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生在本地找工作有多难?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14   29285   5
相关问题:
澳洲留学生找工作有多难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85190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4:41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温哥华7年,从留学生到新移民,关于本地找工作,我觉得我是比较有资格回答的。


先说一下大学期间的兼职:
因为我是很明确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后想要留在温哥华移民和工作,然后听说了很多前辈说:“学生时代的兼职经验非常重要。”


所以在大三的暑假,我就开始找兼职。


但我没想到兼职也那么难找。我当时打印了大概30份简历,真的是厚着脸皮进入商店、餐厅或者银行,一遍又一遍地问对方是否招人,然后递交我的简历。同时也在网上申请Starbucks等连锁公司的兼职工作。


大家也知道,以前温哥华的最低工资是$10.25一个小时。但就是这么一个最低工资的工作,作为留学生我都找不到。。。


一整个大三的暑假都在找,但直到大四开学了,我才终于找到一份兼职(在Sears里做sales),一边上学一边工作真的压力挺大的。第一份兼职做了四个月就合约满了,但因为有了工作经验,找第二份兼职变得非常简单(在Blenz Coffee里做Barista)。


以上这就是我的兼职经历。我的经验是:
  • 如果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留下来,最好积累的是加拿大本土的工作经验,暑期回国随便靠爸妈关系找个单位“实习”的那种工作,并没有啥帮助。除非你回国实习的地方是非常大的国际公司。
  • 做兼职最好不要去中餐饭馆。首先很累,第二个对你的技能并没有提高太大的帮助,第三个是工作环境比较油腻。
  • 比较推荐去麦当劳、Starbucks、The Bay这类的公司。另外,各银行也长期招兼职的柜台,很适合文科类和商科的同学。
  • 对于兼职来说,referral是最有力的。比如你同学或朋友的店里招人,那么通过他们引荐,你一般能被录取。
终于到了压力山大的毕业季:
首先加拿大留学生的优势在于,大多数人毕业后可以直接获得三年工签(看看隔壁的美国同学,工签还得靠抽签,拼人品!)。


我毕业以后,一边在咖啡店里兼职,一边找工作。首先是找了一份volunteer的工作,是帮一部挺出名的独立电影运营社交媒体。后来制片人觉得我吃苦耐劳而且脑子不错,就叫我去她电影公司上班做marketing。但说实话,你以为高大上的行业,实际上穷得要命(也可能是我的公司比较穷)。我的工资竟然只有$11.25一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跟我在咖啡店打工一样的工资T_T!
后来我被一家华人公司挖走了,但华人公司的名声一般就是——工资低、没福利、压榨、公司文化特别烂,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欺负人。但并没有办法,毕了业的我,还肩负着移民的任务。工作了一年,雅思考得不错,EE分数达到了468,被联邦邀请了。在递交材料的第二天后,我就马上辞职了。


可以说,我毕业以后,虽然说工作不断,但并没有真正找到一份满意的。所以毕业后正式出来找工作,是今年的事。


我原本以为,有了工作经验,换工作是很简单的事。事实上,我又错了!比当初找兼职还要难!!


在一个媒体公司面试,挂了。
在一个房地产公司面试,挂了。
猎头给的一个Telus的面试,三个manager级别的人一起面我,而且是phone interview,挂了。
在一个4A旗下的一个媒体公司面试,phone interview过了,笔试和面试没过,笔试考的是英语写作、数学还有加拿大地理(←考地理...unbelievable)。后来看了一下linkedIn的数据,这个工作岗位单单是在领英,就有120个人申请,招一人。
在BC省旅游局面试,phone interview直接挂了。领英数据是,300+人申请,招一人。
在绝望之际,迎来了UBC的面试。过了第一轮文书申请,第二轮是video interview,第三轮是HR interview,还花了两三个小时考了word, excel, ppt, outlook, Adobe InDesign的软件测试,第四轮是三个director级别的人组成的panel interview。然后狗屎运都过了,现在在学校上班了。


找工作的这些时间,我瘦了4公斤,整个人都是在抑郁边缘。
我来总结一下为什么找工作那么难:
  • 作为留学生没有当地人脉,自然很难有大佬为你推荐
  • 我是从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出来,目标是进大公司,很难
  • 我投的那些媒体公司,几乎都是西人的世界,华人真的很难融入进去
  • 最后一个原因是致命的:英文本身不算很好。在面试的时候一紧张,脑海里本身有很多词形容自己又多优秀的,结果紧张的时候只能说出"I'm very good at this..."。在别的母语申请人一开口就能对一个问题回答个两三分钟的时候,我最多只能说一分钟。。。。
  • Entry Level工作的申请人,实在太多了,好一点的公司都是100+申请人,而像BC省旅游局这种政府工,300+人申请,我凭什么和人竞争?


