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新视野号」飞越太阳系边缘的「天涯海角」?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01   13486   5
原文:史上最远「邂逅」 美「新视野」飞越「天涯海角」新华社洛杉矶1月1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1日近距离飞越一颗昵称为“天涯海角”的太阳系边缘小天体。这是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次星际“邂逅”。
美国东部时间1日零时33分(北京时间1日13时33分),“新视野”号以每小时约5万公里的速度从距离“天涯海角”仅3500公里处飞过。此时,“天涯海角”距太阳大约65亿公里,比冥王星还远约16亿公里,从“新视野”号传回的信号需6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地球。
“天涯海角”编号为2014MU69,位于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这里被认为隐藏着大量冰冻岩石小天体,它们可能还完好保存着46亿年前太阳系刚刚形成时的信息。此次飞越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近距离观测柯伊伯带小天体。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句话:太阳系的天涯海角,我飞了4730天跨越65亿千米来看你,这既是缘分巧合,也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下一站,还在继续搜寻中。


2019年的第一天,已经在浩瀚太空中飞行了4730天的新视野号成功飞掠了一个叫做“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天体(编号2014 MU69,小行星编号486958)。

新视野号已经完成飞掠和拍照,但数据需要近两年才能完全传回地球,在可见的未来,这张图会逐渐变得更加清晰(图源:NASA)


把它叫做“天涯海角”,是因为它实在太远:距离太阳平均67亿千米,最近时也有64亿千米。相比之下,地球距离太阳仅1.5亿千米。它的平均直径仅有约30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篮球,它仅犹如一粒盐。当它在无尽的黑暗中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候,地球已悄然度过298年。


所谓“君在天之涯,我在海之角”,莫过于此。


而这一天涯海角的见证者,是新视野号探测器。它和“天涯海角”的相遇,是一系列美丽故事的延续,也一定不是整个故事的终点。


一、为飞出太阳系而生的新视野号


2006年1月19日,新视野号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它的目标正如其名:为整个人类航天提供观看太阳系和宇宙的新视野。


能够飞出太阳系,是它基本的目标。


太阳的引力是所有探测器的终极桎梏,如果从地球出发,一个探测器需要达到至少42.1千米/秒的相对太阳速度,否则一定会被太阳强大的引力拽回来。即便探测器借助地球公转的速度(29.8千米/秒),依然相距悬殊。
为克服困难,此前仅有的四个飞出太阳系使者,先锋10/11号、旅行者1/2号,无一不借助了“引力弹弓”技术:先拼尽全力飞到木星,再借助这个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引力进一步加速。旅行者二号更加夸张,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一步一步加速,最终目标飞出太阳系。


但这有个巨大的代价:速度慢,耗时间,而探测器的寿命是有限的,尤其是耗电大户的影像记录仪器。因而,最理想的方案是不顾一切冲出去,不借助任何“引力弹弓”。

新视野号与旅行者二号速度对比(图源:Pradeep S Bhat)


新视野号就是这种方案,它需要一枚强大的火箭。
NASA现在用来进行深空探测的专用火箭是宇宙神(Atlas),为了发射新视野号,它特地升级了一个宇宙神系列火箭最强的-551版本。这枚重达569吨的火箭全力以赴,将重量仅0.478吨的新视野号推出了超过45千米/秒的相对太阳速度,创造出了史上最快离开地球人造物体的速度。


这个速度已经足够它不借助任何外力永远飞出太阳系。它只花了13个月时间就抵达木星,相比较而言,另一个著名的太阳系使者旅行者二号,花了23个月。


二、新视野下一站,冥王星


飞掠木星之后,它迅速朝着人类的新视野冥王星而去。冥王星是在太过遥远了,距离太阳最近也有45亿千米。人类对它永远只能远观,无法靠近。新视野号,就是探测它的人类唯一使者。

年轻有为的汤博(图源:Wiki)


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在1930年发现了这个传说中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惊动全球。在随后的征名中,英国一个叫做薇妮夏·伯尼的11岁女孩提出的冥王星(Pluto)一词脱颖而出,她也获得了5英镑作为命名的奖励。


