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 2 万的北上广单身女性,如何在保证生活品质的条件下控制开支?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黄蕾丝   2018-9-24 00:52   948843   10

毕业快十年了(暴露了!),感觉也没攒多少钱。觉得自己的攒钱能力真是~~所以请请教下大家怎么控制开支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52: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
德川咪咪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19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虽然月入两万的时候已经不是单身女青年了(捂脸),但这个问题简直太适合金牛座来回答了。

既然题主已经达到了月入两万的水平,要在维持生活品质的情况下控制开支,并不困难。但看你的意思,主要问题是“已经毕业十年却没有攒下多少钱”,那多半是因为理财习惯还没有养成。好的理财习惯,就像好的健身、学习或是饮食习惯一样,重在趁早,贵在坚持。

受家里人的影响,我很早就有控制开支的观念。刚毕业时,第一个月到手才3000多元,硬是把每项开支精确控制到天,最后存下了超过三分之二的钱。后来勤奋写稿,收入逐渐增加,半年多后攒到第一个5万元,立即冲去银行买了第一个理财产品。

再后来,收入渐长,花费渐渐宽裕,但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每月雷打不动,花三分之一,存三分之二。存下的钱,一部分用来投资自己,一部分用来投资增值。第一个月拿3000多元工资那会儿,曾经看着工资短信怀疑人生,觉得自己再过十年也攒不下几个钱,但6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间竟然攒下了一大笔存款,虽然还没有摸到财务自由的边,但足以抵御任何突如其来的意外,或是可能到来的中年危机。

在微博上看到过王潇_潇洒姐的说:这一代女性,只要解决了精神、肉体和金钱这三个问题,基本就所向披靡了,而这些的实现都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管理。包括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坚持执行,长期阅读可以丰富灵魂,坚持锻炼一定会有好身材,管理财富也是如此。

自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节制“突如其来的欲望”,因为砍掉这些欲望,于生活品质并无多大影响。刚刚工作那会儿,花花世界突然在眼前打开,这也想玩那也想买,手上能支配的钱没多少,物欲却极其高涨。为了遏制欲望,我一般单次取钱只取200元,等快用完了再取(当时在线支付还不普及,现在这个习惯略有改变,收入一到账就赶紧存入定期理财,只留足够花销的活期资金)。这样,每次“突如其来的消费欲望”降临时,发现钱包空空,只能尽力克制。时间久了,消费欲也淡了,每次花钱都会忍不住想一想:卧槽到底要买吗?卧槽钱包快空了再取钱好麻烦啊!更重要的是,这种理性的想一想,会极大地限制花钱时的快感和冲动。

说到这个,另有一个建议是去寻找一些能够取代“消费欲”的欲望。我和好几个朋友深谈过这个话题,发现有不少同龄人将追逐消费快感视为自己最大的爱好。我有个好友,为人既聪敏又勤奋,早些年就迈入了月入两万的行列,但至今仍是纯粹的月光。因为她看到新奇的产品就忍不住买回来尝试,听说远方的风景就想亲自去看看,现在她差不多一年换一次工作,当中总会留下数月周游世界。有一回她对我说:“消费带来的体验本身是可以填补心灵空虚的。你难道不会这样吗?”

爱好与爱好之间并无高下之分,但如果偏巧欲壑难平,烧钱终有烧不动的那天,我那位朋友也说过“欲壑难平时最痛苦”。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开始沉溺于“消费快感”,就需要警惕起来,寻找一些可以取代消费欲的,更加绿色环保的爱好。

在这一点上,我的取代方式是……撸狗(哈哈开个玩笑)。

另一个要点,就是开源。刚毕业时,我在党报底层吃萝卜干饭,深感自己身无长技,空闲时间倒是大把。于是那段时间疯狂看书写作,随着能力和知名度逐渐提升,在报社工作的后期,渐渐拥有了一些额外收入,经常接一些外活,诸如帮企业执笔报道,受院士之托写书,接杂志的约稿,参与朋友投资的新媒体项目……在所有的投资中,这笔自我投资是最划算的。

最神奇的一段经历,缘于自己当年一项“烧钱”的爱好:玩密室。这段故事知乎上有很多人都知道(你最意想不到的一笔收入是怎么来的? - 知乎),那会儿玩密室简直上瘾,每次玩过,就会去找老板讨论主题设计,组织密室玩家群,在网上写详尽的游戏体验……最后终于遇到了合伙人老明,一起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密室,于是不仅把玩密室的钱赚回来了,额外收入上又增加了一项。