综上所述,我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我不可能在国外找到好工作。而事实上放眼望去,的确很多留学生在毕业后都只能在华人公司上班,又或者有点钱的都会直接开公司创业。所以我每次看那些回流了的同学,回国都去了大企业大公司大平台,虽然看他们加班很辛苦,可我以前还是非常羡慕。


但努力总是没错的,既然选择了留在国外,那就不要总想着国内的人。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多少次跌倒了,被踩在地上,又挣扎起来再战一轮。
英语不够本地人好,总是词不达意?没关系,那我就把100道常问的面试题的答案都准备好,在公园一边散步一边自我对话练面试题。我看你还能问些什么花样?
别人回答问题都能答两三分钟,我只能说30秒到一分钟?没关系,我带我的portfolio去面试,我给他们看我过往的工作成果。


别看这方法真的很蠢,但的确很凑效。我知道我比不上本地人,但没关系的,笨鸟先飞。
再总结一下并且给大家一点建议吧:
  • 如果你是一个外向的人,大学时期尽量认识多点人,积累多点人脉吧。因为这边求职,有关系真的能有很大的帮助
  • 但因为我太内向了,我真的做不到第一点。我虽然是商学院毕业的,可我networking的技能为负值。所以我选择了“技术宅”这一道路。我在大学时期搞摄影,学会了photoshop以后,顺手把AI,PR,Final Cut等软件都学了一下。我在大学的时候,小组课题永远都主动负责做ppt,所以我的ppt技能也不错。后来在ubc面试的时候,我的未来上司说我的ppt分数非常非常高。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属于闷骚型的,不妨多拓展一下相关的technical skills。
  • 找工作真的不要海投,一定要有针对性,一定要认真写cover letter。不过话说回来,加拿大的工作岗位真的不多,我上午看indeed,下午刷新的时候,页面竟然还是一样的工作……
  • LinkedIn真的是有用的。我这么一个小公司出来的人,这半年起码有5个猎头找过我了。
  • 不同专业,找工作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工科我不敢说,但商科和文科,虽然开放的岗位很多(因为需要的技能并不太technical),同样的,申请的人也多。在商科领域里,我发现找工作最容易的非Accounting莫属了。我的会计同学,在毕业两年后都通过CPA了,很多都去了KPMG和EY等四大,工资也很高。
  • 商科和文科类别的,如果觉得银行也不错,那建议在大三大四就开始在银行柜台工作,一般来说柜台坐了一两年,考了个什么证,一般就能坐房间(具体忘了什么职位名称了。坐柜台的职位不能移民,坐房间可以移民)。我有个学妹大二就开始坐柜台,现在毕业一年了,已经是BMO某个分行的Financial Service Manager了。
  • 尽量,不要,去,华人,公司,工作……


一般很少会这么流水账地分享经历,但这七年来,真的一步一脚印,没有任何背景任何关系,自己一个人在海外打拼。挺大感慨的。


还记得刚出国的那段时间,还听过一些本地的华人说我们这些留学生基本都留不下来,只能在餐厅刷一下盘子。挺愤愤不满的。


抛砖引玉,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希望我的故事能让找工作不顺利的人看了以后有了信心,希望能让发展一直都很顺畅的人看了以后,明白了你们是多么优秀,然后更加有信心。:)


有其他加拿大留学求职话题的想要交流和分享也可以私信我~


2月24更新
太多熟人了←_← 改成匿名回答。大家可以留言问问题,我懂的话会尽量回答:)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4: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写一下我个人在加拿大学习生活找工作的经历吧。大部分回答我都看了一遍,确认没有人的经历跟我重合, 今晚饿醒了,就写篇文章总结下我毕业找工作的经历吧。刚拿到offer,年薪税前接近九万刀, 虽然比不上程序员金融人士等,不过作为不同专业学生经历的补充,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国内211 本科毕业来加拿大, 走错路读了两年用处不大的College,之后读的Master(Course Based 一年半速成不用做试验写论文的那种), 专业是工程类 Chemical Engineering。


申请渠道是Indeed,LinkedIn等网络平台,没有参加线下招聘,四个月大概投出了300 份申请,其中认真准备的申请大概60个。收到面试邀请4个,拒绝主动联系的工作5个(很低端的那种)最终找到的工作是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类型的,也算是跟化学工程搭边,目前是蓝领,之后会向Process Engineer发展。申请时间跨度接近三个月,经历了4次筛选和两次面试,第一次一小时,第二次两小时。至今感觉收到offer像是撞大运一般。


有几位答主提到工程类的毕业生很好找工作,不过据我所知周围认识的同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内心都有一句mmp憋着。目前我认识的留下来的毕业一年半以内的同学,还没有一个找到专业工作甚至没有找到能摆脱最低工资的工作。原因是加拿大实际上是一个逐渐去工业化的国家而且有严厉的环保法规,所以Chemical Processing这种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破坏环境的大杀器是被严格监管的,生产成本很高。我的大学专业是做石油加工的,这边整个加拿大炼油厂不成气候,成品油基本都靠南边的邻居提供。所以造成就业机会少得可怜。


我一七年四月底正式结束学业开始找工作,刚毕业的几个月我并没有花很多精力找工作,那四个月我完成了工作签证work permit和居留签证VISA的申请和续签,在餐馆没日没夜的打工攒了些钱去东边的PEI毕业旅行,之后又回国呆了几个月, 11月初回来开始我的专心找工作的煎熬时光。


第一点:用心准备你的简历和cover letter的基础母版,不用过多修改即可投出去的那种。这个准备工作一定要早,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career center来免费给你提供简历的修改建议,即使你的第一版简历写的就是一坨那啥,也不要浪费这个机会,在网上约个时间去就可以了。一次不够多去几次。不要被保守的简历模板限制住你,You can try to use Photoshop or PowerPoint to design your resume and make a difference。我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是:Tell the HR what you have achieved during a position or school, not what you did. Impress them with numbers.


