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金融领域的现象或事实,没有一定金融学知识的人不会 ...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1-11-15 22:24   11862   20
暂时整理了32条,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楼市
1.楼市不是货币的蓄水池,因为购房的钱最终都流到市场上去了。
相反,楼市是货币的印钞机,购房者通过申请住房贷款,产生大量的M2流入到市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2.国家核心财政收入除了税收,大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如果楼市崩了,财政也会陷入危机,楼市印钞机也会停滞,经济可能陷入螺旋式通缩。
3.买房很可能是你一生中唯一一次以极低利率所能贷到的巨款,也是金额最大的一次投资。
4.如果你的投资收益大于房贷利率,买房选择等额本息还款,且不要提前还款。
反之,如果你的长期投资收益低于房贷利率,买房尽量选择等额本金还款。

二、货币
1. 加息会使市场利率上升,贷款积极性下降,市场上钱变少了,会抑制投资和通货膨胀。
降息使市场利率下降,市场钱变多,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不过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2.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我们存在银行的钱,银行要再向央行上缴的比率。上调准备金率,银行存在央行的钱增加,市场上流通的钱越少,资金面变紧缩。
反之,下调准备金率,存在央行这的钱越少,市场上流通的钱越多,资金面变宽松。
比如今年一月份央行就宣布降准1%,预计释放1.5万亿货币。
3. 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提高,放款积极性下降,货币政策紧缩。
下调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下降,放款积极性提升,货币政策宽松。
4. PMI是采购经理指数,是GDP的先行指标,当PMI低于50%,经济同比上期呈收缩趋势,当PMI高于50%,经济同比上期呈扩张趋势。
5. 任何国家央行的印钞都需要抵押物,否则没有国家会敢和你做生意。
美国的主要抵押物是美国国债,中国的主要抵押物是外汇资产,以美国国债和美元为主。
如果汇率持续下跌,更多人会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从而会加剧外汇资产的流失,而外汇资产又是央行印钞的核心抵押物之一,这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货币供应。
因此我们要实行外汇管制,限制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自由兑换。

三、投资
1.72法则
72/你的投资年化收益=本金翻倍的时间
比如你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9%,那么本金翻倍的时间大概是8年。
2.利率陷阱
分期费率≠实际利率
举个例子,分12期,月手续费率0.6%,年手续费率7.2%的一个借款,它的实际利率约为13.03%。
不会算没关系,大致记住,分期费率的利率是账面利率两倍左右就好。
3. 通货膨胀的利弊
实际回报率=名义回报率-通货膨胀率
假如你的投资收益率是8%,而全年通货膨胀率是7%,不要暗喜,你全年的实际回报率也只有1%而已。
要想跑赢通胀是很难的,但什么不做更可怕,资产会被通胀稀释的一文不值。
如果按5%通胀率持续30年,同样币值只值原先的1/5。
所以投资理财,不说为了资产倍增,最起码先跑赢通胀。
同理,如果通货膨胀率是7%,但是银行的借贷利率只有5%,那么借钱消费就赚了。
4. 套现与杠杆
上市公司市盈率如果是20倍,上市后卖出股票(增发),相当于可以把未来20年的利润提前进行变现。
市值变现之后,再用其中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其他未上市公司的并购,再增加1倍的利润。
市盈率不变的前提下,又能获得翻倍的市值,继续变现收购,实现正循环。
人本身也是20倍左右的市盈率,在你投保寿险的时候,如果保额是200万,健康告知会问及你的收入是否大于10万,这要求的就是收入与身价的匹配。
所以年收入乘以20,大致就是自己的身价,提高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部人快速提高收入的途径,都是通过开立公司,以较低的成本收购别人的单位产能。
四、基金
1.根据数据回测,公募基金未来的业绩与其历史业绩并无太大关联,所以不要被基金华丽历史业绩蒙骗了。
2.基金分红只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把戏,妄图在分红前买入能赚一笔的人都是傻子。
3.长期来看,上涨确定性最大的权益类基金是指数基金。
4.降息利好债基,加息利空债基。
5.降息中期利空余额宝(货币基金),加息中期利多余额宝(货币基金)
6.分级B是杠杆基金,不懂不要碰,可以玩的你倾家荡产。

五、P2P
1. 郭树清说10%以上的收益有本金风险没错,想好要拿多少比例投资P2P很重要,这部分做好亏损的准备。
2. 待收余额5亿的平台,可能直接被国家清退,不要碰。
3. 刚性兑付下,能长期给你20%年化以上的平台,不管是1月标还是3月标,最终大概率都要出事。
4. 不要迷恋第三方机构的网贷排名,那些基本都是拿钱买的。
5. 平台加息都是成本,加息的越猛,死的越快。
6. 如果是期限错配的平台,随时准备好持有底层资产到期的风险。

六、保险
1.同样保障内容,互联网保险的价格一般比线下便宜保险20%-30%。
2.不要买终身寿险,除非你已经配好了所有的健康险。
3.健康告知不要有隐瞒,不要抱侥幸心理,否则到时候理赔起来被查到很麻烦。
4.先给家人买好保险,再考虑去做体检的事情,否则反过来可能就买不了保险了。
5.保50种重大疾病和保100种重大疾病的理赔率相差无几,所以不要太迷信这个。
6.一份齐全的保障成年人保障计划是“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年金险是可有可无的。
7.不要碰综合偿付率太低的保险公司,因为可能还没理赔前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只有寿险,是保险公司倒闭,一定会被接管的。

如果认同请点个赞,我有动力接着写( ̄▽ ̄)"~
没想到这么多人点赞,谢谢大家,2019年1月27日更新:
七、理财
1.工资是主动收入,而投资带来的回报为被动收入,被动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决定了你的财务自由度。
你可以通过购买商铺进行出租,投资每年有稳定分红的企业股权,或者通过买入一些稳定的理财来增加你的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你的日常支出的时候,这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2.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现金、货基、存款等活期类理财至少要达到家庭支出3-6个月以上,否则家庭财务非常容易因为突发事件出现危机。
3.保险支出达到家庭收入15-20%完全是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编造的谎言,如果你把钱都花在合理,必要的保险上面,每年保费支出占比在家庭收入5-10%就完全足够了。
4.信用卡最长可以达到87天免息期,具体操作方法为在账单日次日刷卡,那么出账单前就有30天,然后再在账单日前一天致电银行修改账单日,时间改成账单日的前两天,然后又有29天才出账单,账单出来之后还有25天免息期,到了还款日之后还有3天还款宽限期,加起来可以达到87天。(注意:极个别银行不支持修改账单日或需要还请信用卡才能修改)
5.信用卡背后都是你的移动贷款库,一般人都能从信用卡所属银行贷出信用卡额度的2-3倍的资金,虽然利率可能比较高,但大多是随借随还,甚至比借呗还要便宜。
6.公积金存款利率很低,只有1%左右,每个人账户上基本都有几万十万,如果短期不买房,把它提取出来买5%的银行理财也是稳赚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买房可以一次性提取、租房可以分期提取、离职、以及房屋装修等也可以一次性提取,具体看当地政策。
7.如果任职公司,那么有公司和自己一起缴纳养老社保,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但是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养老社保,则是一笔风险投资,因为如果活得不够长提前身故了,统筹账户的钱是充公无法返还的,我测算了一下,这个“盈亏平衡”的年龄在72岁左右。
8.去银行办信用贷款,标准各不相同,但差异不大,以某行为例,风控要求是:两年内累计逾期不超过5次,两年内单笔贷款逾期不超3个月,半年内征信查询不超过12次。注意申请借呗和微粒贷都是要查征信的。

2019年3月19日继续更新:

八、社保
1自由职业者想给自己交五险,如果是当地户口,自己给自己开个账户交社保,不要挂靠公司,因为失业、生育和工伤都用不着,而且养老要交28%,自己交只要20%,纯粹浪费钱。
2.工伤险里面职业病也算!自己琢磨下怎么去报销。
3.生育险交满1年就可以领高额生育津贴且报销生育费用,如果自由职业者有生孩子的计划,最好找个单位交满1年生育险。
4.大部分城市医保不仅可以报销住院,还可以报销门诊,这个免赔额一般是每年累计1000多,超过这个数字你会发现80%以上费用都可以报销了(保额内)。
5.公积金公司给你交的比例(上限12%)越高越好,不仅因为可以贷款买房,而且多出来可以提取出来买理财。

2019年3月24日更新:
再补几条关于基金和保险的:
基金
1.如果上证指数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倒数)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倍,说明A股低估,反之说明进入高估区间,低估区间宜多买股票型基金。
2.纯债基金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7%之间,降息周期适宜布局债基。
3.可转债基金预期收益比纯债基金高,风险比股票基金低,是个不错的折中选择。
4.REITs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走势呈负相关,可用于对冲风险,主要投向投资商业地产收租,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10%之间。
5.ETF基金是跟踪指数效果最好的基金。
6.80%的基金经理都跑不过沪深300。
7.不要认购新发行基金,等它二次开放时再考虑。
8.长期定投买A类基金,短线买C类基金。

保险
1.给家人买保险的顺序是:家庭收入主力>老人>小孩
2.险种的购买顺序是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年金险
3.不要给小孩和老人买寿险和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4.预算不够,不妨试试一年期重疾险和一年期寿险。
5.保险公司是国家亲儿子,互助保险不是,靠不住。
6.社会医疗保险无需健康告知,身体差买不了保险的话,务必上医保。

更多基金投资的小技巧,建议可以看下这篇:职业基民是怎么炼成的 ,里面总结了我近几年关于基金投资的心得和各种干货。
Ps:如果想实时跟进市场上最优质的基金,通过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思哲与创富”,发送“实盘”了解目前我持有的优质基金组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暂时整理了32条,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

一、楼市
1.楼市不是货币的蓄水池,因为购房的钱最终都流到市场上去了。
相反,楼市是货币的印钞机,购房者通过申请住房贷款,产生大量的M2流入到市场,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2.国家核心财政收入除了税收,大部分来自土地出让金,如果楼市崩了,财政也会陷入危机,楼市印钞机也会停滞,经济可能陷入螺旋式通缩。
3.买房很可能是你一生中唯一一次以极低利率所能贷到的巨款,也是金额最大的一次投资。
4.如果你的投资收益大于房贷利率,买房选择等额本息还款,且不要提前还款。
反之,如果你的长期投资收益低于房贷利率,买房尽量选择等额本金还款。

