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高频交易是怎么回事?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1-11-16 14:41   22752   4
简单的说,高频交易往往是依靠速度来取胜的。
    先说说为什么高频交易起源于美国。高频交易首先出现在美国并不是偶然,主要是SEC(美国证监会)近十多年来对股票市场的改革,以及IT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的结果。(以后可以专门聊聊这段历史)。
    美国的股票市场并不集中,交易所也要和以黑池(Dark Pool)为代表的众多另类交易系统互相竞争。同时,纽交所(NYSE)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作为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吸引投资者来交易,也在对自身的系统、规则等软硬件上进行改革。“股民们”可以交易所有的股票,可以在纽交所买卖纳斯达克的股票,也可以在纳斯达克买卖纽交所的股票。 盛立金融CEO柳峰说在美国,交易成本也非常的低,佣金最低可以达到几十美分每千股的程度,而且没有印花税。在这种开放、低成本的市场上,大公司没有特别的优势。一个小公司,只要技术好、交易策略好,不需要太多人,交易上完全可以和传统的大投行平起平坐,有的盈利情况甚至比大公司还要出色。
    高频交易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交易市场中一直都有,例如期现套利、ETF套利等,但是为什么近年来倍受关注呢? 盛立金融CEO柳峰觉得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高频交易能赚钱,而且能稳定赚钱;二是高频交易的交易量非常大,券商尤其喜欢;三是高频交易很神秘,人对机器又喜爱又害怕。
    高频交易到底有多赚钱,这估计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各种估计也见仁见智,相差很大。Tabb Group估计的数字在200亿美元左右。下面 盛立金融CEO柳峰再用一组确定的数字给大家感觉一下。Kenneth Griffin的Citadel Investment Group是美国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其原来的高频策略负责人Mikhail Malyshev 想自立门户。由于有非竞争协议,他与原公司对簿公堂,在庭审过程中披露了很多信息,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Mikhail Malyshev负责高频策略这一块的盈亏状况: 2004年7月25日,策略开始稳定赚钱,当年赚了300万美金;2005年盈利7,500万美金;2006年盈利5亿美金;2007年盈利8.92亿美金;2008年10亿美金。这只是一家做高频交易公司的数字,其他公司如Getco、Goldman Sachs(高盛)、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不知名的公司,一共又会是多少呢? 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大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有确切的数字。Tabb的估计是占美国股票市场交易量的70%,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偏高,应该是把许多大投行提供的Algo Trading(算法交易)也算进去了。估计占50%是一定的,因为许多传统的Marker Making(做市商)交易原来也占50%左右的量,现在这一块的交易都已经被高频交易实现了。
    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和害怕的。例如人对机器、机器人是又爱又怕。爱的是机器带来的方便,但是又怕机器越来越聪明,人过于依赖机器反而受其控制。这种情绪在电影《Matrix(黑客帝国)》、《I, robot(我,机器人)》、《Wall-E(机器人瓦力)》等都有所表现,媒体也特喜欢写这方面的题材。高频交易最早时除了知名券商之外,很多高频交易商都保持着低调,高频交易也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充满了神秘感。盛立金融CEO柳峰认为由于人们对高频交易的不了解,对于用电脑做证券交易,也表露出类似于对机器又爱又怕的情绪。 一方面,人们对机器赚钱或赚钱机器很羡慕和好奇;另一方面,总觉得这种机器会带来一些可怕的影响。尤其在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后(Flash Crash),大家更是把矛头指向了高频交易。SEC的调查报告虽然洗脱了高频交易的罪名,但各种报道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频交易。前阵子高盛程序员由于离职时带走了高频策略程序代码,在机场被逮捕,最后被判了97个月的监禁;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个策略开发员,因盗窃高频交易的代码被判了3年监禁;还有Citadel的官司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以后也可以聊聊高频交易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最近的几个官司)
    中国股市因为“T+1”交易的关系,无法进行当日交易,更无所谓高频交易了。中国的期货市场基本上可以做一些高频交易,但由于技术监管的原因,目前还有很多的限制。股指期货在2010年4月推出后,也有很多的高频策略上马,但是不久后,证监会出于对系统稳定的考虑,很快就出台了很多限制政策,例如股指期货同一账号单日500次撤单的限制等。