第二点: 攒在加拿大的工作经验。现在留学生可以完全合法的打工,假期还有更有价值的CO-OP实习机会(暑假COOP基本上年前圣诞节左右就开始Po和接受申请了要注意时间)不管是餐馆, general labor, warehouse,office admin, volunteer, Walmart, gas station都会有赚钱的机会同时给你的简历加料。兼职求职呢也不是很难,你可以请求房东给你介绍(所以多搬几次家还是有用的lol),可以去本地中文论坛,kijiji上找。我个人的工作经验就很杂,餐馆,装修,体力活,仓库都有涉猎,这些都能给你提供面试的时候一本正经编故事的素材。正式工作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很喜欢问你关于在加拿大工作的问题,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最喜欢工作的哪一点,你是否注重安全生产等等,They always want you to tell a story about yourself, impress them with your stories, and all these stories need real working experience.


第三点:注册并100%完善你的Indeed Profile和LinkedIn Profile。很多online job application可以直接使用Indeed或者LinkedIn登陆, 直接Pre-fill 你的所有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这样你在申请的时候会节省很多时间,遇到不是那么吸引你的工作,不高兴不耐烦了可以直接一键浪投。


第四点: 遇到心仪的工作招聘启事,认真根据工作要求修改你的简历, 定制一份自荐信一同发出去因为之前提到过的浪投现象,很多公司的HR根本处理不了源源不断的简历,所以他们有一系列的删选手段, 最简单的就是直接软件筛选收到的所有简历,关键词,关键技能缺失,专业不符,所要求能力不符合的简历一律自动过滤。所以遇到喜欢的工作一定要认真起来,我就有几次为了一个招聘启事花了一个多小时修改简历,从头写了封新的自荐信。
我想提一句最终给我offer的公司,他们在Indeed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但是在最后一行写上了:Only mail-in application accepted。他们要求你打印出来自己的简历和自荐信,贴上邮票写上他们的地址寄出去。这也是一种筛选手段,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对这份工作不甚感兴趣的人。推荐找工作的你买一台打印机,会很方便省时间。


第五点:Networking。我知道这对很多人来说很为难,我自己也不擅长此道。但是加拿大的公司真的很喜欢面试他们自己的雇员推荐的人, 即internal reference。很多工作在网上po出来之前就已经被这样消耗掉了。对于商科等的学生来说,networking很可能比你的GPA重要。我知道的有参加小型交流会,校友聚会等等。


第六点:面试礼仪和行头。 买一套合体的西装,不需太贵,不要自己瞎琢磨,直接去找店员为你选好搭配裁裤脚。做好发型刮掉胡子鼻毛。YouTube上有很多面试礼仪的教学,多看几个自己写一个check list。打印好自己的简历,不要出现错字和漏印,放在一个低调的文件夹里带入面试房间。一个精神的面貌和得体的穿着会带给你强烈的自信,而自信 confidence是西人公司很看重的一点。


第七点:准备好并写下面试常见问题的答案,做到背不下来也能面不改色的圆回来,面试前随身带着加深印象。你可以搜一下例如 The most commonly asked questions in the job interview可以找到题目和推荐的答题方式,不要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答案。Tell me a bit about yourself这个问题一定会出现,也是你提起面试官兴趣的的敲门砖,一定要写好后多次修改。一定要记住所有面试官的名字,原因在后面。


第八点:Post interview follow up- Thank you Email。当天面试完晚上就可以发给面试官或者HR。这是你表达感谢之情并表达你对这份工作的热情的机会的好时机。有的时候HR会处理的比较慢,一星期后你要再发邮件友善的请求他给你update面试官也会问你面试中可能遗漏的问题,用最全面专业的回答,你有足够的时间打磨你的回答并让他信服,不要让他同一个问题再问一次 to make it clear。因为邮件来往时间成本很高。You got to ask, actively communicate, you got to express your enthusiasm about this job, you got to jump high to let him see you so he will be more likely to choose you.