二、货币
1. 加息会使市场利率上升,贷款积极性下降,市场上钱变少了,会抑制投资和通货膨胀。
降息使市场利率下降,市场钱变多,从而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不过也可能导致经济过热。
2. 存款准备金率就是我们存在银行的钱,银行要再向央行上缴的比率。上调准备金率,银行存在央行的钱增加,市场上流通的钱越少,资金面变紧缩。
反之,下调准备金率,存在央行这的钱越少,市场上流通的钱越多,资金面变宽松。
比如今年一月份央行就宣布降准1%,预计释放1.5万亿货币。
3. 再贴现率就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钱的利率,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提高,放款积极性下降,货币政策紧缩。
下调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下降,放款积极性提升,货币政策宽松。
4. PMI是采购经理指数,是GDP的先行指标,当PMI低于50%,经济同比上期呈收缩趋势,当PMI高于50%,经济同比上期呈扩张趋势。
5. 任何国家央行的印钞都需要抵押物,否则没有国家会敢和你做生意。
美国的主要抵押物是美国国债,中国的主要抵押物是外汇资产,以美国国债和美元为主。
如果汇率持续下跌,更多人会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从而会加剧外汇资产的流失,而外汇资产又是央行印钞的核心抵押物之一,这无疑会影响到我们的货币供应。
因此我们要实行外汇管制,限制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自由兑换。

三、投资
1.72法则
72/你的投资年化收益=本金翻倍的时间
比如你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9%,那么本金翻倍的时间大概是8年。
2.利率陷阱
分期费率≠实际利率
举个例子,分12期,月手续费率0.6%,年手续费率7.2%的一个借款,它的实际利率约为13.03%。
不会算没关系,大致记住,分期费率的利率是账面利率两倍左右就好。
3. 通货膨胀的利弊
实际回报率=名义回报率-通货膨胀率
假如你的投资收益率是8%,而全年通货膨胀率是7%,不要暗喜,你全年的实际回报率也只有1%而已。
要想跑赢通胀是很难的,但什么不做更可怕,资产会被通胀稀释的一文不值。
如果按5%通胀率持续30年,同样币值只值原先的1/5。
所以投资理财,不说为了资产倍增,最起码先跑赢通胀。
同理,如果通货膨胀率是7%,但是银行的借贷利率只有5%,那么借钱消费就赚了。
4. 套现与杠杆
上市公司市盈率如果是20倍,上市后卖出股票(增发),相当于可以把未来20年的利润提前进行变现。
市值变现之后,再用其中一部分的资金用于其他未上市公司的并购,再增加1倍的利润。
市盈率不变的前提下,又能获得翻倍的市值,继续变现收购,实现正循环。
人本身也是20倍左右的市盈率,在你投保寿险的时候,如果保额是200万,健康告知会问及你的收入是否大于10万,这要求的就是收入与身价的匹配。
所以年收入乘以20,大致就是自己的身价,提高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部人快速提高收入的途径,都是通过开立公司,以较低的成本收购别人的单位产能。

四、基金
1.根据数据回测,公募基金未来的业绩与其历史业绩并无太大关联,所以不要被基金华丽历史业绩蒙骗了。
2.基金分红只是左口袋倒右口袋的把戏,妄图在分红前买入能赚一笔的人都是傻子。
3.长期来看,上涨确定性最大的权益类基金是指数基金。
4.降息利好债基,加息利空债基。
5.降息中期利空余额宝(货币基金),加息中期利多余额宝(货币基金)
6.分级B是杠杆基金,不懂不要碰,可以玩的你倾家荡产。

五、P2P
1. 郭树清说10%以上的收益有本金风险没错,想好要拿多少比例投资P2P很重要,这部分做好亏损的准备。
2. 待收余额5亿的平台,可能直接被国家清退,不要碰。
3. 刚性兑付下,能长期给你20%年化以上的平台,不管是1月标还是3月标,最终大概率都要出事。
4. 不要迷恋第三方机构的网贷排名,那些基本都是拿钱买的。
5. 平台加息都是成本,加息的越猛,死的越快。
6. 如果是期限错配的平台,随时准备好持有底层资产到期的风险。

六、保险
1.同样保障内容,互联网保险的价格一般比线下便宜保险20%-30%。
2.不要买终身寿险,除非你已经配好了所有的健康险。
3.健康告知不要有隐瞒,不要抱侥幸心理,否则到时候理赔起来被查到很麻烦。
4.先给家人买好保险,再考虑去做体检的事情,否则反过来可能就买不了保险了。
5.保50种重大疾病和保100种重大疾病的理赔率相差无几,所以不要太迷信这个。
6.一份齐全的保障成年人保障计划是“重疾险+医疗险+寿险+意外险”,年金险是可有可无的。
7.不要碰综合偿付率太低的保险公司,因为可能还没理赔前这家公司就倒闭了,只有寿险,是保险公司倒闭,一定会被接管的。

如果认同请点个赞,我有动力接着写( ̄▽ ̄)"~
没想到这么多人点赞,谢谢大家,2019年1月27日更新:
七、理财
1.工资是主动收入,而投资带来的回报为被动收入,被动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决定了你的财务自由度。
你可以通过购买商铺进行出租,投资每年有稳定分红的企业股权,或者通过买入一些稳定的理财来增加你的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你的日常支出的时候,这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2.家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现金、货基、存款等活期类理财至少要达到家庭支出3-6个月以上,否则家庭财务非常容易因为突发事件出现危机。
3.保险支出达到家庭收入15-20%完全是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编造的谎言,如果你把钱都花在合理,必要的保险上面,每年保费支出占比在家庭收入5-10%就完全足够了。
4.信用卡最长可以达到87天免息期,具体操作方法为在账单日次日刷卡,那么出账单前就有30天,然后再在账单日前一天致电银行修改账单日,时间改成账单日的前两天,然后又有29天才出账单,账单出来之后还有25天免息期,到了还款日之后还有3天还款宽限期,加起来可以达到87天。(注意:极个别银行不支持修改账单日或需要还请信用卡才能修改)
5.信用卡背后都是你的移动贷款库,一般人都能从信用卡所属银行贷出信用卡额度的2-3倍的资金,虽然利率可能比较高,但大多是随借随还,甚至比借呗还要便宜。
6.公积金存款利率很低,只有1%左右,每个人账户上基本都有几万十万,如果短期不买房,把它提取出来买5%的银行理财也是稳赚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买房可以一次性提取、租房可以分期提取、离职、以及房屋装修等也可以一次性提取,具体看当地政策。
7.如果任职公司,那么有公司和自己一起缴纳养老社保,绝对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但是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自己缴纳养老社保,则是一笔风险投资,因为如果活得不够长提前身故了,统筹账户的钱是充公无法返还的,我测算了一下,这个“盈亏平衡”的年龄在72岁左右。
8.去银行办信用贷款,标准各不相同,但差异不大,以某行为例,风控要求是:两年内累计逾期不超过5次,两年内单笔贷款逾期不超3个月,半年内征信查询不超过12次。注意申请借呗和微粒贷都是要查征信的。

2019年3月19日继续更新:

八、社保
1自由职业者想给自己交五险,如果是当地户口,自己给自己开个账户交社保,不要挂靠公司,因为失业、生育和工伤都用不着,而且养老要交28%,自己交只要20%,纯粹浪费钱。
2.工伤险里面职业病也算!自己琢磨下怎么去报销。
3.生育险交满1年就可以领高额生育津贴且报销生育费用,如果自由职业者有生孩子的计划,最好找个单位交满1年生育险。
4.大部分城市医保不仅可以报销住院,还可以报销门诊,这个免赔额一般是每年累计1000多,超过这个数字你会发现80%以上费用都可以报销了(保额内)。
5.公积金公司给你交的比例(上限12%)越高越好,不仅因为可以贷款买房,而且多出来可以提取出来买理财。

2019年3月24日更新:
再补几条关于基金和保险的:
基金
1.如果上证指数的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倒数)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倍,说明A股低估,反之说明进入高估区间,低估区间宜多买股票型基金。
2.纯债基金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7%之间,降息周期适宜布局债基。
3.可转债基金预期收益比纯债基金高,风险比股票基金低,是个不错的折中选择。
4.REITs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走势呈负相关,可用于对冲风险,主要投向投资商业地产收租,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10%之间。
5.ETF基金是跟踪指数效果最好的基金。
6.80%的基金经理都跑不过沪深300。
7.不要认购新发行基金,等它二次开放时再考虑。
8.长期定投买A类基金,短线买C类基金。

保险
1.给家人买保险的顺序是:家庭收入主力>老人>小孩
2.险种的购买顺序是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年金险
3.不要给小孩和老人买寿险和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4.预算不够,不妨试试一年期重疾险和一年期寿险。
5.保险公司是国家亲儿子,互助保险不是,靠不住。
6.社会医疗保险无需健康告知,身体差买不了保险的话,务必上医保。

