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金工团队】每日资讯20190712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XYQUANT   2019-7-12 08:47   2535   0

行业资讯
IPO申报热情高涨 新“堰塞湖”如何化解
稳经济增长 中国为企业降成本持续加码
1-6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2%
同业资讯
博时基金李权胜:A股ESG投资发展迅速
多家公募发布下半年策略:新一轮宽松预期成型 基金看好股债同涨
美降息预期升温 债券及黄金迎机会
产品资讯
力推多款产品 券商银行抢滩科创板
行业资讯
IPO申报热情高涨 新“堰塞湖”如何化解
2019年07月12日证券时报网
IPO申报企业数重回高位。
目前IPO排队队伍中的企业数已经达到501家,仅6月份就新增了172家新申报企业,让市场惊呼“IPO堰塞湖”再来。“IPO堰塞湖”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老问题,如何在新的监管背景和市场环境中找到最优解,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表示,IPO申报企业增多并非坏事,后备企业的增多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增加我国经济的直接融资比重,但要把好“入口关”,通过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等方式,揪出财务造假、粉饰业绩的IPO企业,让真正的好企业登上资本市场舞台。
“堰塞湖”形成之因
据证监会公告显示,截至7月5日,IPO排队企业数突破500家,达501家。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企业数量增幅达55.87%。
IPO排队企业再次超过500家,出乎市场预料,这虽然不是IPO排队的峰值,但仍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历史上IPO排队通道的企业数最高曾超过800家。在IPO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少人士表示“IPO堰塞湖”再来。
这轮“IPO堰塞湖”始于6月,仅6月单月就有172家新申报企业进入IPO排队通道,让原本较低的IPO水位猛然升高。2017年10月份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后,在“审核从严”的监管理念下,在“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下,IPO过会率大幅下滑,不仅导致众多拟上市企业知难而退,更有为数不少的企业纷纷撤回申请材料。至去年8月底,IPO排队企业下降至289家,排队企业数量也首次步入“2”时代,谁料到仅仅几个月后,这一数量非但没有减少,而是一跃进入到了“5”时代。
究其原因,一方面,和财务数据截止日期有关,根据IPO发审相关规则,IPO申报企业财务数据有效期为“6+1”,即正常情况财务数据有效期是6个月,为了在排队期间减少更新财报的次数,不少企业选择在6月份申报材料;另一方面,今年以来IPO过会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让不少观望中的企业加快了上市进度。
今年1~6月,证监会共审核61家企业的IPO申请,其中50家获通过,占比82%,较2018年同期57.5%的通过率大幅提高。
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IPO通过率的提高激发了企业的申报热情,不少之前还在观望中的企业纷纷报送材料,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原本在科创板和主板之间犹豫徘徊,随着科创板多轮问询的推进、监管对科创板企业定位和审核细节的曝光,让不少企业选择了传统的IPO赛道。
“我接触过一家原本拟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公司希望通过注册制能够更快上市,但在了解科创板细致问询经过以及监管对研发投入的关注后,还是觉得企业更适合传统的IPO通道。”上述投行人士指出,IPO常态化发行和过会率的提高也让企业愿意等待。
另外,市场审核的隐形红线“主8创5”有所松动,即“IPO新申报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元,创业板要求不低于5000万元”。从今年实际申报的情况来看,有所变化,如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欲申报创业板,但它2018年净利润约为4200万元。
解决“堰塞湖”之困
“IPO申报企业增多并非坏事。”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指出,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景下,企业积极申报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后备力量,只要把好“入口关”,让符合首发条件、信息披露详尽、质量好的企业进入市场,对投资者和市场稳健运行都是好事。
要降低IPO水位,让好公司尽快上市,一是要继续坚持从严审核,对粉饰业绩、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企业敢于说“不”;二是要在事前事中阶段尽早介入,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排队企业,震慑抱有侥幸心理的闯关者。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虽然今年IPO过会率升高,但审核从严的标准未变,一是审核重点维度多元化,问询范围更广,将IPO候选企业的规范运行情况、公司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作为审核重点,问询机制落实更到位;二是从源头上把关上市公司的质量,根据上市公司质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审核进度,宁缺毋滥;三是以信息披露作为审核核心,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经验有望在A股审核中常态化推广。
从2019年被否企业涉及问题及审核结果来看,发审委关注重点仍集中在财务真实性及合理性、毛利率相关问题、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质疑、持续盈利能力、供应商和客户相关问题、合法合规问题、内部控制规范性问题、员工问题及股权相关问题等方面。
“证监会对IPO的发行审核监管并未放松。”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那些不符合首发标准,却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态度来碰运气的企业,最好尽早撤回材料,一旦被发审委否决或是在现场检查中查出问题,将影响以后的融资之路。
7月8日,证监会对6家IPO排队企业出具警示函,包括鲁华泓锦、句容宁武、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等,梳理上述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多和信息披露有关,如鲁华泓锦存在未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部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部分修理费确认不及时、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明冠新材料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据了解,这6家企业均是在此前IPO现场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其中有2家虽然已经撤回了申报材料但仍被出具行政监管措施,从严监管可见一斑。证监会昨日表示,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