    另外,中国目前的交易系统的速度和信息量也不是特别好,成交速度基本以秒计。期货市场的行情的更新是每秒两次,比股票市场稍微好些;股票比起期货来,更新速度还要慢很多,最慢的是3秒钟更新一次。而美国,最快的NASDAQ成交速度是100微秒左右,市场行情可达高峰期每秒100万条消息以上,平均每秒几十万条消息。

    不论是从监管上,还是交易所系统上,目前能在中国市场上做的“高频”交易,对速度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能做的程序化交易甚至高频交易的类型还没有那么丰富。但盛立金融CEO柳峰认为随着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新股不断的上市,股票只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期货新品种也越来越多,这就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与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强了组合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现在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券商成立金融工程部门,花人力、物力来研究程序化策略。我想随着以后融资融券的推出、期权市场的建立,中国的程序化之路也会越走越远。
(作者:盛立金融 Louis Liu 柳峰)
分享到 :
0 人收藏

4 个回复

倒序浏览
简单的说,高频交易往往是依靠速度来取胜的。
    先说说为什么高频交易起源于美国。高频交易首先出现在美国并不是偶然,主要是SEC(美国证监会)近十多年来对股票市场的改革,以及IT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发展的结果。(以后可以专门聊聊这段历史)。
    美国的股票市场并不集中,交易所也要和以黑池(Dark Pool)为代表的众多另类交易系统互相竞争。同时,纽交所(NYSE)和纳斯达克交易所(NASDAQ)作为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吸引投资者来交易,也在对自身的系统、规则等软硬件上进行改革。“股民们”可以交易所有的股票,可以在纽交所买卖纳斯达克的股票,也可以在纳斯达克买卖纽交所的股票。 盛立金融CEO柳峰说在美国,交易成本也非常的低,佣金最低可以达到几十美分每千股的程度,而且没有印花税。在这种开放、低成本的市场上,大公司没有特别的优势。一个小公司,只要技术好、交易策略好,不需要太多人,交易上完全可以和传统的大投行平起平坐,有的盈利情况甚至比大公司还要出色。
    高频交易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交易市场中一直都有,例如期现套利、ETF套利等,但是为什么近年来倍受关注呢? 盛立金融CEO柳峰觉得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高频交易能赚钱,而且能稳定赚钱;二是高频交易的交易量非常大,券商尤其喜欢;三是高频交易很神秘,人对机器又喜爱又害怕。
    高频交易到底有多赚钱,这估计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各种估计也见仁见智,相差很大。Tabb Group估计的数字在200亿美元左右。下面 盛立金融CEO柳峰再用一组确定的数字给大家感觉一下。Kenneth Griffin的Citadel Investment Group是美国最大的高频交易公司之一,其原来的高频策略负责人Mikhail Malyshev 想自立门户。由于有非竞争协议,他与原公司对簿公堂,在庭审过程中披露了很多信息,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Mikhail Malyshev负责高频策略这一块的盈亏状况: 2004年7月25日,策略开始稳定赚钱,当年赚了300万美金;2005年盈利7,500万美金;2006年盈利5亿美金;2007年盈利8.92亿美金;2008年10亿美金。这只是一家做高频交易公司的数字,其他公司如Getco、Goldman Sachs(高盛)、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以及其他大大小小不知名的公司,一共又会是多少呢? 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大到什么程度,到底有多少,谁也没有确切的数字。Tabb的估计是占美国股票市场交易量的70%,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偏高,应该是把许多大投行提供的Algo Trading(算法交易)也算进去了。估计占50%是一定的,因为许多传统的Marker Making(做市商)交易原来也占50%左右的量,现在这一块的交易都已经被高频交易实现了。
    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和害怕的。例如人对机器、机器人是又爱又怕。爱的是机器带来的方便,但是又怕机器越来越聪明,人过于依赖机器反而受其控制。这种情绪在电影《Matrix(黑客帝国)》、《I, robot(我,机器人)》、《Wall-E(机器人瓦力)》等都有所表现,媒体也特喜欢写这方面的题材。高频交易最早时除了知名券商之外,很多高频交易商都保持着低调,高频交易也像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充满了神秘感。盛立金融CEO柳峰认为由于人们对高频交易的不了解,对于用电脑做证券交易,也表露出类似于对机器又爱又怕的情绪。 一方面,人们对机器赚钱或赚钱机器很羡慕和好奇;另一方面,总觉得这种机器会带来一些可怕的影响。尤其在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后(Flash Crash),大家更是把矛头指向了高频交易。SEC的调查报告虽然洗脱了高频交易的罪名,但各种报道让人们越来越关注高频交易。前阵子高盛程序员由于离职时带走了高频策略程序代码,在机场被逮捕,最后被判了97个月的监禁;法国兴业银行的一个策略开发员,因盗窃高频交易的代码被判了3年监禁;还有Citadel的官司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以后也可以聊聊高频交易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最近的几个官司)
