班费”这三个如此朴实无华的汉字呢?
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标准是: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
但是咱们这个社会要是什么都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那他娘的早就好了!
问题来了——你去找老板,说,“老板我加班了,你得给我加班费,国家规定的,必须得有”。老板手一背,说,“小许啊,我还没有加班费呢,你要什么加班费啊?”你怎么回答?
就算,老板良心发现了,一定要给你加班费。那么劳动法里“工资报酬”这四个字,就看老板怎么理解了。在实操中,这个“工资报酬”,很有可能是“基本工资”的报酬。
“基本”是一个特别神奇的词汇,本来清晰明了的东西加上“基本”两个字就立刻扑朔迷离了。比如说你问老板意见,老板回复,“基本同意”——什么意思?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什么叫“基本同意”?其实“基本同意”的意思就是,我现在同意,但是一旦出问题了,那么我当初其实是不同意的。
一个道理,“基本工资”,就是“基本上,你有那么点儿工资”。比如说啊,你月薪1万,但是其中8000是各类补贴,剩下2000才是你的基本工资,除以30天,每天8小时,你的时薪是8块,加班两个小时,获得150%的工资报酬,恭喜你,24元到手,打车不堵的情况下能从国贸到三里屯——你怎么心这么大呢,这么点儿工资还好意思去三里屯!?
这么说来老板根本就是枉顾或者曲解国家法律嘛!于是我去找仲裁机构,去投诉,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派出所任何一个可以主持正义的地方,最后我也许可以拿到正常的加班费,但是我花费的钱和精力早就超过这点儿钱的三十倍了——“维权”两个字说起来多轻松,“维权成本”四个字在真正做的时候就有多沉重。
于是,关于加班费这个问题,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哪位要是说,“我们公司真能给足加班费”,那受小弟一拜,给你们老板点赞。
有人肯定说了,我冤枉好人,人家很多商界大佬都说了,“我们公司不强制要求加班”。
太棒了,“不强制要求加班”。
确实,是你自己加班的啊,公司没逼你啊,没给你上老虎凳、辣椒水吧,东厂西厂军统中统那些招数确确实实没用过吧。但是呢,下班点到了,老板突然出现——开会——啊,如果有事呢,可以先走,但是会议比较重要,走还是不走自己掂量。
你今天走了,明天走了,后天还能走吗?还想不想干了?
当然啦,老板也不可能天天开会,但是呢,他可以给你安排点儿你力所不能及的活儿啊,对吧。下午4点半,“小许,这是本年度全球销售状况,明天早上9点统计出个表格给我”,你定睛一看,材料从办公桌一直堆到男厕所——确实没让你加班,有能耐你半个小时干完啊。
现在牛逼的公司不都号称用两个人的钱雇一个人去干三个人的活儿吗?
所以啊,职场上“自愿加班”是一个哲学问题,你说你到底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你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自愿的。
而最奇葩的是,各位大佬们在讨论996的时候纷纷展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似乎自己是高高在上恩威并施的主人,似乎手底下这些拼死拼活的小孩儿是在自己的大度施舍下才不至于饿死,似乎任何人进了公司就得至死不渝地对公司展现无脑的忠诚,似乎一纸简简单单的商业合同到了他们那里就变成封建帝王给百姓们的雨露均沾了——加班拿不到加班费的各位不但不能表示丝毫的质疑,还得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大喊谢主隆恩呢。
别闹了,大家都是靠丑陋的金钱捆绑在一起的萍水之客,不信你停发工资三个月看看谁还对你保持忠诚。
谁也不欠谁的,只是大家的社会角色不同而已,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是各自的本事——也许不是什么大本事,但依旧是本事——还“公司不养闲人”,一个“养”字尽显丑态——我上班你给我钱,怎么就养来养去的了?除了我父母,其他人没养过我,我付出劳动了,你给我钱,这是合作关系,不是抚养关系。
也许是两千年来封建流毒的侵害吧,中国人但凡有了点儿成就,就迫不及待的想复辟封建家长一般的独裁统治,就算新潮的互联网公司也不能例外。
该给的钱给到位了,该尊重的法律尊重了,中国人民肯定不用扬鞭自奋蹄,不需要大佬们操心。
所以无论是996,还是497,哪怕是69呢,这都无所谓,关键是,付出就得有回报,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是大佬们打几针鸡血就能搪塞过去的。
我敢肯定啊,朋友们,一定会有人在留言区里这么说:“没人逼你在这儿上班,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
所以我可得把本文中心思想说清楚了——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但是我们的大佬们一边自己追逐着利润,一边又要求着员工们的舍己奉献,这不是更好地说明了“资本永远是逐利的”这句名言吗?既然这样,大家就用利益说话不是更好吗,何必装做一副人生导师的样子,说出那些老掉牙的大道理呢,大佬们就直说,“我想挣更多的钱所以不给你们加班费”不就完了吗?然后再加上一句“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滚”,多好啊,至少还算真性情。
结果呢,他们非得给我们讲什么“拼搏奋斗”——拼搏奋斗这种东西,大家最迟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懂了,何必再来掐着我们脖子灌下这碗过期的心灵鸡汤呢?
