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升级!如何提振中国经济?防止金融空转!中国资金流向何处?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2-18 20:48   1360   0
前不久,央行发布了1月份的社融数据,其中1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4.92万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但是从CPI数据来看,我们却陷入了“类通缩”的情况。这种相反的数据同时出现,意味着事情并不简单。


1月份社融数据公布

也有很多朋友表示,最近半年听到了媒体发布了不少重大利好,不管是削减印花税,还是央行降准降息, 再或者是财政部超额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似乎中国一整年都在刺激经济,不断放水。
那么,这些释放的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是否有真的进入实体企业?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否还是内需不足导致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中国的钱,到底去了哪里?
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资金有空转,需求不匹配?钱到底去哪儿了?

官方媒体在介绍中国经济形势的时候,经常说一句:总需求不足导致中国经济供求水平的失衡,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矛盾。


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是经济复苏的主要矛盾之一。

这句话简单理解为,老百姓买的东西少了,但是工厂生产的数量又多,导致供大于求,从而体现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CPI不断下降,物价水平走低等现象。
所以,如何刺激内需,增加外需,是我们绕不过的一道门槛。那么,如何刺激内需?其实大家现在对类似的政策已经不陌生了。总结起来其实是两个字:“放水”。
通过放水刺激经济,是日本用30年证明应对通缩,刺激经济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中日国情和阶段不同,我们的放水速度和程度,需要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如果是大水漫灌的方式,那么就会出现“金融空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就会出现在银行等金融系统之间不断流动,吃利息的情况。从而导致资金无法被有效利用。


1月份CPI同比下跌0.8%

而金融空转的量一旦太大,就会消耗金融机构的元气,对实体经济和经济复苏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规划,看看到底如何“放水”才是最为有效的。
而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部的财政政策,银行的信用贷款流向,以及各部门的刺激消费的具体政策。而这些政策决定了钱,到底会去哪里。我们一个个来看。
第一,央行降准降息,广义M2不断增加。

在中国金融系统中,央行是我们提到最多的一个主管机构,它一般通过降准降息,MLF逆回购等手段来调节中国市场上的流动货币。每当经济复苏遇到阻碍的时候,就会通过加大货币供应的方式,来应对经济问题。


2年时间维度的M2数据。

那么,央行为了刺激经济,究竟出了多少力呢?其实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中国M2也就是广义货币增速,一直高达10%以上。所以,货币政策的宽松,其实一直都是在进行的。
但是,央行的放水有效果么?其实效果现在并不明显。因为2022年的时候中国CPI增速是2%,而现在已经跌到0%以下。
这说明央行虽然非常给力,不断降准降息,甚至2月5日还实施降准0.5%,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但是市场给出的反馈其实是比较乏力的。


央行2月5日降准0.5%

所以,央行其实是中国流动性的主要“放水部门”、那么,既然央行已经努力了,接下来就要看第二部分,财政政策的发力。
第二, 财政政策发力,3%红线突破后,助力中国经济回暖。

随着提振中国经济的进程不断深入,高层看到货币政策的边际效应已经缩小,于是提出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一个论调。
而所谓财政政策,就是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然后利用国债去投资建设一系列大型项目,人为的创造需求,从而缓解总需求不足的问题。
举个例子,财政部去年年底增加发行的1万亿特别国债,弄了好几期项目,光是第三期的项目数量就高达2800个,涉及金额2000亿元。建设重点是“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财政部更激进的财政政策,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希望。

基建需求的不足,用来对冲2023年房地产行业走弱,带来的基建总量和总金额不足的问题,这也算是我们一个“补短板”的举措。
说实话,中国经济三驾马车,2023年的外贸算是在大逆风的环境下给出了及格以上的成绩单,我们毕竟没有出现进出口的衰退。而消费数据算是过得去吧,总比前几年要好,所以其实短板就是因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问题。
总的来看,2024年,我们如果要搞好和提振中国经济,继续大力发债来刺激经济,针对性的去创造社会需求,还是要财政政策的支持。
第三,信贷到底投去哪里了?

1月份的社融数据显示,人民币新增贷款4.92万亿,超过市场预期,算是交出了一份开门红的名单,而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
首先,住户部门的贷款金额增加9801亿元,同比多增加了7229亿元,这意味着随着央行的不断降息,消费贷利率降低至2%左右,有效激发了投资和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被激发

其次就是中长期贷款增加6272亿元,说明房地产行业有所触底回暖,1月份买房的人多了不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彻底触底回暖,毕竟1月份30个城市的房屋面积成交量依然有43%的环比下滑。
重点来了,根据某券商研报显示,对公贷款中,五大金融领域和“三大工程”,将成为信贷投放的主要去向。而其中,央行发行的国债也成为其中的重点。
所以,我们释放的资金,要么就是对公贷款,给国企和公有制的企业,让他们进行扩大再生产,要么就是去国债那边吃利息,剩下的就是投资三大工程,走大基建的路子。
可以看出,尽管距离08年的4万亿政策已经过去很久,但是每次经济遇到阻碍,依然需要通过老办法才刺激经济。毕竟有效才是硬道理。


投资新基建,创造更多的投资需求。

此外,1月份的M2同比增长只有8.7%,跌破了10%,这意味着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放水的力度,其实是在不断减弱的。而在我看来,这是防止金融空转,“滥放水”的一种表现。毕竟,当市场的资金过多的时候,也会有一系列的副作用。
第四,消费政策的支持

从去年开始,消费降级的说法就不断出现,之前买几百几千化妆品的白领,也开始追捧几十块的平替国货。这就是目前消费的趋势。而尽管出游人数在不断上升,但是客单价减少已经是五一和十一假期印证的结果。
所以,如何让老百姓愿意消费,刺激他们消费呢?第一个办法就是让利。让利的手段有很多种,类似于PDD这种补贴让利,和电商的让利,可以让老百姓很方便的买到一些商品;而其次就是发放消费券,补贴券,现金券的方式进行让利。
而各地政府也可以组织当地的展销会,搜罗当地特产,然后进行统一的网络销售,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办法。


农村电商销售直播

还有一种就是如何让老百姓愿意消费。从储蓄情况来看,2023年的居民消费意愿是降低的,储蓄欲望是不断升高的。毕竟,2023年的人民币存款增加值为25.74万亿。同比增加9.6%。
如果拿出10万亿来进行消费,那么带动的GDP可就不止这一点半点了。所以如何让老百姓有信心消费,愿意消费,这就涉及到一个信心的问题;也只有我们对未来的收入有信心,保障有信心了,才能够愿意消费,主动消费。
所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其实不是简单的刺激政策可以一次性搞定的,我们还需要从就业上,社会保障,医保改革等等方面入手。
也只有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才会从赚钱存在银行换取保障,变成及时行乐,大力消费。
总结

总的来说,2024年的中国经济,受制于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必然还需要面对各种国内外利空因素的考验。
所以,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程度如何,就要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发力程度了,货币政策是基本盘,财政政策是增量。利好越多,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资金流入的是国企贷款,大基建等投资项目,以及追求无风险收益的国债债券,可以看出大家的投资偏好还是非常谨慎的。居民赚的钱也都存起来了。


中国经济,2024年加油!

所以,如何振兴中国经济,除了继续放水刺激之外,如何通过改革和政策扭转投资者信心,扭转消费者信心,才是振兴中国经济的必胜法宝。
我也相信,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陆续公布和实施,中国经济会在2024年出现超预期的复苏!中国经济,加油!
------------------------------------
【樱狼财经】探寻热点背后的真相,欢迎点赞、评论,赞赏。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4347
帖子:7887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