毕业6年了,我越来越受益于一开始就形成的这套财富管理习惯……或者说,受益于这个习惯带来的结果:财富增值。在婚前,我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啦——就主动把工资卡交给了我,原因是他发现自己财商偏低,不如交给我打理来得省心。(当然啦,我从来不觉得工资卡由谁管理就彰显了谁的家庭地位。人都不傻,谁能更好地增值家庭财富,谁就应该去管理这笔资产。)

到了2015年我们结婚,从婚宴、戒指到旅行,通通是靠我俩的积蓄办成的,婚礼完全依照我想象中的模样进行:在澳洲的大农场抱着小考拉完成的(啊,回想起来都觉得萌翻了!)如果没能存下这笔钱,很难想象双方父母会给我们安排一个多么鱼唇的婚礼……到了婚后,装修买车,生不生孩子,通通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对女生而言,要想人格独立,先要经济独立。金钱能带给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自己给的才是真正的安全感。祝题主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与你共勉哟。

4#
RaymondHuang  1级新秀 | 2018-9-24 00:52:20 发帖IP地址来自
首先,养成“储蓄习惯”
这很重要,把先花后存的习惯通过制定明确财务目标改成先存后花。比如希望自己5年后有25万,那么先从每月存2500,年终存10000这样的方式开始。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信每月少花20%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其实是不愿意存钱,其实是看不起每月存的那笔小钱,20%对于一个月入4000的工薪阶层,也就是800块,800现在能干什么呢?什么事也干不了,于是乎我们开始连800块都懒的去算计了。但每个月多花800跟少花800,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就像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可能也就是每天多吃了一口跟少吃一口然后在日积月累下形成的差距。

而对于一个是月光族,一个是有自己储蓄习惯的,虽然那一点看似不多的储蓄,可它带来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钱数字,重要的是它还可能是一次摆脱现状的机会。这样的算计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大钱小钱问题,更深层次是人生的机会成本问题。

这一笔储蓄,可能能够支撑一个人辞职半年,甚至1年,而这段时间对于这个人来说,可能是改变一生的转折点。可如果连一点储蓄都没有的人,他未必敢辞职,不敢去想着要换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因为失业后,会焦急地寻找下一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极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

如果这笔储蓄是几十万,它可以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如果是100万,可能就会让这个人开始思考创业或者投资项目,思考与某个牛人合伙创业是不是靠谱之类这样的问题。这些就我所说的人生机会成本。

我们生活中有大量的这样那样的决定,这些决定有的很重要,但大部分都很琐碎,甚至有些是在我们不经意间,靠潜意识就做出来的决定。比如:换台最新款的手机,买一个名牌包包,买一件衣服或买一双珍藏版球鞋,买买买等。

其实,适当而非过分的勤俭,是不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的,但稍不留神的超前消费或者浪费,就很容易埋下财务拮据的隐患。而减少这样的消费冲动,带来“储蓄”的增长可能要远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其他投资要来得更明显。

其次,坚持“储蓄习惯”
最后,趁早开始
这里有个简单的举例让你理解早与晚带来的区别
1.甲与乙的区别就是,乙这5年的要为20%收益而付出的更多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就相当于甲每月多存500块钱,年终再多存2000。而连续5年20%收益,恐怕是任何一个基金经理,都不敢保证能做到的,普通人自然也不能。

2.甲与丙的区别是,丙比甲少了五年的积累,那么后续的若五年内,即使比别人过得更拮据,也很难赶上甲的储存了。

以上,希望可以帮助有需要的知友~也欢迎交流
5#
susanna wang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21 发帖IP地址来自

根据lz提供的相当少的信息,猜测lz的情况是:


1、 毕业10年,没攒多少钱:lz的年纪应该在32岁左右。估计没有房贷,也没有车贷。平时的消费应该是比较洒脱,但也不至于出格的程度。拿魔都为例,应该是租房不会亏待自己的地段(单身公寓5/6000元),衣服护肤化妆品买的多,不太做饭早中晚多在外面吃日均50-100元,周末下午茶人均200元的类型。


2、 月入两万:平时工作应该比较忙。毕业10年月入两万,以魔都为例,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肯定是努力的,但是天花板也不远的那种。跳出来看,大部分人可能这辈子都还不如lz呢。只是选择比努力重要,对lz这样的女性来说,未来保持年入两万的基础上小幅度均匀上涨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想要年入50万、100万会相当有难度。因此,lz的问题才是“如何节流”,而不是“如何开源”。