    中国股市因为“T+1”交易的关系,无法进行当日交易,更无所谓高频交易了。中国的期货市场基本上可以做一些高频交易,但由于技术监管的原因,目前还有很多的限制。股指期货在2010年4月推出后,也有很多的高频策略上马,但是不久后,证监会出于对系统稳定的考虑,很快就出台了很多限制政策,例如股指期货同一账号单日500次撤单的限制等。
    另外,中国目前的交易系统的速度和信息量也不是特别好,成交速度基本以秒计。期货市场的行情的更新是每秒两次,比股票市场稍微好些;股票比起期货来,更新速度还要慢很多,最慢的是3秒钟更新一次。而美国,最快的NASDAQ成交速度是100微秒左右,市场行情可达高峰期每秒100万条消息以上,平均每秒几十万条消息。

    不论是从监管上,还是交易所系统上,目前能在中国市场上做的“高频”交易,对速度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能做的程序化交易甚至高频交易的类型还没有那么丰富。但盛立金融CEO柳峰认为随着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新股不断的上市,股票只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期货新品种也越来越多,这就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与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增强了组合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现在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券商成立金融工程部门,花人力、物力来研究程序化策略。我想随着以后融资融券的推出、期权市场的建立,中国的程序化之路也会越走越远。
(作者:盛立金融 Louis Liu 柳峰)
我个人理解的高频交易,就是短时间内多次交易,一般都是电脑软件操作,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是指利用大型计算机快速押注买卖股票、期货等,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高频交易主要倚靠股价在一、两秒内的微小变动,然后迅速进行大批量交易,交易速度有时需用零点几秒来计算,极度频繁的交易和很小的股价变化是高频交易得以赚钱的途径。
  由于速度奇快,人力完全无法胜任,所以只能依靠大型计算机以及预先设定的电脑程序来承担重任。
  过去大型投资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也会设定各种电脑程序进行自动交易,这种交易一般是在股价或股市突然剧烈波动时,为了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而强行平仓(卖掉手中持有的证券)。
  高频交易的特点
  1、处理分笔交易数据
  2、高资金周转率
  3、日内开平仓
  4、算法交易
  高频交易的优势
  1、交易次数更多,而每笔交易的平均盈利较小。
  2、对于长期投资组合来说,高频交易策略是一种很好的分散投资工具。
  3、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全自动交易方式能够节约人力成本,并且减少因人为的犹豫或者情绪而造成的失误。
 4、节约操作成本,并且给社会带来很多好处,如提高市场效率、增加流动性、促进计算机技术创新、稳定市场体系。
一、什么是高频交易系统
根据现在市面上的主流认知,我想大多数人概念里的高频交易系统是这样的:
交易指令完全由电脑发送,对市场数据的响应延时在微秒级;
系统由专用的软硬件组成,研发时需要大量计算机专家级的工作;
系统的硬件需要放在离交易所主机很近的位置上,所谓 co-location。并且得到专门的准入许可证,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符合以上三点的,就可以叫做高频交易系统。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媒体,包括大部分新闻和畅销书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说的也就是这种系统。或许有人会说,这三条中没有一条在谈频率,只能叫低延迟系统不叫高频交易。事实上,所谓「高频」,并非一定是指成交的频率高,有些系统只是下委托单和修改、回撤委托单的频率高,真正的成交次数可能并不多,也一样可以叫做高频交易系统。如果你对这个描述仍有疑问,那么我必须要指出,事实上还有一个非常官方的定义,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SEC 也很难给出明确的定义,最终的描述是基于 5 个特性:
使用超高速的复杂计算机系统下单
使用 co-location 和直连交易所的数据通道
平均每次持仓时间极短
大量发送和取消委托订单
收盘时基本保持平仓(不持仓过夜)
见:http://www.sec.gov/rules/concept/2010/34-61358.pdf
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妖魔化高频交易的言论,比如:
超强的盈利能力(仿佛高频交易的机器就跟印钞机似的);
