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区与嘉绒藏区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匿名的论坛用户   2021-1-25 14:18   25293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25 14:18:30 发帖IP地址来自
绒区和康区有很多的区别(不过在外人看来区别不大),刊文百度百科做引子,最后总结:
嘉绒在甘孜州丹巴县、康定县部分地区,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农区人)。嘉绒藏族是吐蕃人东侵时期吐蕃驻军及移民和下象雄土著长期融合形成的一个民族。在西藏的藏族人眼里他们是藏族原始四大姓氏扎氏的后代。
嘉绒人一直到1954年都被认为是一个独立民族,从民国初年直到1953年前的文献都将嘉绒地区的民族称为“嘉绒族”。1950年代初期,中央民族学院还设有“嘉绒族研究班”,创制了嘉绒拼音文字,记录当地的民间故事。新中国建国后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对全国各民族进行识别中,从地域、文化、历史渊源、血统、语言和宗教诸多方面考证调查,识别原“嘉绒族”其实是古老藏族的一支系。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识别为藏族,从此,为方便称呼便叫称“嘉绒藏族”,正如世居康巴地区的叫“康巴藏族”,世居安多地区的就叫“安多藏族”。


由上可知,绒区和其他地方的区别。但是另外一点值得提的是,因为绒区多高山大河,在地缘上一定程度隔绝了对外交流。使得交流成本增加(土司时代---应该清朝左右,一个绒区人要去内地“成都”是需要土司发放的通关文牒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远古流传下来的语言和习俗。
现今嘉绒语也被称为,古藏汉语系的活化石。在词语中有很多古藏语和古汉语的发音。
同时根据马尔康县志以及西藏历史记载,在公元766年藏区七觉士之一,有莲花生大士弟子之称的白若杂那(即毗卢遮那),因为西藏上层斗争,被发配到边塞地区---嘉绒藏区传经弘法。其中很多故事不一一赘述。
不过,绒区寺庙在经文的读音发音上据说要比西藏僧人准确许多。
3#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25 14:18:3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上部阿里,中部卫藏,下部只有多康。阿坝甘孜是这种划分只有几十年历史。而且是甲米划分的。 嘉绒只是多康擦瓦绒、阿达绒、萨岩绒、娘绒、嘉莫绒 拉坞戎玉绒等各种绒巴里一种(今天的嘉绒一般指擦瓦绒)。一些没有地理历史常识和人喜欢把嘉绒分为安多康巴以外单独一支。而且今天丹巴马尔康大小金理县等说嘉绒方言的地区只是古代嘉莫查瓦绒的察柯地区。 嘉绒话只是古代拉萨方言的一种。今天最西藏西部的拉达克地区也有痕迹。而且嘉绒只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就是墨儿多神山周围马尔康大小金丹巴理县等的说嘉绒方言的地区。如果按清朝嘉绒十八土司领地分 那几乎整个甘孜阿坝的农区大部分都是嘉绒了。而今天一般指的嘉绒地区只指说嘉绒话的察柯地区。 今天在嘉绒血统纯正的嘉绒藏族在慢慢变少 一些地方本来也有有清朝民国以及解放军进藏时留下的满汉后代。还有不少后来移民的身份证藏族。在外面这些假藏族几乎都戴着嘉绒这个名号。以及嘉绒地区藏族后代的汉化。这些都是嘉绒这个名字被“搞臭”的原因。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博巴要团结。甲米特意分化有他们的原因。