3、 单身女青年:应该是外地人在北上广,不然七大姑八大姨早就给你介绍年纪相当的单身男青年了。本地人结婚一般都比较早,剩下来的应该是条件有硬伤的。lz应该还蛮优秀的,所以可能是年轻的时候有点挑,自己的上进心也比较强,所以周围一般的男孩子都看不上。慢慢就到这个年纪了。但是周围这样的姑娘一大把,也没有小城市普遍的年龄歧视。在相对公平的北上广生活了着了多年,贯彻了“靠自己”的信念,所以lz提出现在的这个问题,是想要储存资本,为将来做打算。



如果以上60%的对的,那么针对“如何在保证生活品质的条件下控制开支”?可以看我接下来的建议:




1、 【关于风险】

如果lz没有社保之外的保险,立刻买保险:意外险、10年期的消费型重疾险。

保险的意义在于,虽然现在年轻,但是未来有任何的意外或者打击性的身体疾病几乎可以摧毁现在所有对未来基于平稳发展因此会越来越好的任何假设;投一点保险的小钱,可以抵抗意外的风险,不至于大难临头的时候因为没有太多存款剧烈地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比如意外车祸需要卧床6个月不能上班,或者得了某种重大疾病而医疗费用高不可攀到会危及生命)。

意外险推荐买苏黎世的百万人生,重疾险买阳光人寿的,如果有房也可以买一个财产险(一般200元左右),年均控制2000左右就可以。

车险不表了。

当然我推荐的不够专业,可以参考知乎大V【葛巾】开的保险live或者【力哥说理财】公众号里关于保险的文章,买他们俩交叠推荐的险种就可以。




2、 【关于消费

在衣食住行10年的消费经历也意味着,Lz之前已经买过很多衣服,穿过很多鞋子,吃过大大小小的餐馆,住过各种level的酒店,有了一定的品位,不会盲目追求潮流,买东西相对会“精品”一点。


但是现在好一点的消费品价格都很狼,如果还要小追求一点奢侈品的话,比如,

- 不过分地一年就买1件Max&Co的大衣,买1双Miu Miu的鞋,买1只Fendi的包(还都是代购或奥莱店买),

- 买1套La Mer的护肤品+1套CPB的化妆品(还都是代购买),

- 买1条Van Cleef&Arpels的手链(还是代购或奥莱店买),

- 2年换1次苹果手机,买个苹果电脑/笔记本/ipad

-戴森除螨吸尘器,松下卫洗丽马桶盖,irobot扫地机器人



其他全部混杂着用二线以下快时尚level的牌子,

- 衣服大多买ZARA,MASSIMO DUTTI,COS,JNBY,Mo.&Co.,Dazzle……;

- 鞋子买STACCATO,Clarks,ASICS,淘宝上的GUCCI高仿……;

- 洗面奶用雅诗兰黛红石榴,沐浴露用施巴,洗发水用植观(本回答唯一硬广,哈哈哈,最近植观的广告多到辣眼睛),牙膏用狮王……;

- 被套浴巾用MUJI,电动牙刷用飞利浦,锅和刀买双立人,Nespresso咖啡机,BOSE小音箱……;

- 牛奶喝进口的,水果零食全部吃进口的,年纪稍微大了,也要买点维生素葡萄籽胶囊燕窝雪蛤皂角米之类的滋补品吧……;

- ……



其他方面,比如:

- 下班晚了,周末喝酒,均打车回家;

- 情人节,中秋节,端午节,万圣节,圣诞节,给自己买礼物,和朋友互换礼物,还要去中高级餐厅吃饭庆祝;

- 精神消费也不可少,买书、看电影、看话剧、看艺术展、看演唱会、唱K、理发做造型、美容SPA、美甲、足疗、按摩、温泉、汗蒸、泡吧……

- 平均1个月一次2-3天的周边游,4个月一次5-10天的国内游,1年一次6-15天的出境游;



如果以上要达成60%才意味着“生活品质”,那么恕我直说,即使上面有些项目的花销频率不高,但是如果始终还是要雨露均沾地以一年为周期基本覆盖到(其中还不包含“”和“”哦,毕竟单身还年轻,有了孩子各种奶粉尿布月嫂钟点工的钱加上来各种费用更是飙起),这基本意味着,你存不下任何钱。


我的意思并不是lz要放弃以上这些“享受”,而是要反过来考虑一下,消费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说,冬天来了,来点冬季膏方进补吧,那么20多元850g的恩济堂的秋梨膏,300多元240g孟景春开的大众膏方,9k-2万多110包的方回春堂的个人定制膏方,都在你的选项范围内。