我还敢肯定啊,朋友们,也一定会有人在留言区里这么说:“请问你创立了什么企业,你做过什么贡献,你算什么东西,在这里评价这些著名的企业家?”
我严正声明,本人非常敬重白手起家的诸位大佬们,但是呢,术业有专攻,他们做好自己的企业就万事大吉了,没必要强扮人生导师这个角色,中国人的人生导师已经够多了,导师越来越多学生都不够用了。
何况,咱们要是较了真,《劳动法》白纸黑字的规定哪位大佬没有违反呢?为了生存发展,中国人从上到下也都默许了这种做法,既然这样,各位大佬就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咱们得过且过吧,非要把犯罪纪实装点成格林童话,累不累?
其实加班很正常,我们不努力地加班,怎么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祖国呢?中华民族怎么复兴呢?对吧?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呢,你不给足加班费,就不要指望大家完全没意见。一个道理,如果现在把大佬们的资产都强制充公了,让大佬们为了祖国加班,你看他们还记不记得“拼搏”这个词!
资本永远是逐利的——试问,谁又不是呢?
不说了,我加班去了。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6 02:07:09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些话给我看得气笑了。
真是聪明人。一堆诡辩,用煽情的口吻一溜说出来,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来学习一下话术吧。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陷阱:不问你要不要996,直接让你996自己选时候。
类似于问你“你是早饭在这儿吃还是晚饭在这儿吃”,直接跳过了关键:“我为啥要在这儿吃饭?我去别处吃不行么?”——为啥996非得选时候?我也可以不996吧?
依此逻辑延伸:“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吃蚯蚓,你什么时候可以吃蚯蚓?”

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
陷阱:走另一个极端来反问。可是抹杀了不996的价值,并不能证明996是合理的呀,何况996还违法……一辈子不996的确没啥骄傲的,但一辈子每天都996,又有啥值得骄傲的吗?以及,怎么996就跟骄傲与否挂钩了?
依此逻辑延伸:“你一辈子没有吃过屎,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可以推导出“不吃屎没啥可骄傲的”,但并不能因此推导出“大家可以考虑吃一下屎”的正当性吧?

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陷阱:将996这种违法超额劳动,美化为“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并直接与“想要的成功”挂钩。
依此逻辑延伸:“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美好生活,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去砍人去收保护费,你怎么能实现你想要的成功?”于是兄弟们就热血沸腾手舞西瓜刀出发了?……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陷阱:强行往下比。
依此逻辑延伸:
“往下看你会活得很快乐。我想了想,他说的有道理。人活着就是这样,你老往上看,你好不了,非死不可,往下瞧。你做买卖你赔钱了?那还有跳楼的呢。跟他比你很快乐。对不对?你这生一闺女你恨得慌,那还有没孩子的呢。你这失业了,那还有失身的呢!”
——郭德纲班主的某段子。但人家那是段子啊!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
陷阱:将企业盈利机构的商业目的,强行扭曲成使命与义务(就是不肯谈涨工钱);将不肯违法996,说成“不付出”(就是不肯谈涨工钱)。
工作是挣钱的事,怎么就搞得跟公益似的谈“付出”了?以及,既然有这么多的资源,能不能直接点,多谈谈加班工资呢?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陷阱:将是否肯996与是否热爱工作强行挂钩。并用“12个小时”来强行定义“热爱工作”。悄悄抹掉了996超额违法劳动的事实。
依此逻辑延伸:“你不爱我,给我买8000元的手机都不肯;你爱我,给我买一万二的手机都不嫌贵!”——所以这是……在撒娇?

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陷阱:将996超额劳动与“变成一个不同的人”强行挂钩。
所以,996是如何培养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对困难的态度的呢?超额工作是如何让人变得更有理想更专注工作的呢?这里头有啥必然逻辑吗?
有没有可能长期996后,老婆发现的不是老公变得有理想专注工作,而是疲惫了脱发了眼花了胆囊差了?为什么不能说,那些甘愿996的人最显著的变化是“我肯996,肯为了工作放弃其他,你们可以尽情使唤我,虽然我身体因为996也不大好了”呢?为什么说得996像是让人脱胎换骨的特训呢?有什么必然逻辑么?
最后还来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嗯,难道不是应该直接许诺,超额工作=升职吗?现在变成了:“你996了就会有好变化——但不一定能升职”。
这类似于“你买了我这药吃了,虽然身体机能不会有任何数据上的变化,但你会觉得自己变牛了哟!”
