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 22.9% ...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3-3-30 09:18   1777   5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9.1亿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19.0亿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1.3亿元,下降35.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3亿元,下降19.9%。
1—2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43.7亿元,同比下降0.1%;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837.8亿元,下降32.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690.6亿元,增长38.6%。
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0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减亏,28个行业下降,2个行业由盈转亏。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3%,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9%,纺织业下降3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9.2%,汽车制造业下降4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7.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由盈利转为亏损。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30万亿元,同比下降1.3%;发生营业成本16.38万亿元,下降0.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60%,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6.50万亿元,同比增长8.2%;负债合计88.91万亿元,增长8.7%;所有者权益合计67.60万亿元,增长7.6%;资产负债率为56.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产成品存货5.99万亿元,增长10.7%。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86元,同比增加0.90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51元,同比增加0.20元。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74.0元,同比减少7.1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58.0万元,同比增加0.6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1.9天,同比增加2.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66.0天,同比增加7.3天。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扯那些数字反正一般人都看不懂。咱就说点大白话,传递出这些信息:
第一
像那种中传硕士的上一份工作是火锅店打杂,211本科毕业五年只存了5000块钱的惨状,恐怕还会继续。
人大的硕士还会继续在送外卖。某直聘软件上,HR和求职者互骂的场景还会出现并且升级。年轻人求职不易,工资不高,优秀人才拼了命去卷体制内基层工作。
好国企的门槛进一步会提升。超级内卷的时代还将会继续。也许这一回能治好大家精神内耗的,是某个人的三舅姥爷。
第二
以某些二流媒体为首的新闻媒体,还是会狂轰滥炸一般鼓励年轻人创业、搞副业。鼓励年轻人去摆地摊、捡垃圾、开直播、种土豆。反正靠体力赚钱 ,脱下来那身孔乙己的长衫,老老实实回归工厂搬砖。反正只要你搞副业,一天你就能卖出500多斤土豆,so easy啊!
第三
考研和考公的火热程度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规模至少和2023年考研考公情况持平,研究生继续保持110万甚至更大的招生规模,博士学历进一步放水,2022年博士招生13万余人,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学生还是会选择深造来逃避就业,结果只能造成更进一步的内卷。
这里还是要再次回顾本人回答中谈烂的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消费不足和产能过剩,债务积累的问题,这个现象对应的是第一个问题。
昨天关于降准的直播,花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在讨论大家的储蓄是否会因为大规模的宽松货币而缩水的问题。单从货币供应和定向降息和全面降准来说,货币政策不可谓不宽松,当然也不只是2023年如此,2022年也是如此,基本维持两位数的货币供应量,而实际的GDP只有3%,两者的差额过大意味着政策给市场强行注入了大量的货币供应。
一般认为,当给市场供应大量的货币的时候,要么带动投资活动增强,副作用是资产泡沫的扩大,要么带动消费活动的增强,副作用是通货膨胀,这也为什么不同群体对于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不同,关注投资收益和持有相关资产的群体非常期待宽松货币,而普通人则非常担忧物价的上涨。但本次宽松货币政策周期与“一般的情况”差异很大,房地产投资还在疲软,所谓的“阳春”从同比来看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最直接的证据就是1月住户的中长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去年同期是住户贷款增加8430亿元,今年2月中长期贷款增加863亿元,这种情况下你很难想象阳春的钱从哪里来。而消费同样疲软,2022年的供给冲击都未能把消费端的价格拉起来,相当于企业无法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供给短通胀和消费端通缩,都要以更大的优惠力度去把商品推出去。在宽松货币政策下,大家反而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商品,比如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的房子和车子,各地和银行的让利去库存,政策补贴和车企的优惠。更重要的是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供需关系在这里,想去库存必然要做更多的让利。
宽松货币政策怎么失效了呢?消费和供给是相对应的,有消费意愿没有产能供给是发展和贫穷问题,有产能供给没有消费能力是分配问题,最终能决定居民消费意愿的只有家庭的财务状况和收入,尤其是大多数人的收入是否能因为宽松货币政策而获益,宽松货币政策看做是水龙头,上面有金融体系过一手,中间有大量的分利集团过一手,到普通人手里则是收入涨不动。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的实际感受和宏大叙事出现落差的原因,谈大局乐观,谈自身收入预期悲观。自从2008年之后,这种靠债务支撑的高增长与居民的获得感出现了更大的落差,主要是居民杠杆涨的太快了,当然也会有人说这是要付出的代价,居民在每次的债务扩张周期都在为政府、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债务扩张最终买单,同时收入增长又赶不上负债和利息的增加,消费能力必然会下降的。
现在出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居民部门不参与了,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还是非必需商品的消费,都在尽可能的存钱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这种用信心理解也罢,用信任理解也罢,最终的结果就是消费不足最终传导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之前也分析了货币的流动,良性的货币和商品流转,必然的三个部门,政府、企业以及居民缺一不可,现在居民部门参与度下降,债务也就更多的变成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流转,左脚踩右脚很难升天,地方政府债务可以通过城投债转移到企业部门,城投又可以靠地方的信用来发债,银行多数时候还不能不配合。对于其他工业产出类的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缺少了居民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光靠去银行借钱只会徒增利息负担,短期缓解现金流压力,长期经营状况只会更差。