第九点:关于英语交流能力 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英语交流的人,我没有本地native朋友,我有时候也会在很简答的表达上卡壳,说不清楚。但是我清楚的感受到每一次英文面试之后,我的英语表达水平都会有明显的提高。思维会非常活跃。所以,不要害怕英文面试,这是一个提高你表达水平的终极考验,特别是数个面试官轮番上阵轮你一个半小时的那种。每一次面试前准备问题,回家写感谢信,我都发现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如果你对自己的英文水平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是一定会表现出来并被面试官捕捉到的。所以你的最初几次面试扑街的可能性不小,就把它当做成长的路上必要的绊脚石吧。 You got to feel the pain to grow。


第十点:招聘求职旺季。 我回来找工作的时间点,11月初是一个很不好的时间,因为年末并临近圣诞节和年会,很少会有公司有职位空缺。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求职时间是1-3月和5-9 月,所以在此期间毕业的同学不要白白浪费时间,很可能刚好错过那就只好默默等待机会了。


第十一点:华人公司。(特指华人私人公司,国内国企来投资的那种不清楚不了解)
我个人的建议是:
如果你没有充足的资源,但又一时半会饿不死,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刷经验值带着工作经验光环回国,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专业有所建树和追求,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工作条理清晰同事合力,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不加班假期旅游,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拿高薪开好车,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轻松混日子,请远离华人公司。
如果你想接待新来的留学生,新移民,老广东;做中介,地产,投资,从他们身上赚钱,可以考虑。
该给钱的时候谈未来,该休假的时候谈奉献,中国公司把不少国内的遗毒带来了呢。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4:43 发帖IP地址来自
哎呦我干嘛又答这种毁灭自己少年感的问题……
遥想NN年前,当着留学生,也是觉得找工作好难好难好难。
而现在,身边好多人抱怨找不到劳动力,前线压老板老板压HR,HR压力大得掉头发。当HR的朋友,收200份简历打一天电话,让前线管理面试十个人,一个都不能雇,被中层当着众人骂哭。
面试是成本。面试十个人,基本是一星期每天一小时的工作量,对于雇主完全是多余工作。这要么占用他抽烟吹牛的时间,要么是逼他每天加班一小时,还找不到人当然着急上火。
现在往回看,当年我找不到工作的原因简直是水晶般透明。
换我也不想雇刚刚毕业的我。
试着说一下最主要的因素。
1。 留学生和新移民在HR届被称为“fob”,fresh off boat。虽然政治正确很重要,人们私下还是会暗示,“我们不要fob”。除非是非常缺人的基础蓝领工作,因为实在实在太缺人了,顾不了这么多。
2。 没错,就是说,基础蓝领工作很好找。只要英语基本能交流,就能找到生产线工作。如果有车,100%是有工作的,是你挑工作。不过那个收入,养活自己有余,养活家人不足。
3。 为什么fob不受欢迎?因为fob都会说:“如果我英语过关……”所以你英语为什么不过关?就好比一个人在中国不会说普通话,还心比天高,什么都瞧不起,也瞧不起本地职场规则。“这个事在我们村不是这么做,所以你们SB,所以我不配合。”
4。其实中国人还算好找工作,最可怜的是印度人。因为他们——真的不好。好。学。英。语!应该说是,自以为没有口音,其实口音比喜马拉雅山的积雪还厚。而且中国人喜欢开小生意,吸收了一部分英语不好的人。印度人没有这么多小企业消化自己人。
5。所以,在大城市找基础工作,包括labor 和 entry level jobs,是和很多很多印度人竞争。只要口音稍微好一点点就能脱颖而出。 想像你自己是HR,全公司都觉得你是废物,专业技能是闲聊,每天坐在位子上看小视频,不然为什么你连个扫地工人都找不到?(因为真的没人应聘!)其实你从早到晚、加班加点打电话,只不过电话打通了,50%的人说的话你听不懂。还有20%正在喝high答非所问,20%的人小学没毕业连时间和地址都记不下来……你再打通一个电话,听到对面说:“why~~neh zhao shui? Oh, Ok ok good!”你是不是只想挂了电话?
别忘了,你要是找一堆书面资料过关、面相不讨喜的人来面试,有硕士学历的你会被管生产那群粗人羞辱的!
6。 只要中国人语速正常,基本上说英语是可以沟通的,做基础工作,和行业大牛足够了。“正常”语速就是你自己认为非常非常慢的语速。大部分中国人说英语很快。
7。如果你找专业工作,请有专业人士的样子。专业人士是一种显而易见的sophisticated 样子,因为他父母一般也是专业人士,在学校里交的朋友也是专业人士的孩子,他未来的同事也想和一个有共同语言的人共事。订一份报纸,或者找个地方拿免费的National Post,别拿小报(tabloid,版面和复印纸差不多大的报纸),拿大报,从头到尾看,看新闻、时事评论、经济、艺术、房产、汽车、体育、漫画、读者来信里唇枪舌剑、情感版饮食男女……唯一不需要看的是国际政治。坚持看一年,你就不是fob了。(要注意National Post是保守党的党报,所以是免费的,心里明白就行了)
8。如果你不甘心做基础工作,又不是行业大牛,真的要好好练英语啊。就算在中国,也要好好练说话吧?小学生知道每天朗读课文,大人更要经常朗读,练习清晰的发音。跟着广播和电视说话,像练同声传译那样,一边听一边重复,练习语速和态度。
9。多和陌生人接触。绝大部分学生,和陌生人说话会紧张。这看上去sophisticated 吗?唯一减轻紧张的方法,是系统性脱敏。就是你一直暴露在紧张源刺激下,慢慢就习惯了。常见的紧张源有:老师、异性、比你牛的人,越紧张越要接触。
10。 有两年专业工作经验,找工作再也不是问题。有半年工作经验,不要求薪资,找工作也不是问题。只有相关义工经验,不要求薪资和时间——大部分时候也可以。只有国外工作经验,但谈吐不是很fob,完全可以。有本地经验,但是和专业完全没关系,再牛逼也没用。
11. 怎么从无到有混出工作经验?找大公司、大组织里和专业有点沾边的底层工作。比如医药领域的所有工作,起步都很难吧?可以去精神病院值夜班。CS工作经验,可以给非盈利组织做网站。重点是坚持,每个工作的持续长度很重要,至少要坚持一年。
12。人人都说加拿大人不在乎穿着,但这种不在乎是在文化共识的前提下不在乎。Casual, business casual, business, over-dressed,不能弄混。衣服的分类和价格没关系,再贵的鞋子,casual 就是casual。以及,虽然他们不在乎衣着,但是很在乎发型和每天洗澡。
13. 现在稍微正规的工作场所,都是scent-free,为了照顾有鼻炎的人。在所有味道中,没有味道是最好的。有人吃咖喱、用古龙水是他们的问题,别变成你的问题。
14. 读书的最后一年,找所有你接触过的教授、TA给你写reference letter。认识一个写一个,当然是你自己写,让他们签字啦。前几年所有表现不错的课,也要个reference letter。平时多烧香,就不用临时抱佛脚。在entry level这个领域,这是有用的。
15. Co-op、义工之类不用说了。如果有co-op,英语又还行,找个工作绝对没问题。
16. 英语不好,不要移民,不要留下工作。世界很大,不要把自己锁死在执念里。“英语不好”指雅思7分。“英语好”指“雅思考官招人吗?什么要求?”
------------
还请注意,这类问题最终会被移民中介填满。告诉你只要做到一二三,毕业次年收入十万,食品开销1%,马上大屋跑车走上人生巅峰……
都是骗人的。
英语不好,人生没有技巧。英语好不好,全靠自学。每个人自学能力如何,自己应该有数。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4:44 发帖IP地址来自
找工作的捷径是 Co-op(有偿实习)!!!