一、 古代多康区域概况
研究藏族区域问题时,经常出现多卫康三大藏区之说,这既是古代藏族区域划分中,分为上中下三大区域的音译,也是源用至今的藏族三大区域的名称。古代藏区区域概念是分上阿里三卫,中卫藏三茹,下多康六岗,南四门卡。
古代藏族文献中对区域有不同划分法,以上、中、下和郭、普、巴(门、内、中)三区等的分法。其中郭、普、巴三区乃古代象雄时期的区域概念,当时的象雄郭瓦是指今嘉绒地区以上象雄以下的藏区,此说法在古代文献和嘉绒地区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而且在嘉绒地区至今有多处留下古象雄文化遗迹。象雄普巴是指今阿里三卫以西南方向的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区域。
藏王松赞干布将象雄和吐蕃统一后,分为卫藏、多康、达岗三大区域,这一分法在敦煌文献中有记载,文献中处处出现多康巴、多麦巴等区域名称。公元12世纪德乌贤德所著的《德乌政教史》中记载:“区域划分为:云巴大小区划为占尕区,当薛尕莫划为久若区,大小多康划为松巴区”又在该史书中记载:“藏王赤德祖赞时,设立了扎玛郑桑、钦普纳然、尕曲、乌茹喀普、多康下方岭赤则等五区。”如此等等,将多康和多麦等区域划分记载比较清晰;多康亦指多堆和多麦总称,今指安多和康区。
二、对多康区域概念的两种解释
(一)多康四水六岗
卫、藏、康三区与古象雄时期的郭、普、巴三区的分法相同。上古象雄文化中的郭、普、巴三区的名称和古代吐蕃时期的藏区卫、藏、康三区分法实际是相同的,其中卫和巴指同一地区,藏和普指同一地区,多和康与郭指同一地区。
多康区域指藏区东部四大河流为界的所有区域,今多康四水六岗之四水是:擦瓦嘉莫欧曲(大渡河)、昌都扎曲(澜沧江)、竹曲(金沙江)、玛曲(黄河)等四大河流,这四大河流之间的地区称之为六岗,历史上也有三岗、五岗、六岗等说法。三岗之说在藏史《汉藏史记》和《贤者喜宴》中记载的对四大水系流域中的三岗分法相同;在夏玛贡秋的《圣山护法素食供养》祈祷颂词中记载:“藏区首座十三护法,宇宙初始之九护法,守护藏区十二地母,上部阿里三卫,中部卫藏四茹,下部多康六岗;五岗护法圣山,地方怙主,大地之主,村落护主,时刻守护者献供养嗡啊吽。”按照这种区域观念,在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四水六岗和五岗之分法。
多康四水六岗是从地理学角度划分的地域概念,最初的波弥岗指的是擦瓦嘉莫欧曲(大渡河)对岸之区,系雅龙藏布江和嘉莫欧曲流域地区。
1、 珞擦瓦岗是指嘉莫欧曲(大渡河)和昌都扎曲(澜沧江)流域的区域。
2、 马康葛热岗是指扎曲(澜沧江)和竹曲(金沙江)流域地区。马康岗藏文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是马康岗,第二种是马康葛热岗;大部分圣山护法供养祈祷文中用第二种写法,大部分藏史中用第一种写法,其意是同一个地域概念。
3、 志达萨莫岗是指竹曲(金沙江)和达曲(雅砻江上游)流域地区,达曲没有在四水之中。
该河流上游称达曲,下游称娘曲(雅砻江下游);
4、 玛达岗是指玛曲(黄河)、达曲(雅砻江上游)流域的上游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的果洛