那一年,美国深陷经济危机,科学界冥王星的发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它的影响力波及到社会各行各业。正处在上升期的迪斯尼刚在两年前推出了米老鼠,它的那条一直没被命名的小狗也获得了最终的名字,布鲁托(Pluto),就是来自冥王星。

迪斯尼的布鲁托和冥王星一样,大热大火了一把(图源:Disney)


而化学家们在1940年新发现的元素钚(Plutonium),也以冥王星命名。没想到,而后钚元素的同位素钚-238,成为新视野号探测冥王星的绝对动力源泉。这种88年半衰期的同位素会源源不断释放热量,进而可转化为电能,支持远离太阳的探测器长期工作。人类现有的5个飞出太阳系使者,能量供应全部依赖于此。


三、新视野和冥王星跨越48亿千米的爱恋


新视野号探测器上面还携带了一个小盒子,这里面并没有携带任何仪器设备,只有逝去汤博的骨灰。这个盒子装的位置,就是探测器飞掠冥王星时,正对着它的那一面。

汤博的骨灰和新视野号(图源:NASA)


经过了近10年飞行,新视野号飞行了47.6亿千米,大约相当于沿着地球赤道走了12万圈,2015年7月14日才在离冥王星一万多千米的地方跟冥王星打了个招呼。汤博才第一次真正“看”清了他一生无法触碰的挚爱。

美丽的冥王星也露出了神秘的面纱,我们能清楚得看到一个心型。这是人类目前能看到的最远的爱心。

冥王星的美丽爱心里可能有一片巨大的“甲烷海”(图源:NASA)


可是,冥王星露出了爱心,汤博却再也不可能回应。


“嗨,你现在好么?”
“嗨,你现在好么?”
“嗨,你现在好么?”
……


四、太阳系到底有多少“天涯海角”

然而,冥王星的个头太过渺小。以至于如果把它算作一个行星,那么跟它类似、比它还重的阋神星也应该升级为行星,甚至其他一系列类似天体都应该被叫做行星。


于是,在2006年9月,新视野号出发后几个月,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剥夺冥王星的行星位置,太阳系变成仅有八大行星。从冥王星1930年被发现到被降级,这个可怜的兄弟还没有围绕太阳走完一圈(248年)。


国际天文联合会还给了冥王星一个新的身份:在柯伊伯带里发现的首个天体。这里是太阳系主行星带的边缘,它是太阳从老一代恒星爆炸后星云中涅槃重生时的周边产物,这里没有形成巨大的行星,却残留着最原始的物质。没有人说的清楚这里到底有多少神秘的星球,数量可能以亿万计,也没有人说的清楚它的边界在那里。


因而,在新视野号飞过冥王星后,它就成为人类窥视这片柯伊伯带的最佳“视野”,只是不知道后续会碰见哪一些。事实上,在新视野号出发后,现今人类最伟大的天文望远镜哈勃,也频繁将它的视野转向新视野号前进的方向,为它的未来探索指明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6月26日,就在新视野号在筹划飞掠冥王星的一年前,哈勃在漫漫柯伊伯带发现了今天这颗“天涯海角”。它当然不是唯一的一颗,但它的位置非常理想,新视野号能用极小的燃料代价,就可以调整轨道成功飞掠它。

新视野号将逐渐揭开“天涯海角”的神秘面纱(图源:NASA)




它在飞掠“天涯海角”时距离仅为3500千米。在人类航天的深空探测领域,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成就。我们现在需要耐心等待数据在未来逐渐传回。


新视野飞掠“天涯海角”,既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人类的奇迹。但显然,这种传奇还在继续。随着哈勃继续望向这片区域、新视野号本身也在“睁大眼睛”搜寻,人类还在继续搜索它的后续探测目标,扩展人类的“新视野”。