二线小城市四年本科毕业,加国公务员已经快三年了。毕业一年半自己拿下移民。
学的是地理,上班干的是GIS(上学没上过几节这方面的课,是上班学的)

大三刚开始的时候突然惊醒,像我这种学习不好,语言不佳,交际也不怎么灵通的人,出路在那里?

正好发现学校的Co-op 项目还不错,好多别的专业同学是强制Co-op,看着他们一个个出去工作了还挺羡慕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报名了,没想到却被告知专业成绩不够,被刷下来了。我又不甘心,各种约谈advisor,最终看在我简历上有很多社团活动的情况下,破格收我进了另一个叫work experience的项目,和 coop差不多,就是只可以干两个学期,毕业证上不提。总之是可以开始在学校网站上找工作了。

高高兴兴回家投简历去了,一投就是一个学期,没有任何回音。实在又不行,开始找各种辅导写resume,和coverletter的组织。终于开始有面试了。

记得第一个面试是两个面试官来学校面试的。穿的贼正式去的,各种回答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还有个单词不懂是什么意思,当面问了面试官。最后没拿到 offer还差点泪洒coop办公室,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太幼稚,受打击能力太差。现在删被拒email,比翻书还快。

之后再投简历都是撒海网,偏僻小地方也投,外省也投,只要专业粘一点点边的都上。才迎来了我第二次面试。这次是phone interview,又是好几个人各种问题,各种一通乱懵下完成了。这里真的建议第一次找工作的毕业生,面试前要编一些故事。因为一些面试的问题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怎么做,往往这些题都需要你举例说明。没有太多的生活工作经验新毕业生,口才应变能力差的情况下,不编故事是不会出彩的。

这次面试过了两周,都快开学了,也没消息。我就准备选课,想着下学期就上课吧。顺便问了一下办公室那边有没有消息。谁知这一催反倒催来了offer。我第一次Co-op就去了距离温哥华14小时车程的北部石油小镇,冬天零下几十度吧,在那边呆了八个月=整个冬天。雪从九月初下到了四月底。

现在想想,当时很久没下offer的原因可能如下:
1. 工作单位可能并不完全满意我。
2. 可能其他前几位应聘者都因为地理位置拒绝offer了。
3. 本身申请这个工作的基数也小。

总之我拿到了第一份工作,处在兴奋中,完全忘记了查一下这个鬼地方到底在哪?查好了一些,爸妈第一个就站出来反对,你一个小女孩去那么艰苦的环境上什么班,人生地不熟,华人也少,不安全。最后顶着压力还是去了,想着自己拼一下,这可能是一次机会。也是拼的这一次,给我带了后来一次次的工作机会。

我本是没什么计划的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本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理念,先接了这四个月的营生。

现在想想,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不会雇佣自己。我简直是个傻子,老板布置最简单的业务,可能有五步,我一步也不会,步步做完了要去敲老板门,问下一步是什么。英语也说不利索,幸亏当时不用做什么展示之类的。