好不容易等来了防疫政策的放开,居民钱包也在资产泡沫和三年的冲击中越来越瘪,当然不排除少数人不仅没受冲击,反而还能从中大赚一笔,与居民钱包相关的还有医保的池子,大量的资源其实是被浪费掉的。现在想要打破第一个难题,要么提高居民收入,要么增加公共福利,当然有人又说了,地方没钱怎么办,能举债上大项目,就能从大项目里面挤出一部分反哺居民的公共福利支出,这也是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至少在消费不足下也是可以尝试的。第二个问题是债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允许出清也可以,但至少不能让问题变得更大,企业债地方债都都有办法处理,比如展期和以债养债,但居民似乎没有这个待遇,随着企业利润下降,选择节流的可能性很大,将直接影响一大批人的收入预期,一旦居民财务状况恶化,过去为债务刺激经济积累的62%居民杠杆率可能就要被动出问题了。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1-2 月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餐饮等接触型消费明显回暖”,还在这里尽情的忽悠。
你在知乎问答,写着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都会被打上,你赶紧润美润西方的反华标签。
那么我们看看1-2月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1.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18.4%,消费税主要来源烟酒、汽车、手表等高档消费品,证明高净值群体都开始减少消费!中产贷款消费下降!
2.企业所得税增长11.4%,减税降负还增了,只能证明放水很多,企业拿钱在扩张还旧债,大放水漫灌没效果。
3.个人所得税3800亿,下降4%,借口是减税降负。
4.海关关税下降27%,中国的贸易结算依然美元占比第一,不要再虚伪的以人民币计价了,你按美元计价才降8%,绝对续保,起码15%是有的。
5.车辆购置税下降32%,借口可以是降税补贴,但中国汽车协会公布,2023年1-2月汽车销量同比下跌15.2%,在巨大的补贴中,汽车销量挡不住疯狂下滑。
6.印花税下降31%,其中证券印花税下降61.7%,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在逃离股市!
7.债务付息同比增长27.3%,非税收入6000多亿,超过土地财政了,主要就是行政处罚增长15.6%,因为没财政了!
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2.9%,营收下降1.3%,外资企业利润暴跌35.7%。
承认经济开始下降很难吗?反正今年数字一定给你完成目标5%啊,又不会丢了面子,况且今年降20%,明年降10%,都能给算成我回暖迅速,表面也同样会好看啊?
但数字背后的真实是经济下行开始了,甚至可能这是持续衰退的元年起点。
可以改数字,让面子好看点,但嘴强挡不住真实啊。
下表是各年1-2 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情况:
年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
20189689亿16.1%
20197080.1亿-14.0%
20204107.0亿-38.3%
202111140.1亿179%
202211575.6亿5.0%
20238872.1亿-22.9%
备注:有些“同比”经过统计口径调整,按可比口径计算。
我们发现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2019、2020年连续两年下降,然后到2021年1-2月份该数据就有了狂飙式的增长,然后到2023年又出现明显下降,似乎是一个疫情产生的生产需求错配导致的周期。
一,从营收角度看