但在这些所谓的“选择”背后,有谁会真的会关心你吃什么价格的膏方吗?极端一点的情况,你要天天喝最高级的石斛铁皮枫斗,一天喝5瓶,喝到没钱还信用卡,也没有人拦着你。

那,也不是你真正的目的。


说,改善生活品质,来点室内香薰吧,Jo Malone 200g 400元左右,Voluspa 6.2oz 258元,太平鸟巢200g 45元,都是大豆蜡,但是品牌不一样,价格也差一点。

但到头来,有谁会真的会关心你每天点的什么蜡烛吗?

你70岁的时候,还记得自己29岁时点的是Jo Malone的英国梨与小苍兰还是太平鸟巢的玫瑰&绿树吗?你会从29岁点香薰蜡烛一直到70岁吗?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吗?


你最应该在意的,难道不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造成的不再那么健康的身体让自己忧心,

因为你压力大,所以你吃保健品用昂贵护肤品,买贵的衣服遮住自己的小肚腩,半夜失眠刷手机回邮件到凌晨两点长此以往导致视力模糊开始吃鱼肝油和花青素丸,第二天带着一脸的倦容上班不得不化点妆掩盖气色。

说到底,保健品有什么用呢?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更多是心理安慰吧。

难道不是早睡早起,按时吃早饭,多补充优质蛋白(鳕鱼,牛肉,牛初乳),吃足水果和蔬菜,才更有正向的作用?


所以弄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然后对以上消费项目进行精简。


如果消费欲望膨胀又能力不及的话,大方承认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也没有那么强大的经济背景实力,并非做不到。

因为有阙值,所以只能抓大放小,看清楚,你的生活中,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也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这样才能不焦虑。

(关于如何面对焦虑,lz可以看一下我的帖子:如何看待《中产阶层家庭的纠结和焦虑:年收入70万不够用》?

没有其他的办法。




3、【关于转变】

不开源,就截流。相信lz自己都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调整自己:



1、 改变心态,不再用堆积物质和经历来满足、定义自己。

这一点其实比较难,尤其是对大龄、单身、女青年来说。女人是很感性的动物,喜欢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排序中确认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那么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呢?新添房车无望,无大幅度升职加薪的情况下,就是吃喝玩乐的经验值比较了。

但是吃喝玩乐,固然可以增长你的见识和眼界,不过最终,提供了什么样的精神价值呢?值得好好商榷。



2、 找到一个自己的兴趣所在

比如健身(做瑜伽、参加马拉松),学一门语言,或者养宠物,烘焙,写作,摄影,找到一个能有精神寄托的消耗场,投入进去,也许是一个好的开始。


举学语言为例,

我有个朋友,参加了一个线上的英语学习社群(一年会费也就365元,重在坚持)每天8点准时开课,自从她参加了这个社群,社交活动明显转向,对话变成了这样:

“一起做个spa吧”;“不好意思,8点之前必须回家上课”,

“晚上去吃烛光法餐,3个小时的那种”;“不好意思,8点之前必须回家上课”,

“啊啊啊好想泡个吧喝个酩酊大醉”;“不好意思,8点之前必须回家,还要上课呢”,

“周末去听音乐节吧”;“不好意思,这周末xx老师来杭我要参加线下活动去了”

所以,刚需变了,以前总是想着要买买买花花花,现在就变成积极投入社群活动了。一样是消耗时间精力,明显后者给自己的提升更加大。但因为总体上,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把时间精力花在一些事情上来,那其他方面的就少了。



3、 排优先级顺序,精简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现在社会的物质变得极端发达,女人想要把自己变得精致需要关注的精力和门类实在很多,这种时候,就要抓大放小,排出优先级顺序,顺着主线去安排其他方的事情。

比如,想要皮肤好,能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就不要深夜烤串混迹酒吧用昂贵化妆品和保健品自我安慰。

可以举健身为例,

健身的人,3分靠练,7分靠吃。

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好身材,当然不能被各种油炸的,甜腻的,重口的事物所击毁。健身之后外食的欲望一般会减少,也不去酒吧了;运动流汗多,皮肤也更好了,自然会精简护肤,化妆品上面的花费也少了,乱七八糟的保健品也买的少了;身材变好之后,一块破布穿上也更加好看了,以前的衣服全部扔掉,几件合体精致的衣服就够了(这个需要控制,万一身材好了想要买更多的衣服呢:P)。



4、 做预算,记录,对比,校正

可以下载一个随手记,

首先以一年为周期,有一个大概的比例,比如年入24万,是花多少存多少呢?