和四川的色达等地区,该岗的下部属于木雅然岗;木雅然岗地域辽阔,分别指康区嘉绒十八大土司辖区,玛曲(黄河)流域以南安多大部分地区。其中木雅最初指总称,然岗指具体某个地方,藏史《贤者喜宴》中记载松赞干布历史时:“最后在木雅然岗建立圆满极乐佛殿,调顺边毗风水,至此所有寺院都有其无比稀有历史传说。”随后又复述道:“(松赞)莅临木雅尕,由多闻天神和护法辅助在一百零一天就建成了幻化神变的佛殿。”如此记载。


(二)多堆和多麦(上下部多康区)区域概念
如上所述,古代吐蕃时期的文献中,把康区和安多地区总称为多康,藏语称多康巴和多麦巴。忽必烈任命巴思帕为藏地三区仪轨师授权管理之时期,出现了多康内部的多堆和多麦(上部和下部)分法。在《藏汉史记》中记载:“象雄地区如香卡部(拨内),南部尼泊尔如纳巴卡郭(湿地),贡布如斗状,吐蕃如萨莫岗,其中上部阿里三卫如池塘,中部卫藏四茹如水渠,下部多康六岗如良田。”说明这时期就有上部阿里,中部卫藏,下部多康之区域分布,这是13世纪以前的区域概念;在13世纪中叶,忽必烈任命巴思帕为灌顶国师,授权为藏地三区统领,如《藏汉史记》中记载:“赐灌顶师为三区统领权,以甲域(出产茶叶区域)阿里贡塘以下,苏拉加沃以上;佛法区苏拉加沃以下,玛曲叩巴(黄河湾)以上,黑头人区玛曲叩巴(黄河湾)以下,甲曲丹尕波(汉白佛塔)以上;牲畜马区三地。以人马法三种献礼进行授权;三区各派三位命官,由国王和国师共商并委任统领。”这一记载说明了藏区三区划分的最初形式。
(三)康区和安多区域划分
安多的地域名称最初在藏史《贤者喜宴》中出现:“直贡二十一部献珍宝建立佛法学院,委任宗喀巴为上师,划温波(舅孙)兄弟和安多娃以及阿里方的学僧,建立了日沃甘丹寺,直贡地方的学僧也归入该寺院。”如此。藏史《贤者喜宴》著于公元1545年,宗喀巴诞生于公元1357藏历火鸡年,甘丹寺建于公元1409年,那时候就使用了安多之区域名称。
多堆和多麦之区域名称是用地理位置角度属位于南北方向的康区和安多地区,是指东西部分界处,这不是行政区域划分法,而是文化分布区域的划分法。
多、卫、康三大区域的另一种划分情况,松巴益西巴久的《世界总论》史书中记载:“下部大藏区包括安多、恰多(昌都)、曲多三区,后者两区方隅乃南部大藏区下方冕苏区和嘉莫绒以上有三岗、六绒或者六岗、五绒或者九绒,十香直至上部波沃(波密)之间,依次南部的萨当王(丽江)、杰当土司(香格里拉)辖区,区域辽阔;南边与印度接壤,中部是从上至下霍尔、德格、布日(白利)、嘉莫(甘孜)、玉续(玉树)擦阔(嘉绒)、觉格、阿措、阿热等地区,安多以巴热颇让(天祝)和董纳夏然玉谷为分界。”这里把康区和安多的区域界线也划清楚了。
在第四代赞波丹增赤勒所著的《大世界概论器情明镜》中记载:“藏区从卫藏至东部和东北方向的麦多康(多康下方)地域内分:玛夏萨莫岗(孔雀地)、擦瓦岗(热带)、邦然岗等三岗,或者上述三岗加之马康岗、木雅岗、耶莫岗合计为六岗,擦瓦绒、萨岩绒、娘绒、嘉莫绒等四大绒,其中娘绒等有诸多小绒。说具体一点,从贡波地区东方翻越一座山,前面有属于康堆(康区上部)南部山脉中波沃域,此地区在岭格萨尔史诗中描述的中部阿达绒,应指阿达绒,在那里有一座神奇的圣山,传说是莲花生大士伏藏密谷的莲花庄严圣山,还有波沃曲达寺等格鲁派寺院,也有几座宁玛派寺院;称德巴嘎郎的小部族自立门户。在波沃地区西边和南边有珞巴地区,东边是擦瓦绒,该地区属于帝巴雄(噶厦政府)辖区,每年纳税不少,那里还有擦瓦措岗宗、桑昂曲宗等部分宗(察隅县),村落和人口也较多。东方有森仄然、居、绛等地区,以此东北方向有嘉塘,嘉塘东边是木里,木里西南方和嘉塘南方有洛洛嘎支族(彝族)的大村落,在嘉塘西边绛域与玛波近处有一座卡瓦尕波(梅岭雪山)圣山,在绛域和汉地交接处有一座日沃夏岗(鸡足山)圣山,在嘉塘有五部如来佛像,具有很大的加持功德,有嘉塘瑟茹寺院等多座格鲁派寺院;在木里有多座甘丹寺院,据说木里和嘉塘有很多戒行清净的僧侣。以上所述地区的南方是云南,东方是四川管辖。