然后有一天老板问我,你要不要再续四个月啊,我想我人都在这了,再呆四个月没啥问题,就在那干了八个月。八个月后正好是暑假,我们那雪还没化干。我想我回学校夏天课也不多,就问advisor能不能再找个四个月的活儿,那边一同意,我立马就收到一个面试,这回可是正经温哥华市中心的工作,而且一下就是八个月的合同。我算来算去,我这都加一起16个月的工作经验,能不能进Co-op项目啊?学校那边说,早就给你划到Coop了,最后毕业证书会写。原来只要进了项目,不看成绩,干满时间就自动升级了。

拿到offer,又是一顿各种美。想到快要离开这个周二电影院可以看见全镇人的小地方,我都笑歪了嘴,每天计划着到温哥华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回来的路上,顺便还绕道去Alberta玩了一圈。

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我的第二个老板,中年单亲妈妈,骨子里带着强大的母性,差点把我当闺女对待了,上班第一个月工资在第三周发,她还特意问我,需不需要借钱交房租。总之很照顾我。以至于后来快毕业,又一次要“失业”的压力驱使我上门拜访了我这位领导,她也承诺有好工作一定转发到我邮箱。并在她的鼎力担保下我拿到了现在的全职工作。Networking 是另一个找工作的重点。

后来我也去私企混了一段时间,各方面感觉不好,就又回到了政府工作。

相比找coop工作,现在投正式简历难太多了。每次都是跟上百人竞争,phone interview,多次笔试等,过好多道坎,才能见到面试官。所以找coop真的顺手牵羊,一劳永逸啊!

另外,Coop的时间是算在工龄里面的,也就是我还没毕业就拥有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工作经验,离一些三年工作经验起才能申请的higher level职位进了很多。

至此,两段政府公实习,一段私企顾问公司,一段政府正式,现在已经敢投一些 coordinator 等级的工作了,但至今还没成功,哈哈。会一直继续的。 这也才是开始。

我大学毕业前也有申请转专业研究生,园林建筑设计一个加拿大圭尔夫被拒,一个香港大学offer。最后纠结了两个月,最后决定还是留了下来,到现在我妈还是问我后不后悔。学费一共是26万,对相当是买个学位。我从 coop就不要家里生活费了,现在从新跟家里要钱觉得太没面了。然后想想香港大环境,那时候三天两头还有不和谐的新闻,自己不太喜欢。还有就是当时自己是放不下这边简单缓慢的生活,矫情的说以后吃不到begal和cream chesee可咋整。现在也没有经常吃,打脸。但我还是没有后悔的。毕竟移民之后研究生随时可以读的,不用担心自己身份过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在各位大神面前也只是幸运而已。大家加油!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14:45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谢邀请,作为在加拿大留学,工作,移民里程十年的学姐,很荣幸能为大家分享我的回答。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能够分享给在找工作的小伙伴们,无论你是小留学生,老留学生还是新移民。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姐可以斩钉截铁的回答:不管是留学生还是加拿大的当地人,找工作都不是顺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也10000%绝对不是圈里传说中的那么难找。这一切取决于你的个人能力,智慧,策略和付出。那么接下来学姐就开始长篇大论的和大家分享我这些年的找工作经历和秘籍吧!注意:加拿大这个国家工作经验可是比一纸文书含金量高太多了,所以积累工作经验非常非常非常*100…之重要。

分享一下我的工作经验 (也是血泪史,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学姐坐标多伦多,加拿大

1. 19岁College – Marketing毕业 两个月被招进当地一个美国车行做汽车销售员,都是老外,只有我一个华人。

(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提前思考,提前计划!毕业前一个学期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上了汽车销售培训班,提前考了执证,并且去学了开车,考了驾照。毕业后两个月内网上投了几十家车行,鸟无音讯,后每天穿这个跟鞋坐公交,长途跋涉真的是磨破了皮,脚上流着血一家家车行去亲自投简历,真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后来终于有一家车行愿意用我了,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很impress我怎么会已经拿到汽车销售员证书了,一般都是进了车行上班在培训两周才考试。因为我的提前计划!)

2. 车行工作三个月辞职选择了进修大学,但毅然决定想通过工作经验申请移民留下来,非常坚定我要扎根加拿大,于是不得暂时放弃读书,辍学又开始重新寻找新工作(符合移民条件的),两个月内申请到了本地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一份秘书/市场策划的兼职(part-time),工作四个月后被提拔为全职,工作了一年半后也顺利的递交了移民申请

(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通过http://Kijiji.ca网站递交,但我网上递交完以后立马亲自去了这家公司递交,正好被老板看到了,还有其他一些interview表现,她最欣赏我的诚恳,于是给了我这个机会)

3. 移民下来以后,辞掉了工作去进修读大学,大学期间其中两年在一个加拿大非营利支持创业的机构volunteer做Marketing Coordinator, 后被提升为Community Manager

(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Referral. 和朋友吃面,她在学校了解到的这个机会,第一个最适合的人觉得是我,就refer我面试去了)

4. 大学毕业后正式开始找全职工作,用了4个月的时间拿到到了FOODORA的市场开发员一职,一家国际创业行送餐平台,总部在德国,类似于UberEats,国内的饿了吗