比之视野的逐渐延伸,人类真正的伟大,莫过于思想的无限延伸。




关于太阳系探测的live:
太阳系的使者漫谈



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长图预警】
2019年已经来临,在这欢庆元旦之际,我们地球人,收到了有史以来最遥远的新年问候!
发出这份问候的,不是外星人,而是 新视野号(New Horizons)太空探测器,它将在新年当天拜访人类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抵达的最远天体—— “天涯海角”(Ultima Thule)。
“天涯海角”有多远呢?
此时的“天涯海角”到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的43.4倍,是土星到太阳的4倍,是海王星到太阳的1.5倍!
太阳光到达“天涯海角”,也需要6个小时!
让我们用一张长长长图,了解一下新视野号的太阳系之旅:
(如果图片不够清晰,可以去我的围脖围观长图:原图链接 or 微博链接)





这个故事的开始要追溯到2006年,毕竟,“天涯海角”实在是太远了。
那一年的1月19日,新视野号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升空,这是继先驱者10号和11号以及旅行者1号和2号之后,人类历史上又一个将会离开太阳系的探测器。
由于旅途遥远,因此起跑就需要冲刺,新视野号以16.26km/s的速度离开地球,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快脱离地球的航天器。这个速度是普通地球人造卫星的两倍还要多。
如此急促地奔跑,新视野号究竟要去哪里?
柯依伯带:不同于我们熟知的那些天体
“新视野号”要去的这个地方,被称为柯依伯带(Kuiper Belt)。这片区域从被发现至今,也不过才30年光阴,是一大片广袤的未知世界。
早在100年前,人类就对太阳系外围十分好奇。在当时已知最为遥远的海王星轨道以外,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会有第九大行星隐藏在那里。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很快,冥王星被人们接受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因为它确实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只不过,它的个头实在太小,不太符合人们对第九大行星的预期。
上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依伯提出,冥王星应该不是一个孤立的天体。在海王星轨道以外的那片区域,应该还有许多其他的天体,而冥王星只是其中最亮的一个而已。不过,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了这片区域的第二颗天体。随后,越来越多类似的天体被人发现,柯伊伯的预言得到了证实。于是,人们将这一片区域称之为柯伊伯带。
2005年,作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发现了一颗当时看起来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是承认这个新天体的大行星地位,还是干脆把冥王星从大行星宝座上撸下来呢?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召开大会,正式将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
如今,人们已经在柯伊伯带发现了4颗矮行星,并估计柯依伯带有百万级别的直径超过100公里的矮行星。
我们知道,内太阳系主要是坚硬的岩石天体(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外太阳系主要是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柯依伯带,则是一个冰封的世界。那里充满了类似冥王星这样的低温冷冻星球,但人类对这些冰雪世界几乎一无所知。这些天体距离地球太遥远了,体积又太小了,从地球上很难发现它们,更别说观测它们的细节了。
好在,在冥王星降级之前,人类已经派出了一位使者去拜访它,顺便造访它所在的柯伊伯带。这位使者,就是我们的新视野号。

柯伊伯带的4颗矮行星和“天涯海角”,以及新视野号的轨迹示意图 | 维基百科,本文作者汉化及标注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
新视野号是冲着冥王星去的。
作为曾经的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成为柯伊伯带的代言人也名副其实。虽然已经降级为矮行星,但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太阳系天体里,冥王星仍然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体积第九大的天体,自然也是柯伊伯带目前发现的最大天体。
2007年2月28日,仅仅发射一年后,新视野号就抵达了木星。木星是新视野号此行中唯一的“加油站”。借助木星巨大的引力,新视野号通过引力弹弓加速,速度提升了40%。
然而,去柯伊伯带的旅途实在是太远了。就算经过了木星的加速,也仍然需要继续飞行足足8年之久。
终于,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抵达了冥王星,第一次向人类揭示了这个冰封世界的众多奥秘。除了那颗现在已经家喻户晓的“萌王心”以外,新视野号还发现冥王星有着持续至今的地质活动,有着地球一样蓝色的大气层,甚至还有层层雾霭,并伴有翻飞的雪花。

