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私募大牛齐聚,助力慈善共发声!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11-1 15:33   5393   0
       近日,一场由诸多量化私募高管参与的德州扑克慈善赛,在浦东落下帷幕。在切磋德州技术的同时,这些来自上海、深圳、浙江、北京等地的私募大牛,也都积极交流着对国内量化的看法。
       大家一致表示,国内的量化行业发展尚处在初期,较之美国近90%的量化交易量,我们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整个行业攻坚克难,携手对面外资压力,必将能使我国量化交易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大赛最终决出了前五名,并将数十万奖金捐赠给其指定的慈善机构,助力社会慈善事业。


      各位量化大牛对国内量化领域寄予厚望,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卓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卓表示,大家认识之后,咱们这个量化在国内的 A股市场里边慢慢占着一个重要部分的时候,大家以后能够联合起来发声。前提是前期大家互相熟悉。后边需要大家描述一些量化对于整个A股市场,包括期货市场的一些正面的意义。我觉得做这种扑克慈善赛它只是一个这叫前瞻,能够把大家聚起来,未来我们大家熟悉起来,可能会做一些更加深入的工作或者活动,才能让我们量化圈子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杭州希格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官瑞敏说,“大家多交流很有必要。国内量化发展起步慢,未来面对外资的竞争,需要联合起来保护国家核心的金融资产。大家融合的路肯定也很难,只是说有一个初步的交流,这是一个开头。期待将来我们将来再出海,我们也去跟高手过招。而不是说只是每次高手来我们家里过招。”



       2010年4月16日,随着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标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正式上市,国内的量化私募开始崭露头角。不到十年时间,国内量化私募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经历了一个从量化1.0时代、2.0时代到3.0时代的伟大的跨越。我国量化私募发展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下面带领大家回顾一下中国的量化私募发展史。

一、2010-2014:量化私募1.0时期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给量化对冲策略带来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沪深300股指期货作为量化选股策略的对冲工具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太大。不过这反而使得大家赚各种风格暴露的钱。采用简单的阿尔法策略,就能“躺着也能赚钱”,只需要用一些非常简单的信号和经典的Alpha框架,便能轻松构建起年化收益率较高的策略模型。
       到了2013年,阿尔法策略迎来一波大爆发,这一阶段创业板指从713.86点一度逼近1500点附近,一年时间实现了翻倍式增长,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幅在14%左右。甚至有量化对冲私募规模太大,买成了许多创业板的前十大股东。2014年恰恰是最近一轮大牛市的起点,四季度大小盘转换开始加速,金融股急剧拉升,特别是11月10日以后,沪深300指数开始一路上扬,至同年年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涨幅逾四成。到2015年初,市场上就已经有多家百亿量化对冲私募了。
       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量化私募管理人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诞生,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海外量化机构的工作经历,以及光鲜的学历背景。例如,2011年创立金锝的任思泓毕业于北大,曾在摩根斯坦利担任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数亿美元的对冲基金;2012年成立的九章的两位创始人都曾就职于美国知名的量化基金千禧年,他们其中一位是清华的博士,另一位是北大的硕士。裘慧明在2014年创立明汯,他也曾就职于千禧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本科,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硕士和博士。


       这一时期的量化策略以中低频的交易为主,主要依靠套利、对冲、多因子策略获利。小盘加股指对冲的策略看似“安全“,加上当时监管对于股指交易的限制并不多,不少量化基金为了博取更多的收益,开始使用较高比例的杠杆。但好景不长,伴随着2015年股灾的来临,不少量化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甚至是爆仓。所以这一年下来大浪淘沙,第一代量化对冲私募大哥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量化1.0躺着赚快钱时代就此结束。

二、2015-2018:量化私募2.0时期
      2015年,A股又迎来了标志性的事件——中证500指数期货上市,这意味着量化基金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伴随着能够融券的股票数量大增,量化基金的策略也逐步步入精细化和高频时代,此外,各种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高级数据挖掘的技术开始出现在路演PPT中,人工智能手段也被大量应用到量化投资上。
      相较于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市值,较小,对冲的时候可以选小盘股也不用暴露市值风险。所以一些量化对冲的私募不再是靠长线的因子赚钱,而是开始了一个更微观的时代。经过一轮优胜劣汰,量化对冲陆续进入高频价量的世界,最牛的私募研究的数据也从日级别进入了分钟级别的价量因子。当然,高频价量策略的缺陷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策略容量上的限制和策略的拥挤程度问题。
       与此同时,海归的量化团队越来越多,为国内量化私募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这些海归们在建立自己的私募或者团队之后,将海外大量已经比较成熟的模型框架引入了A股市场,不断推动着国内量化对冲策略的发展。这一阶段成立了幻方、衍复,致诚卓远、启林等具有代表性量化私募,量化“本土派”也开始崛起。2018年量化私募迎来了一次发展机遇,市场上出现了“南九坤,北幻方”和“量化四大天王”的说法。九坤、九章幻方、锐天和致诚卓远凭借着高频的阿尔法策略,业绩表现出众,吸引了大量投资人的关注,规模迅速扩展,也赢得了 “量化四大天王”的称号。


  不过由于下半年市场转“熊”,成交量快速萎缩,这种依赖交易的高频策略开始遭遇瓶颈。量化2.0时代的主宰高频价量私募有两个天生较大的问题,一是策略容量的瓶颈,二是策略的拥挤程度的问题。做量化的都知道换手率越高的策略夏普越高,但是容量越小。另外,价量因子的生命周期较短,需要不断的挖掘。因为高换手价量因子主要赚股市里短线交易者冲动交易的钱,所以当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韭菜的交易越来越少的时候,价量因子就比较难受。

三、现在-未来:量化私募3.0时期
     2019年6月25日,证监会为了配合科创板推动了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指引,接着在8月12日又把两融标的扩充到1600只,再次丰富融券的券源的种类和规模,直接把量化推入3.0时代。
      目前量化私募格局的梯队已经非常鲜明,第一梯队是以明汯幻方九章等为代表的百亿私募;第二梯队是50亿到100亿的中型白马私募;第三梯队10亿到50亿的黑马梯队;参考美国量化基金的经验,高频策略的有效性会随着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大规模的量化基金只能依靠低频+复合策略的模式。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的管理规模是一万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头部的量化公司管理规模大概都在100~200亿之间,扩容空间较大。未来前途似锦,无限光明。


  高频之外,国内量化对冲策略另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莫过于开始拥抱人工智能。不少专注于量化投资的私募不约而同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作为公司关键词。人工智能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同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应用还可以有效提升整个投研团队的效率,降低投研成本。另外,在决策层面,人工智能克服人性情绪弱点,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超过人类的反应速度,将其运用到风险控制上,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私募产品净值的回撤。

      总而言之,国内量化私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相信它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征服和跨越后,必将迈向光明的未来。
了解私募投资内容,可私信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4347
帖子:7887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