从娘波地区东方翻越一座山直行就抵达康拉日郭山,可以直达拉萨,北方是加然(边坝县)、巴坝、嘉顿琼波黑白黄(部落头人)三地区等牧户众多,都属于帝巴政府(噶厦政府)庶民;在琼波有八座格鲁派寺院,也有多座琼波顶青寺等本教寺院。翻越康拉日郭山脉的东方有一座大山是擦瓦岗拉山;渡过欧曲河有一座日乌齐(类乌齐)达隆大寺,寺内藏有大量的佛法佛像等文物,该寺以前是噶举派师祖辈出的重要寺院,寺院有住持两个系统的活佛和法系子嗣一位等三大拉章。从这里以东,有扎曲(澜沧江)和昂曲汇合处有昌都寺,这里是帕巴拉父子三活佛系和两千名僧众集聚的法苑,那里信徒众多,有庄严的佛法语意身依处,势力强大,目前刻撰了一套新版甘珠尔木刻板,还有法力强劲的护法守护神,汉藏风水师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因此,寺院建筑的场地也显得格外奇特。
在扎亚(察雅县)村中有以扎亚寺为主的部分主寺和分寺院,还有勒贝西绕和罗登西绕师徒的转世大小活佛系为主的众多僧众,信众也较多;以前以因明论师法脉为主,现今改为甘丹派法脉兼学格鲁派法脉。依次向东是芒康地区,那里有部分萨迦派和格鲁派寺院,并有松赞干布时期建立的度母宫殿以及佛菩萨塑像,该地区的人性格暴躁,操类似于木雅语支的语言。继续往东方向叫坝(巴塘)之称的地方,这里有坝曲德寺和郭则泽寺等格鲁派寺院,信众也众多;渡过竹曲(金沙江)直行到达坝萨岩绒地方(白玉和巴塘交界处),人们居住在这里靠盗抢财物为生;从坝往东是理塘地区,理塘与坝之间有一座刚波圣山,加持功德极大;以前有噶举派大寺院,因世事变故已经消失。这里还有多处格萨尔护法殿,比较稀奇神秘。从这里往东方有理塘大法苑长春青科尔寺,寺中有两千八百余名僧侣和众多大师,还有理塘如意苑寺等格鲁派大小寺院,萨迦派和宁玛派寺院只有极少数。以此向北和东北方向是娘绒(新龙)地区,此地上部居住的人们以盗抢财物为生,下方属于理塘和木雅交界处,雅砻江右岸属于理塘管辖,这里有一座颇章则阿(均坝)圣山,可以拜见帕当巴修行洞,在岩石上留有他的背影遗迹。
从理塘渡过雅砻江往东是木雅地区,这里有木雅呷西寺等萨迦派寺院, 木雅居里寺等格鲁派寺院, 木雅北方边际与霍尔地方接壤处有第七世达赖的嘎塔寺(惠远寺)等寺院。
一直向东是嘉莫绒地区,分别以加(康定明正)、瓦斯(穆平)、绰加(卓斯甲)、索芒(梭磨)、宗嘎(松岗)、久则(卓克基)、党巴(党坝)、俄西(鄂克什)、多里(汶川)、巴地(扎斯汀)、巴旺(玻旺)、格西扎(额什扎)、花哈(冷边?)、兰扎(天泉?)、饶丹(丹东?)、赞拉(小金)、加卡(扎谷脑)、卓德等十八大土司管辖。后来只有十三大土司辖区,这里的人们勇猛顽强。木雅、嘉绒、木里皆属于藏区。这里有一座墨尔多圣山,高俊无比,毗卢遮那大成就者曾经在这里修行,留下了足迹等神奇现象。
上述藏区那曲等以东南部的纳薛和那曲东部的阿扎、扎玛、苏德等牧户居住,以此往东是卓拉、格机、朵须、上部岭、布日卡噶、玉续(玉树)、茹须、达绒、俄陀、谷擦、曼谷金、娘措、格则等众多牧区。以此往南的昌都和扎亚、巴塘等的北边是德格土司故居,他是在康区诸土司中势力最大的土司,康巴人俗称藏区有十三个万户头人,德格有十三座宫殿,汉地有十三省,比喻势力与此等同。德格管辖内有竹庆寺、协庆寺、白玉寺、噶陀寺、司徒寺(八邦寺)以及德格土司自己主寺萨迦派和噶举派、宁玛派等诸多寺院,土司官方称没有格鲁派寺院。与德格邻近的地方是邓科、嘎科、中部岭、然娘、然薛等地方,其中包括邓科曲阔玲寺等众多寺院。德格以东的地方是霍尔廓大峡谷,其中包括康萨、麻苏(甘孜)、扎郭(炉霍)、白日(白利)、折俄(朱倭)等五大头人,霍尔刚子寺(甘孜寺)、扎郭寺(寿灵寺)、达乌寺(灵雀寺)、扎更萨寺等格鲁派扎仓诸多。以此东部是东谷部,越过这里就是多麦(下部安多)地区。康区的人性格直率,勇猛顽强,对自己的头领忠心耿耿,与其他藏区的人相比过于自信和虔诚佛法,与自己没有深交的人显示粗暴,一旦深交了就表里如一、坦诚相待,具有过于自信和忠诚之嫌。在东谷东方是埵廓、孜廓、玛廓三大峡谷,这里皆属安多管辖。”如此记载。