更多基金投资的小技巧,建议可以看下这篇:职业基民是怎么炼成的 ,里面总结了我近几年关于基金投资的心得和各种干货。
Ps:如果想实时跟进市场上最优质的基金,通过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思哲与创富”,发送“实盘”了解目前我持有的优质基金组合。
绝大多数金融问题在金融界都不存在共识。所以,无论你说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观点,一般都有金融大佬的观点跟你类似。
比如你说“股票价格是无法预测”的,恭喜!靠这个观点吃饭的人有金融界引用最多的论文数,他也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名字叫尤金法码,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
你说你要唱反调,偏要说“股票市场可以预测,还能写程序预测”,恭喜!确实有大佬是这么干的,他的名字叫西蒙斯
你说“股票市场压根就没效,大家都不理性,乱来的”,恭喜!又拿一个诺奖!罗伯特席勒的行为金融就是这么说的;
你说“那帮金融教授都是骗钱的,自己去炒亏资产成渣”,恭喜!你怎么这么牛啊!又拿一次诺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两个合伙人1997年拿诺奖,1998年亏了90%,倒闭了;
你说“老子对你们这些基金经理一个都不信,买指数基金得了”,恭喜!巴菲特发来贺电,他就是这么说的,另外他老人家最近十年也没有跑赢指数;
你说“资产管理投资能力很差,都是靠管理费赚钱”,不管对与错,反正还真的有大佬这么说,比如巴菲特,“资产管理本质上依靠的是销售能力而不是投资能力”;
还有很多。比如你可以说“数学对金融很有用”,也可以说“数学对金融一点用也没有”,都有大佬支持你;你可以说“金融投资要努力才能赚钱”,也可以说“大家都是随机致富的傻瓜”,反正都有大佬这么说。
最后的结果,每个人都努力寻找跟自己观点一致的大佬,也越来越觉得英雄所见略同,也更加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反正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近看了两部有关金融诈骗的电影,一部是美国片《欺诈圣手》,讲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大一场庞氏骗局制造者麦道夫的故事,还有一部韩国片《牛蝇》,讲的是韩国历史上重大的金字塔骗局制造者曹喜八的故事。两部电影当中都描述了投资人被骗的倾家荡产后的惨状,有自焚的,有跳楼的,有开枪自杀的。
这些骗局的始作俑者,是如何想的?面对投资人的惨境,他们是否会忏悔?是否会同情受害人呢?
答案是 NO!我们先来看看麦道夫的故事啊,讲麦道夫的这部影片名字叫《欺诈圣手》The wizard of lies,英文 wizard 是男巫师,有魔法魔力的意思。中文翻译的很到位。可见,在美国人民的心目当中把麦道夫列为欺诈行业的高手,高高手,有着魔法的欺诈人物。麦道夫是法学院毕业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
影片当中当 FBI 探员询问麦道夫的儿子,说你和你父亲共事二十年却从没怀疑过任何事吗?麦道夫的儿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这个 FBI 探员,说你知道我父亲他是什么人吗?他可是被捧上神坛的人物啊,他创立了现代证券市场,他创建了纳斯达克指数,他是纳斯达克的主席,他是国家证券结算公司主席,国际证券结算公司主席,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主席,等等等等一连串的头衔,让 FBI 探员哑口无言。
在麦道夫儿子心中,麦道夫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是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权威,是容不得他对自己的父亲产生质疑的。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崩盘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的时候,麦道夫公司有很多重量级的客户,像汇丰银行、美第奇银行、高盛、苏格兰皇家银行这些,如果不是因为次贷危机导致这些重量级的客户,从麦道夫公司抽回了大量的现金,那么,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很有可能还会再继续玩下去。麦道夫的庞氏骗局暴露以后,麦道夫向司法机关承认了所有的罪行,当法官讯问他 guity and not guity,就是有罪还是无罪的时候,他的回答非常统一 guity,有罪。他连给整个法庭和陪审团对他进行审问的机会都没有。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2018.8.9:竟然又被推上日报了,受宠若惊啊,希望各位看客多多关注我其他的回答,讲述我亲身体验被套路的事情,望大家不要被坑
讲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吧,希望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不要被坑。
依照惯例先将原理,再讲应用,比较适合大学生和刚工作的朋友看
---原理


前两天收到广发的一个短信,是让我做一笔335.45元的消费分期,刚好又看到这个问题就回答一下。
点击网址登入后是以下截图:



分期金额是335.45元
分期期数:12期(一般分的越多手续费越高)
手续费相当于每期:1.58元(这个算法是这样的:335.45*0.47% = 1.5766约等于1.58,也就是每期要付手续费1.58元)
手续费率相当于每期:0.47%(以享受6.7折,共节省9.32元,这个怎么算的呢? 335.45*0.47%/67%(6.7折)*12(期)=28.2379元 – 1.58*12 = 9.28元,截屏上面应该做过四舍五入处理)
到我们分期结束,我们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335.45元/12期 +1.58元)*12期 = 354.41元。那你花了多少手续费和费率呢? 手续费 = 354.41-335.45 = 18.96元
费率= 18.96/335.45 = 5.640%
你以为5.640%跟银行理财差不多,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 这里很多人要说IRR了,我不讲IRR,因为IRR公式很多人不懂也不理解,更记不住,所以我讲其中的逻辑。
这个分期给你套路的地方就是每期手续费的算法,就是不论你还多少钱,它的费率计算基础还是按原来的本金,换句话说相当于第11期你还了之前的本金后还剩27.95元要还,最后一期收你1.58元的手续费,也就是说27.95元借你用了一个月,需要支付1.58元的手续费,那这么算最后一期27.95元对应的年费率是多少呢? 1.58*12/27.95元=67.835%!!!没错你没看错,这个就是套路,你没有金融知识你完全不会算。
那怎么样快速计算实际年化费率呢?按一年12期算就是22(系数)*每期费率=实际年化费率,按照上面的案例就是 22*0.47% = 10.41% 远远高于之前算出的5.640%。
6个月话系数是20,3个月18,24个月23,所以分期越久,系数越高,费率越贵。
--应用
1.解说套路
Q:经常看到很多广告上说0利息、0首付是怎么回事?
A:银行不是做慈善,0利息的说法地区正确,但没有说0利息就是0费用,我银行不收利息,我收你手续费你总没话说了吧。实际上手续费收入在银行科目里是计中间业务收入的,利息所得是计利息收入的,所以0利息是一个营销广告,让对利息敏感的中国人突然眼前一亮;
Q:那所有分期都是这么坑么?
A:坑不坑,看个人承受力,但是每个分期的费率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么便宜,一定要慎重选择,包括汽车分期、车位分期、装修分期,在选择时一定要问清楚收费的标准;
Q:那我不分期总可以了吧?
A:我写这个案例,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期,而是让大学生、刚毕业的大学生和之前没这方面知识的朋友要知道消费分期的实际费率,千万要谨慎;
Q:那这么说分期一点都不好咯?
A:并不是都不好,分期可以很好的缓解财务压力,最终要的是信用卡账单分期可以延长免息期,比如你信用卡的账单日是3号,你3号有一笔1w元的消费,那你在下个月23号出账单的时候选择账单分期,那你第一笔分期还款最后还款日是下下个月的23号,你的免息期最长就从50天延长到了80天,对于缓解财务压力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大家还有问题可以评论处提出。
2.薅羊毛
现在很多金融机构比如支付宝、京东、苏宁都通过分期免手续费来进行消费行为培养,所以如果看到下面这样的广告,且这个产品你又需要买,那就果断做分期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看到很多答案都是讲宏观方向,本来也想讲宏观,想想讲宏观的东西,也就是吃饭吹吹牛逼用,没啥实际用途,所以还是讲个实用的吧。
金融领域下的各个细分行业,几乎都可以算独立的行业,差别巨大

做一级市场的不了解二级觉得像人工智能算命,做二级市场的不太懂一级觉得像拉皮条接客,然而

就算同样是做二级的,专做trading的和只做investing的互相觉得对方不可理喻,做价值投资的和做完全中性对冲的互相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就算都是做investing的,大学里所有投资课上里都要学的有效市场和分散化资产配置理论,在巴菲特的眼里是zz的表现…
11月再补充两条:
我自己投资是做宽基和行业指数的,以市盈市净为参考,做大周期轮动的,然后我把我的策略给别人讲了以后,别人表示
券商行研:你这不行啊,都是技术面啊,你根本都搞不懂每家公司具体的业务,技术优势,产业效应,你这跟我们行业研究没关系啊,
对冲基金量化大佬:你这跟金工不沾边啊,有模型吗,你的策略因子呢,什么你竟然不用衍生品对冲,还是裸多,卧槽你竟然还关心它的市净率,别说了你去行研吧
我:摊手…
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念头就是行为金融领域的一些现象!
有些现象不止没学过金融学的人不相信
可能学过几年的人也不完全相信。。。

即使是随机的排序,对关注者也是很有意义的。

这句话有点抽象,一般来说排序都是按照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排序,比方说中午在某团上点个外卖,可以在按照评分、价格、距离排序筛选,排序的结果是对买家有意义、有帮助的。
但是有些排序的方式是没有意义、不分先后的,比方说我们上学时期的名单会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理论上来说对于陈姓和赵姓的人关注度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不一定是这样。(所以姓啥容易被老师点名,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
06年就有斯坦福和普林斯顿的教授研究发现,姓氏首字母靠前的学者更有可能在顶级经济部门获得终身职位。
完美的自然实验——A股涨跌停版

A股独有的涨跌停版,涨停的股票里面,由于四舍五入的问题,会出现10.02%,10.01%,9.99%这样的涨跌幅,但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所以A股的涨跌停板块上面的序列,也就和前面那些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的名单没太大差别。所以就有学者来对A股做实验啦,虽然涨跌停版被吐槽,对做研究的人倒是提供了一个超棒的自然实验。



排在涨停板前面的股票第二天会涨的更好!(也可能是跌的更少)
首先是把涨停板上的股票分组,前一半的是high group,后一半的是low group。涨停当天这两组的收益率、换手率、流动性和波动性是没有明显差距的。
但是!涨停的后一天,后一周,这两组就不一样了!
涨停的第二天、第三天,high group 和low group的累计回报的差额明显增加,但是在两周之内,这个情况就会逐渐逆转,high group 和low group的累计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波动率和换手率的情况也是类似的。
所以即使排名不包含重要的信息,比如A股的涨停板,也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进一步的,对股票的收益率、交易量、流动性、波动率、价格有效性的奇偶会产生影响。
(PS:跌停板就没有这样的现象啦,又不能卖空,投资者关注度还是相对小很多的,要有人关注才是最重要的!)



(还是姓安吧,应该没有更前面的了吧。)
参考论文:
Einav, Liran, and Leeat Yariv, 2006, What’s in a Surname? The Effects of Surname Initials on Academic Succes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 (1): 175-188
Wang, B., 2017, “Ranking and Salience,” Working Paper.

感谢研究部同学:小猴(这仙女只让我放艺名....)