当年萌翻众人的“萌王心”  | Wikipedia 突然之间,冥王星从一颗分辨不出太多细节的黯淡光点,变成了一颗让人熟悉而又亲切的活生生的星球。这些变化,全都要归功于新视野号长达9年的太空飞行之后,对冥王星那一瞬间的擦身而过。
是的,新视野号没能留在冥王星身边。为了尽快飞抵冥王星,新视野号的速度被加到超快,快到停不下来。它无法进入环绕冥王星的轨道,只能看它一眼之后跟它告别,一头扎向柯伊伯带中更为偏远的地带。

新视野号眼中的冥王星,不再只是光点,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 NASA

原本,新视野号的故事到这里就该划上句号了。当然,老东家NASA是不会轻易就让它退休的——既然还要深入柯伊伯带,那不如发挥余热去造访新的目标吧!
“天涯海角”,新视野号的新宠儿
2015年8月28日,在新视野号结束对冥王星的探测之后,柯伊伯带天体2014 MU69被选中为新视野号的下一个探索对象。
茫茫柯伊伯带,为什么偏偏是这一颗会被选中呢?
  • 首先是科学家的目标,他们要在柯依伯带选择一颗直径在50~100千米的天体,这个条件很好满足;
  • 其次,这个天体的距离不能超过55个天文单位,也就是55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不然地球和新视野号之间的通讯信号就太弱了,这一条大家也没问题。
  • 最重要的一条是,新视野号此时只有33千克的燃料了,能够改变运行方向的能力有限,最多只能调整角度不超过1°。
符合这些条件的柯伊伯带天体,就只剩下了2014 MU69。事实上,这个目标还是天文学家动用哈勃空间望远镜专门搜寻才找到的。
于是,这颗幸运儿将在2019年的新年里,汇聚全世界的目光。

新视野号的旅行,先是经过木星(红色)加速,飞掠冥王星(蓝色),然后再飞掠新目标2014 MU69(绿色)|Wikipedia2017年,NASA向全世界发出了2014 MU69的征名活动,等到新视野号抵达这颗小行星后,将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这是我当时写的一篇专栏文章:
鸑鷟鹓鶵:人类将要拜访的最远天体却是无名氏,这回是货真价实的星星官方征名~最终,来自地中海地区传说中Ultima Thule入选。这一名字相当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传说中最北端的“天涯海角”,是比他们能到的最北端还要北的极寒领域。而新视野号的这个新目标,也位于一个前所未知的遥远区域。
此前的天文观测表明,这个目标有可能是双星系统,因此备选名字都有两部分组成。如果是双星,那么两个天体将分别命名为Ultima和Thule,即“天涯”和“海角”。
预计在北京时间2019年1月1日13:33分,新视野号将到达距离“天涯海角”最近的时刻。此时,新视野号距离太阳43.4个天文单位,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43.4倍,土星到太阳距离的4倍,海王星到太阳距离的1.5倍。“天涯海角”成为人类历史上实地探索过的最遥远的一颗天体。
而新视野号距离“天涯海角”最近只有3500千米,这个距离只有地球半径的一多半,比GPS和北斗等导航卫星的高度还要近。

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天涯海角”的想象图 | NASA带着发现者的骨灰飞向冥王星?
新视野号的形状酷似一台钢琴,长2.7米,宽2.1米,高0.76米。它的体重为478千克,在动不动就有几吨重的卫星和探测器中属于小巧的身材。
轻便之余,新视野号还携带有1盎司(约28克)冥王星发现者汤博的骨灰
由于新视野号的探测目标离太阳太远,通常的太阳能板在那么远的位置上已经无法提供可用的电力,因此新视野号自带着热核电池。最外侧类似水轮的东西就是“新视野号”的能量来源——RTG热核电池装置,该核电池装载有9.75千克的钚238。