(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真的完完全全是靠我自己Cold Email, reach out 给CEO,层层抠层层,自己挖出来的机会,自己create出来的工作职位,这个后面技巧会细讲, 在第四条Cold Email / Coffee Chat / Referral 冷邮件 咖啡文化)

5. Foodora工作两个月后发现直属经理非常unaccountable, 经常满嘴跑火车不守信用,公司没有管理系统,我开始深思留在此地前途堪忧,这份工作经验也无足够含金量,于是又毅然决然的跳槽了,霸气的递了辞职书给经理,说我要继承家业回国了(实际是给他台阶下)。跳槽前已经拿到了世界500强中的WPP集团之GroupM (中文名:群邑媒介集团)的JOB OFFER – 数字营销Coordinator. 现在职8个月,公司文化,团队文化,员工福利,培训项目,升职空间各方面都是非常乐观和积极,前程似锦。

(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LinkedIn网上申请的,后reach out 给一个在那另一个部门校友做了reference加分,很顺利)

现在你已全部了解和参考到我的工作背景和经历了,那么我分享给你们一下我学到和领悟到的找工作战略 – Job Hunting Strategies:

1. Don't always label yourself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不要总给自己定位为 “留学生”

在我的留学生活中和工作申请中我从未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留学生,也从未觉得我会找不到工作,因为我的信念一直都是只要你有头脑,有能力,沟通能力强,不论身份是什么,找到工作都是必然的事,并且是人才总会被留住。 (正面,积极,和自我鼓励的心态非常的重要)有很多时候你也会听到周围的人说“银行、广告公司,等等当地大企业根本不会要留学生,100万个人都试过了,失败了,你也不可能行,别浪费时间了”。 但我从来都没有被这些话影响到,因为即使100万个人失败了,也并不代表我也会失败。所以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尝试,去争取。被拒并不丢人,糟糕的是都没有尝试就自我否决放弃了。要相信自己值得好的工作机会,放胆去申请,但一定要动脑思考,研究战略!我遇到过很多坚信这个“舆论”的留学生或者当地人,因为这些言论,没有足够勇气或自信,连申请都不去考虑了,直接自我否决。但没有试过,又怎么可能有任何的可能性呢?这些人没有尽到最大的努力去争取这些机会,从而选择了华人的小公司或等等不是特别理想的工作(例如:能办移民,但工资非常的压榨,没有任何企业文化或团队精神,硬着头皮去工作了,对今后的career development也没有任何帮助)。所以不要总是给自己定义为留学生,我们一点不输当地人,所以放胆去申请,去争取, be yourself! 你值得拥有!尝试过尽力过再说!


2. Traditional Job Hunting Methods 传统找工作方式


公司官网的招聘页面直接线上投简历申请 (note: 90%的情况下会悲剧,有可能hr都不会收到你的resume, 因为现在大公司都会用软件自动过滤掉不够好的resume然后到hr, 所以简历一定要写的好!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而且每个工作递交的resume和cover letter一定是不一样的,要customize! 注重质而不是量。Quality over Quantity!)

找工作的网

https://www.indeed.ca/


https://www.monster.ca


https://www.workopolis.com


https://www.glassdoor.ca


https://www.kijiji.ca/ (note:一般中小型企业公司可能会在这里列出)


https://www.linkedin.com 强烈建议用领英,polish 你的profile, 利用这个平台去cold email or coffee invite. 我受益太大,下面会细讲


LinkedIn 领英
如果你正在找full time 工作,强烈建议可以花钱注册prime account一个月, 一般第一次都有免费trial,可以看到job post的所有hidden信息,比如这个工作有多少个人申请了,过往找到的人都有什么学历或工作经验, 联系人有哪些,hiring manager 或此职位之上的人是谁,联系方式,你可以发邮件去reach out. 胜算机率会增加

3. Take initiative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yourself 没有机会,就去创造机会

上面我提到的很多时候网上去申请,除了等待被联系的过程太漫长,还有很多时候resume看可能被软件自动过滤掉没有传到HR,因为可能有千份简历在投;或者你想要申请的position没有空缺;或者虽然网上有在招人,但实际上这个公司只是在走一个流程,他们最终是给机会给内部internal hiring,所以如果没有机会,请不要坐以等待,自己去创造机会。如何呢?与其说去Network, 我会用“Reach out”这个词更合适,黄金策略->Reach out to the person that you think you can learn from in the area that you're interested in applying, or gaining knowledge. 中文解释的意思就是去主动联系你认为的关键人物,邀请电话会议或15分钟的Coffee Chat, 不是去要工作,而是去虚心请教,聆听他/她的建议,工作历程或行业知识。我的渠道就是LinkedIn上找好相关的人,我的target,然后Email他们。

4. Cold Email / Coffee Chat / Referral 咖啡文化

分解上一步骤的Cold Email 和Coffee Chat策略。我曾今用了三个月时间摸索着找工作,刚开始一头雾水,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不知道要reach out给谁,linkedin 上发message没有回应,cold email没人理,网上工作申请50封Automatic Rejection. 到最后找到适合我自己的方案和style,两个月内我发了50封邀请coffee chat or phone chat的邮件,收到了25个人的回应,来回email交流,最终和23个人面对面见了面聊天,2个人电话会议。感觉还是策略收获不错吧。