金融对于数学的要求很低,但是对于算术的要求很高。如果你能随口报出100块钱复利5%在10年后的本利和,大部分面试官会认为你是个天才。
PPT排版好看永远是第一位的,字体不一样比数字打错了更不可饶恕。
如果一群投行精英走进一家喜茶,他们会在等单的时候根据客流量、员工人数和店铺面积讨论这家喜茶能赚多少钱。
然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往往和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企业估值的准确度和财务模型的复杂度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财务模型体现的是一种思维过程,结果并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行业市盈率和市净率。当然对于这两个比率的认识投行精英并没有明显超过散户。
另外,创业公司没有准确的估值方法,所有人都是用猜的。所有人。
大部分情况下,上市公司收购项目的价格是老总拍脑袋想出来的,和投行没什么关系。
因为老总们搞收购,就像我们买家具一样。一个沙发究竟值6000还是8000,有的时候没有什么区别,买回来看着顺眼就行,开心无价。
同时,很多老总认为只有现金收购才是花钱,增发股票收购相当于免费。
由于可转换债券是混合工具,理论上1亿可转换债券的公允价值比1亿现金高20%到50%,但实际上企业通常以票面价格发行可转换债券,从会计角度来看这是一个bug。
最后:
CFA 1级代表了金融本科的毕业水平
CFA 2级代表了实务操作中需要具备的金融知识
CFA 3级故弄玄虚到了一个境界,80%的内容考完后这辈子都用不到
一哥们是某大学的历史老师。
他每次买几万块钱的东西时,都会用信用卡,并且到下个月把账单分期,而账单分期的月费率是0.75%。
但后来他总是发现,每年剩下来的钱没有以前多了,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问问懂金融的我。
我就说,“是因为你老用高利分期导致的。”
他说,“怎么可能是高利贷呢?0.75%的月费率,相当于年化9%的利率,而中国每年的通货膨胀是10%以上,用这个信用卡分期,还相当于赚了银行超过1%的利息呢”
听他这么一说,我就笑了。
我跟他一算,“其实0.75%的月费率,真实年化率是16.6%(0.75%×12×12÷6.5),你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实际是踩了一个大坑。另外,虽然货币每年在通胀,但你的工资并没有每年增加10%,交的利息越来越多,存款自然就越来越少了
听我这么说后,他问我怎么算的。
然后我把具体的计算过程和总公式都丢给他,但他就是看不懂。
于是我告诉他一个简单方法,银行信用卡分期给你的一个年利率,你把他乘以2就差不多是真实利率了。
现在他虽然还是看不懂,但总算没有再去分期什么的了,毕竟钱确实是真实地减少了。
这个具体的计算过程,如果没有学过金融学知识的,肯定不懂,也不会相信的。
我的结论是,一个人一定要懂金融,不一定是要靠金融赚多少钱,但能避免掉金融上的坑。
PS:科普一下,信用卡分期一年,实际年利率=名义月利率×12×12÷6.5
准确的公式是,实际年利率=名义月利率 x 12 x 2 x 分期月数÷(分期月数+1)
中国现在有那么多女大学生搞裸贷、裸条什么的,正说明中国人的金融教育太缺乏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没有老师专门为大家讲解利率这些事儿,真是悲哀。能看到这条答案的,请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吧。
……………………………………………………………………
关注我们公号:大咖岛。回复:金融。可领取一份金融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料。
……………………………………………………………………
PS:有人问这个6.5怎么出来的?
比如:刷了1万元,分12期,月利率0.75%。每期还本金:833.33元,利息:75元。
还款第一个833占用了1/12年,还款第二个833占用了2/12年,第三个833占用了3/12年……第12个833占用了12/12年。
一年内实际占用本金=(1/12+2/12+3/12+……+11/12+12/12)x833.33=6.5x833.33
真实利率=(实际支付利息)÷(一年内实际占用的本金)=(75x12)÷(6.5x833.33)=(75÷833.33)x12÷6.5=(75÷10000)x12x12÷6.5=分期月利率x12x12÷6.5=16.6%
这下终于能看懂了吧?
这个答案反复更新大家的疑问,给不懂的人讲解,凑凑巴巴都写了5个小时了.
后续大家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在评论区问,如果我看到了,会继续更新,立志让所有人都弄懂,不被银行信用卡分期骗钱。
如果当初章泽天的同学没给她拍下那张照片,她现在会怎样?……………………………………………………………………
PS:有人在评论区里面说excel表格里面用rate函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16.2165%。
这才是高手啊,都会用rate函数了。


但是!!!这个函数计算出来的利率是等额本息的利率。同样是每个月还908.33,还12个月。这个908.33里面每个月包含的本金与信用卡分期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是先还的本金少,利息多,后续本金越来越多,利息越少越少。具体的本金和利息如下表格。



而信用卡分期,每期的本金都是833.33,利息都是75。
虽然这两种还款方式的结果一模一样,但是我们是作为还款方,就要以每种具体的还款方式来计算利率。这两种方式表面上一模一样,但是如果能提前还款的话,你就会发现出两者的差别。一个开始还的本金少一些,一个开始还的本金多一些。
同样是还半年。
等额本息还的本金是:773.2+783.64+794.23+804.97+815.85+826.87=4798.76元
信用卡分期还的本金是:833.33x6=5000元
只是因为不能提前还款,才显得这两种方式一模一样。(当然,心理上可以安慰自己利率只有16.2%,这样心理舒服点。哈哈。)
这个问题的差别也同样适用于房贷。同等利率下,如果你考虑将来提前还款的话,那最好用等额本金。如果不考虑提前还款,就无所谓了。

………………………………………………………………………………………………
PS:呕心沥血地更新二十几遍了啊,希望大家多点赞多收藏多关注吧。
………………………………………………………………………………
PS:怼两个知乎杠精。本来把你们留言精选了,后来想想还是取消吧,有些话太误导人,还是不要让别人看到为好。
首先回复 @烈风 烈风这位朋友。
1、通胀率10%是我哥说的,并不是我说的。另外 ,不管有没有通胀,我也不鼓励消费负债,因为物价在涨,而你的收入没涨,负债只会让你越来越穷。
2、大学老师就一定会懂金融知识?你去问问你的计算机老师,会不会破wifi密码?事实上,关于分期利率这个事,没有专心学习过金融的,真不一定能弄懂原理。
3、蚂蚁借呗万三五,是的。年化利率大约12.8%。是啊,是啊,不过这个可以提前还,如果你借一万元。每期都等额还款,还的年息只有732元,而信用卡分期还,要还利息900元,更可以说明信用卡分期利率是超过12.8%的。
4、京东天猫上是有免息分期,但也有的是收手续费的,我就是怕那个问的用户没看清,而蒙受了损失,才善意提醒。这你也要杠一下?
就这种评论,还有11个人给他点赞,我也是无语。



再怼一下 @Jakechan 这位朋友。
你这个公式是算的每期付息,最后还本的利率。这不叫信用卡分期还款谢谢。信用卡分期是这个意思:借一万,每个月等额还款。还本金833.33,利息75元。实际还掉的利息是900元,可真实的年化利率就是16.6%。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10万元的东西并办理分期,一年名义上就交了9000元利息,实际相当于还了16600元利息,这种情况下,你还觉得自己钱只少了几百块?


………………………………………………………………………………
PS:总结一下几种常见贷款:
房贷:5%,这是世面上最低的贷款,只要供得起,就可以借。但房价如果下跌,就亏损严重了。
蚂蚁借呗和微粒贷:一般是万3到万5,年化一般在14%左右,虽然有点高,但可以提前还款,短期周转可以选择这两个。
信用卡分期,也要看银行,有的分期月利率低到0.37%,折合年化才8%左右,还算比较良心了,但有的高到16%以上,还是太高了。
除此之外,市面上各种小贷,比如360借条、拍拍贷、人人贷、放心借、百度有钱花等,之类的利率全部超过20%,妥妥的高利贷,最好还是别借,不然会一直陷入还款困局中。特别是360,真实年化利率都超过36%了,是最黑心的。
除以上之外的,就是各种过桥贷款、赌贷、套路贷,那利率简直高得我吓尿啊,真实年化都超过1000%了!!!有的借一万,几个月就能滚到一百多万。这种如果沾上了,这辈子就完了。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不要迷恋借债,无债一身轻啊。财富是积累才有的!
写这么多,点个关注吧!!!
…………………………………………………………
PS:再补充各种还款方式的公式。
一、等额本息。
如果知道月还款额贷款本金,用这个公式可以解出月利率,再把月利率乘以12,就是真实年利率。当然,等额本息是最难弄懂的。我估计,知乎上,一百个人里面不一定有一个能弄懂。



