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3 月以来,经济金融界都有哪些大事件发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11-12 14:39   5821   5
话说大家都觉得 2022 年 3 月以来经济金融界都有哪些大事件?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3月份的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采购经理指数(PMI),这是一个 经济景气指数。相信在31号当天,很多读者都阅读过很多媒体账号关于PMI的解读文章。但我相信,你们读过之后,只记得3月份的PMI指数比2月份下降了,经济没有好转。更深入一些的信息,您还得读了这篇文章,才能有所了解。因为@火星宏观 账号从来不重复他人的观点,专门解析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鲜有人注意和挖掘的重要经济信号。
一、经济活动全线收缩,中小企业命悬一线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1、总体经济景气、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景气,都低于枯荣临界点。
3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建筑业PMI为58.1%,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46.7%,比上月下降3.8个百分点。除建筑业外,总体经济景气、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景气,都低于枯荣临界点,且比2月份明显回落。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2、受能源、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企业盈利持续下降。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75.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较去年12月份下降8.9个百分点。
根据人民银行2022年一季度的企业家调查报告资料,企业家们的盈利指数为49.3%,比上季下降8.1个百分点,比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从侧面验证了国家统计局1-2月份工业利润大幅度下降趋势。
3、中小企业十分困难,命悬一线。
1-2月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采选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7倍、1.55倍,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3.8%、27.3%,均实现了比工业平均利润率5%高很多倍的速度增长。
反过来,中下游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盈利必然下降。1-2月份,私营工业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盈利分别同比下降7.2%和1.7%,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与股份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上升16.7%、9.4%形成鲜明对比。
1-2月份,工业企业亏损家数同比增长8.7%,增速较上年末上升4.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上升3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35.6%,较上年同期上升64.2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上升16.6个百分点。
二、疫情、能源与资源相关行业景气较好,其他行业继续恶化

从行业情况看,一季度不同的行业经济景气分化非常严重。
1、部分行业景气度较高。
一是受益于防疫的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业。
二是受益于降息降准的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PMI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
三是受益于货币宽松和新基建老基建政策的建筑行业。3月份建筑业PMI为58.1%,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比工业行业和服务行业的PMI分别高8.6和11.4个百分点。
四是受益于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能源、矿业和化工行业。受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1季度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景气指数分别为66.1%和56.7%,高于上月6.1和2.6个百分点,均升至近5个月高点,在给能源、矿业和化工行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给中下游行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
2、上述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景气指数均比2月回落,且都处于枯荣线之下。
工业中的纺织、纺织服装服饰、通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降至45.0%以下低位,行业供需两弱。
服务业中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业务活动明显减少,商务活动指数均下降20.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三、内需继续不足,外需明显收缩