比如花一半存一半,那么就是花12万存12万,

做预算,把12万分配到衣、食、住、行、娱、旅、医、杂各个方面,然后再分解到月。在制作预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详尽地把所有的类目全部罗列出来。

很多时候,你花的额度比想象中的小,但是类目却比自己想的要多的多,可以提供一个模板给lz用:




做记录,先不要judge自己,你只是要记录下所有自己的花销,对,包括给乞丐的1块硬币,买水支付宝刷的3.5元。

一开始可能觉得烦,这么细碎的小支出都要记录下来。但是到后面,你每天睡觉前回顾一下今天的消费,不把所有的费用记录下来你可能都会心焦。不要说自己没有时间,记账,一般一天不会超过3分钟时间。


做对比,校正

一般性记录半年左右,你就可以进行半年度的回顾了。从随手记里面可以拉出来报表,excel表数据透析一下,你就能分析哪项支出比自己想象的多,哪项少了。然后再找一下原因,是目标设定错误还是自己的确花多了,哪些是必须花费的哪些是无所谓的,哪些是性价比高的花费哪些是性价比低的,基本上等你回顾完之后,就可以重新设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了。

做预算和记账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不需要你一下子转变,你可以慢慢转变,这个过程很温和。而且你会找到自己的花销模式,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你竟然都没有关注过的地方,竟然消耗了自己这么多次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也会帮助自己找到“模板”,对于每年你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品质”,在不勉强的情况下大概要花多少钱你会心知肚明。



5、 理财,设定目标,坚定执行

记录了一年多,手里面的钱也逐渐多了起来,那么就可以开始理财了。


年入24万,花一半存一半, 12万的现金流要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大家都知道复利和复利曲线,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能够显示复利威力的前提是——你要给自己投资进去的钱判一个无期徒刑!

也就是,不管你是买P2P,买基金,买黄金,买股票,还是买什么,你就要认为这笔钱已经死了,跟你没关系了,你只能操作它,不能动用它(至少不能随便动用它)。


所以,

如果朋友要结婚,份子钱可以从这个12万取吗?——不行,到上面的人情往来的预算里面找!

如果股票赚钱了,想要改善下生活品质买套红外线防盗系统,可以从股票收益里面取吗?——不行,到上面的家居物业的预算里面找!

就是要这么严厉。


投资=本金*时间*智慧。

不该动的绝对不能动,投资才能在长期实现复利曲线。


资产配置的时候,风险和配置资金比例成正比。个人建议是:


12万中,


6万买理财产品(收益率7-8%一年期的那种),


3万买指数基金(买了就放着,抱着5-7年长期持有的心态等着牛市到来,可以卖出买入卖出,但不要随便取出来,关于指数基金的投资具体可以看下我回答的这个镜像帖子:susanna wang:31岁程序员存款30万月薪2.3万该不该考虑理财?


3万投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12%-15%年收益率的P2P,朋友创业集资,高利贷,比特币之类的虚拟货币,等等。


总之,如果lz是风险偏好低的人,年收益率超过15%的基本有大坑,最好还是不要碰。


关于投资,值得学习的实在很多。这个话题不展开了。



人,往往是对短期的期待太高,对长期的期望太低。

以上说的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术”而已,基本可以覆盖lz不(在心理上感觉)降低生活品质(因为其他方面有补足),并且节约了开支的需求。而且方法也是可行的。

最重要的还是看lz对自己的定位,以及长期的期待是什么。


价值观决定一切。

维持生活品质,只是表象。

实际的却是,时间,timing,以及背后做这些决断的智慧。


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娃,什么时候买房,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到你的现金流计划的。


当然,人生很多时候充满意外,也许三个月后lz就结婚了也未必。所以,计划总是要做的,但是也是不断随着变化而变化的。


以上。

6#
空白白白白  4级常客 | 2018-9-24 00:52: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少交狐朋狗友,少出去应酬。
能省下一大笔钱。
我从来都不会去唱K,隔三差五约同事吃饭。













因为我都在加班啊!加班可以让我省好多钱~
7#
小狗咪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对于题主问题的理解,重点不在开源,而是想问节流的方法。(其实是我也没啥好的开源方法)