这里我就拿当时相近广告公司来举例吧。如果你申请的是entry level的工作 比如 Social Media Account Coordinator, 你要reach out 的人一定不是同等级的人,而是比这个高1~2~3 levels的人。比如Account Manager or Account Director, sometimes you can even reach out to Account Executive.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给你更全面的career path, industry, and company overview.他们也是经历过从entry level 一直到现在职位的人,而很多人是非常欣赏你主动联系并虚心请教的精神。

我25 个coffee chat 里19个都是加拿大的广告公司的Account Director 和Account Executive. 虽然CEO我也reach out to 过(没回,但他会看过我的linkedin.一般不reach out to CEO,但是这个人曾经是我大学的毕业生,学的还是同个专业,我觉得特别多in common,所以很想听听他的故事。No harm to try!)这19位professional 我真的真心的感谢他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我见面,解答我的问题,我真的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很感恩。实际上并没有通过他们直接得到工作机会,但他们有些人拿了小本子专门记下我的经历和故事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并且记住了我,也有refer我到另一个广告公司的人coffee chat,了解新的信息。我收到非常的尊重,所以以后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帮助再找工作的新毕业生,或转新行业的人 - Give back.

Cold Email and Coffee Invite 一定要customize你的内容


在LinkedIn上了解这个人,他的education, interests, career path, 找到他的工作邮件(公司网站有时能直接查到)


找到对的人,你写邮件时最后可以add value - 比如他最近在关注某个话题 i.e. VR (virtual reality in travel), 你可以找到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或相关的话题放在邮件里


邮件里结尾加上可能占用到的时间 “Would you possibly be able to spare 10 to 15 minutes from your busy schedule to chat about your experience in strategic planning in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这样别人第一反应就是,也就是15分钟喝个咖啡,可以。


你的心态永远保持虚心学习,请教。永远记住"Learn" before "Earn"! 永远是先学习,积累,才会赚钱。我在陆续coffee chat 10个人后,遇到了瓶颈,觉得并不能直接找到工作,并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有些急躁了。但后来我理清自己的思路,和平静心态,树立了一个信念,一个goal. 我去coffee chat 就是去学习这些前辈的industry expertise, 和career path故事.只要每次一个咖啡我能够从这一个人身上学到一点(不管是工作,人生,或态度),就是我的财富,受益终身。因为带着这样的心态,发现他们会和我分享的更多,明明15分钟的coffee chat, 这个Director这么忙,竟然愿意和我聊了1个小时!我真的非常的感恩。有几个都是这样。

a quick cold-email example (a rough idea, 但这个你们自己去构思)


Follow up 邮件也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态度,一个素养还有一个professionalism.

1 casual follow up email


以后这一条有机会再更新。


5. Did you push yourself hard enough – 你有没有用尽全力

在加拿大找工作,你有没有尽全力,问心无愧,以上我提的这些你有没有push自己去做,如果没有,那你还有机会去push,精益求精,创造机会。曾经我找工作没耐心,迷茫灰心,和一个朋友诉苦,她就很直接的丢给了我一些话“你投了多少封简历了?”,我说“快40封了都”,她会“才40封,等你认认真真投了100封简历,还没找到工作再和我诉苦吧。”当时我听到心里很不舒服,但现在觉得她讲的很对。因为有多少人比你努力,多少竞争者在投简历,你要怎样能从500个interviewee里stand out呢?你要被interviewer 记住,被记住就有戏。Make an impression, they will call you back!

对了这里要提一下,这25个和我见面的人都是加拿大本地人,基本都是白人,2个是CBC加拿大华裔,还有几个邀请我去办公室和coffee的。然而这25个coffee 都是他们免费请我喝的,不让我付钱。很感动哦对吧,这个是professionalism, 还有素养,还有就是我可能很幸运也。所以我感恩节会做几个南瓜派,亲自送给其中几个对我影响特别大的人的公司,感谢。小小心意,但是真诚永远会被别人记住和感受到。做人做事都要这样。



希望这些有帮助,祝大家研发出自己的攻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member, you deserve a good job if you put the equivalent amount of smart and hard work. 好工作,你值得拥有!以上都是个的个人经历,和从迷茫,错误中总结的经验。请勿抄袭,请勿转载,NO TOLERANCE WITH COPYCATS. 请让这些tips当作你们的燃料,作为辅助建议,你们自己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style和策略,高校的在加拿大找到工作!

写在最后:留学路上不用怕,不孤单!如果还有更多问题可以直接问我,或者如果还有其他关于加拿大留学,生活,文化的问题,这里我也推荐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公众号,是我和一群在加拿大当地的小伙伴创立的Uniexplore。关注我们团队微信公众号叫“UniExplore枫叶国小记”。我们是一群加拿大学长学姐,从留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到成为加拿大移民。每周都会推送几篇我们这些“过来人”在加拿大的学习、生活的一些经验和感悟。也可以搜索微信号
UniExplore.com
Good luck!

UniExplore学姐安吉

勇往直前,永不言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