新视野号的热核电池RTG(黑色水轮部分)及“锅” | NASA新视野号距离地球如此遥远,又如何与地球通信呢?
答案在两口“锅”,也就是抛物面天线上。其中一口在新视野号上,抛物面天线直径宽达2.1米。另一端在地球上,3口70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将用于与新视野号沟通。
不过,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上,通信速率一直很低。飞掠冥王星时,数据传输速度就只有1 kb/s,通常只够传送文本信号,图片等内容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因此,新视野号在飞掠冥王星之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所有的数据发送到地球。
这次飞掠“天涯海角”,估计通信速率只会更低。想看到新视野号拍回的照片,恐怕要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才行。
新视野号此行一共携带了7款仪器,其中3款光学仪器,2款等离子体仪器,1款尘埃感应器和1台射电辐射仪。所以,除了照片以外,还有更多其他数据要排着队慢慢传回地球。

深空探测网络(DSN)金石站的70米抛物面天线,将用来与新视野号保持通信 | NASA

2019年元旦之后,新视野号将继续远行,深入柯依伯带。如果有可能,新视野号或许还会再“临幸”下一颗柯伊伯带天体。
大约2026年前后,在快要离开柯依伯带的时候,新视野号的燃料将几乎耗尽,核电池的能量也不太够用了,遥远的距离也使得联系越来越困难。到时候,新视野号将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退休时间。
不过,新视野号并不会因为退休就停下脚步,而是会继续飞向深空。2038年的时候,新视野号将抵达如今旅行者2号的位置,离开日球层,拥抱星际空间。
在这之前,让我们一起,查收这份最遥远的2019新年祝福。

新一年,新视野号,新的探索,飞掠“天涯海角”! | NASA

原文首发于果壳。
欢迎翻阅下面的小社区专栏,一起探索太阳系的奥妙:
小社区航空航天署
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38 发帖IP地址来自


概念图:新视野号航天器遭遇 2014 MU69 ——它是一个运行轨道在冥王星外侧 16 亿公里处的柯伊伯带天体,人们给它起了个绰号叫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图片来源:emily.furfaro / Nasa / JHUAPL / SwRI

在地球 64 亿公里之外,一群微小世界勾勒出了太阳系的黑暗边界。由于太阳距离这个区域过于遥远,因此这些天体并没有夜空中的星星那般闪亮。这就是柯伊伯带(Kuiper belt),一个由多冰物质组成的甜甜圈形状区域,它是我们的太阳系周围最神秘,也是最具科学吸引力的空间区域之一。


柯伊伯带由数十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时残留下的碎片构成,这些碎片是太阳系诞生的化石记录者。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梦想着近距离观察这些碎片,但却被横亘在地球和柯伊伯带之间的漫长距离所阻挡。



太阳系最外圈的柯伊伯带示意图。图片来源:NASA's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太阳系 8 大奇观:让地球上所有风景黯然无光-领研网

现在,这种科学上的无知状态即将结束。2019 年 1 月 1 日,美国天体探测器新视野号(New Horizons)经过 13 年面向太阳系边缘的长途跋涉,将飞掠柯伊伯带天体 2014 MU69,并在接下来的 24 小时内,使用相机、探测器和扫描装置仔细观查这个微小世界的细节。在这场交汇结束后,这个在天文学家望远镜中只是一个点的天体就会变成一个拥有天文学和地质学细节的世界。


“我们准备弄清楚这个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新视野号任务的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说。“它的结构如何?是否拥有大气层和天体环?没人知道我们会发现什么。”


在此过程中,MU69 将成为人类遥控探索过的最遥远的物体。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遇–发现这个天体的探测任务工作人员最近决定给这个“小家伙”一个比当前单调的天文目录编号更令人难忘的头衔。他们将其改名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古代的地理学家用这个词来称呼那些人类世界中最偏远的地区(格陵兰岛和冰岛都是Ultima Thule原址的候选者)。


新视野号与天涯海角的交汇只有不到 24 小时,这段时间里它要用各种仪器对其进行调查。随后这些发现将会被回传给地球,为科学家们提供有关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宝贵数据。在完成这项极具历史意义的任务后,新视野号将沿着射手座所在方向进一步突入太空深处。