翻了下大部分答案,说的最多的方法是记账,强制储蓄。我觉得这些手段并没有错,但关键点不是手段本身,而是要学会方法。

我提供一种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我已经帮助我们部门里好几个月光族同事(女生居多),成功的储蓄。最高的一个,一年攒了30%的收入。

我提供的方法关键就三个字:

做预算

预算这种一般只有企业才会做的事,其实完全可以借鉴到个人财富管理,家庭也是需要经营的。做预算的几个关键点:

1、不做预算的记账都是耍流氓

我相信很多人之前都尝试记账,但是记了一段时间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记账本身是一件略枯燥的事情,而每次记账看账单给自己带来的都是负面的反馈,“我X,这个月又花了这么多钱,这日子没法过了”。

一开始,一次两次小金额的会嫌麻烦不高兴记账,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账被选择性遗忘,到最后不了了之,毕竟记账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成就感。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就是需要给自己订个目标,订目标的方法就是做预算。做了预算之后的记账,每次算账时,如果没有超过预算,就是一个正反馈,“我自控能力还不错嘛”。如果超过预算,就会变成负反馈。这样可以激励自己坚持记账这种行为,并且鼓励自己将开销控制在预算内。


2、预算一定要分类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钱花的多原因不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消费的欲望,而是因为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商品和消费时,不知道消费优先级,即无法正确评估某个花钱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说通俗一点,就是如果有一堆想买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哪个该买,哪个没必要买;哪个优先买,哪个晚点买;如果买了哪个,哪个就不能买了。

有人会说,我怎么不知道,如果我有3000,我肯定是先交房租,再买漂亮衣服。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房租和衣服这种优先级比较明显的,大部分人都能识别的。但是如果一件3000的衣服和一双3000的鞋子先买哪个,很多女生可能就会纠结了,尤其是商家告诉你衣服加鞋子只要4500的时候。

而预算分类的作用,就是告诉你说,这类消费如果你再买就超支了,你是否要考虑一下。如果不分类,你的感觉就是虽然这个月衣服和鞋子买的有点多,但是这个好划算啊,我总的钱应该还是够的吧这种错觉,冲动之下就消费了。


3、预算项目分类

预算分类没有标准方法,只要自己理解,能把各类消费清晰定位,每个人按照自己喜欢即可,对于单身女性,我借助之前给我同事做的分类如下:

住房类(住):房贷(房租),水电煤,宽带费,物业管理费,家里消耗品(纸巾肥皂等)

交通类(行):汽车贷款,保养费用,保险费,停车费,加油费,洗车费。交通卡充值费,打车费

衣物类(衣):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

食物类(食):早中晚饭,朋友家人聚餐,零食饮料水果

娱乐类(玩):朋友家人活动(非就餐费用),外出旅游费用

人情类:孝敬父母,朋友红白喜事送礼

医疗类:医疗储备费用,人寿保险费

零用类:手机费,追加预算备用金

以上分类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增加或删减,不拘泥于固定分类,对每个科目要做好说明和备注。当然,这步不要花费太长时间,因为之后在做确定预算金额的步骤时,还能调整。

做完之后,列一张表,类似下图这种。当然图片内容只是举例,所以不要问我为什么某项没有什么什么,为什么食物和娱乐不并在一起。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可以结合自己情况调整。


4、划分优先级

分类之后,要对这些科目划分优先级,以便于之后做预算砍预算。基于有选择障碍症的同学表示不知道优先级如何划分,提供大家一种简单粗暴但相对耗时的方法。将所有科目做成一如下表格

然后每项评分,评分规则是表格内每个单元格沿对角斜线一一对应,例如B3和C2对应,D2和B4对应,以此类推。

每组对应单元机加一起总分不超过2分。

例如,

当你觉得房贷(A2)比水电煤重要(C1)重要,则在C2位置填入2,对应B3位置就是0。

如果两者重要性是一致的,那就各得1分。

全部填完后,你会得到一张项目优先级评分表,得分越高,表示该项目越重要。

然后根据优先级,大致区分一个档位区间,还是那句话,分法凭自己喜好,无需平均,自己开心就好。


5、确定预算金额

如果你还有耐心看到这步,要特别留意,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确定自己的预算金额。