二、等额本金。
每月还款的本金是不变的,总本金越来越少,后续的利息就越还越少了。这个是比较简单的。



三、等本等息,即信用卡分期。信用卡分期与上述两个都不一样。这个是等额本金,并且等额利息。
真实年利率=分期月利率×12×12÷6.5
………………………………………………………………
提示一下,等额本息,跟等本等息是不同的概念,请不要混淆!
等额本息,就是每个月还款额相同,但是月供里面,利息开始还得多,本金还得少,后续利息还得少,本金还得多,整体每个月还款额度相同。
等本等息,也是每个月还款额相同,但是月供里面,每个月还的本金一样,利息也一样。
等额本金,是每个月还的本金一样多,利息最开始还的多,后续还的少。
大家还记得 2015 年 A 股的大起大落吗?
那一年让很多人的发财梦灰飞烟灭,但有一个人却一战成名成为寥寥无几的幸存者,而且还大赚了一把。此人名叫徐翔,事后发现他也不是什么神仙,靠的是内幕交易来操纵市场而已。
因为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年纪轻轻的徐翔被判了 5 年半、还被罚了 110 亿元。
百亿罚款一出来,吃瓜群众立马就炸开了锅,能弄到如此巨款的内幕交易到底是啥玩意,是不是就像传说中那样可以坐等数钱呢?
而且,内幕交易是年年月月有,国内国外也都层出不穷,这种扰乱市场的犯罪行为,难道就没可能被遏制吗?
实际上,除了名不见经传的徐翔,我们应该对另一个人不陌生,他一手打造了国美电器,是中国家电零售业连锁模式的创始人,他就是——黄光裕。
他曾经三次成为胡润百富榜的大陆首富,也曾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排名第一,是那么多人的偶像。
但是,他也是因为放纵自己进行内幕交易,最后锒铛入狱。
这是发生在我们国家,离我们不远的一起内幕交易案,当时也引起举国轰动。
然而,30 年前的美国,也发生过一起震惊华尔街,震惊世界的内幕交易案。
实际上,后来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内幕交易案件,包括黄光裕案件在内,都不及 30 年前那起案子复杂和庞大,可以说是,后来的案件,都只算得上那场内幕交易案中的一个小缩影。
这个时候就要提到《贼巢》这本书,里面真实记录了那场举世震惊的内幕交易案的发展过程。
我们就来看一看,人性的贪婪和对规则的漠视,是怎样一步步打造出这样一个内幕交易的犯罪集团的?我们又能从故事中得出什么启发呢?
《贼巢》的作者詹姆斯斯图尔特是普利策奖的得主,书里很生动地还原了上个世纪 80 年代华尔街上的几路人马是怎么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内幕交易网,又如何鱼死网破,受到了法律制裁的。
因为案情非常复杂,波及的人员特别多,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 60 多个,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后来的很多案子都不过是这个案子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事实上,也正是这个案子直接让美国出台了新的证券法。
这么说吧,如果搞清楚了这本书,对于内幕交易的情况,就算是基本搞懂了。
首战告捷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华尔街,华尔街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投资者最向往的地方。
但是那时候,很多公司不想着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业务做大做强,而希望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一下吃成一个胖子。
在这些企业并购的交易中,那些被收购的公司的股票往往会出现飞涨,如果运气好提前买到了这些股票就很有可能一下子就赚翻了。
正是由于有巨大的利益诱惑,那些能够提前获悉并购消息的人,就铤而走险去进行内幕交易。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监管不够严格,资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某种程度上也助涨了内幕交易的盛行。
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在华尔街工作的莱文告诉银行家威尔吉斯,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雄心壮志,有一天晚上,他神秘兮兮的对威尔吉斯说:我确信有投机的内幕途径,关键是得有信息。
他甚至诉说着他自己的梦中之梦,他说:9 月 12 号,我就看到了 9 月 13 号的华尔街日报,具备这种超人的能力该多么幸福啊!
威尔吉斯对莱文的奇思妙想很少当真,而且莱文在寻找信息的途径方面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后来莱文由于没有在花旗银行得到升职,他就转向了其他的银行工作,转入美邦银行后的第一周,莱文就给了威尔吉斯打电话,透露了一只股票的内幕消息。
莱文显得很坚决,告诉他:不要问任何问题,只管买。
威尔吉斯买了几百股,没想到之后,这支股票开始猛涨。
这是莱文的第一次试水,可以说也比较成功。
1979 年夏天,莱文终于加入了美邦银行并购部,他非常开心,带着威尔吉斯到曼哈顿的一家酒店庆祝,在庆祝的时候,莱文把身子靠近威尔吉斯,神秘兮兮的说:我现在可以像大人物一样玩儿了。
莱文还把自己的秘密说了出来:我都已经弄好了,我开了个瑞士银行账户。
愿者上钩
终于,莱文取得了一个他认为的胜利,部门其他人都致力于研究数据表,而他却集中精力研究它的识别机会。
有一天下午,他冲进领导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些股票行情的记录纸,他注意到某公司的股票好像非常活跃,他告诉领导:我们打电话让他们加强防守吧,这家公司看起来要被收购了。
因为莱文的发现,美邦公司通过和这家波动剧烈的公司打交道,挣到了 25 万美元。
莱文认为自己是利润的中心,他不断的关注股市的波动,寻找类似的异常交易,因为这可能就是公司要兼并的预先征兆。
而他发现最棒的一点是,这不仅可以让他从企业并购当中获利,还可以让他为自己的公司赚到钱,这简直是共赢啊。
所以,莱文经常对身边亲密的人说:每个人都是在用内幕消息获得成功,都是在游戏中作弊,没有那么正直的人,而且,美邦所有的合伙人几乎都有日内瓦银行的账户,而且常常到瑞士度假。
你看到,关于瑞士账户的暗示,全部都水落石出了。
威尔吉斯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莱文是在利用内幕消息在瑞士的账户上做交易。
莱文开了账户以后,他在美邦公司做了四次交易,不过数目都很小,以免引起注意。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账户里的钱也已经增加到了 10 万美元。
威尔吉斯为了集资有点担心,因为内幕交易是违法的,他感到很害怕。
可是威尔基斯虽然害怕,但是仍然希望向莱文说的那样,先变富,然后永远离开华尔街。
所以,在两人有次散步的时候,威尔吉斯问莱文交易收益的问题,他说:你不公开交易怎么缴税呢?
听到这个问题,莱文当时非常高兴,这说明威尔吉斯已经上钩了,他已经对内幕交易开始感兴趣了。
莱文便大声说:你这个傻瓜,根本就不用交税,这就是诱人的地方,你所需要就是开个账户,我给你详细解释一下吧。
整个程序就是:如何开一家空壳公司,如何匿名交易,还有加勒比海地区银行保密规定等等,听起来好像很容易。
所以,威尔吉斯开始为自己找借口加入这场内幕交易。
并且,他也认为莱文说的是对的,华尔街的每个人好像都在用内幕消息为自己牟取利益,所以这并不会带来什么真正的伤害。
当然,莱文和威尔吉斯都明白,一旦他们一起实施了这个方案,他们的命运就被拴在一起,将会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所以,掂量了风险回报以后,威尔吉斯发现,做这件事的风险好像可以忽略不计。
但他们仍然怕暴露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联络用暗语,打电话或者留言的时候都用化名,两人讲话的时候像是恶作剧,听到的人都会觉得很滑稽。
比如莱文说,我在慢慢吃猪宝,这就意味着,莱文正在一点一点买进珠宝公司的股票,他们还把证券交易委员会执法处的负责人称作空调,而莱文的仇敌叫三根棍儿。
培养线人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金融精英”的民间杂耍》
导读
马路牙子宽无边,免费茶座吹破天。编个项目当法人,画张存单装财神。百亿千亿信口来,银行好比自家开。百万千万算个啥,佣金都能上亿拿。空手欲套白脸狼,头破血流撞南墙。见到棺材梦不醒,前赴后继是精英。

曾几何时,政治金融中心的帝都,潮水般涌进了一批“华夏骄子,金融精英”,上至自称腰缠多少兆亿美金的大老板,下至债台高筑准备跳楼的引资企业家,中间有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却梦想一夜暴富的居间人,还有一些神秘莫测真假莫辨的二法人、总代理……构成了帝都城地下金融街里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由于这些“金融精英”们的汇聚,帝都地下室、小旅店、宾馆、饭店、写字楼的生意异常火爆,还带火了复印、打字、扫描、传真等相关服务行业。
本来,投融资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是政府、银行、企业的高官、高管们玩的“游戏”,不知啥时变成民间杂耍啦,而且还成了社会热点,一时间,男女老少齐奔波,熙熙攘攘弄潮忙,真有点把钱酹淘淘,心潮逐浪高的味道。
还是让我们看看这民间杂耍都有哪些内幕吧。
一、戏班子人员构成

基本是三块五方。
哪三块?
投资(财团)、用款(项目法人)、居间各为一块,其中居间人又可一分为三方,即靠财团一方、纯居间一方、靠法人一方。这就形成了三块五方。
在这个戏班子里,居间方最活跃,遇到财团,他说他手中有法人;遇到法人,他说他身后有财团。
他就是不能自己跟自己耍。
财团和法人的身份相对稳定一点,可也不尽然,真有忽而是法人,忽而又是财团的人。
只是他们的生活档次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




二、杂耍的套路
套路1: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
居间人B对某项目法人A说:“我身后是海外回来的**大财团,有一种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款,款到你企业账上,返回30%,剩下70%给你白使。人家还是上打款。你的项目需用款300亿,他打给你333亿,你只返回33亿,保证你项目全额用款。”
法人A:“真有这等好事?那300亿他一分也不要啦?”
居间人B:“你看我啥时说过假话?人家光美金就有3万多兆亿,回来就是支援国家建设的,给你300亿人民币算个啥。你快把《可研报告》、《申贷书》给我,我让银主看看,如没问题,下周一就放款。不过,你得先把《居间承诺书》签了,引资成功,你得给居间人3%,共9.9亿。”
法人A:“给你5%,要不8%,10%都行。”
居间人B:“俺可不贪,9个多亿足矣!那你就等着和银主签合同接款吧。”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法人接到银主的《放款确认函》;法人找工程公司包工头,以给工程为条件借款100万;再以天上人间的高规格接待银主、居间人代表进行项目考察、游玩;最后就是永无止境地等待放款;一直等到包工头起诉法人,法人被冠上诈骗罪服刑还没见到一分“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
这样拙劣的杂耍有时也变变名称,如“扶贫款”、“解冻资金”、“增值下线款”等等,居然能年复一年,长耍不衰。




套路2:名正言顺“抢”银行
这可不是持枪蒙面入行,袭警杀人抢劫,而是名正言顺地抢银行。
还美其名曰“直存款”,如果法人怕拿不到钱就来个“戴帽直存”。这样你总该接了吧?
既然同意接,那感情投资“茶水费”总不该吝啬吧?
8%的贴息款总该预备吧?
资金移动费还指望银主交么?
这些钱即使法人不出也会有冤大头来出,剩下的就是高高兴兴进行办手续了。
银行的人都知道:直存款,就是抢银行。
表面上看,银行是没有风险的,资方从企业拿到贴息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一旦上升到法律层面:存款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银行有义务支付存款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
可是银行已经和企业合谋将资方的钱调动到企业账户,如果企业亏损还不上钱,谁来堵窟窿呢?
这么做和从银行抢钱有什么区别吗?
所以,高高兴兴进行,垂头丧气出来就是必然的了。
也许有人会振振有词地说:“***都办成啦!”
我信,但那不是民间杂耍,那是肉食者谋之的,最后都是银行的坏帐,国有资产的流失,居间费都变成了受贿金额,魔都的社保案就是明显的例证。
在法制逐步健全的今天,谁还愿意做陈X宇第二呢?


套路3:不上网保函和美金趴账款
稍稍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保函没有不上网的,不上网就是假的
上网的保函和存单一样,只是你所开数额的钱都到银行去了,已经不是你的钱你项目根本用不上,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你支付相应的费用,有肯么?
同类型的还有美金存款趴账,这种情况下存款人只是个人头,底单依然不是他的名字,他没有支配这个钱的权利,存单只能当废纸罢了,戏班子里有很多这样的单子,什么1430、6980、9630的,海了去了。
如果真有肯花钱弄这几张纸的,并幻想着拿到银行里去弄款。
耍戏法的不敢进银行就出新招:要求必须有当地财政局担保。
偏偏就有人不信邪,以为自己在地方一跺山摇,就硬着头皮送大礼托关系请市县长、财政局长给出担保函。
哪个长都不傻:用地方的财政收入来担保投资资金的安全性,最后是国家偿还,担保不是一件小事,和实际出资没什么两样,如果项目亏损了,偿还就相当于卖国。
他敢吗?


套路4:三方委贷款
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将项目或资产抵押给银主,银主将资金划入银行,由银行采用银行的委贷合同版本,监管发放贷款给企业。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急于引进外资,当时外方多没有放款权(金融机构才有的),国家有关部门才制订了这么个方案。
在银行的版本里,银行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你要和用款企业合作,和我没任何关系, 我还要收管理费。现在真正有钱的银主,是不会这样把钱贷给一个不了解的项目或者企业,而自己既不参股,又不管理,又不监管,这和把钱扔到水里有什么区别呢?
耍戏法的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搞了一个银主的委贷版本,在银主的版本里,有一句猫腻的话:银行“代收代付”,如果收不到该怎么付?
是要拿银行的钱去填补么?
这又是抢银行了。
所以,企业法人忙前忙后几个月,钱没少花,可银行版本银主不干,银主版本银行不做,最后还不是花钱买教训,自认倒霉。




套路5:空壳投资
这些投资集团,大都在什么大厦、什么中心有间办公室,有几台电脑,有几位小姐坐在电脑前化妆描唇线。至于自有资金一分也没有,连办公室都是借用或租用的。
别看他们的名字起得很响亮,什么“中国”、“中华”、“中超”、“国际”、“华人”之类的,都是花几千元钱委托咨询公司在香港注册的,根本没有金融许可证,一句话:该投资集团是个空壳。
其目的就是依靠一些社会关系,再搞一个发布投融资信息的忽悠网页,来套项目、骗钱。
若有嗷嗷待哺的企业头头上钩,那是绝不会让他脱钩的。

第一步:下通知函:我们董事会研究了贵企业申贷资料,同意全额投资;

第二步:到企业考察,处感情;

第三步:再下通知函:请贵企业再补充一个《风险评估报告》就行了,并指定三家评估公司,由企业任选(当然这三家都是事先合谋好的);

第四步:企业高息举债20万,选一家评估公司给克隆一个《风险评估报告》;

第五步:空壳公司和评估公司各分10万评估费。

没有第六步,如果有,就是公函通知企业:补充企业根本无做到的担保或抵押。
如果企业申辩:事先就告诉你们了没有这些呀!
空壳公司老板一声奸笑:“傻帽,玩死你!”
企业头头终于明白:再说什么也没用,多打一个电话多发一个传真都是浪费!
人家空壳公司老总和风险评估公司的老总们正狂笑着挥霍你那20万学费呢!