上述安多娃的情况在第四代赞波丹增赤勒的《大世界概论器情明镜》中把印度和汉区中原的辖区和地名所熟悉的进行详细录入,详细分析和记录了藏区多、卫、康三区的情况,这是古代藏族的地理知识和地域文化特征表现形式。
因此,古代康藏地区分别是现当如今的西藏昌都地区全部地域,还有林芝地区的波俄(波弥)、扎玉(察隅县);那曲地区的竹日(比如县)、扎庆(巴青县)、苏宗(索县)等地方;云南省的德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县、曲钦(金川县)、赞拉(小金县)、绰曲(黑水县)、扎西岭(理县)、汶川县;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等,这些都是古代康区文化分布地区,总称为康巴。在诸多高僧大德传记历史中提到莅临嘉莫绒(嘉绒)地方时,以康嘉莫绒冠名康字来称之。目前对藏族历史不甚了解,根据地方服饰和方言的少量的差异,将嘉莫绒划为安多地区,甚至把嘉莫绒划为多卫康之外的另一支藏族,因此,以上史据资料实属极其珍贵。
历史记录的是真实的事件,是人类发展的一面镜子,需要用真材实据来推论和分析,更需要用慧眼来照照过去和现在、他人和自己。这正如目前年满八十四岁高寿的嘉绒绰曲嘉赛(黑水土司)贡布郎加的话来说明;有人问他:“嘉绒属于安多地区吗?”,他慷慨的回答说:“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嘉绒属于安多的话,假如民改来得晚一些的话,我们绰曲土司还打算把安多麦哇收服于管辖呢?”。虽然是一段简单的对话,但是祖辈历史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嘉绒的归宿问题的结论。
区域文化研究需要明确的区域划分界限,这样会容易厘清文化分布情况,也有助于分析文化特征和文化变迁的具体规律。区域文化本身是意义重大;整个文化交流过程中地域空间的分布,需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这不仅具有尊重历史事实的必要性,也是文化发展和变迁的必然规律。以上是处于康藏文化研究和康藏地区语言文字政策使用情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而分析的结果。藏族传统历史中的区域概况和现在行政管辖的地域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正常现象,正视这些现象是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夏玛贡秋,《圣山护法素食供养》德格八邦寺木刻板;
巴沃祖拉称瓦著,《贤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达仓巴久桑波著,《藏汉史记》[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
松巴益西巴久著,《世界总论》[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11
丹增赤勒著,《大世界概论器情世界明镜》[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2011,