从3月份的PMI细分指标并结合其他资料看,货币宽松政策对提振内需毫无效果,1季度特别是3月份的内需继续疲软不足。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去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支撑力量--外需也明显收缩。
1、3月新订单指数为48.8%,低于上月1.9个百分点,再度落入收缩区间。
不仅是受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影响,更多的还是受海外疫情取消防控之后生产迅速恢复,对我们的需求逐步减少的影响,国内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或取消。新订单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出口需求收缩态势加剧,对国内总需求的拖累作用明显增强,预计未来国内出口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2、央行的企业家调查报告中,国内外订单指数也大幅度下降。
2022年1季度人民银行的企业家调查报告中的出口订单指数为40.9%,比上季大幅度下降7.8个百分点,比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国内订单指数为41.4%,比上季狂降9.8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幅度下降4.3个百分点。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3、央行2022年1季度住户调查报告中的居民消费倾向,也验证了目前内需低迷的现实。
这份报告披露,在居民的消费、储蓄和投资意愿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7%,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4. 7%,比上季增加2.9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1.6%,比上季减少1.9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意愿紧缩,储蓄意愿增加,意味着居民对收入与经济前景持有悲观情绪。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4、海运价格变化趋势,从侧面验证了海外订单减少,出口明显萎缩的趋势。
虽然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但由于运量从1月份开始持续下降,中集运价指数和上集运价指数今年以来均呈不断回落之势。3月25日的中集运价指数已从1月份的高峰3555回落到3274,回落了7.89%;上集运价指数已从1月份的高峰5094回落到4434,回落了12.56%。
四、建筑业已经呈现见顶信号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受基建项目适度超前开展的影响,3月建筑业PMI指数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至58.1%,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提高6.1个百分点至64.7%。建筑行业的PMI指数比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很多,建筑业PMI中的新订单指数为51.2%,也比制造业的48.8%和服务业的44.7%高很多。
但仔细研究细节数据,我们应该注意到,建筑业的新订单指数从3月份开始,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比2月份下降了3.9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制造业的1.9个百分点,服务业的1.6个百分点。
3月份以来,各地疫情防控对运输业的负面影响,导致建筑材料供应极不稳定。加之各地对工地的防疫性封控,对3-4月份的建筑行业也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不少人认为,稳增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基建和地产的企稳回暖能够继续拉动投资。我认为,持有这种意见的人更多的是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如今背景与逻辑完全不同的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必然也会南辕北辙。
从背景上看,上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因疫情影响生产而致,预期可待。这一轮因俄乌战争的经济制裁引发,预期并不确定。
从逻辑上看,去年的货币工具和财政政策运用空间是自由不受限的,因为当时全球都处于货币宽松周期,货币工具和财政政策的宽松和紧缩都无需考虑汇率的波动和资本的流向。而今年我们的货币政策与美元、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政策都是逆周期、反方向的,目前状态下的货币工具和财政政策的运用效果,会受到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强力干扰,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大打折扣,再叠加本已处于债务陷阱临界点的企业与居民负债问题,极有可能不仅难以产生正向效果,还会引发负面危机。当然,能够看到这一个层面的经济研究人员,可能会非常之少。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不仅不要对降准降息抱有太大的期望(详见我的《当前货币政策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也不要对“政策发力靠前,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加快回升”抱有太大的希望。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一是各地政府优质项目储备不足,很难配合发改委的“项目快上”节奏。
这些年的新基建、老基建,已经基本上将全国的办公用房、居住用房等房子,公路、铁路、城市道路等道路,公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场馆,水库、堤坝、沟渠等水利设施等翻新了一遍,机场、地铁也以远超需求的速度在扩建,基建项目库已基本清空。从项目建设程序上看,从找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环评等手续上,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投资等项目、投资找项目的异常现象。
二是地方政府的配套投资能力也大不如前。
土地收入急剧下降,越来越多的地方保吃饭、保运转都必须依靠转移支付了,根本无力配套投资。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8.7万亿。3月前25日,中信证券跟踪的45个样本城市,2022年1-2月,这45个样本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7,922亿元,同比下降29.5%。
2019年31个省市区,有22个需要中央净补助,2020年,23个需要中央净补助,2021年,初步预估,需要中央净补助的省市超过25个。
实际上,不仅大多数省市没有配套投资新基建、老基建项目的财力,就是基建项目建成后的运转与保养费用支出,也已经超过了很多地方的预算承受极限。




3月份PMI警示:传统宽松政策失效,思路不变难改经济颓势

三是居民对房价的预期,已经降到谷底。
3月25日,中信证券跟踪的45个样本城市成交新房15.1万套,同比下降42.2%(2月下降24.7%),17个城市二手房成交5.1万套,同比下降34.5%(2月下降33.2%)。
2022年1季度人民银行进行的住户调查报告中,居民对住房价格持有稳中下降预期的居民,占到71.1%,预期上涨的,仅有16.3%,持有看不准态度的,占12.6%。12月份以来,看降房价的居民比例越来越多。
【作者:国证大数据 徐晓伟】
一、经济基本面:疫情扰动生产及消费,输入性通胀不改PPI回落趋势,高油价下欧美衰退风险致使出口未来承压,地产投资冰点时刻地产税暂停