套路6:存单质押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小戏法,用款企业是拿不到存单原件的,几经转手,顶多拿到一张扫描件,多数都是传真件、复印件。如果抵押从银行贷款,这种情况和银主把存单直接给你使用没什么区别,资方要多少贴息都没关系,就是 90%,也还有 10%,反正还不了还可以划存单里的钱,现实中根本不会有资方这么做。
国内流行的存单质押也是存在猫腻的:要银行出个保证能把存单退还给资方。如果还不了的情况,那么银行既要划款,还要把存单退回,那么这个漏洞算什么呢?
只能还是抢银行。
所谓的保证,不是银行的正规业务,即使所谓的关系有效,到时候也是三败惧伤,行长首先被咔擦,真的有资方肯为了一点所谓的贴息冒这么大的风险么?最多还是中间人的妄想吧。
杂耍的套路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作为学了6年金融,在证券公司上班的人,最经常遇到的场景是:

某朋友:“诶屁总,这只股票会不会涨啊?”
某亲戚:“屁总给推荐几只会涨的股票啊!”

讲真的,学了金融,我也真不知道股票会不会涨会不会跌。我能对公司价值有个相对理性的判断,但价格和价值是两回事啊。。。不是我抠字眼,在A股市场来看,价格和价值很多时候真的背离的严重。

好了,那么你会说,即使你学的东西判断不了,你作为投行从业人员,肯定能有些外界不知道的消息吧?如果借助这个,能不能对某股票的市场后市有判断?

首先:屁总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知道项目的内幕消息(比如重组、定增等),但不能借此来炒股,也不能透露给别人炒股,这是职业操守,也是纪律。
此外,即使知道内幕消息,多半也不知道后市会怎么发展:讲真的,重组公告后,涨的跌得都有。如果喜滋滋的买到重组票,结果大半年停牌,还跌了,内心是不是很崩溃。

综上,我想说,越了解市场,就越敬畏市场,永远别觉得你能战胜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卖保险就会让人有一种抵触的感觉,大家听说过有一个叫做奥卡姆剃刀原理。
大多数的金融产品,但凡包装的很复杂这个产品就更容易出问题。
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就是那些那些贷款产品一层一层一层的包,包到最后根本没有人知道风险是什么,接着结果一个泡沫就爆了。
包括我们看到有一些投行券商,或者卖给一些机构的产品,越是结构化产品、复杂性产品、混合性产品、综合性产品它的溢价往往就越多。
那换到保险这儿,就是说越复杂的保险产品其实我们付的钱是越多,所以你看那些做了金融做了很久的人,他们往往都喜欢买,那种自己能看明白的特别简单易懂的金融产品,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你把这个产品搞的越复杂,它里边的信息不对称就越大,溢价空间就越高,藏污纳垢的空间就越多你就更容易被坑。
1.金融学和经济学差别挺大的,经常被身边的人混淆,作为本科是经济,研究生是金融的我感到深深的无奈。
经济学通常被归为社会科学,主要着眼于研究宏观上的生产、消费、以及商品、服务及资源的分配问题。同时,经济学也会研究政府的税收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管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以及微观企业、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与作用;研究市场的供给与需求问题。这些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往往与微观市场参与者(包括企业、个人等)的金融决策(比如融资、投资等)紧密相连。
金融学虽然通常意义上属于商学,但其依旧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它则侧重于研究及分析金融市场,以及具体的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以及公司金融的运作和治理问题。金融资产的合理定价涉及到合理度量资产及现金流的风险问题,而这些又与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息息相关。
2.金融学和会计学倒是非常接近,金融学里面涵盖了很多会计的知识,因此很多科目都叫做“金融与会计”,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纯金融,但一样免不了大量的财务分析的内容。
3.不要以为学了金融就会炒股啊什么的,金融涵盖范围非常的广,几乎包括的所有的东西,例如汇率、期货、投资、银行、证券、保险。
4.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对投行没有太大的帮助,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顾及认为,CFA是专业证书,主要学习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估价等投资管理的能力,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更有用。但投资银行完全不属于金融分析师范围,称:“如果你考CFA仅仅是为了进入投行,那就是白花力气了。”
5.金融不是像你想的怎么黑暗,对社会没有帮助,金融对社会推动力是巨大的,如果没有金融社会的一切发展都会变得非常缓慢,没有金融,也许也不会有今天的天天刷的知乎。
金融的好处举例来说一个农民种了一年地,赚了100块钱,但是他还暂时不想花这笔钱,如果他把钱放在床底下那么第二年翻出来的时候还是100块钱。 但是有一个工人,需要100块钱买设备,如果买了设备第二年能赚到110块钱。 所以银行就把这100块钱从农民手里借出来,再借给工人。第二年这100块钱就变成了110块钱。 农民、工人、银行共同创造了10元的价值。
更新:
6.有知友补充:Finance,其实更贴近财务的意思。
于是我查了一下,的确如此。


7.我在研究生读的科目就叫做:


里面有这些科目,而且只是冰山一角,我只需选修:



更新:
推荐大家几本关于金融的书吧,这些书都是我读金融的指定教科书,都是非常完善的金融书籍。




英文版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



英文版



中文版

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



英文版



中文版

以上这基本是我主修,金融里面其实还有很多选修例如行为金融学、Fixed income、公司治理等等科目,我都没有选。










——————————
微信公号搜索:阿猫读书。内容包括:自我提升丨干货丨读书丨成长。
微信后台回复“投资”,可以领取上面所有书籍,看看学渣如何读到金融研究生;
知乎营销平台回复“读书群”,一起交流分享读书笔记、交流读书心得;
回复“知乎”,送你一个超级成长大礼包,包括英语、理财、时间管理等方面。
既然对象是几乎没有什么金融学知识储备的人,那就来点儿很基础的吧。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投资什么应该看复利

这是所有投资学类课程的第一讲,怎么没人提?复利的秘诀有两个:一是期限长,二是利滚利。用复利来比较各类资产的回报是比较科学的做法,从长期来看:
股票的长期回报率 房产的长期回报率 通货膨胀比率
长期,长期,长期;非短期A股,非短期A股,非短期A股,不要杠啊,疼!!!
我们先选香港来看一下。
第一,用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长率来衡量通货膨胀比率,香港从1982年到2016年这35年间的平均通货膨胀比率为:4.38%
第二,用香港著名的何东花园这个全球最佳房产投资案例之一来衡量房产的长期回报率,2015年1月23日,何东花园以51亿港币易手,何东爵士的这笔92年的投资长跑自此画上了句号。1923年的6.6万到今天的51亿,升值7.7万倍,升幅的绝对值相当惊人。投资的年复利回报是10.22%,怎么算的?投入是6.6万,投资回报率是x%,投资年限为92年,那么92年后所获得的回报就等于51亿(当然,这里我们假设房产价格的增值部分也是以x%的回报率继续增值的)。

那么,x%约等于:10.22%
第三,用恒生指数来衡量港股四十年间的长期回报率,如果有一位港股投资人在1973年底的大牛市入市,30年下来已经增值94倍了(考虑分红也用于再投资,下同),相当于每年16.4%的复合投资回报。如果投资人“修行”到家,在人人恐惧的1974年底入市,29年来就可增值216倍,相当于每年20.4%的复合投资回报。换句话说,在1974年底有一个资产为100万的小富翁,投资港股29年后,到2003年底就变成了坐拥2.17亿的大富豪。算法同上,

因此,港股的回报率大概在16.35%到20.36%之间,其实就是优秀港股上市企业的利润增长率。
16.35%-20.36% 10.22% 4.38%
我们再来看看美股。
美股100年的长期回报率为12%,这个长期资本回报率就是参照美国股市的指数计算出的长期回报率。巴菲特曾经说过:
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外衣的长期资本回报率为12%的AAA级别的债券。
我们最后看一下A股。
沪深300指数比上证50有代表性,它是300只蓝筹股的集合,2005年发布在牛市起点,价位为807点,到2018年8月22日是3308点,十年涨幅,呃,才4倍,复利回报11.25%。我们事后诸葛亮一下,假设,假设,假设,如果2005年买入,2007年4000点卖出(最高6124点),2008年2000点的时候再抄底(最低1664点),2015年中旬卖出(最高5317点),2016年再抄底(最低2854点),那么十年的收益将超过10倍,复利回报将高达惊人的26%!假设完毕,起床刷牙。
长期复利回报多大就是值得满意的?
    投资大师的复利回报率:一定要培养挣慢钱的习惯,了解一下大师们的长期回报率我们就会理性很多,包括巴菲特、林奇等顶级大师们的长期回报率都没有超过30%的。彼得  林奇 --- 29%(干了十多年,碰到了美股大牛市);巴菲特 --- 20%;约翰  聂夫 --- 13.7%;约翰  邓普顿 --- 13.8%,回忆一下,美国股票名义长期回报率为12%左右。 培养挣慢钱的习惯:财不入急门、慢即是快、少即是多;每年20%左右的复利回报,现在投入100万,30年后为2.37亿,40年后为147亿,50年后为910亿,大家普遍认为15%-20%的复利回报已经是非常非常棒了。 投资不怕慢,最怕回撤:假设我们有两个投资项目,投资项目1,前四年每年盈利20%,第五年亏损50%,资产净值1.03,也就是3%的盈利;投资项目2,每年都盈利15%,五年下来资产净值是2.01,也就是101%的盈利。投资不是越快越好,做好防守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如果投资于股市,何时出手应该看市盈率