“至关重要的是,现在新视野号的一切设备都运转得非常完美,”斯特恩说。“我们刚刚对其当下的行进路线进行了一次修正。但是我不确定这些是否必要——我们已经非常接近需要遵循的正确轨道。”


[h1]冥王星观测者[/h1]

新视野号于 2006 年 1 月从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并于 2007 年 2 月飞越巨行星木星时将其速度提高到 48,000km/h 以上。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它背对太阳,向外飞向其主要目标:矮行星冥王星及其五个卫星——卡戎(Charon),斯提克斯(Styx),尼克斯(Nix),科波若斯(Kerberos)和许德拉(Hydra)。


2015 年 7 月 14 日,新视野号终于完成了 48 亿公里的漫长旅程,飞到了冥王星及其卫星身边,并开始向地球发送数据。这些信息以光速传送,但仍需要四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任务控制中心。当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们终于将这些信息收集完毕时,他们从中收获了许多惊喜。



2015 年 7 月,新视野号团队的工作人员在它接近冥王星最近观察点时开始倒计时。现在,新视野号已经向宇宙深处又推进了 16 亿公里。图片来源:Bill Ingalls / AP

许多人曾认为到冥王星及其卫星会是一个充斥着冰冷和死亡的地方。而事实与之相反,新视野号发现了许多地质活动的迹象以及最近冰川流过冥王星表面的证据。这个星球上有高耸的水冰山峰和广阔的、氮冰对流形成的平原(冥王星的心形区域),而卡戎的红棕色“帽子”则被发现由有机分子组成,这些有机分子可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新视野号拍摄、在太阳系遥远角落里默默比心的冥王星一度成为了网红。图片来源:Space.com

60年前,他因提出“太阳风”屡遭学界奚落;今天,以他之名,人类将首次拥抱太阳-领研网

冥王星还被发现拥一层富含氮的稀薄蓝色大气层。对于距离太阳如此遥远的距离而言,这颗行星以及它的卫星拥有令人惊讶的活力。


“我们原来认为冥王星是一个简单的、不活跃的世界,但事实上它并不比地球或火星简单,”斯特恩说。“我们还发现它具有地质活性,这是我们没想到的。我们以为冥王星很久前就已经失去了地热能,但事实并非如此。”


然而,最令斯特恩兴奋的是公众的反应。“我意识到探测器做出的发现非常受公众欢迎。这是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人类探测器第一次飞掠一个新行星,人们对此非常热衷。他们真的被我们做出的发现所吸引。公众对太空探索真的很感兴趣。这鼓励了我们。“


[h1]天涯海角的秘密[/h1]

在揭示了冥王星及其卫星的奇妙真相之后,新视野号继续沿着它的路径向柯伊伯带出发。这是一次附加的行程,将为其旅行记录增加 16 亿公里。这个目标并无不妥——因为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可以告诉我们不少太阳系诞生时的情况。



这张合成图像中十字准星标出的天体即为柯伊伯带中的小天体天涯海角。2018 年 8 月 16 日由新视野号制作。图片来源:AP

然而,研究这些小天体与审视冥王星或卡戎是完全不同的。冥王星的直径约为 2,365 公里,卡戎则有 1,207 公里。相比之下,新视野号的目标——天涯海角的直径大约只有 32 公里,对于柯伊伯带中的天体来说这是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尺寸【柯伊伯带以荷兰裔美国天文学家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的名字命名,他于 1951 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它的存在】。


2014 年,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扫描柯伊伯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天涯海角,他们一直在为新视野号寻找潜在的观测目标。当时共有五个候选对象被精确定位,天涯海角成了最合适的那一个。“这是我们最容易接近的柯伊伯带天体,”斯特恩说。“我们可以使用最少量的燃料来接近它,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节约我们的储备,这对于处理新视野号未来任何不可预见的行动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选择天涯海角作为观测目标为新视野号增添了另一个成就:它将成为天文学历史中第一个在观测对象被发现前,就被发射出去的航天器