1.生产:疫情扰动区域工业生产,服务业生产环境有所分化
此轮国内疫情反弹面广频发,或影响国内生产。2月份PMI逆季节环比上升,与国内政策前置发力、就地过节保障生产等因素有关。但节后本轮疫情波及28个城市,上海、深圳、香港、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无一幸免。疫情对工业生产有所扰动。本轮疫情近期河北部分钢企生产影响不大,但受疫情影响原料运输受阻。疫情开始以来,海内外多地的整车和零部件工厂的停产,对于汽车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自从3月初吉林疫情爆发以来,长春市已累计报告确诊5000多例新冠疫情确诊病例。防疫压力之下,一汽集团宣布,位于长春的5大工厂自3月13日起,初步计划停产4至16日。港口运输影响不大。三大港口城市青岛、上海和深圳作业或受疫情影响作业变慢,但整体预计影响不大。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受疫情制约更为明显。受春节、冬奥消费等影响,1-2月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行业的恢复有所加快,对应生产指数分别同比增长5.9%和8.2%,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但3月份由于疫情反弹不容乐观,尤其是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措施明显收紧,对轻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中的小微企业更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据统计局,2月小企业PMI下滑0.9个百分点至45.1%,连续6个月处下降趋势,说明普惠政策仍未传导至小微企业,小企业端生存压力仍大。疫情之下,信息服务业继续高增。受数字化转型加快和疫情条件下线上需求增加,1-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6.3%。金融委近期强调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或说明互联网管制将会更加谨慎,利好互联网服务业生产。
2.通胀:地缘冲突对我国整体通胀水平影响不大,PPI回落速度或放缓
2月CPI同比0.9%,总体平稳;而PPI同比8.8%,处于回落趋势。PPI方面,近期俄乌冲突影响尚待观察。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原油、煤炭、小麦、玉米、大豆、铝、镍、钯等出口国之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输入性通胀风险。自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原油价格今年最高涨至130美元/每桶,CBOT小麦期货价格涨幅超过25%,CBOT玉米期货价格涨幅超过10%,DCE棕榈油期货价格涨幅超过10%。考虑到俄乌冲突影响外溢性,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措施,全球通胀走势将明显受到全球粮食、食用油和能源贸易的供求结构变化的影响。但由于国内铝(境内外铝价倒挂)、煤炭、小麦、玉米的自给率超80%,预计受冲击影响有限;而原油自给率约20%,或将影响国内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国内成品油四连涨,95号汽油或进入9元时代;且原油作为工业血液会影响诸多工业品原材料的成本,在原油大幅上涨的情况下,2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回升3.6、3.2个百分点至60%、54.1%。国内定价产品方面,受疫情和绿色政策影响供应链,部分工业品价格有所上涨,3月钢铁价格小幅上行;但焦煤价格上涨超10%,水泥价格亦有抬头迹象,未来随着天气好转,全国工地开工进度加快,同时上游成本上涨,水泥价格有望逐步走高。总体来看,由于国内PPI影响权重中较大的原油、煤炭、铁矿石、铜、铝中,原油受俄乌冲突影响较大,其余如铁矿石、铜、铝等在保价稳供的背景下价格回归稳定区间,因此国内通胀受俄乌冲突整体影响相对有限,未来PPI虽回落趋势不减,但回落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2 月PMI 价格数据反弹,3 月主要原材料有所波动

CPI方面,疫情对CPI影响较为分化。疫情防控加强对交通物流的管理,通常带来农副食品等价格上涨。线下消费承压,相关商品和服务价格有所回落,在CPI“其他用品和服务”项表现明显。
3.外贸:高油价增加海外衰退风险增加,关注外需渐进回落风险
1-2月以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16.3%,进口同比增长15.5%,增速边际回落但仍维持韧性。疫情黑天鹅仍在蔓延,众多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取消或延期、新客户难开发、海运费疯涨、利润大幅减少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未来生存压力更甚。