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可以筛选出真正的好公司,也会让企图蒙混过关的企业完全暴露,相信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强,“IPO堰塞湖”会逐步消退。

稳经济增长 中国为企业降成本持续加码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为企业降成本再度发力。7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确保社保费率降低政策落地,不打折扣。会议称,这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
给企业减负已成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政策的一大重点。特别是全国两会结束后,几乎每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涉及降低企业成本内容。从推动银行降低贷款附加费用,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债券、票据等融资,到下调行邮税税率,再到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降低中小企业宽带资费、下调铁路货物执行运价……一系列降成本政策正在密集出台。
中国之所以不遗余力降低企业成本,缘于目前经济虽整体保持平稳,但下行压力不容忽视。据官方数据,今年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同期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仅为2.7%,与去年相比几乎“腰斩”。
在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外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升温,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情况下,要增强企业信心,确保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加大力度为企业减轻负担势在必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为企业降成本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既定方针。在中美经贸摩擦仍在持续背景下,继续发力降成本具有特殊意义,既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能力,又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也表示,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等举措,更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的综合成本,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坚定企业家投资信心。
从中长期来看,加快推进降成本也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当前国与国经济实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实力的比拼。只有为企业卸下那些不应有的负担,才能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让中国经济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占据先机。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称,中美经贸摩擦“实际上是两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较量”,谁先完成这一任务谁就能占据先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中国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系列大力度降成本政策陆续出台,今后政策层面降成本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例如,有些地方现已实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情况下,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性成本,应成为今后降成本的主攻方向。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企业成本之所以高,很大程度上涉及体制机制问题。比如融资难、融资贵与金融体制有关;电力价格高,则和电力体制有关。只有通过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才能降低这些制度性成本。“因此,最根本的降成本出路必须是改革。”
在刘尚希看来,降成本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既有深化改革,扫除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的“除法”,也有企业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成本结构的“乘法”。只有从整体角度来推动降成本,企业发展才有竞争力。
刘兴国也认为,在官方持续发力的同时,企业也应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全面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征信意识,诚信守法经营,提高自身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

1-6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2%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月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1-6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稳步增长。1-6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131家;实际使用外资4783.3亿元,同比增长7.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1092.7亿元,同比增长8.5%。