华尔丹著,《嘉绒藏族历史》,[M]阿坝,政协马尔康委员会出版,2002;

4#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25 14:18: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关于藏区划分的标准有很多,而“大藏区”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由于藏区的范围在历史上是不断扩大的,所以每一时期藏区的划分不尽一致。先写上基本的结论,现在的划分,一般认为康巴藏区的范围比嘉绒藏区要大,广义的康巴藏区包括嘉绒藏区,狭义的康巴藏区仅指康区,嘉绒藏区处于康藏和安多藏两个藏区的边界地带(有些划分中嘉绒藏包含于康巴藏区)。
人文角度划分,藏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卫藏、康藏和安多三大部分。卫在藏语中有“中心”之意,最初指的就是拉萨河流域。其中卫藏又分为前藏和后藏(个人认为阿里地区归入后藏合适,而不是单独划出。山南、林芝、那曲属前藏无争议)。“康”在藏语有边地之意,这是相对于中心藏区而言的,因为康藏地区原本为西羌诸部的属地,唐初康藏地区尚未被藏化。康巴藏区、安多藏区和嘉绒藏区都是吐蕃东征的产物,安多对应吐蕃向河西走廊的拓张,康巴藏区对应吐蕃向东和东南方向扩张,嘉绒藏可以看做吐蕃东扩与西羌诸部和汉人融合的结果。历史上,川西藏区,汉人政权都鲜有能够控制的
公元 783 年,唐、蕃双方会盟于甘肃清水,大致上以大渡河为界划线,大渡河以东归唐,以西归吐蕃。吐蕃占领该地区后,通过政治、军事、宗教(当时应该是苯教,直到现在川西小金川一带能看到苯教的影子)的力量,并辅之以移民、联姻、混居等手段,使川西山区诸羌开始了“藏”化过程。10 世纪后,藏传佛教后弘期兴起,并不断向这一地区传播和渗透,从而最终“使康区居民与卫藏地区居民在文化心理素质和语言上趋于一致”。 (实际上嘉绒藏区的苯教寺庙经历大小金川之战后才彻底衰落,而如今丹巴、金川县仍旧有大量保留)
值得注意的是,康巴藏区和康藏含义有差异,康巴藏区泛指卫藏以东、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就是说康巴藏区涵盖了康藏和安多两部分,所以嘉绒藏自然也包含在康巴藏区之内。安多大致就是西藏东北部藏区、青海藏区和甘南藏区等。“嘉绒”得名自“墨尔多山 ”(丹巴县),这说明嘉绒藏的核心区域就在大小金川流域,后面扩展到了"茂汶"地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提到嘉绒十八土司范围大致涵盖整个阿坝州)。
从渊源上,一般认为嘉绒藏是本土西羌诸部族、吐蕃东进诸部,和汉人西进融合形成的。所以,嘉绒藏的民族特征最为薄弱,民族语言服饰也保留最少,乃至于许多学者对嘉绒藏的族别产生怀疑。民国时,嘉绒藏区大部属于四川省而非西康省。这主要是嘉绒藏区的改土归流完成的比较早,在清朝中期大小金川之战后就完成了改土归流,是最早改土归流的地区(之一),而康藏地区的改土归流则主要是在清末(赵尔丰)。而且,限于地形,嘉绒藏主要是从事农耕,而康藏区域游牧特征更加明显。(至少是从小金县、金川、理县、马尔康一带嘉绒藏特征的确不是很明显,或许没有深入乡村了解,近些年为了旅游,民居开始回归藏化)