进出口增速保持一定韧性,但回落趋势明显

短期来看,地缘冲突和疫情反弹或再度引燃从历史高位回落的海运费。俄乌冲突可能导致亚洲和欧洲之间通过铁路运输的150万个集装箱改道海运,进一步推高运费。对俄罗斯领空的限制、运营商的不确定性和安全问题,都会影响亚欧之间的陆路和航空货运。
中长期来看,外贸行业需警惕外需回落风险。(1)从量的角度,全球经济复苏动能放缓、海外产能持续修复叠加高基数效应,2022年出口增速或将趋势性下行。我国出口份额的大头是美国,但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高油价或将导致美国衰退风险[1]增加剧。美国过去50年历史中,油价4次向上冲破70美元(换算成等同当前等同购买力)的情况下,除2018年美国页原油革命成功对冲原油价格影响,1981、1992、2009年均发生明显经济衰退。但海外修复进程或偏慢,且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扩产动能不足,海外供需缺口短期内难以快速收敛,我国出口仍有韧性。(2)从价的角度来看,汇率变化会引起我国进出口市场的变动,而美国加息落定后人民币趋于贬值从而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出口。
4.投资:地产税暂停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地产政策底已到来
投资在2022年再度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地产投资而言,政策底已经到来。从去年下半年人大批准国务院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到如今剧情反转,间隔仅半年有余,时间之短恰恰说明地产下行压力之大、2022年稳增长压力之大。房地产税的暂停是对地产冰冷数据的回应,2022年开年以来,预售资金管理放松、放宽限售、降低首付、加码人才购房、鼓励地产并购等政策举措接连出台,房企融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当前购房者置业预期未见好转,因此无论是土地成交面积抑或房地产销售面积均处于冰点。2022年2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714.93万平方米,在近10年中,仅高于2020年同期疫情期间,同比下降27%。2022年2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为4015.8亿元,环比下降23.5%,同比下降47.2%,接近“腰斩”。土地市场同样冷淡至冰点,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溢价率仍徘徊于历史低位0-2%;2月成交面积仅1817万平方米,远低于过去三年。



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左)与100 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右)

当前居民对房价预期不佳,加上房地产融资的“三道红线”和集中度管理限制仍然存在,房企经营压力较大、加杠杆意愿较弱。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地产下行压力及税务安排压力,暂缓地产税试点在情理之中,但长期来看,相关因素得到一定缓解之后,地产税改革方向依然不变。预计后续可能会对现有房地产税的税收结构进行小范围调整,平衡增量与存量住房阶段的税收负重,有序推进房产税试点扩大运行。
5.消费:社零数据有所回暖,但3月疫情将成为一季度重大拖累
疫情不断冲击之下,消费一直难以恢复到疫情前,修复偏慢。2021年,社零总额同比上涨12.5%,两年平均增速为3.9%,远不及疫前2019年同比增速8%。但2022年开年消费回升有所加速,1-2月我国社零总额为7.44万亿元,同比增长6.7%,是2021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线上零售高增,或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年货节[2];线下零售也有所恢复。1-2月,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为1.6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1-2月推算线下零售额为5.81万亿元,同比增长4.9%。冬奥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总体上受基数效应、全国年货节影响,1-2月社零数据有所回暖,但3月份这一波来势汹汹的疫情反弹将拖累3月份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行为会受阶段性压制。原本稍有起色的复苏进程再度遭到打断,叠加生产、运输、销售等多渠道受阻,或将导致国内消费反弹趋弱。
6.融资:信贷需求不振,地产政策底有望助力社融结构改善
2月新增社融1.19万亿元,新增信贷1.23万亿元,M2同比9.2%。2月信贷数据总量差与1月信贷结构恶化相互映证,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历史上首次出现单月负值,差于次低点2020年2月的371亿元,说明商品房销售拖累。未来,政策必然还会通过各种举措来提振居民购房信心,尽力扭转当前的局势。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最新表述,未来地产调控会更加灵活精准。短期来看,供求压力之下,按揭贷款利率仍有大幅下行空间,通过定价端的进一步松绑,刺激居民购房需求升温,进而起到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的作用。但中长期,“托而不举”、“房住不炒”以及“三稳”的原则不会改变。



2022 年1-2 月社融(左)和信贷结构(右)合计同比增量

其中,对于存在外债的企业而言,美联储加息导致全球美元流动性趋紧、市场利率中枢上移,因此其美元融资成本和存量债务负担增加。同时境外美元债暴跌、中概股对中资企业海外融资形势形成不利局势。
(二)金融基本面: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剧烈,中国资产遭外资做空,中美利差持续收窄致使国债利率承压,加息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趋增