项目202120222023
规模以上工业营收16.87万亿19.40万亿19.30万亿
营业成本13.99万亿16.28万亿16.38万亿
营业利润率6.60%5.97%4.60%
营收同比45.5%13.9%-1.3%
可以看到,营收只是微弱下降,利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利润率收缩导致。
二,分所有制看

项目202120222023
规模以上总利润11140.1亿11575.6亿8872.1亿
国有企业利润3752.2亿4157.8亿3449.1亿
股份制利润7762.5亿8385.7亿6719.0亿
外资企业利润3145.2亿2897.9亿1761.3亿
私营企业利润3316.9亿3291.3亿2559.3亿
规模以上利润同比179%5.0%-22.9%
国有企业利润同比182%16.7%-17.5%
股份制利润同比169%9.4%-19.4%
外资企业利润同比219%-7.2%-35.7%
私营企业利润同比137%-1.7%-19.9%
可以看到,国企利润下滑较慢,外资利润下滑最快。
三,分行业看

下面是2020年利润超过100亿的行业:
行业2021(亿)2022(亿)2023(亿)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574.71484.81457.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27.2584.8636.7
农副食品加工业312.9219.8207.4
食品制造业261.4289.0268.7
酒、饮料和精制茶494.7511.9518.1
烟草制品业533.8582.4638.1
纺织业100.9114.570.8
造纸和纸制品业154.365.628.4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555.1328.3-36.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922.21176.6500.5
医药制造业804.5683.0601.2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241.7168.0143.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19.8551.2332.0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80.5201.9-101.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02.0494.0205.8
金属制品业230.9231.7175.8
通用设备制造业345.5291.8294.8
专用设备制造业393.7339.1280.8
汽车制造业832.3741.4414.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457.0483.5659.9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78.9725.0170.6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682.8354.6565.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34.895.796.4
可见以下行业出现利润大幅下降(按顺序排列):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51.1%;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111.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7.1%;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56.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7.2%;
  • 造纸和纸制品业:-52.3%;
  • 汽车制造业:-41.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9.2%;
  • 纺织业:-37.1%;
  • 金属制品业:-23.7%。
粗体字以外的行业偏上游,我不清楚原因。但就粗体字这两部分,我们已经看到各手机厂商在努力清库存,以及各汽车厂商掀起了降价打折活动,也在清库存。
原文地址

2023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2.9% - 国家统计局要点

1.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利润增速同样下降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9.1亿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19.0亿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1.3亿元,下降35.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3亿元,下降19.9%。


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8.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3%,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6.3%,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8.9%,纺织业下降3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9.2%,汽车制造业下降41.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6.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77.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由盈利转为亏损。


在信息公布前,湖北汽车行业就开始全面降价。


2.微观上看,应收账款和库存双高,企业资金链压力迅速增大

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1.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产成品存货5.99万亿元,增长10.7%。


企业利润率快速下降。

3. 进出口维持住了三年来的繁荣态势,顺差依旧比2019年高159.6%

2023年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6176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34936亿元,增长0.9%;进口26833亿元,下降2.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8103亿元。[1]
2021年1—2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5.44万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3.06万亿元,增长50.1%;进口2.38万亿元,增长14.5%;贸易顺差6758.6亿元,上年同期为逆差433亿元。按美元计价,1—2月份,我国进出口额8344.9亿美元,增长41.2%。其中,出口4688.7亿美元,增长60.6%;进口3656.2亿美元,增长22.2%;贸易顺差1032.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逆差72.1亿美元。[2]
2019年1-2月份,出口24264亿元,增长0.1%;进口21177亿元,增长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3087亿元。[3]


4.出现了企业经营数据和PMI背离的现象

PMI数据还不错


过年后,很多企业停滞了一段时间的项目都集中上马了,多数人比较看好经济前景。
疫情数据还处于相对低位[4]


在疫情感染人数较低,国际经济危机尚未全面爆发(外需相对较稳定)的时间点出现企业利润的明显下滑,让人意外。
小心谨慎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89747
帖子:7795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