有人私信问我,能不能通俗地讲解一下股票涨跌的原理?这个要是看个股的话太难了,短期的个股价格完全就是可以当做随机数来看,长期也是和发行股票企业的目前经营情况和市场参与者对该公司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期,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集合有关。比较靠谱的还是看看下面四个概念在股指(精选股票的价格经调整后的加权平均值)上的应用。
    市值 = 市盈率 * 净利润 市盈率(PE)= 市值 / 净利润 盈利回报率(ROE)= 净利润 / 市值 = 1/PE 市净率(PB)= 市值 / 净资产
市盈率越低,回报率就越大,应该出手,因为这时候股市的价值可能是被低估的。
港股市场过往四十年的市盈率波动如下图所示。港股市场的市盈率波动大概在10-20倍之间,低于10共6次,高于20共9次。截至2018年8月22日,恒生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1.78倍,历史最低为5.57倍(1982年11月),历史最高为43.57倍(1973年5月)。


美股市场过往一百多年的市盈率波动如下图所示。同样截至2018年8月22日,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24.79倍。本文没有列出来的道琼斯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7倍左右。



A股自1999年以来的市盈率波动情况如下图所示。以下数字都是上证月末的点位对应的市盈率,不是沪深300指数哦,是上海证券交所全流通A股的平均市盈率。规律:底部市盈率逐渐向国际成熟市场靠近,截至2018年8月22日,上证A股平均市盈率为13.43倍;深圳A股主板的平均市盈率为22.76倍,已经在估值中枢之下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市盈率分别为16.64倍和35.83倍。


怎么办?根据市盈率来判断投资的周期,这只是理论,这只是理论,这只是理论。
    大底部时候买入:港股在10倍以下市盈率时重仓买入,美股在10倍以下市盈率时候重仓买入,A股在11-12倍以下市盈率时候重仓买入,这时候是投资的季节:春天播种,常常有浮亏。 大顶部时候卖出:港股在20倍以上市盈率时出清,美股在22倍以上市盈率时出清,A股在30倍以上市盈率时出清,A股在2007年4000点以上卖出,又在2008年2000点以下买入的都是超级高手,这时候是收获的季节:秋天,帮随着巨大的喜悦。 买入与卖出之间是坚定持有:港股在10-20倍市盈率之间以坚定持有为主,美股在10-22倍市盈率之间以坚定持有为主,A股在11/12-30倍市盈率之间以坚定持有为主,这时候是等待的季节:夏天,出去玩耍;一定要坚定持有,忘了你曾经买过股票这件事情吧,抵御住短期盈利的诱惑,守股比守寡难。
投资大师波顿说过:
投资人的致命错误有两个,买在高点是一大错误,而第二个错误则是卖在低点。买在大底部和卖在大顶部的人就是卓越的投资人。
我第三个想到的就是分散投资的原理,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篮子不要放在一辆车上,车不要组成车队开出去,有时候也坐坐高铁和飞机

    参照指数行业权重配比,广泛分散地投资:1只股票挣3倍盈利的含义和30只股票挣3倍盈利的含义是远远不同的;分散投资可以有效地避免个股的风险;投资不是赌博,保守永远是最重要的。 只买大幅度低估行业中的低估龙头品种:龙头在危急中是最易活下来的,长期看龙头的ROE要远远大于非龙头的ROE 。什么是龙头品种?市值100亿往上,长期ROE大于15%,净资产负债率低,市盈率和/或市净率远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长期的高分红率,强周期性行业个股要求1倍PB以下才可以买入。只买白马股,不买黑马股,多买“五/五股、十/五股”。 左侧交易、分段买入,平均赢:行业龙头是社会的脊梁,他们在大危机特别低迷的时候就是应该出手相救,而行情高亢的时候,这些企业并不需要支持,就应该卖出。 严格控制个股仓位,一般不超过10%:个股价值超过限额以后,及时调整仓位。
我最后一个想到的就是珍爱生命,远离股市。
我早就想吐槽大众的金融知识了。

1.货币主要不是印出来的,而是贷出来的。
2.由于上面这一点,金本位反而更容易出现金融危机。
3.外汇是用来抵押印钱的,并不是想分就能分的。
先分享5点(纯干货),不定期补充,欢迎探讨~
1、你值多少钱
经常听媒体说,某某大佬身价过亿。那么普通上班族的身价怎么计算?
如果你一个月的工资是1万块,一年的收入是12万。假设定期存款的利率是5%的话,且你可以一直工作下去。那么,你的估值=12万/5%=240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收益资本化”公式,即C=P/r(P是收益,r是利息率)
另外一种计算,参考交通事故死亡的赔偿标准: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按照上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比如北京市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7230元,那么赔偿金额就是57230*20=1144600元。这里的20其实就是市盈率(市值/盈利)。你年可支配收入是12万,你的估值也是240万。
这两个计算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很接近的。

2、财富最大的敌人
财富最大的敌人不是买买买,而是通货膨胀。我们总是轻视每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3%?好像也没啥。
可是你的人生有80年呢,时间的力量是无形的,我们钱就在无形中贬值得一塌糊涂了。
去年看过一则印象深刻的新闻:44年前存的1200元,到现在连本带利能拿回2684.04元,其中1484.04元。
44年前存入银行1200元,如今取回这个数?看得我眼泪掉下来…
你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1200元能买啥吗?当时的普通职工工资是20元,1200元是60个月的工资。现在按月薪5000算,这可是30万呐。现在1200块钱能干嘛?看场演唱会?请朋友吃顿饭?买瓶神仙水?
这才44年。如果80年呢?
通货膨胀可不是中国特色,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因为经济学的观点是,适度通货膨胀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在投资中我们要区分名义回报和实际回报,实际回报率=名义回报率-通货膨胀率。比如你今年的收益率是4%,通货膨胀率是3%,那么你的实际回报率就是1%。

3、收益与风险的对立统一
我就说一点最简单,也最容易被忽视的。高收益一定高风险,高风险却不一定是高收益。
比如,你不想冒风险。那就买买银行理财,买买余额宝咯。同时你也别奢望高收益,也别抱怨余额宝怎么就那么一丁点的收益。生活也是一样的,你不想冒任何风险,那就去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同时你也别奢望高工资。
比如,你想挣P2P的12%收益率,又不曾想到原来人家惦记着你的本金呢?最后连本金都要不回来。这些人就是典型的,道理我都懂,可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还有,那些放弃稳定工作去创业的人,可能all,也可能nothing at all。人家发达了,你也别羡慕,都是人家冒风险挣回来的。

4、长期看股票资产最抗通胀
近几年,在股市里亏到怀疑人生的不在少数,大呼“珍爱生命,原理股市”。然而长期来看,股票资产是最挣钱,最抗通胀的。

截取1913年-2014年的美国资本市场的数据:
    1美元拿在手里,那么到现在差不多就值3美分 1美元投国库券,那么现在差不多价值1.33美元 1美元投十年期国债,那么现在差不多价值5.68美元 1美元投股票,那么现在差不多价值492美元
(下图可以看一下)


补充说明:大家在质疑A股,那我就贴一下上证指数从1991年到2018年的趋势线,尽管跌宕起伏,但总体还是向上的。
拉长时间线来看。



5、最大的营销陷阱:漂亮的历史业绩
你知道理财平台、基金公司最喜欢用什么数据吸引你的眼球,引导你购买吗?就是漂亮的历史业绩。看,我这只基金去年一年挣了50%,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个时候, 你必须要注意: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这个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并且,更有可能的是,去年表现特别好的,今年反而大概率表现会差。原因有两点:1、物极必反,大幅上涨的板块或股票,下跌的概率要高于上涨的概率。2、历史业绩好了,就容易吸引韭菜,基金规模就会变大。基金规模变大了,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就加大了。
不想成为韭菜,就必须牢记这一点。

6、绝对收益和相当收益
股票的收益来源有两种:
    绝对收益:来源于企业内在价值,你要判断这个企业是不是好企业。 相对收益:来源于市场短期的认知偏差,你要判断这只票有没有被低估。
绝对收益的衡量指标是ROE,即净资产收益率。这是价值投资者最看重的指标之一,即判断这个企业能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相对收益的衡量指标是PE,即市盈率,衡量此股票有没有被低估。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在价值线下面的距离越远,这只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