1.大类资产:内忧外患打击下,全球资产波动剧烈,中概股遭做空

近期,多重利空因素下,国内资本市场承压。美联储加息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跨境资本外流更甚,加剧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俄乌冲突不断发酵,因战事所延伸的相关制裁活动,使得当前通胀形势愈加严峻,海外市场担忧这将进一步拖累企业盈利、经济受拖累走低,因此市场波动明显加剧。



3 月以来大类资产波动剧烈(截至3 月18 日)

(1)避险资产:黄金、美元等避险资产不断上涨,其中黄金最高突破2030美元;1个月以来,国内黄金也从约370元/克涨至约408元/克,而投资银行金条的投资者数量亦有所回升。但随着俄乌冲突有所缓和,以及美国加息落地,黄金回落至1930美元附近。
(2)大宗商品:原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在俄罗斯被制裁后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原油最高突破130美元。但随着俄乌冲突缓和,原油大起大落,现回至110美元左右。
(3)固定收益:2021年,地产行业信用风险的发酵主导了中资美元债市场的走势,在恒大违约风险暴露、花样年超预期违约等事件轮番冲击下,中资美元债市场持续暴跌。而2022年则是在主体风险暴露的情况下叠加宏观经济走弱、地缘冲突导致避险情绪升温等利空因素继续震荡下跌。中期来看,尽管地产政策边际利好,但主体信用风险暴跌和美国加息致使美债收益率上行或仍将成为市场主线,令中资美元债震荡寻底。



Markit iBoxx 中资美元房地产债指数持续探底

(4)权益资产:外忧叠加内患,3月疫情来势汹汹、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冰点、固收+基金赎回等负反馈因素,国内股指持续大跌。此外,欧美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层出不穷且不断刷新下限,从冻结俄罗斯资产再到将俄罗斯踢出SWIFT等,或许未来有可能施加在中国身上而且美国加息,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缩,地缘政治冲突下,外资回流美国避险。但此次市场调整之后,经通膨调整的股债性价比[3]已上升到了7年80%分位数5.71%。股债利差越高,代表进入股市性价比越高。从历史数据看,2014年、2016年、2019年股债性价比触及利差走廊(走廊顶为80%分位数,走廊底端为5%分位数)之后,后市通常看好。相反,当股债性价比达到低位2%附近,例如2015年、2018年、2021年,后市通常看跌。



股债比上升至七年80%分位数(截止3 月18 日)

与此同时,近期国内监管层发声支持市场。从18年来看,监管层发声支持有利于缓解市场信心,给市场打下强心剂,但政策底之后或许还有市场底,未来一个月内仍然要小心二次探顶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底通常也为底部区域。
2.债券市场:中美利差不断压缩,或还有一定压缩空间
随着紧缩三部曲(Taper-加息-缩表)中的Taper和加息相继落地,市场形势有所缓和。3月16日美联储开启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25bps加息幅度在市场预期内,且会上对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做了大幅下修。同时美债收益率5-10年期曲线出现倒挂,暗示市场已开始押注出现衰退。这或削弱美联储鹰派态势,但鉴于缩表对市场的流动性影响更甚,而市场预期缩表或提前在5月份开启,因此5月之后的市场流动性风险仍不可小觑。
美国加息之后,通胀预期主线致使美债利率再度跳升至2%之上。中美利差进一步从90bps收缩至60bps,成为债市下行又一大阻力。但回溯历史上中美货币周期错位阶段,中美利差均曾阶段性下行至“舒适区间”以下,例如2018年中美利差曾下至25bps,因此,尽管受到中美利差约束,短期内国内可能仍然存在幅度相对有限的降息机会。



中美利差来到60bps(截止3 月18 日)