总之:模糊重点。偷换概念。将违反劳动法超额工作996与成功成长等强行挂钩。
用热爱、福气、社会责任、奋斗、骄傲等抒情虚词,掩盖酬劳、工时、权责这些实际切身利益补偿——哪怕直接说“996的人我们都给超高额加班费”、“996最积极的人我们保证升职”,都比较实在啊?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用自己的奋斗来举例,忽悠员工们奋斗,忽略不提资方与劳方的所得差异。
用一连串其实并无严格逻辑可言的话术,一气呵成地吐出,达到煽情鼓动目的。
技巧非常熟练呀。
重新看了看福报那几句话,每句话分开来看很煽情很热血;连起来看,有点奇怪。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福报一般来说,该是善业善报。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印度教的业力:你好好地牺牲奉献,就能转世到高级种姓比如婆罗门;你不好好地牺牲奉献,就会转世去当低级种姓……这最初本是用来让印度人忽视已有的等级差异,老老实实埋头干活的。
好,这话题远了,大家明白就行。我的疑问是:
把“公司能够996”说成是福报,听来感觉不大对?……人家白素贞千年修得遇许仙,心满意足,这是福报;您这里“修来的福报”,却是大家要超额工作加班加点?
照这个逻辑,拉美的香蕉园最有福报了:人家全年无休地榨人呢……


好,既然前面说了996是大家修来的福报,那么看全文最后:
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大家一起996奋斗,如此才能让孩子和自己更有福报——前面既说了996是福报,所以大家一起996,最后得到了什么?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更多的996?
却又说需要996,是为了有一天,大家和孩子有更多的福报,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
是不是有点前后矛盾呢?
是不是老板明知道996是苦差,却在前面强行把996夸成是福报,后面描绘美好未来时,却又不慎说了心里话?
那么,依照本讲话的逻辑:996究竟是福报还是受苦?
我也被搞糊涂啦!
千言万语,做个图吧: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8-16 02:07:10 发帖IP地址来自
马云老师一席话,说996是为了个人成长。
好,我们就来说说个人成长。
1988年,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老师,1995年辞职创业。
当老师的七年间,马老师发起了西湖边的英语角,开始建立自己的名气;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为了生存,翻译社卖过鲜花和医药用品,马老师亲自背着麻袋到义乌进货;因为翻译社的工作结识了一名西雅图的外教,有机会参观了国外的公司,了解到互联网未来的可能性,于是开始寻找机会创业。
再次强调:付出这些努力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一名在职老师。
两个问题:
1、马老师的个人成长,是因为那份英语老师的教学工作,还是因为本职工作以外的个人事务?
2、如果马老师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工作是996,每天回家只想摊在床上,那么他有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独立思考,又有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以上所有让他成长的事情?
马老师说,“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12以上。”
他说的不错,哪怕作为一个老师,他从没有放弃过努力。
但请大家注意,他并没有把努力的方向放在本职工作上。他的12×12并没有花费在自己就职的学校,而是全部投入了只属于自己个人的事业里。
努力很重要,但找错了方向的努力,只是白白给老板做嫁衣。
当年马老师很聪明,他没有给电子工业学校的校长做嫁衣。他努力做的每一件衣服,都只收到自己的衣柜里。
今天他还是很聪明,用996占满所有员工的时间。因为他深知如果员工腾出时间提升自己,那么作为老板的他,就挣不到钱了。
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摆脱已知的重复,吸收新的知识,新的阅历,扩展新的视野。只有新的信息里,才藏着和现状不同的可能性。
而996是什么?是用已知的重复占满所有的时间,让人没有精力吸收新的信息,启发新的思考。
成长是一种改变,改变只能发生在重复的循环之外。
说工作可以让人成长,首先这份工作必须具有创造性。可如今,有多少人是做着创造性的工作?
大多数人每天的工作,只不过是机械的重复劳动。拧一千遍螺丝,难道能学会管理工厂?
如果一个人想要快乐,下班回家可以看看电视打打游戏,收获快乐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想要奋斗,下班回家就得多读些专业的书籍,参加相关的课程,收获能力的提升;或者像马老师一样结交一些创业的人脉,做一些创业的尝试。
如果一个人想要一辈子做个流水线上的螺丝钉,那就听老板的996,毁掉自己的生活的同时,相信每天重复的劳动,可以莫名其妙地让自己脱胎换骨。
马老师自己是第二种人,但如今,他教育大家要做第三种人,为身为老板的他牺牲自己的人生。
倒是不遮不掩,冠冕堂皇。
“如果8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干嘛呢,八小时不知道干嘛,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我真的是要气笑了。马老板高坐云端,怕是不知道对普通人来说,必须工作这件事是没得选择的。烦躁也好,厌恶也罢,工作都是我们必须承受的煎熬,没那么多意义理由之类的东西。
上班的时候,我们只是螺丝钉。下班的时候,我们才是自己。
无论是用来喘息,用来提升自己,还是用来陪伴家人,我们生命里的大多数意义,都只能存在于属于自己的时间里。
而今天,有个老板说,这一切都没有价值。
呵呵,对他来说,当然没有价值。
古龙写过一个画面,一对厨子在饭店打烊后的深夜,在后厨喝点小酒,舒服一两个时辰。
“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
“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在为生存奔忙的间隙里,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想活着。
活得像一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4265
帖子:85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