预算金额遵循,先总后分,逐步递减的原则。

假设题主月收入2万,没有年终奖,一年收入24万。


第一步:拟一个储蓄目标,

比如20%,即4.8万,那意味着可支配金额只有19.2万。


第二步:逐项估算预算

借助EXCEL,统计你已做预算的金额,用19.2万减去已做预算的金额,就是剩余可以支配的预算。

以年为单位,每项估算今年可能的开销。如果没法具体到天,那就估算平均一周的开销。不行就估算一个月,一个季,一年的开销,逐层推算。同时每项预算尽可能多做,取上限值。

有同学问,如果我就是不会估算怎么办,我的方法是,建议你先记一个月账。


第三步:砍预算

第一版预算做好,肯定过超过总预算。没关系,这是正常的,接下来我们会砍预算。

什么?你说你第一版做好预算就没有超?要不就是你收入太高了,要不就是你定的目标太小了,你可以把储蓄比例调整到50%。

砍预算的方法是,先排除之前固定开销类费用。

然后挑优先级最低的1级开始,逐项评估是否有下调空间,一般可以以10%的预算为一档,下调预算金额。

当1级评估完成后,评估2级的,以8%的预算为一档评估下调空间,然后3级6%,4级4%,5级2%,以此类推。

当然幅度和金额不拘泥于我给大家的比例,如果你觉得某项下调空间巨大,可以大刀阔斧的砍。


第四步:精细估算

重复步骤二到步骤四,一个版本更新后覆盖前一个版本,目标是总预算不超过之前定的目标。

当你重复三到四遍后,会发现每次下调某个科目预算都是一种痛苦,就看自己如何取舍。


6、预算执行

预算金额出来后,需要跟踪自己的执行情况,执行一段时间,可能还需要调整预算金额。但大的前提是,预算金额随便如何调整,总预算不能超过之前定的目标值。

这时候你需要借助一个记账类APP,这种网上到处都有,随便找一个可以同步账单,自定义分类的APP就可以了。


(以下内容还需补充)







最后,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自认这种方法还有点效果,想把自己一点经验和方法分享给大家,即使对一个人有帮助,也是有价值的。如果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一起评论或者讨论。

8#
小姨夏天  3级会员 | 2018-9-24 00:52:2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为啥要看这种问题戳自己的心。。。
9#
聂诗庭  2级吧友 | 2018-9-24 00:52:25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着丰富单身经验、符合题设条件的我也来答一发~

1、学会做投资。不要跟我说赚钱是男人的事情。豪门毕竟是少数,北上广深奋斗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气势和豪情,大概早就留在老家嫁作人妇相夫教子了。虽然都是各自的人生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如果你想在北上广深做一个独立的人,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最起码的投资常识还是要有的。炒股炒不来,买一点理财产品总不费劲吧?推荐一下开鑫贷给各位,利率比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高不少,一年期收益率可以超过6,而且目前为止没有一笔违约。理财产品不买,定期存款总会吧?

2、姑娘们还是应该明白,钱更多是挣出来的。不要老是在投资自己(比如打扮、学习、培养兴趣爱好)上面抠,你要为自己长远考虑,以后准备一直孤老终生吗?就任凭人生只剩下工作吗?对于年轻的单身妹子,该买的护肤品、保养品、有质感的衣服、鞋子真的不要省,当然眼光要注意培养,多关注一下时尚博主和杂志,要买就买经典款基础款,不要脑热囤货,不知道选哪个颜色选黑or白最稳妥。你们图便宜在淘宝或者质量很差的小店里买的衣物,也许就只能穿一季。而某些质量好的经典款(比如Burberry的风衣,Dior戴妃包,jimmy choo高跟鞋等等),保养得当可以供你们穿一辈子!这么摊销一下,哪个划算?

25岁以后真的就不能靠天生丽质了,父母的好基因只能帮你们到这儿,想要找个理想的男朋友,你的外在不干净漂亮,男生会像偶像剧一样直接睡你们的内在美吗?不会!平时少花钱在夜店泡吧上面,喝酒熬夜伤身不说,遇到的男生大多数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这样的花费完全可以省去。养成健康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这个不花钱!我每天喝黑芝麻、青汁、红豆薏仁枸杞燕麦杂粮粉混成的糊糊,拉伸半小时,走路上下班,一年多了没有生过什么病,感冒都没有,一沾床就睡。要知道以前我可是重度痤疮患者+依靠安眠药睡觉+痛经痛到吐+肩颈痛得靠中医推拿的人啊!