纯粹靠交易赚钱,有着神秘的数学模型和尖端科技,精准地预测市场走势,带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利用速度优势割其他机构类交易者的肉(大家认为这是作弊)。
回想一下,有没有人对你高谈阔论高频交易时提到这里任何一点?你听完以后有何感想,是好生羡慕,心潮澎湃,还是满腔愤恨上天不公?别着急,继续往下看,相信你看完这个回答以后,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下次再遇到这种人,就直接请他闭嘴。特别是那些对高频交易有兴趣但还没入门的朋友,希望你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当你历尽千辛万苦,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一家 HFT(High Frequency Trading),以为从此以后你的工作就是对海量数据做高深莫测的数学模型,架起机器冲进市场草割那些无知的低频交易者,白花花的银子便像雪片一样落进你的口袋,你很可能要失望。
摒除这些错误的观念,这个行业的真正的精髓才能向你展开:偏执的科技至上理念,极其复杂的技术难题,疯狂追求机器极致的性能,以及高强度的同业竞争。这些才是我认为的本行业最吸引人的特点,它们本身就足够让人着迷了。至于赚钱,建议你把它当作承担压力、努力工作之后的回报,而不要幻想无意间被葵花宝典砸到学得惊世神功,从此纵横股市点石成金;这种神话至少在这个行业是不存在的。
传说中,高频交易的盈利能力很强。但现实很残酷。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赚大钱的的确有,赔钱的也大把存在。我想这个行业之所以特别吸引眼球,主要是因为它融合了「金融」和「计算机」这两个热门词汇,而且确实是一个高科技行业(相信没几个行业会关心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区别),因此很容易给外人一种神秘感。但如果只盯着金字塔顶端的几家公司便下结论,就好比看了乔丹集锦以后便认为所有打篮球的人都特别能扣篮一样,是不现实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高频交易系统对低延迟的敏感性,研发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高薪聘专业的计算机专家,花钱买昂贵的硬件,租用专门的微波通信线路。但这一切都不能保证你得到一个预想中的「低延迟」系统。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交易系统对于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极高,若是不够精密,上线后会出现各种问题,根本无法使用。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很多时候换来的是一个残次品系统。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因为搞不定技术问题而赔钱关门。
这里有一个深远的问题,即高频交易是一个金融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业,但同时精通这两者的人才是非常稀少的。金融人士主导的项目会缺乏对技术的判断能力,IT
人士主导又会对需求把握不清。在对性能不敏感的行业中这可能不是太大的问题,可以按照传统的甲方乙方方式解决,若有问题慢慢扯皮。但在这个高竞争行业,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用来浪费在扯皮上。投产的系统可能慢上几微秒就是废物,而那时往往会发现基本的设计就有问题,根本无力回天。这种超高难度的研发压力,其实才是高回报的缘由。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10 年给出的这份报告 Concept Release on Equity Market Structure
|http://www.sec.gov/rules/concept/2010/34-61358.pdf中的定义,高频交易主要包括这几种 x 类型:
被动做市( Passive Market
Making)
。这种策略是在交易所挂限价单进行双边交易以提供流动性。所谓双边交易,是指做市商手中持有一定存货,然后同时进行买和卖两方交易。这种策略的收入包括买卖价差(spread)和交易所提供的返佣(rebate)两部分。
套利(Arbitrage) 。这个策略应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看两种高相关性的产品之间的价差。比如说一个股指 ETF 的价格,理论上应该等于组成该 ETF 的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具体计算方式按照此 ETF 定义来看)。但因为种种原因,有时我们会发现市场上这两种价格并不一致,此时即产生套利机会,可以买入价低一方,同时卖出价高一方,以赚取其间的差价。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强,这种机会发生的次数和规模会越来越小,并且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因此往往需要借助高频交易的技术来加大搜寻的规模和把握交易时机。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江湖678  5级知名 | 2021-11-17 22:41:20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机高亿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1042
帖子:78209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