高峰介绍,外商投资加快向高技术产业聚集。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4.3%,占比达28.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02.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2.8%和25%。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75.6亿元,同比增长71.1%。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同比分别增长68.1%、77.7%和62.7%。
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实现高速增长。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49.6亿元,同比增长21.2%。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1%。
同业资讯
博时基金李权胜:A股ESG投资发展迅速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近日,景顺资产发布《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对于全球范围内受访的主权投资者及中央银行而言,ESG投资(投资决策中额外考量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因素的影响)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主题,拥有特定ESG政策的主权投资者比例由2017年的46%升至60%。
景顺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表示:“ESG考虑因素无疑是亚太区主权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核心。尽管仍有投资者认为整合ESG考虑因素需要接受较低的回报率,但三分之二的投资者相信,ESG考虑因素亦可帮助减轻投资风险。鉴于资产持有人及管理人已从更全面的角度实践ESG的工作框架,预计ESG考虑因素将开始被整合至整个投资流程,而非独立的产品或个别投资组合当中。”
ESG对A股的影响也在增加。博时基金董事总经理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李权胜指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本市场成熟度的差异,中国在ESG投资方面目前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不过近些年国内相关层面的进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随着2018年A股首次被纳入MSCI,这不仅仅只是所纳入标的公司要接受MSCI进行ESG研究和评级,而是整个A股市场从上市公司到投资者都要更快地接受ESG理念的洗礼。
对于ESG理念的运用,业内人士认为,这在践行社会价值的同时或许也会为组合带来一定超额收益。对比国内,海外的ESG投资相对成熟,截至2016年初,全球含ESG理念的资产总量据统计约23万亿美元,其中欧洲、美国及加拿大3个国家和地区资产占比超过95%。研究这些ESG资产的长期表现会发现,优质ESG标的往往呈现出大市值、高PB、高分红、高盈利,且低波动、低beta的特征。
李权胜表示,如果用ESG原则指导A股投资,从2017年以来可以持续收获细分行业龙头股的超额收益,同时又在2018年避免投资问题公司所带来的损失。2017年以来投资者发现各个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的竞争优势(头部特征)愈发突出,这类企业由于龙头的优势,它在产品质量、与供应商的关系、员工福利、治理结构以及分红派息等层面有条件做更多更大程度的改善,使其未来的持续性发展层面具备更好的基础。同时,机构投资者因为企业未来的增长更加确定和持续也愿意给公司更高的估值,盈利增加叠加估值提升是这类上市公司2017年以来产生巨大超额收益的核心原因。

多家公募发布下半年策略:新一轮宽松预期成型 基金看好股债同涨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随着三季度行情持续展开,公募基金对下半年行情做出前瞻性展望。多家公募认为,基于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预期,下半年股债有望呈现出同涨行情。其中,权益市场虽难现趋势性行情,但景气度向上且估值合理的科技与消费板块依然被看好。另外,三季度债券市场仍处于牛市环境,利率债有修复空间。
宽松有望提升估值
近期,美国、欧盟、日本等央行相继释放宽松信号,“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预期逐渐成型。在该背景下,公募认为,宽松环境将为下半年的资产配置创造有利条件。招商基金指出,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加剧以及通胀持续疲软,美联储在6月议息会议上释放了更为明确的降息信号,“美联储在7月降息25个基点的理由仍相当充足”。因此,招商基金认为,在流动性预期驱动下,股债有望呈现出同涨行情。宽松政策与全球经济下行之间的博弈,将决定下半年股债等大类资产的波动节奏。
长盛基金认为,经济基本面自证韧性将会带来中期乐观。下半年国内经济仍将处于震荡寻底过程,但考虑到外部流动性宽松环境,信用在内生性紧缩与政策外生性支持的综合作用下,或将维持稳定。基于此,长盛基金判断,宏观经济基本面将向复苏转变。长盛基金认为,三季度的流动性宽松预期和风险偏好回升,将有利于风险资产的估值提升。
看好消费科技
就下半年权益市场而言,招商基金认为短期以区间震荡为主,中期无需过度悲观。“当前时点的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以下,国内风险资产的下行风险尚相对可控。但上市公司盈利仍有下修压力,风险资产的上行空间也将受限,下半年区间震荡的概率更高。”招商基金预判,下半年权益市场难现趋势性行情,可重点关注行业景气度向上且估值合理的5G和创新药板块。
平安基金则认为,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大势不改的背景下,新一轮以新能源、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周期没有发生变化。“目前中国企业的估值水平比其他市场偏低,在历史上也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外资仍然会持续流入。”建议重点关注新兴成长方向和券商板块带来的投资机会。
平安基金表示,北向资金主要青睐大消费板块,食品饮料是配置重点。考虑到后续MSCI及富时等指数还会陆续提高A股纳入因子,后期北上资金流入逻辑将逐渐从被动型基金调仓转至主动型基金布局,对消费板块继续形成支撑。其次,中报业绩靓丽的个股也具备较强稀缺性。平安基金指出,中报业绩超预期以及边际改善的板块和个股也具有配置价值。再次,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在即,优质新兴成长企业有望迎来新的估值“锚”,TMT相关上市公司的估值有望得到提振。
长盛基金则认为,下半年权益市场“消费搭台,成长唱戏”的格局仍未变。建议关注白酒、农林牧渔、纺织服装和商贸零售,政策对冲角度关注家电和汽车;成长唱戏聚焦核心赛道,5G、新能源和半导体可逢低布局龙头。
债市仍处牛市
招商基金指出,债券市场仍处于牛市环境中,但“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配置盘的力量仍然缺乏,使得利率下行节奏可能不够顺畅。”另外,在全球货币再宽松的大背景下,不少国家的债券收益率再度跌入负利率区间,中国的无风险利率对外资而言配置价值显著,可能会吸引境外机构加大对中债的增持力度。