自从天涯海角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关于这个微小的、及其遥远的世界的更多信息,因为新视野号正向它飞去。哈勃太空望远镜在继续观测,天文学家则试图利用恒星掩星(stellar occultations)现象去了解它——当像天涯海角这样的小天体在恒星前经过并干扰它投射在地球上的光线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根据这些观察,科学家认为天涯海角要么是一个直径约 32 公里的天体,要么由两个相互旋转的天体组成——每个天体的直径为 14 ~ 19 公里。它甚至可能拥有一个或数个卫星。


“天涯海角可能有大气层、天体环或者几个卫星,”斯特恩说。“我们当然对这次探测抱有希望,因为新视野号飞掠达冥王星时带来了很多惊喜。但是,我们必须等到 1 月 1 日才能发现真相。“


在新视野号的第一个数据下个月到达地球后,科学家们应该能对天涯海角的许多关键特性有更清楚的了解。不过,在获得总体图景之前,他们将面对一个漫长的等待时间——虽然 1 月 1 日起新视野号要在 3,540 公里的飞行区间内对天涯海角进行观测,但将它获得的数据传回地球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开启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将执行三大科学任务-领研网

之所以耗时如此之长,是因为新视野号距离地球过于遥远以至于它的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这就意味着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每秒 1 千比特。按照这个速度,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才能准确了解对天涯海角的探测结果


“我们将在观测后从新视野号收获大约 50 千兆字节的信息,”斯特恩说。“这与我们从冥王星及其卫星中收集到的数据量大致相同,这些数据花费了 16 个月以上的时间才回到地球。”要知道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是 3 年半前的事情了,现在它和地球的距离又增加了 16 亿公里,这意味着天涯海角的数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传送回科学家手上。


斯特恩说:“我预计这次需要大约 20 个月才能获得这些数据。这意味着,在 2020 年 9 月,我们就能了解到我们计划获取的、关于天涯海角的所有信息,这可需要点耐心。另一方面,天涯海角本身是太阳系诞生早期留下的化石记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来研究它。“


看来天涯海角将会把太空探测器造访过的最遥远天体这个头衔保留很长一段时间,除非斯特恩和他的同事选择打破自己创造的这一记录。他们会在下一个 10 年着手探索另一个柯伊伯带天体。


“一旦我们获得了天涯海角的全部数据,我们就会开始考虑下一个目标,”斯特恩说。“新视野号拥有核能电池,可以提供未来 20 年的电力,因此它可以轻松地飞向其他天体,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不过我们不排除未来对新天体进行飞掠观测的可能,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天涯海角上能做出什么样的发现。”


来源  The Guardian,原作  Robin McKie
原文链接:A New Year message from the edge of the solar system
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1:39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这是一次发生在64亿公里之外的探测行动,它的意义有多大,大家可以想象!连光速传播的信号单程都要走上6个多小时,这次壮举也成为了人类探测器迄今为止到访的最遥远的一颗天体,2019年的这个元旦,将因为这件事而载入史册

新视野号探测在2006年1月发射升空;2007年2月飞掠木星,行星引力弹弓借力,科学设备开机测试;2008年6月越过土星轨道;2011年3月越过天王星轨道;2014年8月越过海王星轨道;2015年7月飞抵冥王星系统;2019年元旦飞抵柯伊伯带天体“天涯海角星”;

“天涯海角”位于太阳系的边缘、柯伊伯带(Kuiper)上。
这是一个遥远的、绕太阳公转的冰冻物质带。因为处于冰封状态,科学家认为,对它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弄清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新视野”号于2006年1月19日发射升空。在飞掠冥王星后,基于观测结果和探测器的燃料情况,科学团队决定以太阳系的第三区——柯伊伯带的天体“2014 MU69”作为下一个飞越目标。
这颗小行星的编号为485968,公众投票命名为“天涯海角”,名字源自古希腊和罗马传说,意思是“极北之地的尽头”。
飞越之后,预计“新视野”号需要用超过十年的时间,才能穿越柯伊伯带,进入星际空间。
节选《环球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