3.外汇市场:短期人民币双向波动,但中长期料承压
2月受出口订单延续高增长、较大结汇需求,同时黑天鹅事件交织,全球股市出现明显下跌,人民币资产成为阶段“避风港”,因此在基本面和避险属性加持下人民币汇率再度挑战6.30,创4年新高,而美元指数也在美国加息和避险情绪驱动下不断攀升。但3月份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接连出现回调,3月15日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在岸人民币连升600基点至3.3859;但加息落地后,又回落至3.36附近。而离岸人民币波动更甚,最高升至6.41附近,后回落至6.3411。离岸人民币宽幅震荡或由于俄乌冲突引发市场避险情绪,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清算所与经纪商纷纷要求欧美投资机构追加保证金,这些投资机构只能从新兴市场撤离资金以填补保证金缺口,从而导致离/在岸人民币汇率价差短期内走阔,或反应人民币贬值预期,但随后又回归正常,暂时无需过度担忧人民币贬值。
短期来看,美元指数给人民币带来的压力有所缓和。同时,贸易顺差尚未完全转换为结售汇顺差,若人民币汇率有所走弱,也会伴随着外贸企业逢高结汇,且近日国务院金融委会议释放的积极信号或也一定程度削弱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中长期来看,美国加息进程开启的背景下,人民币料承压。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资金将流向高利率国以赚取利差。若进一步考虑到利率调整预期,当一种货币有升值预期时会打破原有的汇率平衡格局,资金也将向该国流动。但考虑到本轮美联储加息或许是一个弱周期,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最高点不超2.25%;同时我国货币政策始终“以我为主”,在海外经济体大幅放水时期,我国始终保持政策定力,因此人民币大幅贬值基础较弱。总体而言,双向弹性波动仍符合政策及市场所需,维持去年末关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6.2,6.8]左右震荡的基本判断。



人民币波动增大,美元指数突破99 美元(截止3 月18 日)


[1] 能源品占美国CPI篮子权重7.35%,因此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工人要求更高工资,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出现工资-价格通胀螺旋,但是当工人工资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时候,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和信心则遭受打击,中下游企业利润减少,最终可能造成信用紧缩、信贷市场失灵等后果。
[2] 1月10日至2月7日,商务部等指导举办了“2022年全国网上年货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
[3] 股债利差=股票收益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3月,得到2022年2月,中国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
看了下差不多从 3 月初开始关注的问题,来整理下:


------ 更新于 03.28 ------
1、东航飞行事故

东方航空美股股价跌超7%,波音公司跌3.6%,本次事故对东方航空公司会有何影响?
疫情对民航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民航从业者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中国东航港股尾盘下跌,东航美股盘前跌超 15%,波音美股盘前暴跌 7%,将会造成哪些影响?
波音 737 自研发已有 50 多年历史,为何近些年频发事故?是否和公司经营有关,还有哪些原因?
2、阿里巴巴扩大回购规模,创中概股回购纪录

阿里巴巴扩大回购规模至 250 亿美元, 创中概股回购纪录,此举释放了哪些信号?
3、财报解读

如何看待互联网券商龙头东方财富去年营收突破百亿,人均年薪 32 万?
耐克 Q3 财报营收同比增长 5% 至 108.7 亿美元,大中华区收入下降5%,反映出哪些问题?
小米集团发布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和数据?
如何解读腾讯 2021 年度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腾讯 2021 年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增长 6 %,达 1288 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什么?
腾讯 2021 年财报,为何各项子业务都低于预期,而全年净利润却远高于预期?如何解读腾讯最新财报?
瑞幸咖啡去年总收入近 80 亿元,较去年增长近 98%,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中国,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蔚来发布 2021 年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其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如何解读美团 Q4 财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4、俄乌局势走向

法国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 220 亿欧元资产,会给俄罗斯带来哪些影响?
普京表示向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将用卢布进行结算,将产生哪些影响?
5、中兴通讯在美胜诉,五年合规监察期结束

中兴通讯在美胜诉,五年合规监察期结束,这意味着什么?将对中兴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中兴通讯胜诉,港股复牌直线拉升,涨超 50%,A 股一字涨停。「5 年观察期」对中兴来说意味着什么?
6、上海疫情对金融行业从业者的影响

疫情居家办公「基金经理」如何应对,交易时间还需上交手机吗?工作受到了哪些影响?
疫情对上交所这类机构的影响有多大?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对做投资、交易等金融从业人员都有哪些影响?面对封控有哪些应对措施?
以黄浦江为界,上海分区分批封控,上交所发布进一步保障市场运行措施,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7、PCAOB 声明及影响

PCAOB「全面检查审计底稿,对敏感行业的发行人也不例外」声明将对中概股产生怎样的影响?
8、上交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境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上市交易暂行办法》

上交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境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上市交易暂行办法》,将产生哪些影响?
PCAOB 声明 「全面检查审计底稿,对敏感行业的发行人也不例外」,中概股公司有哪些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境外发行人若申请中国存托凭证首次在上交所上市,为何要求前120 个交易日的平均市值不低于 200亿元?
境外发行人申请中国存托凭证首次在上交所上市需经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公开发行,其中「行政许可」指的是什么?
境外发行人申请中国存托凭证首次在上交所上市时,其保荐人可以是境外大投行吗?