——————————
公众号:一鹤说财
专注大类资产配置,投资A股指数基金、黄金ETF、原油ETF、美股QD、港股QD。
今年年化收益20%+,欢迎一起学习交流。
1 时间是最值钱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时间价值。并且时间价值还不是线性增长的。
2 在某些时候,收入比利润更重要。让一个企业家选择每年收入100万利润10万,或者每年收入20万利润15万,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现金流可以做很多事情。
3 很多公司可以靠利用应收和应付的钱来进行盈利甚至是做成主营业务。因为欠别人钱和别人欠你钱都会有时间和现金流的流逝。
4 利息的计算是很可怕的,强势一方总会利用单利,而获益的时候则喜欢用复利。而很多高利贷是远远比宣传的十几个点的年化收益要高得多的多的。哪怕是银行,给你收益的时候都会按照单利给你,但是用你的钱去钱生钱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不仅仅是年化几个点的问题了。
5 所有的货币都是信用产生的,信用才是金融领域里唯一的东西。美元人民币都是背靠主权国家的信用而来的,信用破产,那依附于信用之上的所有东西都要破产,所以管控汇率非常重要,高于管控房价。
6 放水放出的钱会根据货币乘数放大,也就是说不是放了4万亿就是4万亿,最终的派生会非常多。
7 企业为什么要上市,是因为有市盈率,无脑理解就是原本你10元钱的东西可以变成10*市盈率的价格。市盈率根据行业特点和本身的估算模型不同等等而不同。游戏行业为什么不爱上市因为市盈率低而且自己自给自足,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都爱上市因为市盈率高,上市时候可以继续烧钱。
8 公司一旦上了市很多东西就解决了,你也会多很多其他方式去榨取金钱。从事业游戏变成了资本游戏。
9 价值和投机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投机。
10 房地产本质上是一个金融循环游戏,关联到财政、货币和国计民生。而房子恰恰是需求很大并且前二十年供给有效的市场,因此房产市场为这二十年的社会发展背锅,成了白手套。
11 规模化也是一种价值。1000个100元和一个十万元,在很多金融机构的眼里价值也是不同的。
12 正因为有时间价值和信用背书,期货和期权才会出现,大蒜不值钱,螺纹钢不值钱,背后的信用背书和时间价值才值钱。二氧化碳同样也不值钱,都是背书的一种形式。
13 我国还是一个资本市场不健全的国家,没有做空机制,没有外汇交易系统,因为这两块放开了,人民币会出问题。
14 没有人希望股市一直涨,也没有人希望股市一直跌,二级市场交易所对国家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流动性。整体流动性提升了,才能把一切链条带动起来。至于谁盈利了谁被割韭菜了,都是大浪滔滔。就像企业一样,现金流有时候比利润更重要。
15 做空可以对冲掉很多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巨大风险。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和收益的游戏。通过对冲不但可以抵消掉大规模资金的巨大风险,还可以博取利益。
16 公司出现有资本帮你,公司壮大也有,上市前有机构帮你搞上市,上市后也有机构帮你增发和质押,上市中为了撑业绩会有公司帮你找并购对象,实在不行退市了会有公司帮你处理不良资产。投身于商业社会中,每一块都是肉。
17 绝对多数的公募基金不要轻易碰,那都是垫背的。
18 有很多时候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更透明一些,但风险却大了无数倍。
19 金融不只是赤裸裸的数字,背后更是心理和人性的交织。禀赋效应随时随地可以应用出来。心理暗示也同样,所以不要轻易相信什么内部消息,真正的内部消息都是ZZ和金融直接无缝对接的,只有对接人才能并只能知道。
20 基本面是可以积累出来的,宏观市场的嗅觉也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对接的地方给你机会去。
21 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依旧还是残破不堪的牙买加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地位其实是大国崛起的最重要的一步。
22 人民币贬值或者升值,背后都是有其意义所在的,背后所用来支撑的其他模块也都是不同的。以前大多数都是外储。
23 做白手套有时候真的可以名利双收,但历史的进程告诉你,当手套更新换代的时候,你往往就是最惨的时候。
24 债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只不过大部分人只接触股市而已。
25 持有一定程度的贷款可以磨练你对于金融的熟悉程度。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持有一定数量的贷款可以保证你的比率处在良性状态里,保证你的向上的链接通畅稳固。对普通人来说,前十年持有一定数量的贷款可以让你抵抗通货膨胀,但之后就不一定了。
26 会计是实业的分析基础,通过会计拆解出来的金融思维会比一般的金融思维更能从下到上,所以补充一些基本会计知识非常重要,不要连金融资产该记到哪个报表里都不知道,也不要连当年亏损在第二年税前可以抵扣也不知道,串联起来会想的更清楚,除非你有那个位置可以自上而下的看。
27 金融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没有金融,今天社会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没有杠杆的世界,发展永远是线性的。
28 当前商业社会里很多经济和金融框架也是没有定论的,就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样,你没法判定某种制度就是最好的,永远都是在发展和探索的过程。就像我们拿出MLF和SLF也才几年而已。
29 比起单纯的炒股,金融思维更重要,它会贯彻你的一生。
30 凑数想到什么再更新吧。


以上。
我的公众号:惊云小屋。 这里每一篇文章都会让你觉得相见恨晚。你不会错过的。后台回复5和6,是关于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最终逻辑。另外我太懒了而且平时非常忙。更新的慢。就这样吧。
谢邀。

打败市场不仅可以依托高超的分析能力,还可以依靠有效的分散化投资。有些时候闭着眼买一百支股票是比花海量的时间选出三支股票更好的投资方法。

不要说不熟悉金融的人,就算是很多对金融很了解的人,也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选股能力这一点上。无论是深入研究财务报表,还是苦学各种数学模型磨练自己的编程能力等等,目标都是提高个股的选股能力,而这未必是最划算的办法。

为了理解为什么分散化投资也能够打败市场,我们需要借助Fundamental Law of Active Management(主动投资基本法则),即:

其中IR是information ratio(信息比率), IC是information coefficient(信息系数),而N是Breadth(广度)。为了避免数学性的讨论,我将上述公式用中文重写为



为了提高打败市场的可能性,除了增强自己选股的能力以外,还需要尽量地覆盖更多的不相关的资产,两者相辅相成。高超的选股能力可以增加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而有效的分散化投资可以降低预期收益的波动性,两者都能增加打败市场的可能性。下图中展现了这种取舍关系:


为了获得0.4的信息比率,如果资产组合中组合中只有10支股票,需要0.12的信息系数,假如持有100支股票,那么需要的信息系数就降到了0.04,这意味着在选股上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财力会大大减少。很多时候,扩大选股数量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低于增加选股能力所需要的成本,后者往往需要更尖端的设备和更高级的人才。这种权衡是有效的资产管理的关键,也是一个好的基金经理和金牌研究员最大的区别,后者往往只关注股票的筛选,而不能从资产组合构建的宏观角度去思考成本-收益的关系。

举几个例子加深大家对上述权衡的理解。像巴菲特,芒格,赛思·克拉曼之类的投资者,非常强调个股的精挑细选而不喜欢持有过多的股票 —— 芒格喜欢在绝佳的情况下重仓,赛思·克拉曼认为没理由在组合中放入不那么好的股票,宁愿空仓。这类投资者是高选股能力,低持仓数量的代表。另外一类量化基金,以指数增强型为典型,往往持仓几百上千只股票,通过电脑程序对股票池中上万支股票进行筛选,这种筛选即使依靠高精尖的量化手段也不可能达到基本面投资者的选股准确性,因为在每支股票上花费的人力物力毕竟有限,但由于充分的分散化投资,指数增强型策略往往能够稳健地跑赢大盘,这是低选股能力,高持仓数量的代表。

最后打个比方来给方便大家理解为什么扩大持仓会增大打败市场的可能性。假如说小明和小红同时去参加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抛出正面得到一块钱,反面不赢钱也不输钱。小明抛出正面的可能性更大,而小红手上的硬币更多。假如小明有70%的可能性抛出正面,手上有3枚硬币,小红有55%的可能性抛出正面,手上有10枚硬币,那么两个人赢钱的概率分别是多少呢?
小明赢钱的概率是:
小红赢钱的概率是:
小红赢钱的概率是高于小明的,她虽然技术比小明差,但是她的机会更多。『投资和游戏是一样的,玩得好只是一方面,还要玩得足够多。』

参考文献
Grinold, Richard C., and Ronald N. Kahn. "Active portfolio management." (2000).
现代货币是凭空产生,信用,就是我说你信。
因此,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整个银行体系就是大账本,转账只是相互改数字而已。
好吧,我具体点。
教科书上说,银行吸收存款,需要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
教科书说错了吗?没有!但是当我看到央行规定各类存款不能直接用来缴纳存款准备金!
我陷入迷茫,这不是矛盾吗?
后来才明白过来,货币的本质,货币是等价物,每个人通过劳动换取自己所需,那么纸币,就是用来记账的,那么,银行就是个大账本,当然比特币就是记账,银行记账靠的是信用,就是,大家都相信银行,国家担保,替大家记账。
假如你开一家银行,开业第一天,还没人来存款,业务员先拉来一个贷款的,符合风险要求,那么,能不能贷?当然能,不放贷那还是银行吗?
例如企业贷款一个亿,银行决定放贷,那么银行需要这么办理,
贷款一个亿,存入,该企业在银行开设的账户。这样企业就在银行里有了一亿存款。
央行有规定,假如存款准备金率15%,银行需要给央行缴纳1500万准备金。银行不能从企业账户上扣除1500万。企业账上还是一个亿,那么这1500万从哪里来?你存入银行的钱可不会少了15%吧。
有人说是银行自有资金缴纳准备金啊,开一家银行从不能没有钱吧,银行需要有注册资本的。但是,例如来了大客户一次存入数百亿,银行岂不是交不起准备金而不能存?
因此实际是这么操作的,这1500万是,商业银行从央行贷出来,存在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上!因此央行投放基础货币1500万,市场上流通6倍多的衍生货币。调整准备金率就是调整货币乘数。
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央行就有了利息收入。
因此这个世界上先有贷款后才有存款。资产和负债,先有负债后有资产,有多少负债就有多少资产。
至于企业怎么用这一个亿,转账就是银行通过清算系统改数字,取现就是数字减少,纸币增多。银行就是社会运转的会计!金融危机就是货币的产生量和流通需求量不匹配。
货币是工具是,为生产服务的,金融战并不会直接导致国家垮台,如同没收筷子就能把人饿死,这是荒谬的,
再讲一个有意思的事实。
债务,统计国每个人的债务,发现债务数字很庞大,但是这个债务数字只在经济不佳时候减少,因为债务扩大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分工越细,债务就越庞大。债务越大,资产就越大。
好了,记住银行就是用来欠的,最成功的人生不是钱花完了再死,而是死的时候还欠银行大笔贷款!
有人问,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需不需要抵押物?需要,商业银行可以用票据,自身持有的国债来抵押,统称为票据再贴现,但最主要的抵押物就是企业贷款的债权,就是那个企业欠我一个亿,用我的债权来抵押。
如同你买房子,按揭贷款,最主要的抵押物就是房子本身
那么银行为啥要拉存款?那是因为存款利息比较低,银行盈利就大,从央行贷款也是有利息的。
另外关于比特币,我有专门文章进行阐述,比特币有前途但非主流,欢迎关注本人以及专栏:交易哲学家
①在传统的说法“金九银十”,指的是每年9月、10月黄金的行情相对比较好。但是统计过去近20年黄金价格在9月、10月的表现来看,该理论仅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到了良好的保持,近几年来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黄金价格多以下跌为主。




②除了发生经济危机的俄罗斯和政局动荡的法国,全球主要经济体黄金储备常年来保持稳定。当然也有人说是政府隐瞒数据。据猜测,中国官方报出的黄金储备为2000吨左右,但是民间黄金储备已经超过2万吨。




③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所以,我们在交易盘面上看到的国际黄金交易的产品,名字全称是:XAUUSD,意思是“1盎司黄金兑美元价格”。




④我们都说黄金价格走势和美元价格走势成反比,其实在金融领域当中,真正意义上和黄金走势成反比的不是美元汇率,是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
(主要原因在于黄金是无息资产,但是和美债有同属于避险资产,属性相同的情况下买东西肯定选择便宜的或者利息高的)




⑤金融学上,用“紧平衡”来表述黄金市场的“供需状态”。常年以来,黄金市场一直保持着“小幅度的”供大于求。




⑥虽然同为贵金属,但是白银主要用途用于工业,在金融危机之前,白银90%以上的需求量都在于工业用途,而金融危机之后,这一比例明显缩小,白银的投机属性在增强。




⑦长期来看,黄金的需求主要由人们对珠宝首饰的需求所驱动;短期来看,受到人们的投资需求所驱动。(所以,如果是出于避险目的,主要买珠宝首饰就好了)




⑧尽管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一直在进步,但是开采黄金的成本却在不断的提高~



码子不易,各位看官点个赞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1107
帖子:7822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