在品种配置方面,招商基金认为,下半年信用债投资策略将延续之前价值投资额理念,在低等级信用债的分化行情中自下而上的精选个券,把握个券机会,增强组合收益。利率债方面,招商基金则指出,当前国内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仍在3.2%附近,处于历史中枢位置附近,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仍在,而在6月份供给高峰过后供给端的压制影响将减弱,利率债三季度仍有修复空间。“信用债的信用利差在大幅压缩后,其票息优势和配置价值有所减弱,对于低评级信用债仍需保持谨慎。”
在长盛基金看来,通胀经过6月的高点后下半年略有回落,整体利于利率债。同时,中长久期高等级品种信用债未来将价值凸显。
平安基金也认为,在货币政策难明显收紧的情况下,债市依然偏友好。具体品种方面,目前资金成本偏低,信用债套息空间依然可为。虽然信用债绝对收益率已经偏低,但套息价值仍在,超额收益来自于对信用资质、期限、品种、杠杆的合理把握。低等级信用债风险依然较高,尾部风险需重点防范。

美降息预期升温 债券及黄金迎机会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7月10日,鲍威尔国会证词中关于“6月的就业报告并未改变我们对于政策的预期”的偏鸽派表述,以及多数官员认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政策,再度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此背景下,分析人士表示,看好债券及黄金的确定性机会,不过,不同时期二者表现也将有所分化。
债券及黄金或走强
“本轮始自2015年底,到目前已经加息9次的加息周期很可能已经步入尾声,年内有望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太平洋证券分析师杨晓表示,尽管每次降息的背景以及各类资产表现存在差异,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总结1980年开始历次降息周期后不同时间跨度下全球大类资产的表现规律,可以对眼下资产配置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杨晓分析,通常在降息初期,美国整体增长乏力,通胀短暂回升,失业率低位走高,房地产、制造业萎缩迹象明显;降息周期开启后美国经济往往步入衰退,宽松的流动性刺激通胀短期回升,但下行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对于这一时期的资产配置价值,杨晓认为,总体来看呈现如下顺序:债券>大宗商品>股票。具体来看,降息开始后3个月内,国债>公司债>大宗商品>股票,其中中国国债、大宗商品以及新兴国债表现最佳。降息开始后6个月内,国债>公司债>大宗商品>股票,其中中国国债、新兴公司债、原油以及美国国债表现最佳。降息周期开始后12个月内,国债>公司债>股票>大宗商品,其中中国国债、美国国债、新兴市场公司债以及美国公司债表现较好。
“债券方面,国债>公司债。美国国债以及美国公司债收益稳定,新兴市场公司债短期收益最佳。大宗商品方面,原油、贵金属短期内涨幅明显。黄金等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收益较好,工业金属、农产品表现不佳。”杨晓称。
黄金是14年来表现最好的资产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丹表示,若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则美债收益率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因此债市的投资机会是确定的。对黄金而言,真实利率的下行将推动黄金的上涨,因此黄金的表现在货币宽松周期叠加通胀的时候会很不错。随着美债真实利率趋于0,黄金相对于美债的投资机会更明显。
川财证券援引Schroders的投资分析师David Brett的观点指出,自2005年以来,黄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黄金是不确定时期的安全避风港。而大宗商品是这14年来表现最差的资产。按实际价值计算,如果在2005年投资1000美元的黄金,到2019年1月价值为2925美元,年化回报率为8.3%;而投资1000美元在大宗商品上,到2019年1月的价值为630美元,年化亏损率为2.3%。
David Brett表示,黄金一直被视为是不确定时期可以持有的避险资产。他举例称,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的不确定性,欧美股市下跌,但持有黄金的投资者则因该资产11%的回报率而减少总体投资可能出现的损失。他还强调了投资中通过分散资金来做好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产品资讯
力推多款产品 券商银行抢滩科创板
2019年07月12日中证网
目前,券商纷纷成立科创板相关集合资管产品,银行也在频频推出科创板银行理财产品。业内人士预计,后续券商、银行还会推出更多的科创板相关产品落地。
银行理财瞄准科创板
近日,光大银行推出科创板打新策略产品——阳光橙优选科创理财产品。该产品采用“固收+”策略,由债券底仓、股票底仓配置和打新策略构建投资组合,主要资金配置于中高信用等级债券资产,并通过科创板打新获取向上弹性收益。个人投资者1万元起购,1000元递增。
该产品投资经理介绍,阳光橙优选科创理财产品与过往打新策略区别不大,只是增加了一个科创板要素在其中。
此前,还有三家银行推出了4只科创板相关理财产品,分别为:招商银行的招商银行睿远进取一期(创新增益)理财计划、中国银行的中银策略-智富(封闭式)2019年005期(科创板打新)和邮储银行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储财富-债券163期(三个月定开净值型)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储财富-债券205期(三个月定开净值型)。
业内人士指出,针对科创板的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产品期限较长,由于战略配售有12个月的锁定期限制,且科创板股票的波动较大,较长期限有利于净值管理;二是客户类型以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为主;三是虽然主打科创板,但就产品类型看,主要以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产品为主。
券商布局科创板资管产品
券商更是发力科创板相关产品的主力军。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恒泰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安信证券、东兴证券、国信证券、英大证券和国海证券等12家券商,成立逾30只科创板相关集合资管产品。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4月12日,国信证券推出了“国信证券鼎信科技创新1号”。这是券商成立的首只与科创板相关的集合资管计划。4月24日,“中信证券科创领先系列1号、2号和3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这3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将通过打新、配置战售基金、二级市场交易等多种方式,参与科创板的投资机会。
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需求比较强烈,科创板资管计划的发行相对较好,预计后续会有更多的科创板相关产品落地。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9211
帖子:1841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