再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外在有了,该看的书还是要看的,就别跟男生整天谈论你的爱豆你的言情小说你的耽美文和芒果台的雷人剧了。多看看政治和财经,关注一下国计民生,即使不深刻,了解一点也是好的,这样聊天有话题呀。人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呐!每天早上我会在洗漱的时候听喜马拉雅app,有时候走路上下班也听。一年下来利用碎片时间,你可以练英语听力,可以听你感兴趣的内容,我自己起码听了十来本书。这个花钱吗?也不花,省去了买书的钱。

3、吃饭方面,我白天早午餐在食堂解决。我们公司餐厅比较好,我会注意膳食的搭配,多吃粗粮、蔬菜和豆制品。到了晚上下班回家,不加班的时候我根据白天吃的东西查漏补缺,自己买菜做饭,既健康又解压又培养爱好还省钱。晚餐我一般不吃白米白面,水果、酸奶、白水菜、沙拉不加酱、精瘦肉、鸡胸肉吃的比较多。

鉴于我是个吃货,喜欢发掘美食。大众点评的霸王餐我每天都会无聊刷一下。美食、丽人、培训都会抢一下,反正动动手指费点流量而已,中了之后又享受到了商家福利又节约了费用。

4、出行方面我会关注朋友圈里转发的魔都演出展览信息,很多展览和活动都是免费的或者价格很低。大多数时候我偏好地铁而不是打的。半个小时步行到达的地方我肯定会走路,健康又省钱。出远门旅游我会选择去哪儿或者携程。想跟团的年轻朋友可以推荐年轻人小团旅游一霸,稻草人旅行。

5、我是个猫奴可是我不敢把猫单独丢在家里。怎么办?为了撸猫我在网上买了一大袋猫粮,公司和小区里的流浪猫都是我的毛孩子。每天喂喂它们既满足了我的猫瘾,解压又开心,还比一般猫奴花钱少烦恼少。这就是博爱的好处,嘻嘻!
10#
Olivia菊香小姐姐  4级常客 | 2018-9-24 00:52:26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其实,我真的很难控几我寄几。。

说到这个问题,我前两天才跟朋友聊完我的资产情况,因为近期打算做一个重大疾病保险,所以就要清算自己的财政状况后再制定个合理的理财计划。

目前月薪离2w还有距离,从最保守的角度算了一下未来五年的支出,大概是111w。

然后就按平均2w每月计算收入,五年的总收入也就120w,收支一抵消只剩余9w,也就是说我每月收入2w,在维持正常生活还不能有其他意外开支的情况下,5年才只能攒9w(收入支出在未来都可能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里暂定比例相当所以省略)。

(吃饭1000有问题?评论区好像很惊讶哦。我跟你说我妈上次来每天买菜做饭我们俩吃一个月才就花了一千左右。不是你顿顿叫外卖啊喂,一看就不太会生活。而且我还吃的很少,不然怎么减肥。2333)

算完之后我有点儿被惊到,首先一开始我觉得我平时的生活品质大概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刻意攒过钱,也不会乱花钱,还偶尔有做一些理财,所以我并没有觉得我的财务状况会不乐观。但经过这么一番用支出来倒推以后,我发现月薪2w都是杯水车薪。

因为以上开支中列出来的基本都是日常正常开销,就算可以节省,能省出来的空间也不大,而且还会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所以我觉得在节约开支的方面,我能做的工作並不是特別多,尤其我目前是单身自住,需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不过好在买了房,但除去房贷以后的收入在短时间内也还是难以支撑品质生活。

(还好我平时的爱好都是不怎么烧钱的爱好,除了旅行,一年也就一两次,不然这么看起来真的要活不下去。难怪各种学生白领都要借贷,我算是明白了)

所以目前我能想到的方式,是不把重点放在节约这一块上,还是主要考虑开源。

第一是制定工作计划,保证在工作第几年后能实现收入成倍增长;第二就是制定生活计划,也就是为了实现工作计划需要在生活里加强哪一方面的提升,以及在工作之余可以在哪一方面接触新的机会去增加一些收入。我目前考虑的方式是通过业余时间写稿或者自媒体,而且现在转换做地产投资,今后也能有更多其他的发展空间。

不过,通过这样对比未来几年收入支出的方式可以明确自己应该是控制支出还是要增加收入,同时也让自己对年度的收支做到心里有数,至少不至于糊里糊涂入不敷出。

所以建议题主可以参照我的方式,把三年或五年内的可预见收入进行量化,明确那一块可以省哪一块不能省,再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究竟是采用节省支出还是扩大收入的方式来实现财富积累也就是攒钱的目标。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就酱。

11#
凝晓峰  4级常客 | 2018-9-24 00:52: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差不多情况,不过我男的......你得反一反,先强制存一万,再努力用剩下的钱想办法过得生活有品质一些.....比如搜一下1w如何在上海过得有品质这种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