------ 更新于 03.20 ------
一、「股市波动」

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一,道指跌 2.37%,纳指跌 3.62%,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3 月 8 日 A 股三大股指均创年内新低,两市 4300 余只个股下跌,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3 月 9 日午后股指跌幅扩大,沪指、创业板指跌超 4%,深圳成指跌逾 5%,大跌受哪些因素影响?
如何看待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沪指深 V 反弹跌 1.13%?
3 月 10 日消息热门中概股美股盘前普跌,集体下跌,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百济神州、百胜中国等 5 家上市公司为何会进入「预定摘牌名单」,会对其他中概股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美国证监会认定五家在美上市公司有退市风险,中概股集体大跌?
阿里巴巴上市7年半,利润增长了6倍,股价却跌回了原点。究竟是以前高估了呢?还是现在低估了呢?
中概股连跌两日,雾芯科技和滴滴大跌 40%,市场调整何时结束?如何看待当下的波动与回撤?
323 家在美上市中概股 3 月以来市值蒸发约 2 万亿人民币,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 11.03 %,创该指数历史单日最大跌幅,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为什么最近中概股连续暴跌,真实原因是啥?
如何看待2022年3月14日港股的暴跌?
三月以来中概股暴跌,站在公司的角度是否对退市,私有化或回归更有利?
沪指放量跌 4.95 %,失守 3100 点,再创年内新低,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如何看待 3 月 15 日 A 股跌破 3100 点,港股也大跌,阿里腾讯两天蒸发 7000 亿?
港股延续跌势,恒指收跌 5.7 % 失守 18500 点,续创纪录新低,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研究了宏观经济运行、房地产企业、中概股等问题,释放了哪些信号?
3 月 16 日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涨 20%,多股涨幅超 30%,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
如何看待 3 月 16 日 A 股暴涨,沪指涨逾 3% 报 3170.71 点 ?
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后,港股、A 股应声大涨,截至目前恒生科技指数涨超 20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提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对中概股保持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释放了哪些信号?
3 月 16 日美国三大股指强势反弹,截至收盘纳指涨 3.77%,热门中概股大涨,后续会持续走强吗?
2022年3月17日,中概股一夜暴涨,原因为何?
3 月 17 日美联储加息,A 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北向资金净买入 53 亿元,市场后续如何走向?
3 月 17 日沪指涨 1.4% 收复 3200 点,房地产板块掀涨停潮,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3 月 17 日港股恒指涨超 7% 收复 21000 点,地产股、科技股领涨,市场后续如何走向?
中概股连涨 2 日后回落,B站、斗鱼等跌超 13%,如何看待中概股的后市走向?
富时中国 3 倍做空 ETF 惨跌 63%,外资空头被「打爆」,如何看待 A 股后市走向?
3 月 18 日,美股三大指数延续势头集体收涨
二、「美联储加息」

如何看待 3 月份美联储加息,美联储加息对A股和美股有何影响?
美联储 3 月或加息 25 基点,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美联储宣布加息 25 个基点,为 2018 年 12 月以来首次加息,将产生哪些影响?
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大宗商品会不会掉头?
三、「青山镍矿逼空事件」

镍价突破 10 万美元/吨,创 2007 年 5 月以来新高
镍价的疯涨是瑞士嘉能可在逼空青山控股吗
青山控股开出 20 万的空单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从专业角度来看,如果青山控股开出了 20 万的空单,可以补救的措施都有哪些?
镍价大涨对电动车供应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LME 为何取消 3 月 8 日及以后的镍交易,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如何看待伦镍两日疯涨 247%,青山集团回应被逼仓「已调配充足现货进行交割」?
如何看待青山控股使用建信期货席位做套保被逼仓?
为什么青山控股正常交现货,但是大家都说多头会赔得底裤不留?
这两天嘉能可高价买入的镍期货,后面嘉能可要怎么操作才不会亏损?
如何看待青山集团与期货银行债权人达成静默协议?
如何看待 LME 镍恢复交易,较停牌时价格下跌 43%,报 45395 美元/吨?
四、「2022 年全国两会」