总而言之,康巴藏区可以大致认为与民国的西康省范围一致,包括现今,川省的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全境,及川省阿坝州、青海玉树州、西藏那曲部分地区。而嘉绒藏区相当于大小金川流域,具体包括甘孜州的丹巴县、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茂汶部分地区等。也就是说,嘉绒藏南部与康藏有重叠,西北部与安多藏有重叠、东部与羌区有重叠。如此这般。

五省藏区图
5#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25 14:18:33 发帖IP地址来自
甘孜阿坝这个州名只有几十年,但之前的西康藏族自治省和四川藏族自治区也是分开的,和今天甘阿大概一样,夹在汉藏之间的这个走廊很尴尬,战争与地域政治从古至今都是这里民族混合的推力。远有东征嘉良咦部落并入藏区,清乾隆皇征大小金川,近有红军长征,刘文辉抗日经营,建国时期藏民团解放战争等等,还有现在当下的全域旅游以县为单位的个性化宣传嘉绒民族。不得不说,横断山区这一带甘阿地区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民族文化走廊。
说老实话,一个丹巴县其实因为方言差距的几条沟各自背后有安多,康巴的联系,还有与这两个不同的巴底话(嘉绒),所以行政区划不会按照任何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混合,模糊
试想每一片土地的古今不是这样呢,各种政权民族存在经历,真正不变的可能还是这片土地,
地缘与复杂混合的文化孕育了这样汉藏民族、安康民系还有西夏蒙古这些被遗忘的存在的混合体,至于这些地方的人是叫民国身份证上的嘉绒族还是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藏族又有什么重要呢,现实是这些生活的羌族彝族和蒙古西夏满八旗子弟和汉族军民都被以白人菩萨之子的墨尔多神凝聚了,藏传佛教与苯教也在这里很好的相处融合,汉化与藏化在相互作用,不知是藏语藏文的失传让人担忧还是各族生活在这神山佛教文化中修建最特色的古碉藏寨发展旅游融入现代而充满希望呢?
一切的问号都交给每个人,当地人民吧。
只是有种族的地方要论肤色
没种族的地方分民族比文化
人类的人性的习惯吧
其实还是老话——相比人、民族和文化,唯一稳定的或许是这片生存空间,
因为历史上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人和政权!!!
看了引用文献很多的那个回答,甲米、博巴分析法说明了一句话——屁股决定脑袋
那么多史料文献,就是缺点该地本土部落和羌、党项、蒙古还有满汉八旗、南下干部的史料。你们甲米们还一个劲的点赞?查查什么是“甲米吧”
论血缘,中华大地这么久的历史有几个家族经得起扒?经典的民族划分中没有血统这一要素而为什么大部分人(即便是民族划分专家)都那么看中纯不纯?答案很简单——人都需要与众不同自豪感与优越感的,通过信息不对称和历史切片可以巩固自己的“纯正血统”。
群体心理有本《乌合之众》中早论述的比较清楚了,文明这件百衲衣容不得怀有私心和语气阴阳怪气敲不起甲米的这种狗屁答案。
这位博巴,甲米好坏哈,让你今天在社区吃他们的饭砸他们的碗,不料被我这个拓拔孝文帝给看到了,哈哈哈!

6#
热心的小回应  16级独孤 | 2021-1-25 14:18:34 发帖IP地址来自
嘉绒就是嘉绒。以现在的情形看,身份认同这种事情,过两代就可以发生巨大改变了,结局也就是渐渐遗忘抛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18703
帖子:623848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