2021 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 8.1%
2022 年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5% 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 2.5 万亿元,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2022 年赤字率拟按 2.8 %左右安排,较去年有所下调」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租购同权」,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 5%
2022 年城镇新增就业 1100 万人以上
五、「相关更多」

李嘉诚拟出售英国资产,价值 1260 亿元的全英最大配电公司
政协委员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
中国最大艺人管理公司乐华娱乐要上市,旗下艺人王一博两首单曲卖出 3200 万张
乐华娱乐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提交上市申请?
SOHO 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宣布 7 折出售 3.2 万平米京沪两地房源
孙宇晨被曝涉嫌内幕交易,FBI、美国国税局已展开调查
美国 2 月 CPI 同比上涨 7.9%,创 40年来最大年度涨幅意味什么,会造成哪些影响?
中国 2 月份货币供应量 M2 同比增加 9.2% ,意味着什么?
B 站为何将寻求自愿转为双重上市,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 更新于 03.04 ----
一、 「俄乌冲突」经济金融影响

1. 对俄经济制裁:
美国与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发表共同声明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 SWIFT 系统
瑞士计划加强对俄制裁,冻结俄罗斯在瑞士资产
瑞士宣布冻结普京及一批俄高官在瑞士资产
日本追加对俄制裁,冻结普京和拉夫罗夫等 6 人资产
欧盟批准将 7 家俄罗斯银行逐出 SWIFT
2. 俄政府决策:
俄罗斯银行决定将利率提高到 20%
俄罗斯政府拨 1 万亿卢布购买遭制裁公司股票
俄罗斯政府计划暂时限制外资退出俄市场
俄罗斯央行官宣:禁止外国人出售俄有价证券,股票开市时间不早于莫斯科时间下午 3 时
俄财政部表示「俄罗斯居民可以选择投资黄金替代美元」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发布声明称「已决定退出欧洲市场」
3. 衍生影响:
俄乌冲突引发市场波动,卢布暴跌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攀升
北溪-2 天然气管道公司考虑申请破产
德国考虑扩大煤炭的使用,以代替俄罗斯天然气
4.「世界银行」和「亚投行」对俄制裁
世界银行暂停其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项目
亚投行暂停并审查在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相关活动
二、财报季看点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 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
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4%
B 站发布 2021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巴菲特公布「致股东公开信」,伯克希尔公布财报
三、公司动态

职业教育平台粉笔科技赴港 IPO
蔚来申请在港交所上市
蔚来赴港上市的「介绍上市」是一种怎样的方式?
四、相关更多

2021 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8.1%
2022年2月24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冲击 6.30 关口,创两年内新高
2021 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3 月 1 日开启
郑州成为首个取消「认房又认贷」的大城市
持续更新中,欢迎提醒补充。
信用风险扎堆展现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暴发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且国内疫情基本得到了良好控制,但其对实体经济和企业的影响仍处于持续发酵的状态。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需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

3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共同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显示,银行家对未来经济平稳运行的预期增强。在发展多层次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方面,68.6%的银行家认为应着力提升适老金融服务水平,增强老年人金融服务获得感与体验感。59%的银行家认为打造“金融+”场景生态也是发展养老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47.2%的银行家认为,探索针对养老产业的创新信贷产品和创新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有助于发展多层次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36%的银行家认为应当推进养老金融服务的风险防控工作,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城市即将亮相

3月2日消息,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亮相。根据各地的区域经济规划,力争跻身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名单已成为多个地区的新年新目标。
据悉,申请纳入数字人民币新一批试点的不仅仅有城市,也有特色区域。其中,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力争入选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福州市、厦门市、杭州市有望成为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广州市是较早提出希望参与第三批试点的重点城市;重庆市则提出要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场景。
加强本外币政策协同,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3232
帖子:7864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